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明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我国信息素养慕课资源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王喜明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张家口075000)
文章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对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类慕课的开设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国内两项相关调查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我国信息素养类慕课在高校中四个层面的应用方案,包括学习环境支持与辅导、教师培训与考核、直接引入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支持,最后提出共建信息素养慕课的构想。参考文献14。
信息素养教育慕课MOOC高等学校
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必备的一项综合能力。在我国高等教育界,信息素养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通识性教育内容,并且与开设自1984年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具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相关的独立课程。图书馆一直是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并将其视为核心职能之一,提供了课程教学、讲座培训、宣传推荐、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教育改革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当前,慕课(MOOC)是全球教育领域最为强劲的一股发展潮流。国内外众多研究者都认为,在这一浪潮中,图书馆不能置身事外,必须积极参与其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和影响。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秦鸿等研究者认为图书馆在慕课浪潮中应该扮演“信息素养培训师”的角色[1],潘燕桃等认为慕课在大学信息素养教育中拥有交互、开放、灵活、互动等多方面的优势[2]。
目前,信息素养慕课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发展。通常我们把信息素养教育视作一种通识性教育,其特点是门槛低、适用范围广、受众面大。由于语言、文化、教育背景等多方面的差异,国内机构开设的相关慕课显然应该是我国学习者的首选。那么,我国信息素养类慕课的发展现状怎样,能否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新的发展契机或有力支持,是我们需要认真调查和思考的问题。
2014年,中山大学的潘燕桃教授和武汉大学的黄如花教授曾分别对当时国内外信息素养慕课的开课情况进行过较为全面的调查[3]。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是开设相关慕课课程最多的国家,占所有课程总数的50%以上,我国开设的课程相比其他国家也要略多一些,但较美国仍有比较大的差距。经过对潘、黄两位教授的调查结果进行仔细比较,笔者注意到,虽然二者统计到的开设课程数都是36门,但统计结果的交集是25%,只有9门课程同时进入了她们的列表结果。
导致两项统计数据出入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调查范围的划定上。黄如花教授以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的对信息素养的新定义为标准,对其统计出的36门慕课课程进行了分类,包括传统信息素养、数据素养、媒体(或媒介)素养、视觉素养和新时代信息素养。在潘燕桃教授的文章中,并没有明确对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慕课进行概念或范围界定,其调查结果最主要的一个观点是“有关数字素养和计算机素养的慕课数量最多,共18门,占50%,这说明数字素养慕课受到了相当的关注[4]”。表明其认为数字和计算机素养应该是信息素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概念界定的差异,可能直接导致了调查统计时的方向性不同。此外,信息检索的过程和信息源的选择可能也影响了最终的调查结果。
笔者重点对我国信息素养类慕课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以期充分了解和掌握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情况,为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基础性资料。在两位教授的调查中,黄如花教授统计到国内信息素养慕课为10门,经笔者检索发现,其中标注为智慧树平台开设的3门课程现已无法检索到相关信息;潘燕桃教授统计到国内信息素养慕课为4门,其中《MOOCs制作与运营》和《信息理论》(香港中文大学,英文授课)两门课程笔者认为超出本次调查范围。本次调查,重点借鉴了黄如花教授关于信息素养的分类思想,以信息、文献、媒体(媒介)、大数据、视觉、检索、素养等为检索词,在国内各大慕课平台进行检索,经调查,目前可检索到的信息素养教育类慕课共有10门,见表1。
表1 我国信息素养类慕课简况
在这10门课程之中,《信息检索》、《网络素养》、《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论文写作与检索》、《信息管理学基础》、《新媒体概论》6门课程对学习者的学习基础要求相对较低,基本上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操作就可以进行学习。在这6门课程中,除《论文写作与检索》之外,均已完成两轮授课,大部分课程第三轮开课也已有明确的时间安排,说明课程受欢迎程度较高,特别是中国科技大学罗昭锋开设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在国内多个慕课平台上都获得了很高的人气。虽然这6门课程内容范围、主要知识受众等存在差异,但都属于通识性质的慕课,可以称为信息素养类慕课的“主体课程”。
其余4门课程中,《信息安全概论》和《大数据算法》对于相关专业基础知识要求非常高,不适合普通学习者学习,只能称为信息素养类慕课的“相关课程”,而《大数据与信息传播》、《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两门课虽然专业基础知识要求相对宽泛,可称为信息素养教育类慕课的“外围课程”,但并未检索到相关开课信息,其能发挥的作用就很难评价了。
3.1学习环境支持与辅导
