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州市运河区教文体局局长 陈升翼
加大投入,注重内涵全面提升区域办学水平
■ 沧州市运河区教文体局局长 陈升翼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教育事业当作改善民生、聚集人气、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平台。在完成“运河教育三年大变样”的同时,全面推进“运河教育三年提升”工程,引领全区中小学以文化立校、课程立校、特色立校为切入点,不断深化学校内涵,彰显学校特色,提升管理水平。
以学校建设为引领,夯实学校内涵发展基础。我区按照“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均衡发展”的理念,坚持“高标准建设城区学校,高效益整合农村学校”的思路,把全区中小学建设成为沧州市最安全、最实用、最环保、最漂亮的学校。
加快学校建设进度,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几年来,全区累计投资8亿多元,对全区学校分别进行了迁建、扩建、新建和加固。围绕“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投入巨资对各学校的操场进行了新建、翻建和改造,一批高标准、高规格的学校塑胶运动场投入使用。全区国办中小学、幼儿园总占地面积由2009年的36.3万平方米增加到4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10.2万平方米增加到19.5万平方米,彻底改变了原来校舍破旧、低矮的状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
加快学校现代化步伐,教育装备全面提档升级。自2010年以来,我区持续加大投入用于仪器、图书及现代教育装备的配备和更新,不仅配齐配优了教学设备,大幅提升了微机、音乐、美术、体育及各类实验室等专用教室的装备水平,而且为全区中小学的所有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等高端多媒体设备,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同时,大力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促进现代教学手段的提升,为各校全部配足配齐教师电子备课室,城乡学校均实现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在全省率先建成了主城区学校城域网,实现了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学校管理品位。我区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推进和繁荣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健康、人文、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体系,全面提升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构建先进的教师文化,发挥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作用。先进的教师文化是打造现代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坚强动力和智力支撑,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为充分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彻底改变教师年龄老化、断档、结构性缺编等问题,从2011年起,我区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和“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连续五年面向全社会公开选聘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共有495名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教师走上了工作岗位。其中小学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以上,幼儿教师达到大专学历以上,30人达到研究生学历。30岁以下的教师由2009年的45人增长到533人。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培养本土名师,我区出台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一五三”工程实施方案》,通过系统高效的培训和实践引领,每年度均有一大批优秀教师纷纷在全国和省、市级评优课大赛中获奖,先后培养出4名特级教师,省级名师6人、省级骨干教师18人,市级名师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7人、市级骨干教师54人、市级教坛新秀23人,及30多名心理咨询师,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原发性科研能力和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团队。此外,我们积极推进教师交流。我区相继出台了《运河区关于建立城乡教育联盟校实施意见》、《运河区推进城乡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校长轮岗交流机制,通过鼓励名校长到新建校任职,发挥名校长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将新建校推上了快速发展的健康轨道。全区实现了联盟校之间的教师交流,使城乡学校教师的流动常态化,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教师队伍的工作活力,为实现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构建丰富的学生文化,发挥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主体作用。全区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习惯和独有精神气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落脚点,深入实施“美哉少年,美我运河”教育工程,全区坚持以国际前沿、国内原创的生态体验教育理论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德育活动、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建设中。全区中小学秉承“生命有多精致,教育就应有多精致”的教育理念,从培养学生“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仪表、美的心灵”入手,以评选“最美少年”、“美德少年”为导向,广泛传递道德教育正能量。各校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聪明才智,突出年龄特征和时代气息,建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富有创意的班级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传达教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最前沿信息,班名、班徽、班训凸显个性、独具匠心。同时,各校建立了相应规模的学生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用优秀文化占领校园精神阵地,为中小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深厚文化底蕴。如新华小学成立了68个社团,每周五的下午第二节课活动,3-6年级实现了走班制,学校提供社团菜单,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社团,班主任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的走班位置。另外,各校将校园节日作为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成功举办了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梦想节、成长节、合唱节、游戏节、树叶节,设立了校园安静日、校园宽容日、电影悦享日、自由表达日、校园问候日,让校园节日逐渐成为学校文化的名片,孩子成长的盛典。特别是全区一年一度的中小学艺术节文艺汇演,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场视觉盛宴,受到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以特色建设为引领,实现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全区在创新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内涵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发展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突出办学理念,找准特色定位。全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学校目前状况,着眼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发挥学校的师资队伍、文化传统、特色活动等优势,确定特色学校发展项目,围绕特色项目优化、丰富、放大。光明小学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从1990年至今不断传承壮大,已经形成国防教育系列化教育活动,把国防教育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今年举办了首届国防教育文化节;水月寺小学的绿色环保教育,自2006年至今已有10年,造就了一个博杂渊综的精神化绿色园地,全校师生在校园“绿色文化”的浸染下,环保意识和环保精神与日俱增,不断向外辐射着数千个家庭和广远的社会。
突出个性品质,形成独特办学特色。虽然各校都在大运河文化背景下健康发展,但不同的学校历史传统、不同的团队精神和不同的办学理念。造就了不同的办学特色新华小学确定了“书香浸润、明理正心、儒雅人生”的核心理念,形成了“创儒雅学校、做儒雅教师、育儒雅学生、建儒雅家庭”的办学目标;朝阳小学在实践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的学校精神和文化;花园小学的“花”文化别出心裁,有“宝剑锋从砥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校训,有“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校风,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风,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学风;解放路小学的“和”文化,阐明了“惠风和畅、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和风细雨”的教育理念……如今,全区中小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校的特色品牌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在师生的言行之中呈现出鲜明的烙印,深受当地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