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镇,这是袁凌的家乡,也是这部小说集中每个人生活的地方。他们当中有在煤矿事故中失去眼睛,一身伤痛地回到家乡的中年人;有一身旺盛青春在大山深处犹如困兽的年轻男人;有出国打工染上艾滋病客死异乡的年轻女人;也有翻越大山只为打一个电话给自己安排后事的老婆婆……这些故事来自土地,也终将被埋入土地,而袁凌用深情而克制的文字写下了他们的命运,使之得以被见证。
主 编:林毅夫 付才辉 王 勇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成立后的首届研讨会头脑风暴的精彩结集。
新结构经济学具体是什么、它与早期的结构经济学和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有关理论和政策观点究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它可能会成为发展经济学中的第三波思潮?这些备受关注的话题在这本书里都有充分的阐释。
作 者:[美]帕梅拉·罗纳德 拉乌尔·亚当查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明日的餐桌》是一本有趣的科学人文读物,探讨的是人类未来的粮食/食品问题。
本书提出,有机农业和基因工程技术有可能相结合,从而帮助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解决未来的粮食问题,共同造福人类。本书的两位作者是一对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夫妻,帕梅拉·罗纳德是一位植物病理学家,丈夫拉乌尔·亚当查克是一位有机农场主,而本书论及的两大内容,有机农业和转基因作物之间,也如同他们的婚姻,不仅没有冲突,反而可以共存,互补。为了说明转基因技术和生态农业有机结合的可能性,帕梅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转基因植物在生态农业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及其原理,拉乌尔则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农业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有机或常规技术束手无策,而转基因技术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 者:罗伯特·索洛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这是一本由1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面向普通读者而撰写的普及性经济学读物。经济学大师们从自己认为有趣而实用的经济学问题入手,撇开深奥的术语和乏味的数据分析,将经济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以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讲述给读者。作为著名的经济学人,这12位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的各个分支领域都颇有建树。在本书中,他们用各自成型的经济学理论,以精到的语言分析了经济的萧条和衰退、可持续发展、就业、养老保障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直面了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这些挑战无论出现在商业周期的哪个阶段都值得我们注意。
作 者:陈平原
出版社:北京大学
出版社
作者借助档案、报道、日记、书信、散文、杂感、诗词、著作等不同史料的仔细辨析,讲述了抗战中中国大学内迁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战时中国大学的精神风貌。书稿跨越虚构写实的鸿沟,让日渐遥远的"老大学的故事"重新焕发光彩。作者在论述中注重历史资料的发掘,着意生活细节的勾勒,强调教育规律的总结,凸显读书人的心境与情怀,引入国际视野以及当下的问题意识。
作 者:袁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