高校图书馆的角色正在逐步由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向学习中心过渡,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软硬件水平已经普遍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除了传统的电子阅览室之外,许多图书馆都专门开辟了信息共享空间、独立研修空间,并实现了无线覆盖。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高校中有兴趣进行慕课学习的读者提供学习场所和设备,这也是最基本和最容易实现的。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发挥信息组织优势,有针对性地建立慕课资源导航,及时更新,重点推介,并开展相应的宣传和学习辅导,包括各种形式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由于信息素养教育与高校图书馆的天然联系,制作此类慕课的资源导航和学习辅导更将是驾轻就熟,事半功倍。如果高校图书馆有充分的技术和人员基础,还可以构建体系完备的慕课服务团队[5]。
3.2教师培训与考核
在高校中,图书馆往往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推动者,一些图书馆员还承担了《文献检索》等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由于专业素养高低有异,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相关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开设的几门信息素养类慕课,都是由相关领域非常优秀的专家教授作为主讲人精心准备和制作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测验方式等等都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性和参考借鉴价值。例如,武汉大学开设的慕课《信息检索》,主讲教师黄如花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教学经验丰富,该课程属于新时期信息素养教育的范畴,涵盖面广,并且采集运用了大量富媒体素材,“除主讲教师授课现场的录影资料外,囊括了578页文本,1 562幅图片,2段动画,1段声音,28段视频”[6]。
这些高水平的慕课,可以作为高校信息素养教师培训的重要资源,也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前沿参考资料或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甚至可以作为岗位资格考评的一部分,特别是对非图情专业者而言,可以提供一次综合的学习和考核过程。例如,可以要求参加课程学习的教学人员必须拿到优秀证书。因为除了课程知识本身之外,了解和掌握慕课的学习过程也是对信息素养教育者的一项最基本要求,因为“你无法支持、发展或宣传自己尚未完全理解的事物,参与其中并以学生角色选修一门课程是理解慕课的最佳方法”[7]。
3.3直接引入教学
目前国内可以学习的信息素养类慕课均有课程考核和评价的环节,考核形式多种多样,一般都有单元作业、课程讨论、期末考试等内容,考核达到60分可以获得课程证书,取得80或85分以上还可以获得优秀证书。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是完备的,严谨的。因此,由信息素养慕课作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更新替代品是一种可行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课程授课水平,还能减轻部分图书馆员的工作负担。
具体操作过程中,经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和图书馆进行联合评估,认为相关慕课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就可以开放学生选修,学校承认课程证书和学分;学校也可以独立组织线下集中考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目前“好大学在线”平台已经开放了学分认定的功能,课程临近结束,学分学习学生须报名参加线下期末考试,合作高校对本校学习合格者给予相应学分[8]。在此平台上开设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慕课就支持这种学习形式。
此外,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中,图书馆资源教育仍然是核心内容,因此还可以进行外挂补充教学,单独考核,考核成绩与慕课学习成绩进行汇总。
3.4翻转课堂教学支持
由于不同高校专业设置,教学环境,文献信息资源状况等均有不同,高质量的特色化信息素养教育应该是最优的选择。由于目前国内信息素养慕课已经根据主要受众层次不同进行了方向性的细分,因此要实现教学效果的超越就要有很好的师资基础和有效的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也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种教学新形式,简言之就是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或是从网上下载的教学微视频以及拓展学习材料,而课堂时间则用来解答学生问题、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9]。高校以《文献检索》课为代表的信息素养教育注重实践,应用性强于理论性,因而非常适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由于慕课教学内容的主体就是微视频(即微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慕课就是翻转课堂的在线开放形式。因此,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就可以对慕课资源进行选择性利用,加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因为慕课有时间限制,不可能与各学校实际授课时间完全吻合,因此,慕课资源只能是选择性的移植。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对那些非慕课类在线教育资源进行选择利用。
在“好大学在线”平台开课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的课程说明中已经特别提及:“根据课程实际运行情况,教学运行团队将组织形式多样的‘翻转课堂’。协助教学运行团队组织、参与、课堂表现优异的部分学员,可获适当加分。”[10]说明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进行慕课和翻转课堂的结合已经有人开始进行实际探索。
4.1存在问题
慕课是一种积极的改革方向和教育形式,但不具备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的条件。慕课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秦鸿所指出的完成率低,交互指导缺失,评分手段不足等等。目前也没有可靠的慕课资源长期保存的解决方案。
慕课出现的直接动因是为了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并不是为了向高等教育提供完整的替代方案,慕课的开课安排也基本不受学习者控制,因此高校某些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慕课,只能在适度的范围内合理利用。
对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而言,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当时可用的慕课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改良可能是一种更为稳妥的策略。而且,在利用慕课资源的过程中,还涉及到一系列的版权问题,应该尽可能地寻求资源共享,降低教学成本。
4.2发展方向
