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气候品质认证,提升农产品出口质量

2016-08-18 09:13李秀香教授
国际贸易 2016年7期
关键词:气候出口农产品

李秀香(教授) 冯 馨



加强气候品质认证,提升农产品出口质量

李秀香(教授)冯馨

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除了价格因素之外,产品品质因素更加不可漠视。农产品品质主要取决于独特的温湿度、光照及降水等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而最能反映农产品品质受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的“身份”证明便是“气候品质认证”。所谓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就是指气候对农产品品质影响的优劣等级评定。因此,气候品质认证无疑是“十三五”规划中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新抓手。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10年逆差背后的品质及认证问题

近10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十分严重,而且逆差的规模逐步加大。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农产品贸易逆差2005年为14.7亿美元,到2013年已经达到了562.1亿美元,扩大了38倍,2014年虽然有所回落,但也达到501.4亿美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进口粮食为1.13亿吨,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27.3%,是有史以来的第二次过“亿”年。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张雯2015年12月报道,按照进口粮占比计算,当前国内每7斤粮食里即有1斤来自国外。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农产品贸易逆差存在的原因很多,其中品质因素可谓重中之重。在WTO框架下,农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进口国家高筑贸易壁垒的重要杀手锏。涉农SPS措施通报量从2005年的504次增长到2014年的1018次,其中涉及我国农产品的就有很多,严重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2014年TBT通报(包含补遗 / 勘误)中涉及产品领域最多的依旧是食品及相关产品,共有 590 件,占了总通报数的 29%。此外,美国FDA自动扣留农产品以及拒绝进口情况也大量涉及中国产品,仅2015年8月,就有辣椒、蘑菇和冷冻菠菜等10种农产品被美国FDA自动扣留。与此同时,福建输美的叶和茎类蔬菜以及玉米等农产品被美国FDA拒绝进口。

而我国农产品出口品质问题又主要是品质认证工作基础薄弱带来的,主要表现在:

(一)出口农产品注册商标占比偏低,品质认证基础不强

农产品品牌建设首先需要对使用的商标进行注册。近年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品牌意识增强,注册商标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农产品注册商标的数量从2008年的60万件增长到了2012年的128万件,4年间翻了一倍,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

由表2可知,从2008年到2014年,中国农产品注册商标数量占总注册商标的比重偏低,在16%~17%之间徘徊,甚至2011年16.7%的比重低于前三年。由于我国农产品注册商标占比偏低,导致品质认证基础条件不足。品质认证是农产品品牌化的重要指标,品质认证不足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十分不利。正因如此,我国农产品很难产生像法国葡萄酒、澳洲牛肉、新西兰奇异果和泰国香米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不完善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其品质和相关特征受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影响,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由表3可知,虽然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占累计核准注册商标的比例有所增长,但是所占比例仍然很小,如2014年仅占0.16%,这说明我国各省市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重视不够。目前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有三种渠道:一是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或证明商标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二是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三是向农业部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可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存在着多头管理、分工不明的情况。

(三)主要出口农产品品质认证少,竞争力不强

近十年来,我国的水、海产品,蔬菜、水果类和加工制品逐渐超越了茶叶、糖和蜂蜜等传统出口农产品,成为出口的“佼佼者”,如表4所示。

但是,这些新兴出口农产品却不如传统农产品驰名,它们大多数由于没有通过相关的农产品品质认证,达不到国际市场相关的质量标准,出口经常碰壁。如果蔬菜、水果这类初级农产品能够通过品质认证,则更有利于其出口。胡柚是浙江省衢州地区所特有的优良柑桔品种,2006年欧盟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导致胡柚输欧受阻。在检验检疫部门的帮助下,衢州一企业利用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加强对果园的管理,提高了胡柚品质,近年来才又使胡柚重返了欧盟市场。

表1 2005—2014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外贸司农产品贸易月度统计报告整理得出,http://wms.mofcom.gov.cn/article/ztxx/ncpmy/ncpydtj/200603/20060301783733.shtml

表2 2008—2014年中国注册商标总数与农产品注册商标数

数据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http://sbj.saic.gov.cn/tjxx/)

表3 2010—2014年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状况

数据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http://sbj.saic.gov.cn/tjxx/)

表4 2005—2014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排名前五的类别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外贸司农产品贸易月度统计报告整理得出,http://wms.mofcom.gov.cn/article/ztxx/ncpmy/ncpydtj/200603/20060301783733.shtml

