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信息资源共建*

2016-08-18 02:06:04游丽华李敏霞尹虹娟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6年4期
关键词:系统论区域性成员

●游丽华 魏 萍 李敏霞 尹虹娟

(福建农林大学 福州 350002)



基于系统论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信息资源共建*

●游丽华魏萍李敏霞尹虹娟

(福建农林大学福州350002)

文章分析了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现状,从系统论的视角阐述了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需要突破传统理念,提出了在有条件的联盟内实行以经济杠杆加行政领导职能的双合力调控模式,并从层次级别、特色馆藏、读者需求等方面,讨论如何通过各成员馆的协同作用进行信息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参考文献7。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系统论联盟系统特征

1 引言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通常指的是由省内专属的教育机构牵头,在成员馆共同遵守的系列协议的约束下,同一城市同一区域内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图书馆开展共建共享活动的联合体。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全国各地纷纷组建了区域性的高校图书馆联盟,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有67个这样的联盟[1]。联盟可以集合区域内成员馆的信息资源为区域内的高校用户提供共享服务,从由原来的单个馆提供的信息资源保障变为联盟提供的信息资源保障,大大增强了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力度。同时,通过协调,互通有无,在保持各馆特色的基础上,通过联合采购减少成本支出,降低资源配置成本。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联盟在信息资源的共建上,在很多时候没有把联盟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其信息资源的配置几乎等于各成员馆信息资源简单的几何叠加,重复建设的现象还很普遍,配置的效益还不尽如人意。

2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现状分析

2.1电子信息资源

目前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电子信息资源共建主要是各成员馆按照各所学校每年下达的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根据各自学校学科建设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学校特色以及为满足教学、科研和读者一般的需求进行信息资源配置。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考虑其中哪些数据库可以以联盟的形式进行联采(成员馆自愿参加集团购买),然后由省内专属的教育机构给予参加联采的成员馆部分经费补贴,或者由省内专属的教育机构购买一些数据库免费供区域内的高校使用;或者是由省内专属的教育机构买断, 各高校自愿参加集团分摊经费,这种分摊需按高校的规模、层次分别承担不同比例的费用。目前这种共建总的来说不是把联盟当作一个系统,从整体上进行协调配置,而只是在各馆各行其是的基础上,在各馆总资源中的一小部分中有一些联盟作用下的共建资源。其结果是避免不了重复建设,从某种角度而言,也可以说是信息资源的浪费。从有关统计数据可以得知高校图书馆联盟重复购买电子信息资源的现象十分普遍。表1是四川10所高校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量及重叠情况的统计[2]。

2.2纸质文献信息资源

从表1可以看出,联盟各成员馆信息资源配置的重复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还是以单个馆为中心进行信息资源配置,缺乏系统论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图书馆联盟的信息资源共建。

表1 四川10所高校购买电子资源量及重叠情况统计

备注:(1)数据库个数均统计至子库;(2)某电子资源被3所或以上的图书馆购买,则该资源计入重叠数。

3 用系统论指导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

3.1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L. V. Bertalanffy) 创立了系统论。他把哲学中的协调、联系、秩序和目的性等概念用于对有机体的研究上,主张把有机体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并于1937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系统论认为:系统是指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具有某种结构和特定功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为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的有机整体[3]。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环境适应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亦是剖析系统或构造新系统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各要素的协同作用, 系统整体的功能往往能大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系统的功能不仅取决于其组成要素, 而且取决于结构。同样的要素, 若结构不同,功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20 世纪70 年代, 西德物理学家哈肯创立了协同学,这是一门研究协同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是系统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成果。协同系统是指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能以自组织方式形成宏观的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哈肯概括了不同现象中有序结构形成的共同特点,即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所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使系统形成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在宏观上便产生了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或时空结构,形成新的有序状态。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行为决定了系统的相变过程,而这一过程与子系统的性质无关[4]。

3.2系统论角度下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特征

根据系统的定义,我们知道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是一个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1)整体性——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遵守共同的协议或合同所组成的团体。

