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预防术后肠胃返流的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2016-08-19 12:27孙剑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孙剑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术后肠胃返流的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施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114例, 随机分为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 各57例。改良手术组患者应用改良 B 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组患者则应用传统B 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肠胃返流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治疗, 改良手术组术后肠胃返流发生率8.77%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的66.67%(P<0.05)。改良手术组患者的剑突下持续烧灼痛发生率为12.28%(7/57), 传统手术组为42.11%(24/57),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45, P<0.05)。改良手术组患者的胆汁性呕吐发生率为0;传统手术组为22.81%(13/57),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33, P<0.05)。结论 对需要实施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应用改良 B 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可有效预防术后肠胃返流。

【关键词】 术后肠胃返流;胃大部切除术;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37

从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1]来看, 肠胃返流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类并发症, 且具有较大的危害;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 现已证实患者术后发生肠胃返流的机制为十二指肠液、部分胰液和胆汁返流, 与胃黏膜发生接触并对其造成刺激而引起, 从临床实践来看, 传统术式具有一定的弊端, 临床研究人员通过对原有术式进行改良, 通过改良术式对肠胃返流的发生进行预防, 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基于此, 本院就将以改良术式为研究对象, 采用实际病例对比的方式为研究切入点, 深入探讨该方法作用于胃大部切除手术后肠胃返流的预防效果, 研究取得一定的收获, 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5年10月实施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114例, 随机分为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 各57例。改良手术组中男32例, 女25例, 年龄22~47岁, 平均年龄(34.69±10.56)岁, 病因包括:胃出血12例, 窦部溃疡10例, 胃穿孔17例, 复合型溃疡13例, 十二指肠溃疡5例。传统手术组中男33例, 女24例, 年龄23~48岁, 平均年龄(35.64±11.28)岁, 病因包括:胃出血11例, 窦部溃疡11例, 胃穿孔15例, 复合型溃疡14例, 十二指肠溃疡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本组患者的麻醉方式均为静脉复合式麻醉, 手术操作步骤为:常规切开腹部, 切断基于肝胃的韧带, 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关闭和缝合十二指肠;采取关闭及缝合措施。传统手术组患者则应用传统B 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 依据手术操作标准对胃残端及横结肠采取侧侧吻合措施, 然后基于肠缘2 cm处上方的位置实施缝合, 并进一步完成固定工序;给予改良手术组患者应用改良 B 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 具体方法为:对胃空肠吻合口输出及输出端下的20 cm实施侧侧吻合, 并进一步按照要求基于胃空肠输入端下的5 cm处完成关闭和缝合以及腹腔清理工作, 最后关闭腹腔。

1. 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术后肠胃返流、剑突下持续烧灼痛及胆汁性呕吐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肠胃返流发生情况比较 经治疗, 改良手术组患者术后肠胃返流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经治疗, 改良手术组患者的剑突下持续烧灼痛发生率为12.28%(7/57), 传统手术组患者的剑突下持续烧灼痛发生率为42.11%(24/57),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45, P<0.05)。改良手术组患者的胆汁性呕吐发生率为0, 传统手术组患者的胆汁性呕吐发生率为22.81%(13/57),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33, P<0.05)。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实施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多, 该类手术后引起肠胃返流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表明, 胃大部切除术后引起肠胃返流的机制为十二指肠液、胰液、胆汁返流, 当这些液体接触胃黏膜的时候往往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最终造成肠胃返流。因此, 临床上要预防术后肠胃返流, 最重要的是预防胃黏膜接触刺激性的化学物质, 确保胃黏膜不会受到损伤[3]。当患者接受胃大部切除术后, 机体的幽门约括肌功能丧失, 因此机体内的胰液、肠液等能够直接流入胃中, 并进一步刺激胃黏膜, 因此返流发生。

对于术后胃返流的预防, 采用改良B 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开展胃大部切除术是临床采用的重要方式, 其原理是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隔离胆汁等刺激性物质与胃残角, 从而避免了十二指肠液、胰液、胆汁与胃黏膜接触[4]。而传统的B 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则往往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主要是传统B 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袢肠管输入起始位置偏低, 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胰液、胆汁、十二指肠液等与袢肠腔内大量潴留, 同时在胃排空的过程中也能够进入胃中并导致肠胃返流发生, 病情严重者甚至造成残胃癌。改良B 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则通过降低了吻合口位置, 有效的促进了十二指肠液、胰液、胆汁等物质输入袢肠腔后输出, 同时还能够纵向排列袢肠管的输入以及输出,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刺激物上行入残胃, 这种手术对于避免或减少吻合口溃疡发生也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5, 6]。本次实验结果显示, 采用改良B 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的改良手术组术后肠胃返流发生率为8.77%, 而采用传统的B 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的传统手术组术后肠胃返流发生率为66.67%, 改良手术组患者术后肠胃返流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

综上所述, 对需要实施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应用改良 B 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可有效预防术后肠胃返流。

参考文献

[1] 唐迎朝. 预防术后肠胃返流的胃大部切除手术. 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7):841-842.

[2] 苏学良. 预防术后肠胃反流的胃大部切除手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2, 15(9):714-715.

[3] 蔡俊宏, 吕云福, 董永红, 等. PPVPG治疗幽门管溃疡穿孔28例疗效观察. 中国热带医学, 2015, 5(9):1880-1881.

[4] 杨加保. 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术式探讨(附42例报道).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2, 16(9):753-754.

[5] 王世勇, 李新娜, 王维林, 等.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十二指肠胃返流的动态观察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0, 29(4):304-305.

[6] 史冉庚, 龚均, 董蕾, 等 . 萘丁美酮对十二指肠胃返流所致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26(3)236-238.

[收稿日期:2016-02-22]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