都市发展四句谈

2016-08-23 10:51刘亭
浙江经济 2016年16期
关键词:大都市农牧民城市群

都市发展四句谈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研究员

现代大都市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城市群、都市圈的理念

日前去了新疆一趟,听取了乌鲁木齐市的项目推介,由此想到了都市发展的四句话。

(一)“服务”强功能。乌鲁木齐市为新疆自治区首府,是全区政经、科教、文化的中心,是中亚最大也是最强的中心城市,还是“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核心”。“十二五”城市总面积扩张200多平方公里,几乎“翻了一番”,今后关键在于做强,其中最主要的是将“集聚、辐射、服务、人居和创新”五大功能做强。如何“做强”?一大结论就是发展服务业。大都市和中心城市,历来都应以服务经济为主。因为所有的高端要素,诸如科技、管理、资金、人才、信息等等,都高浓度地集聚于都市。工业也可以集聚于城市,但并不适合集聚于像乌鲁木齐这样的综合性都市。退一步讲,乌鲁木齐适合搞什么样的工业?要搞也是搞“服务性的工业”,同时也是“生产性的服务业”。

对于后发地区的中心城市来说,很容易产生的一种路径依赖,就是对产业规模同时也是对一般制造业的“偏好”,这要注意避免。和过去的单一城市不同,现代大都市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城市群、都市圈的理念。此地讲的服务功能,也是指中心城区的主体功能,或者说是核心城市在城市群和都市圈中的主导功能。

(二)“葡萄”优空间。乌鲁木齐市区人口将达到500万,绝对是一个大都市了。但大城市也容易犯大城市病: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不得安宁,还有就是综合生活成本高。出路在哪里?首要的一条就是要从大的空间布局上优化城市结构,不要“摊大饼式”的发展,而是要“葡萄串式”的发展。

“摊大饼式”就是从老的中心城区出发,不断地向外围平面扩张,然后一环、三环、五环地修路,缓解交通。但由于重要和主要的功能,还是集中在老城区,结果“万箭穿心”,修上多少环也是疏解不开。“葡萄串式”就是大中小城市以首位城市或谓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一个众星拱月、有机结合的城市群、都市圈。无需把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到中心城区。卫星城和特色小镇,都可以承担相当一部分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功能。最终还是靠一个大中小城镇的有机体,来整体性地承担起那些“高大上”、综合性的功能。

(三)“聚焦”彰特色。现在各地发展的积极性都很高,什么都想干。但越想“后来居上”,越要学会喝“舍得”酒,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扎扎实实地彰显特色、聚焦优势。现在各部门为了纵向推动本系统的工作,打造了很多牌子、定制了很多帽子。一个地方的资源就那么一点点,人的精力也就那么一点点,最后的结果什么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大家成天为“虚名所累”,其实并无助于形成自身发展的特色竞争优势。

工作的部署和推进,一定要“少而精”“精而准”,宁缺毋滥。譬如之前对于阿勒泰地区发展经济,我认为主要就抓“三大”——大旅游、大农业、大配套。其它的矿业、能源工业、一般加工工业,都要“慎之又慎、少之又少”,因为搞得不好,破坏了脆弱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本就严重流失了。备不住最后算总帐,还是得不偿失的赔本买卖。

(四)“化人”善治理。所谓“化人”,就是转移转化农牧民,也是中央讲的“人的城市化”。乌鲁木齐既是个老城市,又是个新城市,而且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情况下,新城扩展得很快。但过去我们国家,特别是先行城市化地区,有几个很大的偏差:城市占用农地的速度大大快于农民市民化的速度,“造城”的速度大大快于“兴业”的速度,外在物质形态改变的速度大大快于内在人文精神提升的速度。

作为其表现和后果,就是大量城中村和“灰色人群(城乡两栖)”的存在。在新疆的特定条件下,农牧民的转移转化,还是一个民族团结融合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传统农村地区城市化以后,相应农牧民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力求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特别是对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制度安排及“落地”执行,尽快改变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乡二元结构现象,提高新市民的“有效城市化”程度,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大都市农牧民城市群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大都市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