(2)目的性——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通过共建,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1.1 地形地貌情况。产地地处鲁东丘陵区南部,大部属五莲山低山丘陵。地形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倾斜状态,北部、东部层峦起伏、沟谷纵横,大小山峦44座,海拔高度60~400 m,其中苍山为群峦之冠,海拔高度394.7m。平原面积占23.4%,多分布于县内西部沭河沿岸;丘陵面积占72.8%,分布于平原与山地之间;山地占3.8%。

(3)相关性——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中的成员馆之间需要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相互作用,协同发展。

(4)层次性——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中的成员馆虽然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权益方面是平等的,但由于其历史原因,各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数量、人员、硬件设备和学校经费的投入的不同,在联盟内所作贡献的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成员馆。

(5)环境适应性——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必须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适应区域社会环境的需要,必须满足高校读者的学习需求、研究需求和陶冶情操、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阅读等等需求。

(6)动态性——国家政治、经济建设会随着社会的需要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高校发展会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在调整和变化,读者的信息需求也会随着这些变化而变化。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在适应这些环境的变化中,必然是动态的发展。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要使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得以优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的的更大化,则需注重各成员馆之间的协调。各成员馆子系统通过协同的作用,不断协调其内部联系, 直至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结构是动态的,会随着成员馆间不断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动微调, 或者是在外部环境刺激的条件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但是总能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过程是从相对无序到相对有序, 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动态演化过程[5]。这种过程要通过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之间的合作协同,通过与各相关行业的交流,联盟与成员馆的交流,提供对读者的服务,收集、反馈读者的信息,满足读者需求、联盟采取的决策控制等来实现。

3.3系统论角度下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信息资源共建

(1)突破传统理念,注重联盟系统整体性信息资源共建。一般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在特定的范围内,多个成员馆在遵守共同的协议和合同的框架下,把部分的信息资源提供给联盟成员享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部分的信息资源”,这就是说联盟成员馆的信息资源共享量取决于各自的成员馆,和联盟的决策层几乎无关。另外,提供给联盟的共享的信息资源只是各成员馆在各自为政的基础上拥有或能够获取的信息资源,这种形式的成员馆信息资源的总和必然少于以联盟为系统经过协同、合作共建的信息资源的总和。国内目前信息资源共享是基于国外的理念引进的,而国外的国情与国内还是有较大的差别,比如,国外私立的大学多,政府不易调控,而国内则公立的多,政府有条件可以调控。为了提高共享效率,提高联盟信息资源的保障度,一方面成员馆必须彻底打破联盟内大学围墙的界限,讲求奉献,尽最大可能地提供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信息资源建设应注重以联盟为系统的共建,有计划地进行协调、合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用有限的资金建构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不必囿于国外的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在有条件的联盟中,建立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成员馆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的调控,突破传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高校各成员馆自主建设和提供的理念和模式,改变以经济杠杆加行政领导职能的双合力的调控模式,以保证在区域联盟系统中的重要信息资源建设的共建和共享。

(2)不同层次的图书馆,承担不同级别的配置。联盟中由于各成员馆的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级别的成员馆。条件好的、级别高的成员馆由于具有经费充足、基础好,实力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联盟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当承担更多的信息资源建设的工作,为联盟系统信息资源的共建以及有更强的信息资源保障作出较大的贡献。对支撑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需要的昂贵、质量高的外文数据库、珍贵的古籍,反映地方特色、地方文化的贵重文献以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建设,他们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也要考虑一定的利益补偿)。一些级别低,条件比较差的成员馆,由于经费紧张、基础薄弱,他们一般来说在联盟系统中是受惠多于付出,他们一般只考虑大众化需求的,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以及本校特色的信息资源的建设。这样在联盟系统中形成了有主有次、重轻结合的和谐、稳定的结构,有利于联盟系统持续、健康地发展。

(3)相互合作, 协同作用。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存在着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功能重叠等无序状态的状况,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进行相互合作,协同共建和优化配置资源,建立新的有序结构模式。任何新的有序结构模式都不是自动生成的,只能在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中综合构建出来,通过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实现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系统宏观结构由各自为政、资源浪费内耗的无序结构,向高效、集约的有序结构转变,这是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有序发展的要求,是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系统整体发展的目的。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中,相互合作,协同作用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联合采购”——为买相同数据库的价格谈判这种浅的、单一资源类型的层面,而应拓展到把各个成员馆有机地联系起来,作为系统的整体资源配置的高效优化的深层次,从而聚集系统整体能量,使其系统功能发挥最大化。

