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少数民族维汉双语专业建设及教学现状调研*
唐艳华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通过调查新疆电大少数民族维汉双语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其双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尤其是课程教材的建设、双语师资培训、综合实践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以期对双语专业教学有所裨益。
新疆电大;双语;专业教学
少数民族维汉双语专业(以下简称“双语专业”)是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下简称“新疆电大”)为专门培养少数民族维汉双语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专业,所开专业主要包括法学、汉语言、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层次分本科、专科。这些专业的专业教学既不同于区内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预科教学,也不同于区内外高校设置的以招收外国留学生为主的双语教学,主要是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以维吾尔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专业教学的教学活动,其目标是为新疆特别是南疆社会发展输送应用型双语人才。为进一步掌握新疆电大少数民族维汉双语各专业教学的情况,我们对此进行调研,分析当前维汉双语专业教学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和提升开放教育维汉双语专业教学质量。
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课题组选取了全疆电大系统直属、哈密、伊犁、喀什、阿勒泰、阿克苏、塔城、和田、克州、巴州等10所基层电大及开设少数民族维汉双语专业的教学点的学生与教师作为样本,从本专科专业样本中随机选取了涉及法学、汉语言、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等9个专业的500名学生以及相关的管理和授课的54名双语专任教师进行调查。在问卷的发放对象上,本研究做到了力求样本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从个人基本信息、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使用情况、教学设施、教学实践环节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由于所调查的对象已经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所以问卷没有进行维吾尔语翻译,仅对个别单词进行了翻译。本研究的调查数据统计采用EXCEL2007进行数据处理。所有表格数据均来自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采取现场填写问卷并回收和网上调查两种形式进行,共发出学生问卷456份(其中网络问卷268份),回收有效问卷389份(其中网络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为85.3%;教师问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学生的基本情况
从回收的389份学生调查问卷中统计得出:性别分布上,女生272人,男生117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9.9%和30.1%。民族分布上,维吾尔族学生264人,哈萨克族105人,蒙古族10人,柯尔克孜族7人,乌孜别克族3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7.6%、26.6%、7.9%、5.2%和4.1%。从年龄分布看,18-25岁107人,25-35岁178人,35-45岁104人,45岁以上1人。从专业层次上看,本科178人,专科211人,其中汉语言本专科104人,小学教育本专科23人,法学本专科210人,学前教育专科15人,行政管理专科37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6.7%、5.9%、54%、3.9% 和9.5%。从职业看,教师81人,行政人员90人,警察75人,法律事务工作者41人,服务人员36人,待业20人,农牧民32人,其他14人。从家庭所在地来看,城市的132人,占33.9%,县城有75人,占19.3%,农村有103人,占26.5%,牧区有79人,占20.3%。从小学到中学所上学校看,民族学校138人,汉族学校211人,民汉合校40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5.5%、54.2%和10.3%。
2.教师的基本情况
如表1所示,被调查的54名专任教师中,男性19人(35.2%),女性35人(64.8%),这表明目前双语各专业的教师性别构成不均衡。年龄层次主要集中在35-45岁的教师有24人,占总数的44.4%,其次是25-35岁的教师有15人,占总数的27.8%,45岁以上教师有6人,仅占总数的11.1%,这反映出双语各专业师资处于中青年阶段,正是年富力强时期,有着年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从事双语专业教学的教师,仅有33.3%的所学专业是与所教专业相一致,而66.7%的教师与所教专业不相一致,这说明大多数专任教师欠缺所教专业相关知识的。在职称方面,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仅有9人(16.7%),讲师职称教师有32人,占总数的59.3%,助教职称的教师13人,占总数的24.1%。以上数据表明目前双语专业师资整体水平不高,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无法真正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
表1 少数民族维汉双语专业教师情况
(二)对双语专业课程内容体系态度分析
目前,双语各专业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化设计,根据专业知识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专业拓展课和实践课6个模块。其中公共必修课开设7门,专业必修课9门,选修课4-5门,通识课开设1门,专业拓展课3-4门,实践课2门,另外本科专业还有2-3门的补修课,这些课程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但从现阶段所开设的课程体系来看,如表2所示,对“必修课与选修课程开设比例”问题,有18.5%教师和45.7%的学生认为二者的比例是较合适的;有42.6%的教师和17%的学生认为其比例是不太合适的;有25.9和11.3%师生认为其比例是不合适的;有75.9%和69.9%的师生认为理论课开得太多,实践课开得太少,二者开设比例不好。在“课程是否满足需求”的问题上,有66.7%和48.1%的师生认为现有课程“能满足”学习需求;有13%和12.1%的认为现有的课程“不能满足”需求。从表2中看出尽管有超出一半以上的师生都认为现有必修课与选修课程开设比例是较合适也能满足学生现有需求,但是仍然有许多师生认为其不太合适甚至不合适,尤其认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开设比例过于悬殊,这就反映出现有课程设置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在课程设置上一味强调理论基础,必然会减少学生选修课和实践课程,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生源及其学习需求的分析,也忽视了电大自身的优势。
