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城市经济特点形成的关系研究

2016-08-23 13:25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401120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城乡乡镇资源

■ 姚 蕊(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重庆 401120)

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城市经济特点形成的关系研究

■ 姚蕊(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重庆401120)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社会各方面也希望通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城市经济特点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通过讨论城市经济发展的下一个新推力,解决当前城市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阻碍。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乡一体化经济特点二元经济城乡格局

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我国要想拉动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秩序,必须加快推行城乡一体化进程。

当代我国城市发展现状

(一)城市孤岛效应

在市场化的形成过程中,除了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城市孤岛效应。所谓的城市孤岛效应,是指城市内各个阶层由于经济差异造成居住环境不同,而经济收入相近的人聚集在一起,在城市中以小区为单位形成一个个相对隔离的区域,这些区域称之为城市孤岛。

孤岛效应并不仅仅只存在于城市中,有时候,城市自身也是一个孤岛。相比于周围的乡镇,城市由于生活节奏快、物资交流频繁、信息通达度高等诸多原因,使得它与乡镇之间的交流出现延迟。许多社会资源仅在城市内完成分配与交换,无法送达乡镇,乡镇的资源在城市进行整合后,被打上城市的标签发往外界。这样一来,导致城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乡镇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从而互相之间交流的话语权出现偏移。城市由于在政治层级上高于乡镇,乡镇的许多政策需要由城市同意通过才可执行,这就使得乡镇工作缺乏自主性。我国起初的国家政策提倡“以农保城”和“重城轻乡”,让所有的资源先满足城市,乡镇经济的发展由此减缓,乡镇的话语权也随之减弱,城乡之间的交流也由此出现阻碍,两者相互隔离,城市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独立的孤岛。

作为孤岛的城市自身,一旦与周围乡镇出现隔绝,也会减弱城市的正向外部性。而作为城市中的居民,本身是创造新的社会资源与社会资本的基础,正向外部性一旦减弱,势必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降低生产积极性,致使经济增长放缓,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城市出现孤岛效应的负面影响除了表现在正向外部性上,还体现在经济增长上。由于城市与乡镇交流减少,经济合作也随之减少,一方面城市一味依靠引进外地产业,扩大外需,用以拉动经济,而忽略了当地潜在的经济增长点,轻视内需的重要性。这样一来,一旦遇到波及面广的经济危机,城市经济会随着外部经济的波动而摇摆,影响人民的居住质量和城市的稳定和谐。而另一方面,由于得不到城市经济的支持,乡镇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下,资源交换速率慢,人民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提高。这样容易滋生大量的城乡矛盾与社会问题,动摇社会基础,危及整体社会环境。

(二)城市功能趋同

随着现代化步伐加快,我国城市趋同化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城市趋同的意义在于城市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繁荣。趋同能够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升发展的容错率,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建设城市。但事实上,我国城市的趋同化却偏离了正确方向,各地产业结构雷同,一些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政策的扶持,发展迅速,成为国家级示范城市。随之而来的不仅有各个发展项目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考察。在对示范城市学习与观摩后,各地也先后开展了一批“向某某地区学习”的城市整治活动,强行改造当地企业结构与生产模式,大批量的移植其他城市的成功产业,各大经济圈内的城市经济模式大体相同。

城市的功能趋同,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产业的重复开发与建设不仅使得该产品的竞争力下降,而且导致大量城市资源的浪费。在此之外,城市功能的趋同一旦超过生长上限,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生产成本的上升,由于没有十分突出的竞争优势,为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政府一般采用税收优惠来招商引资,这样做容易加大政府财政负担,常此以往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和谐与稳定。

城乡一体化与城市经济特点

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城市的经济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赋予城市全新的内涵。由于城市的功能日渐趋同,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状况大同小异,而一旦城市能够找到自身的经济特点,不仅能够成功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提高自身经济实力,还能够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因为城市经济特点的形成,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依托当地独特的资源进行发展,而这些资源很多存在于乡镇中,想要开发这些资源,必然要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利用城市的形象和乡村的资源,共同打造独特的城市经济。

(一)构建城市经济特点的意义

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的形象代言,与区域的发展和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不仅接受来自各方的资源,对其进行中转、加工和消费,它还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通过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周围各乡镇的发展,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就要求城市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为本地区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性,它需要参与的企业和地区拥有足够的竞争力换取所需要的资源。而城市自身经济特点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提升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升级,优化产业架构,健全产业结构、保护城市资源以及刺激区域经济增长。作为核心竞争力,经济特点的构建有利于提升城市整体价值、构建城市的独特性、改善城乡关系、缓和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构建和谐社会。随着城市经济特点的形成,城市还可以走出区域的限制,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城乡一体化与城市经济特点形成之间的关系