首先,从学校的特色、优势馆藏进行分工配置。特色学科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体现高校教学科研能力、水平以及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图书馆为了满足特色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及经过长期的积累都会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优势馆藏。其特点是收集的特色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系统、完整,能为特色学科发展、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资源保障。如果每个成员馆能按照学校的特色、优势馆藏进行分工配置,在已有优势馆藏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和发展,联盟整体上就可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也就可以在有限的经费的条件下,获取最大限度的效益,其形成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就能够大大提高。

特色优势馆藏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除了电子资源外,外文图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文献类型。外文图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当前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是高校特色学科、优势馆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以为在地理距离不远的联盟共享中(如同一城市区域内),且具备了通还通借的条件,可以把外文图书纳入共享资源建设中来[6]。

其次,正确处理资源配置的重复和互补的关系。在有限的文献购置经费的条件下,一方面要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便读者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能节省时间,尽量提升对读者信息资源的保障。另一方面要讲求配置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信息资源过度保障,造成投入的浪费。因此,联盟系统的信息资源配置并不是说不重复就是最优化的配置,关键是哪些资源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应该适当重复配置,哪些资源为了讲求资源的利用率,应该互补配置。

“点击次数”是反映读者关注数据库的一个直接指标,它也间接地反映了读者利用数据库的情况。成员馆可以把数据库试用时读者对数据库的点击次数的数据作为购买数据库的参考,点击次数多的表示读者对该数据库的利用程度高,可以考虑购买。当然,这里应该注意相同类型数据库之间数据重复的问题。据统计,CNKI有89%的期刊被万方、维普收录,万方有94%的期刊被维普、CNKI收录,而维普也有一半被另两库收录[7]。对此类重复问题,联盟系统可以通过协调,成员馆分别购买三库中的其中一库至多二库(同时考虑数据库质量),对其他库少部分的资源通过联盟共享来满足。这样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对点击次数达每天几十次的数据库,一些为重点学科研究配置的外文数据库,如《SCI》、《Elsevier 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联盟系统一般3~4家图书馆能有一家配置就可以满足联盟系统成员馆利用。当然,这些外文数据库价格昂贵,一般是通过DRAA联盟购买(DARR是一个由高校图书馆自由组合的全国性的联盟,由知名度高,实力雄厚的高校图书馆牵头,成员馆根据需要参加),对购买这些外文数据库的成员馆联盟应该给予一定的补贴,否则容易出现不把这些数据库拿出来共享的现象。对每天点击次数不到一次,一年也只有几十次的数据库,如果是特色的数据库,为了图书馆负有保存文献功能的使命,联盟系统应该配置此类数据库,但只要有一个成员馆配置即可,即互补配置,完全不需要重复。

[1]鄂丽君,许子媛. 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 图书馆,2012(1):62-65.

[2]王倩,刘金玲. 图书馆联盟电子资源的重叠及互补关系定量研究. 图书馆论坛[J].2012(3):118-121.

[3]汪树玉,刘国华等编著. 系统分析[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2.

[4]郭汉安等编著. 协同学入门[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2,22-24.

[5]王丽华. 图书馆联盟理论基础探寻[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35-40.

[6]游丽华等. 高校图书馆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共建的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3(1):102-105.

[7]陈万寅, 金明华,邹小筑. 中文网络学术数据库数据质量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1):46-51.

(宋小华编发)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um Based on System Theory

You Lihua Wei Ping Li Minxia Yin Hongjua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um, states that regional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um need break the traditional idea based on system theory, puts forward that a double-force control mode of economic lever and administration leadership can be carried out and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ly allocate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by means of the cooperation of each member library in the fields of hierarchy level,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and readers demand, etc. 7 refs.

Regional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um.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constructing. System theory. Consortium system characteristics.

2015-10-27

G251

A

1003-7845(2016)04-0032-04

游丽华,研究馆员;魏萍,馆员;李敏霞,馆员;尹虹娟,副研究馆员,现在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工作。

*本文系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A类社科研究课题“基于系统论的高校图书馆区域合作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JAS14943)研究成果之一。

【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系统论区域性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5:57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4:07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
系统论在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