二、国际农产品认证助推了气候品质认证的诞生

农产品需要某些品质参数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保障,而认证是一条重要途径。许多国家使用认证将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到国际标准,从而扩大出口。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大国或地区都实行了各种农产品品质认证,大大促进了本国的农产品出口。

原产地保护标志是农产品认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国作为著名的葡萄酒生产国,建立了一整套严格和完善的葡萄酒分级与品质管理体系,并且制定出国家法律加以保护。2012年法国葡萄酒(除去香槟)出口额达到56亿欧元高值。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发布的全球葡萄酒产业形势报告显示,2014年贸易额达255.8亿欧元,其中法国葡萄酒出口额77.3亿欧元,排名世界第一。法国葡萄酒高品质和大量出口得益于法国的农产品认证之一——原产地保护制度的管理作用。

美国的农产品认证一般从源头抓起,例如,规定有机农作物在认证前,必须停止使用禁用物质3年。此外,美国农产品认证还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包括有机食品 (Organic Food)认证和“俄克拉荷马制造”认证等自愿性认证,又包括食品的GMP 、HACCP 和GAP 等强制性认证。2009年以来,美国农业部通过与加拿大、欧盟、瑞士、日本和韩国签署有机食品认证等效协议,使美国有机农产品可以向全球350亿美元的有机农产品市场进行出口。

澳洲农产品声名远播,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认证体系也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新鲜农产品放心认证 (Freshcare) 、质量保证 ( QA) 和AUS-MEAT标志等。该国的认证都根据行业、市场和消费需求来设置,突出专业性。很多认证模式和食品安全项目由行业协会或大型公司发起。所有的认证都非常注重生产过程控制的评定和确认。随着近年来出口市场不断扩大,为了保护原产地声誉,助力澳洲农民和出口商更好地打开海外市场,澳大利亚全国性农业游说团体国家农户联盟(NFF)和澳大利亚肉类与畜牧业协会(MLA)联手倡议澳洲出口农产品使用统一标识“True Aussie”。目前,“True Aussie”已在亚洲和中东市场使用近1年,获得了消费者的积极认可,并逐渐成为澳洲红肉的标志。现在日本半数以上的零售店面、超市都可见到标注“True Aussie”的澳洲进口牛羊肉;韩国前三大连锁超市也开始使用这一标志来告知消费者食品原产地;美国、中国、南亚、中东以及欧洲的消费者对该标识也较为认可。

JAS有机标志(Japanese Agriculture Standard,简称JAS)译为“日本有机农业标准”,是日本农林水产省对食品农产品最高级别的认证,即农产品有机认证。JAS采用第三者认证制度贯穿于认证全过程,JAS法基于 CODEX委员会(国际性机构FAO/WHO 的合作组织)中的“有机生产的食品的生产、加工、表示及市场相关的指导标准”订立,经JAS有机认证的生产制造者可以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有机食品生产。日本农林水产省2014年9月17日宣布,已经与加拿大政府达成了有机农产品相互认证协议。从2015年1月开始,根据《日本农林规格(JAS)法》获得有机认证的农产品,出口时无需再获得加拿大的认证。根据协议,加拿大的有机农产品在出口日本时也无需获得日本的认证,日本目前向加拿大出口的有机农产品主要为绿茶。日本此前已与美国和欧盟等实施了有机农产品相互认证。

与此同时,瑞典等国技高一筹的做法便是对农产品进行气候品质认证体系建设。瑞典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农产品认证包括“瑞典有机农产品”(Krav)认证和食品环保认证等。近10年来,瑞典有机食品的生产和销售都在稳步上升。2014年,瑞典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增长了38%,其中产量和消费量最高的是乳制品、鸡蛋和肉类等。在此基础上,瑞典大规模推行气候品质制度,该制度主要具备以下两大特征:一是该认证与气候密切相关。依据农产品品质与气候的密切关系,通过相关数据的采集收集、实地调查、实验试验、对比分析等技术手段方法,设置认证气候条件指标,建立认证模式,综合评价确定气候品质等级。二是认证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与“三品一标”(即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不同,气候品质认证不针对某个区域或者合作社,而只针对当年批次的农产品。第二年的农产品的品质等级要根据第二年的气候条件重新申请和认证。而“三品一标”则采取抽检监测的方式。

自2007年起,瑞典开始倡导食品气候认证,目的是为了创新食品认证体系,同时减少不良气候对食物生产的影响以及给予消费者主动选择环保食品的机会,增强食品生产者的竞争力。瑞典气候认证体系是建立在已经存在的生态食品生产标准的基础上,而且只能用于和其他认证体系结合起来使用,并作为生态食品生产认证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该认证项目由几大瑞典食品公司共同管理,包括:米尔克斯科(Milko)、瑞典农场主联盟(the Federation of Swedish Farmers)等。图1所示是瑞典气候品质认证的标志。