1.一体化为城市带来新的资源。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通过把城市与乡镇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统筹兼顾,综合考虑,能够实现政策的平等与产业的互补。每个地区都拥有自身独特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往往都不被城市重视,只能在乡镇之间进行流转。据统计,我国有七百多个城市不能合理开发利用乡镇资源,而造成其资源严重浪费。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趋同使得城市竞争力下降,城市的发展进入了停滞阶段,原本寻找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出现疲软,对经济拉动作用减小。这时就需要有新的资源能够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而城乡一体化的推行,让城市的特色资源通过一体化的交流,输送进城市中,为城市经济增长带来所需要的资源。

2.经济特点的形成依赖地区的特色资源。城市的趋同化带来的问题就是生产问题。很多城市自身不具备生产原料,城市自身也没有相对应的市场,无法承担产品的销售,所以在整个资源流通过程中只承担生产的环节。由于加工地远离原料场地和销售地区,在进行产品传递时就需要依赖交通。有些地区交通条件差,运输方式少,只能通过公路进行运输,这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运输成本。而运输成本的增加,所受影响的必然是产品的价格。想要保证利润只能提高价格,而这就导致产品的竞争力的下降,对城市来说造成其资源浪费。而如果为了保证销量,必然需要压缩利润,这就会影响收入,一旦收入与产出不对等,这些行业反而会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桎梏,阻碍城市的发展。

相反,作为地区独有的特色资源,它们不仅利用方便,价格低廉,而且只需要相对低的运输成本,便可以进行大批量的运输。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发展受制约的情况。而且,由于特色资源一般出现在城市周围的乡镇中,所以在经济建设时需要依赖乡镇力量的支持进行资源的开发与运输,甚至需要在乡镇地区设厂。这无疑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通过特色资源的开发达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乡镇通过解决过剩资源来促进经济的循环,消除城乡间的矛盾。城市一旦具备了独特的经济特点,更容易吸引外资投资,能够带动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当然,所谓特色资源,也并不仅仅局限于自然资源。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城市自然资源匮乏,它们依靠的是发展新兴产业,最终实现经济突破。但任何产业发展的背后,还是需要特定的资源支撑。比如,十多年前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还非常薄弱,但重庆却在努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地,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创造这一奇迹的有很多原因,但必定包括了国际物流枢纽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两大因素,这正是地处内陆腹地,兼具大城市大农村的重庆独有的优势资源。

3.一体化的金字塔结构最终形成。城乡之间分工协作,各取所需,是金字塔结构存在的保证。在发展中,城市需要乡镇输送资源,而乡镇也需要城市为其提供资金,通过资金与物资的交流,城乡之间会逐渐形成一个以众多乡镇为塔底,城市为塔尖的金字塔结构。依托这个金字塔结构,城市与乡镇之间便有了合理而明确的分工:城市在整个环节中负责出资建厂,为产业开发提供原始资金和后续投资;而乡镇则负责提供场地与原料,完成产品的初级加工。在乡镇进行初加工后的产品进入城市完成深加工,再在城市进行打包分类,输送至外界进行交换,换回所需物资。这些物资一部分被城市消化,另一部分转入乡镇进行分配,从而完成地区经济的大循环。而这个循环正是依托于这样一个金字塔结构的经济模式,它不仅需要众多劳动力来制造产品,同时也需要一个代言人出面进行物资交换,维护整个金字塔的结构。

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政府的政策干预。地方领导政绩往往是以城市发展作为考察标准,部分地方领导人为了业绩而不顾当地情况,一味复制沿海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盲目引进、移植沿海地区较为成熟的产业,如轻工业与服装业。但这两个产业需要的条件众多,有些内陆城市地处偏远地区,劳动力也不丰富,不适合发展轻工产业,如果坚持推行,只会导致城市资源的浪费,激化城市矛盾。所以,在进行经济建设时一定要防止政府部门好大喜功、盲目提速的情况。

政策的可持续性。城市与乡镇政治层级上存在明显差距,而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差距,保持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于推行城乡一体化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发展之后,如何维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起之前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在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政策衔接问题,保持政策的有序性和连续性,这样才能使得一体化的推行进入循序渐进的阶段,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结论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从最早的注重经济发展,到现在涵盖经济、文化、交通、环境等诸多环节。“一体化”概念逐步由社会名词演变成为地区发展的规划指南,甚至成为国务院指导城乡规划的指导思想。尽管“一体化”被频繁提及,但是时至今日,一体化推行程度依旧不容乐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乡镇的支持,而乡镇的崛起依赖城市的宽容,只有当双方都重视彼此,尊重差异,城乡一体化才能顺利推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宏伟.优化城乡二元结构 统筹发展城乡关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1)

2.寻广新.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系统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朱志萍.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J].软科学,2008(6)

4.庄晋财,覃仁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转型与变革趋向:城乡劳动力流动的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 2008(54)

5.白琳,白瑛.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演化、现状及协调路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7(7)

6.廖欢,严小龙.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形态的生成机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7.李军杰.投资驱动型国家战略的转变[J].中国投资,2006(11)

8.曹锡仁.用国家战略新思维共识海南新使命[J].今日海南,2008(7)

9.刘莎.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成因及改革思路[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1)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姚蕊(1982-),重庆南岸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硕士,讲师(内聘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城乡乡镇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城乡涌动创业潮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