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016-08-22 05:58马俊渠
关键词:纣王财神精神

□马俊渠

比干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马俊渠

比干是中国历史记载的第一个以死谏君的忠臣,也是我国历史上早期影响最大的忠谏之士,其行为被誉为“谏臣极则”。比干文化是因比干精神而形成的,比干忠贞无私的“爱国主义”烙印是比干文化的核心。它形成于商周,是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原则体系都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比干精神,很早就达成共识,并成为统治者及仁人志士的精神信仰和道德标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林坚先生把比干精神概括为爱国、谏诤、无畏及仁义。他认为,比干精神的核心是舍生忘死的果敢实践、取义成仁的理想境界、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操。具体说来,比干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精神。历史学家范文澜称赞比干“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比干曾说:金钱我并没有看在眼里,我所钟爱的则是自己的国家和社稷版图。他的精神激励了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也影响了无数后人。

2.谏诤精神。比干多次向纣王进谏,毫不畏惧,他说:“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观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不从且死,忠之至也。”他是我国最早敢于忠谏、被害的政治家和冤臣,是历代谏臣的榜样。

3.仁义精神。比干认为“善行仁义,所以自持”。孔子称比干为“三仁”之最。《论语·微子》载:“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在《孔子家语》中,孔子对比干的仁人之德加以弘扬。

4.正义无偏精神。比干之心无私无偏,坦诚正义。因其公正无私,而被敬为“文财神”。

比干像

林世选先生在《研究比干文化,弘扬比干精神》一文中认为:“在比干身上,集中体现了忠、仁、勇、公的高贵品质,这些高贵品质构成了比干精神的基本内核。”比干精神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万世景仰。比干精神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中极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对它的认真研究与挖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比干精神,源于丰厚的比干文化。诸如:

1.德文化。帝王圣贤、文人墨客称赞比干的碑文、诗刻很多,主题均为一个“忠”字。忠孝、忠君、爱国、仁义礼智信本身就是德的具体体现,因此把比干文化中的“德”定在第一位是合情合理的、合乎历史实际的。为保社稷,比干爱国爱民,以死谏身教,呼吁德治,终因殷纣“德之不治”,人心向背,使殷亡于“前徒倒戈”的牧野之战。比干一生重视、推行“德礼文化”,倡导以德施政、以德育民、强国兴邦的主张。“德”由“道”生而蓄,连称为“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行为规范的标准,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精神产物。比干是我国德礼文化的先驱。周朝建立,受比干精神的影响,提出了“明德”的治国纲领,其后,以“德”治国渐为主流。孔子的《论语》、西汉的“三纲八目”,林姓的“忠孝传家”皆源于此。今天的人们讲“诚信”,讲“有德无敌”,讲“德育”“德治”,均与比干的“德礼文化”一脉相承。

2.忠文化。历代将相文人,凡正直爱国爱民者,无不以比干的“忠谏殉国”为榜样。明代嘉靖年间裴骞在《重修太师殷比干墓碑记》中说:“万世为臣者,若欲尽忠死节,当以比干为宗师。”当代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推崇比干“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鞠躬尽瘁,目的也在改善政治。比干所爱的当然是他的国家,对人民也是有益的,至少是无害的,所以他是爱国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比干不仅仅是一位忠君者,也是一位爱国者,一位力图改善朝政的政治家,一位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实际贡献的人。历代帝王尊崇比干的忠贞爱国精神,他们知道像比干这样的忠臣,对国家有多么重要。所以,周武王封墓,北魏孝文帝因墓建庙立碑,唐太宗赠予太师并谥忠烈公,宋仁宗、元仁宗、明孝宗、清乾隆帝或题字或修庙或封谥或立碑,形成了比干庙的文化奇观。

3.谏文化。比干作为一名谏臣,被称为“谏臣极则”,是开创中国谏诤制度的先驱者。在口含天宪,朕意即天命的奴隶制时代,官贵民贱,权大于法,国王为“真龙天子”的化身,龙颜大怒,臣下就有大祸。因此,顺君者不贵也富,逆君者不死也被逐。比干却反其道而行之,敢冒“丧生灭族”的危险,向纣王“犯颜强谏”,三番五次批评纣王的过错,充分表现了他那威武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和秉忠体国的爱国之心。比干这种敢讲真话、直言谏诤的美德,受到历代帝王、文人的推崇,形成一种优良传统,长期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生活。范文澜先生说,夏朝的关龙逢,商朝的比干,楚国的屈原,他们敢言直谏,不惜杀身,要求君主改善政治。又如蜀汉的诸葛亮,唐朝的魏征,他们或鞠躬尽瘁,或犯颜直谏,目的也在改善政治。以至于我国有人把“有厥必规,有违必谏”者称为仁贤,把“知善不谏,闻恶无言”者称为罪人。唐太宗总结他的治国经验,很重视纳谏,他说:“道冠古今,泽被无穷者,则从谏改过为其首焉。”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指出:“要做比干刚强谏死。”今天我们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革命传统之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对这种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4.文曲星文化。“家不论贫富,子女不论贤愚,首在读书,读书则能穷理。穷理格致,自可明修齐治平之道……必可致大成,成大器。”天下父母盼子女学业有成,为的是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天下学子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勤勉刻苦,为的是功纯德进,金榜题名,回报父母,效力桑梓,报效国家。比干为国为民因直谏被剖心,人民大众对他无比敬仰与诚服,将自己力求平等致富的美好愿望寄托在比干身上,是民心所向。《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奉元始天尊的法旨封神,曾封被纣王剖心的比干为“北斗玄冥文曲星君”,让比干任“职司文武爵科举之本”的功名文运主管,掌握天下学子的苦读前程,文人们心悦诚服,广大百姓也觉得名正言顺,合乎情理。明代嘉靖年间裴骞在《重修太师殷比干墓碑记》中说:“今莆田之林盛天下,置身立朝有多忠贞节义之士,语曰无林不开榜也。”将文运之重托付给公正的比干,是林氏家族的骄傲和幸运,同样是千家万户的共同心愿。