表2 对双语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的态度
(三)双语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培训现状和效果分析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而从事电大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但要具备相应专业相关知识,更要具有远程教育教学、心理学、教育学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等多领域的知识以及相应的科研能力。关于目前双语专业教师和学生对现有师资队伍素质评价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对双语师资队伍的总体评价(单位:%)
关于师资队伍素质,不论学生还是教师自己对其整体评价差不多。从教师的角度看,有18%的人对双语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的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能力是“满意”的,而持“不太满意”甚至“不满意”态度的教师却达到20%以上,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近60%的教师认为现有师资队伍在这三方面的表现很“一般”。事实上,我们在访谈中也了解到,目前很多教师并不是师范专业毕业也不是科班出身,所以不论教育学和心理学还是专业方面的知识他们都相对欠缺。从学生的角度看,整体上学生对于专业教师的素质评价是较高的,有超过70%的学生满意于教师的知识渊博、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但也有近1/3的学生认为教师这三方面很一般。有3/4的学生对专业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持认可态度,也有近1/5的学生认为某些专任教师普通话水平并不好且带较重的地方口音。由此,通过上述表3和表1的调查得知,由于现有教师大都很年轻,从教时间也不长,他们对教学理论的认识不够深刻是可以理解的。但总的来说,双语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还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持续的在岗培训来增强。我们尤其要对非本学科出身的新老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本专业所需的知识,并掌握双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即使是对那些业务知识和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的科班出身的教师来说,也存在知识更新的问题。因此双语教师培训仍是学校一项重大的任务。[1]
1.双语教师的教学语言使用能力调查分析
从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使用能力,在面授辅导中主要使用维吾尔语的教师占60%(33人),使用哈萨克语的只有19%(10人),而维汉语言混用的比例达到21%(11人),因多数教师的母语应用水平相对较高,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汉语的能力则相对较低。在访谈中也得知,一半以上的学生尤其是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却更希望教师主要使用汉语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汉语教学的教师比例却不到20%,这说明双语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图一 教师的语言使用能力
2.双语教师的培训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见表4),教师中有83.3%的老师参加过专业培训,从培训时间长短来看,短期培训的比例较多,占比27.8%。通过访谈得知,27.8%的教师选择“三天”或“十五天”的培训一般是电大系统内的培训,而5.6%的教师选择“一年以上”的培训一般是电大系统外的培训。就培训效果而言,如图二所示,仅有9%的教师满意培训效果,而“不太满意”的占比达22%,认为培训效果“一般”的达到65%。由此可见,尽管绝大多数双语教师都接受过或长或短的各类培训,但他们并不满意所参加的培训。在访谈中我们也得知,很多尤其不是师范类出身的教师认为目前全国电大系统内的培训基本上是针对多媒体技术如微课、网络课程和在线课程制作等的培训,而针对双语专业教育教学的培训较少。即使是新疆电大系统内的一些专业培训也缺乏实用性,与实际教学有差距,大多是一些有关教学过程如综合实践环节的培训,缺少如何把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教学的培训,导致培训效果打折扣,整体不太满意。正如表5所示,有10.2%的教师希望参加“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18.2%的教师希望参加“心理学和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理论方面”的培训,希望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普通话”培训的各占10%和13%;而占比最大,高达48.6%的教师是希望参加“专业教学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这就说明因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和师资队伍中师范类的比例较小,而且有些教师虽然有过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经历,但皆因浅尝辄止且缺乏实践性,因此他们都选择了有助于提高自身心理学、教育学、远程教育理论以及专业教学理论和技能等能力的培训。同时,在培训措施上,他们更希望采取现场教学观摩形式,其占比44.9%,所占比例最大,而希望采取观看示范课视频的措施占比18.1%,专家讲座及现场指导培训的方式占比24.3%。
表4 双语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时间
图二 教师培训效果
表5 教师希望参加的培训类型及措施
(四)对双语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教学资源是对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总体上被调查对象对目前双语教学资源的评价是满意的,如表6所示,“满意”与“不满意”两项合计比例已超过60%;有16.7%的教师和6.2%的学生认为教学资源一般,但也有20.4%的教师和8.7%的学生不满意现有的教学资源。就文字教材而言,作为学习中主要使用的资源,对“文字印刷教材”建设问题,不论教师还是学生(教师中有35人,占总数的83.2%,学生中有375人,占比70.6%,)都认为现有文字教材自建少,借用的多,许多课程教材借自疆内外高校和国家开放大学汉文教材,而自己编译出版符合新疆电大民族学生使用的民文教材则非常少。在“网上文本教学资源”选项中有26.2%的学生使用网上文本资源,并认为现有该种类的资源比较丰富;37.8%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资源如IP课件、VOD点播、CAI课件和直播课程等建设得比较多且使用效果突出。不管上述哪种资源,有超过20%的学生和10%的教师认为教学资源的种类和质量还远远满足不了当前教学需求,尚需要建设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