值得强调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越来越认可。在购买农产品时,产品上是否加贴了相关的认证标志,是消费者选择产品时考虑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发达国家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健康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十分注意农产品是否加贴了各种认证标志。虽然法律法规并未有要求, 但认证标志是被市场消费者认可的标准, 是一种无形的“法规”,对生产商而言也是一种强制的要求。而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从气候角度系统化地论证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品质的,其制度规范完全符合国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大趋势。

三、我国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每年大量出口农产品,其中有一大部分农产品对气候条件依赖性较强,实施气候品质认证十分必要。浙江省是中国最早开始实施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试点工作的省份,也是覆盖的农产品较多的省份。自2012年起,浙江省气象部门积极探索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通过制订业务规范,统一标志管理,完善评价模型等,逐步在全省推开并渐趋规范。浙江省申请开展气候品质认证的农产品必须是来源于认证区域内的农业初级产品。同时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是产品具有独特的品质特性或者特定的生产方式;二是产品品质特色主要取决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三是产品具有一定规模并在限定的生产区域范围生产;四是农产品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

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等级统一划分为四级,按优劣顺序分别为:特优、优、良好、一般。

大山坞白茶是浙江省首批进行气候品质认证的农产品。2012年4月6日,浙江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给予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大山坞茶厂的第1、3、8号茶园生长的白茶气象品质认证。此地域范围的气候条件适宜白茶生长,气候品质认证的结论为“优”。认证结论主要是通过调查收集、田间试验采集的气象数据和气象品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比而得。白茶气象认证技术指标包括茶园纬度、海拔高度、坡地情况、周围覆盖率、水域情况、周围污染情况、休眠期冻害、白茶可逆性白化及复绿要求、雨量、雪灾、霜冻、有效积温、开采前20天的平均温度、开采期天气共14种白茶气候认证技术指标。浙江农产品也从此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气象品质“身份证”。

图1 瑞典气候认证标志

图2 浙江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特优”和“优”标志

浙江省农业气象中心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认证技术指标,加强认证管理,在浙江各地相继推广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并继续开展其他农产品,如葡萄、柑橘、梨、水稻、杨梅等浙江特色农产品的气候品质等级评价认证工作,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产品品质提供依据。

四川省首创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与信息溯源相结合,通过认证的农产品将获得认证等级标志和二维码溯源标签。2014年,乐山市沐川县的“旭峰”猕猴桃和广元市苍溪“华朴”、“日昇”猕猴桃等成为首批取得四川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的农产品。取得认证的猕猴桃外包装上,同时贴上了一枚四川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等级标志和二维码溯源标志。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扫描或登录四川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网输码查询,获取该农产品生产期间的产地、气候条件和生长情况等相关信息。通过简单快捷的识别、查询手段,既给企业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信用支撑与产品维权渠道,也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放心的农产品的同时,也为四川省的名、特、优、新农产品保驾护航,成为促进该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信用保障,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在气候品质认证和产地溯源的推广上,除沐川和苍溪猕猴桃之外,巴中茶叶、德阳冬草莓、通江银耳等也加入了此行列。

陕西的气候条件适合绝大多数水果的生长。2013年7月,陕西省气象局和省果业局首次启动陕西果品气候品质认证试点工作。目前,陕西省认证品种以苹果和猕猴桃为主,兼顾柑橘、梨以及一些生产附加值较高的时令水果品种。陕西省“果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主要从果品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当年果品生长气候条件分析、果品企业生产管理条件三方面进行评分,得出总分值,最后为企业和合作社发放认证证书。其中气候条件是决定果品品质优劣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认证的果品企业和合作社,将获得由省气象局与省果业局颁发的果品气候品质认证证书、认证报告及用于企业销售环节使用的果品气候品质认证封标,这将对促进企业果品销售、打造知名名牌、助力陕西精品果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014年10月江西省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莲花老表”大米通过江西省首批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2015年5月江西省鹰潭市气象部门探索开展早熟梨优质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对贵溪市塔桥园艺场的“塔桥蜜梨”牌早熟梨的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对产量和品质影响优劣等级做出评定。2015年11月23日,江西赣州南康区气象局在横寨乡太阳农庄果园进行脐橙采样,开展赣南脐橙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据悉,开展赣南脐橙气候品质认证有利于提升脐橙果园或专业合作社的知名度及其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还是提升气象为农服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很好途径。