在卫辉比干庙举行的比干诞生3107周年纪念活动

5.始祖文化。比干子坚公被周武王赐姓为林,从此有了中华林姓,比干成为林姓的太始祖。农历四月初四,是殷商少师(后被尊为太师)比干诞生纪念日。卫辉是林姓的发祥地。另外,比干与王姓同宗,孙姓、萧姓、沈姓、尤姓、叶姓、钟姓六姓同宗柴林,还有李林同宗、杨施林同宗、卓林同宗、辜林同宗之说,林刘也有姓氏关系。王姓,《通志·民族略》记载,殷商王子比干(纣王的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今河南省卫辉市北)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以“王”为氏。 孙姓,据汉安平相碑云:厥先出自殷比干。商末,王子比干被纣害,子孙避难隐姓,以本为王族子孙,改姓为孙氏。《路史》注:孙氏,晋出,而一出于商,一出于卫,今次碑云出比干。比姓,为比干后裔。柴姓,隋末林大弘改姓为柴(《鄱阳柴林家谱》)。李林同宗,明代一支林姓改姓为李。明代学者李贽,原姓林名载贽,后因其叔为朱元璋所杀,改姓为李,李贽所著《明灯道古录》一书称:林李两姓,实为一家。泉州林李两姓的共同祖先为元代航海家林闾(《清源林李宗》)。辜林同宗,据《桃源儒林辜氏》旧谱载:禄公五代孙诚,赘于梅定夫之家。配梅氏,因以梅为姓,至二世宗子责之,复归姓林。后裔林正,为唐太宗赐姓辜,故称辜林同源。六兰同宗,在闽南泉、晋、南同一带,萧、钟、叶、林四姓称联宗,而在菲律宾,扩展到沈姓,尤姓,称“谊结六兰”。

6.财神文化。比干是我国最早、最经典、最正宗的财神,财神文化使比干文化成为历史积淀深厚、雅俗共赏的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他所体现出的忠义诚信、公正无私、爱民轻财、回报社会的财富文化内涵,更是中国传统财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间自古就有信奉财神的传统。如江西南昌市西山万寿宫、山东济南市千佛山的财神殿、江苏苏州市玄妙观的财神殿、北京白云观、浙江北高峰财神殿等处祀奉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羽,正中坐的均为比干。经国家民协审定,批准河南卫辉市为“中国财神文化之乡”。

7.祖师文化。据《封神演义》载:纣王听信妲己妖言,使用酷刑,杀戮谏臣。虽有商容、比干等大臣直谏,纣王终不悔悟。鹿台完工后,纣王听信妲己谎言,欲会见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计,于十五日夜请轩辕坟内众妖狐变成仙子、神仙、仙姬来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龙宴席,迷惑纣王。席上,狐狸臊臭难闻。功夫浅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纣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后将此情告知武成王黄飞虎。经查,众妖狐都是轩辕坟内的狐狸精。比干便与黄飞虎领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将狐狸全部烧死。比干还拣了一些未烧焦的狐狸皮制成一件袍服,严冬时献于纣王,以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于君前。河北枣强县大营镇是裘皮业的发祥地,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当地建有庙宇,世代供奉裘祖比干。中国传统的制裘工艺,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期就形成了,商朝丞相比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熟皮制裘工艺之人,据当地碑刻记载,比干在那里做官,为解决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和衣饰问题,号召人们打猎,并发明了硝制技术,人们通过硝熟动物的毛皮来制作裘皮服装,并且 “集腋成裘”,做成一件华丽的狐裘大衣,使皮草成为人们的服饰,所以北方人喜欢穿“裘皮”,比干也被后人奉为“中国裘皮的鼻祖”。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且又带有宗教色彩的比干文化有没有提倡的必要呢?结论毋庸置疑。首先,应该肯定比干文化与以德治国、发展经济、科教兴国的大政方针是不谋而合的。异曲同工,看似偶然,其实非常的必然。弘扬比干文化,不但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而且有益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其次,人们在通俗易懂的比干文化的熏陶下,道德水准提高,财富观念增强,学习有上进心,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姓氏,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来讲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作者单位 卫辉市政府“比干大典”办公室)

[责任编辑 孟昭勇]

猜你喜欢
纣王财神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商纣王的暴政
南极仙翁、财神送宝
牧野之战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财神香火旺
财神到
拿出精神
众叛亲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