表6 对双语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情况
(五)对教学设施的看法
从表7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师生对学校现有教学配套设施持认可态度达到75.9%和60.9%,均认为学校的图书馆和模拟实验室建设得不好,不满意比例各占比13%和18.8%。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电大系统各图书馆面积都比较窄小,藏书量有限,有些图书无法找到,即使是有着庞大藏书量的数字图书馆,但因其用户的限制,离开学校后使用并不太方便。目前学校对教学设施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有些设施形同虚设,而有些教学设施如配套的教学资料和教具等又非常欠缺,师生不太满意的比例高达16.7%。只有对多媒体教室与云教室的建设,教师与学生的满意度分别占有59.2%和63.8%;对其“不满意”和“不太满意”学生的占比分别达到7.3%和9.3%,合计占总人数的16.6%。这就说明一部分学生对于学校电脑设施是“不满意”的,电脑数量太少,不能满足需求,而且有很多电脑不是坏的就是配置太低而无法正常使用。而学生对教学设施的满意度最差的是模拟实验室与语音室,“不太满意”的占35.2%,“不满意”的达到了13%。对“网络教学平台设施”,师生的满意度分别达到59.2%和64.5%,持不认可态度的合计也分别达到24.1%和13.9%,原因主要在于网络平台运行的通畅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学习和心情,也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
表7 对教学设施的总体评价
(六)对双语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查与分析
双语专业培养方案规定,双语专业的综合实践环节主要由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是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3]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双语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总体上能满足学生要求,有助于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教学效果相对突出。教师和学生对此还是比较认可,如表8所示,持满意和较满意意见的比例合计达到80%以上;实践教学中如实践教学的地点、指导教师、实践内容、实践途径、实践考核方法等环节持满意意见的也占总数的80%以上。同时,被调查对象目前接触过的最常见的实践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专业实习教学、情景模拟、项目任务法、小组讨论学习等,持满意和较满意态度的比例也超过80%。在访谈中,超过70%的学生非常愿意参与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等各种实践活动,而且高达86.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本专业的课程实践对于当前工作及今后找工作很重要。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在满足学生需求、紧密结合职业能力等方面是符合要求的,实践教学的形式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合理的,实践教学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目前工作及未来再次择业都很有帮助,并且能在实践中有较明显的收获。然而,持不同意看法和不满意的比例也值得注意,6.6%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且收获不多。
表8 对双语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看法
通过这次调查对双语专业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未来新疆电大维汉双语专业教学还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方向课程,凸显多样性和实用性,合理安排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开设比例,并开设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专业选修课,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二,整合优质资源,建设开放性的双语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资源的引导与使用,同时加强维吾尔文教材建设,进一步加强维吾尔文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研究和编写。
第三,优化师资队伍,完善双语教师培训机制,从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来培训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专业知识以及双语教学技能。
第四,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使用,构建网络实践平台和多元有效的实践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践环节的连续性与操作性。[4]
[1]史小芳.新疆高校中亚本科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
[2]唐艳华.新疆电大双语开放教育试点专业教学资源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3]杨扬,哈斯木·艾尼瓦尔.新疆电大开放教育双语法学专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
[4]张立军.民族高等教育中蒙汉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地区民族学院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8.
本文为国家开放大学“十二五”规划2014-2015年度委托课题“新疆电大开放教育维汉双语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G14A4303W)阶段性成果之一。
2016-03-04
唐艳华,女(汉族),远程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远程教育、古代文学。卷54份(其中网络问卷34份),回收问卷54份,回收有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