开放性是慕课的首要特性,学习资源的开放、共享是慕课的精神所在。作为通识性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没有必要让所有高校都独立制作,低水平重复建设,采用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方式建设信息素养教育慕课,实现教育资源最大程度优化组合是一种值得思考的方向。
具体说来,即以部分有实力的高校共同建设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慕课平台,或者借助现有成熟平台共建慕课课程,根据不同层次(比如本科生、研究生)、不同学科方向规划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既包括基础性的知识模块,也包括研究性的知识模块,不同模块由相应的教学团队负责运行和维护,由个人学习者或集体学习组织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学习。还可以提供局部开放功能,由机构成员上传和维护本校特色信息资源学习内容。待平台或课程运行成熟以后,就可以实现学分认定,成员高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课程教学活动安排。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已经启动了MOOC资源库项目[11],以其强大的资源和管理优势,应该成为这项工作的主导者。吴小梅也建议成立CALIS 信息素养教育慕课国家中心,使慕课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12]。
当然,如果具备相应的条件,高校独立开发和开展信息素养慕课教学,依然是一个可选的策略。Mahraj K就说过,图书馆员介入慕课最直接的方式是开设自己的慕课课程[13]。在这方面,新疆石河子大学图书馆文献教研室已经进行了实际探索,在该校进行了文献检索课程慕课改革,据称效果比较理想[14]。
目前我国信息素养类慕课已经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可以为不同基础和需求的学习者提供较为多样的可选课程。虽然此类慕课的未来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是在现有可用的课程资源中,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者已经拥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制定各种可行的方案,让慕课真正改变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未来。
[1][7]秦鸿. MOOCs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2):19-26.
[2][4]潘燕桃,廖昀赘.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21-27.
[3] 黄如花,钟雨祺,熊婉盈.国内外信息素养类MOOC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6):1-7.
[5] 周频,黄翠红.高校图书馆在慕课中的角色定位及实现机制探析[J].情报探索,2015(3):91-94.
[6] 黄如花,李英子.MOOC中富媒体素材采集的特点[J].图书与情报,2014(6):8-13.
[8] 学分认定.好大学在线[EB/OL].http://www.cnmooc.org/home/helpCenter/3/04.mooc.[2015-08-16].
[9] 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3-14.
[10]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好大学在线[EB/OL].http://www.cnmooc.org/portal/course/27/1436.mooc.[2015-08-15].
[11]CALIS MOOC资源库项目[EB/OL].http://mooc.calis.edu.cn/index.html.[2015-08-15].
[12]吴小梅.基于慕课课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5(2):93-96.
[13]Mahraj K. Using Information Expertise to Enhanc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Public Services Quarterly,2012(8):359-368.
[14]张园.文献检索课程慕课改革的初步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10):31-32.
(赖宁编发)
Study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MOOC Resources at Home Used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Wang Ximing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China)
Based on online survey, the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MOOC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at home,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related investigations, proposed four level plan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MOOC used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includ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support and guidance, teacher's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directly introduced into education, and flipped classroom education support and at last proposed a conception of cooperative found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MOOC. 14 ref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MOOC. University.
2015-11-09
G252
A
1003-7845(2016)04-0049-04
王喜明,馆员,现在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工作。
*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年度基金项目“新技术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SZ151205)和2014年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QN201422)研究成果之一。
【用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