虽然,我国已经在很多省份实施了气候品质认证,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一是认证管理工作不统一。由于中国实施气候品质认证的时间较短,虽然浙江、四川、陕西、安徽等很多省份都开展了气候品质认证工作,但各省份各自为政,分别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如《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暂行规定》《四川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和溯源工作暂行规定》等,但全国没有统一的管理方法和实施方案,将会造成认证标准、规范等不统一,影响到气候品质认证工作的后续开展。

二是认证的农产品范围不广。目前,各省实施气候品质认证的对象也只针对部分农产品,比如大米、茶叶、葡萄、苹果、梨、草莓和猕猴桃等,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果品,覆盖面并不广。事实上,受气候影响的农产品很多,各类蔬菜、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这些都能够实施气候品质认证,从而扩大认证范围,增强认证的影响力。

三是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由于气候品质认证实施时间较短,认证管理工作不统一,并不如“三品一标”被人们所熟知,因此根本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四是气候品质认证没有专门针对出口。目前我国各省实施的气候品质认证工作主要是为了扩大市场,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基本不涉及出口环节。气候品质认证是以气候条件为基础展开的,认证指标是客观的,容易受到其他国家消费者的认可。

四、加强气候品质认证,提升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建议

在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中,长期以来占比重最大的仍然是初级农产品。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很多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初级农产品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可以让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生长期的天气情况的优劣,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提高这些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而且能够给农产品添加卖点,让农产品更具国际竞争力。因此,必须要加强以下一些方面的工作:

一要统一国内认证管理。为了使得认证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扩大特色农产品认证范围,国家应该增大管理力度和投入经费,必须要完善认证技术指标,统一认证管理工作,使认证标准化和规范化。由于浙江省是我国最早启动气候品质认证的省份,经验相对丰富,可以该省的气候品质认证相关规定和管理办法为蓝本,按照国际相关农产品品质认证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全面改进后向全国推广,避免认证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发生。同时可以利用其他省份的优势方法,例如,四川省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与信息溯源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国外消费者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促进农产品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二是建立气候品质认证出口基地。目前,大多数省份已经陆续开展了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特色农产品等具体情况来建立出口基地。例如:浙江可以建立茶叶和各类水果(葡萄、杨梅和草莓等)的气候品质认证出口基地;四川可以建立猕猴桃等水果和蔬菜的气候品质认证出口基地;江西建立赣南脐橙气候品质认证出口基地和大米气候品质认证出口基地等。

三要实行国际合作。《TBT协议》对合格评定的协调性有明确的要求,倡导多边互认。2012年6月,美国政府相关机构宣布根据美国与欧盟建立的一项新的同等伙伴关系,经过美国或欧盟一方认证的有机农产品现在可以在对方国家出售,这就给经过认证的农民提供了贸易商机,双方互惠。中国利用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促进农产品贸易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积极进行与国外认证机构的合作,并进一步取得双边或多边国际相互认可。在与国外认证机构的合作过程中,应本着独立自主、灵活主动的原则,对农产品企业、中外认证机构的认证管理质量和水平进行全面提升。

四要大力宣传和重点推介。气候品质与农产品有机认证不同,目前后者的认证费偏高,企业负担较重。而气候品质认证是气象部门提供的一项免费服务,同时也是企业自愿申请的方式,所以并不会增加农产品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政府应大力宣传,促进农业企业积极参与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同时应该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此外,政府应邀请通过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的企业参加在国内外举办的国际农产品展览会,如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并且在展览会上大力宣传和重点推介。要投入资金鼓励或帮助相关企业积极参加国外农产品博览会,助推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推进我国农业国际化发展进程。

五要大力推进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近年来,气候变暖、气候异常已经影响到农业生产领域。因此,世界粮农组织(FAO) 于 2010 年 10 月 28日发表报告,提出了“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模式。“气候智能型”农业不仅能智能化减排温室气体,还能加强对洪涝灾害、旱灾、风暴灾等极端气候的预测、预报和管理,提高防灾、减灾、抗灾的能力,把气候灾害降到最低。在这一生产模式下出产的农产品,应尽早进行气候品质认证,使“气候智能型”农业向品质高峰不断攀登。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于气候品质认证的江西省农产品国际品牌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JJ151603)的阶段性成果。]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责任编辑:王勇娟)

猜你喜欢
气候出口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农产品争奇斗艳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