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负荷对运动员注意瞬脱影响的试验研究

2016-08-18 02:39王树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工作记忆正确率负荷

王树明

成果报告

记忆负荷对运动员注意瞬脱影响的试验研究

王树明1,2

目的:探讨工作记忆负荷、不同掩蔽条件和时间间隔对不同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2名不同水平运动员和14名普通大学生为被试,以AKYUREK和HOMMEL(2005)编制的RSVP序列反应时任务为评价工具,完成不同条件的序列反应时操作。结果:(1)记忆负荷大小对被试的探测正确率影响显著,负荷越大,探测正确率越低,尤其对运动员的影响更显著;(2)记忆负荷和掩蔽条件对被试的T1判断正确率影响不显著,但在T1~T2间隔间的差异显著,正确率随间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运动员的T1正确率明显低于同年龄大学生;(3)被试的T2目标判断表现出典型的注意瞬脱现象,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程度更严重,且恢复慢;(4)记忆负荷对被试的T2判断正确率有影响,负荷越大,准确率越低,但对运动员的注意瞬脱影响不显著;(5)掩蔽并不是注意瞬脱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掩蔽的存在增加了注意瞬脱的程度,掩蔽对运动员的注意瞬脱影响更显著。

注意瞬脱;记忆负荷;掩蔽;T1~T2间隔

注意瞬脱(A ttention blink,AB)是指,在多重任务的快速序列视觉刺激条件下(RSVP),个体对目标刺激的正确辨认阻碍其对时间上与其相近的后继刺激的辨认现象。注意瞬脱现象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研究持续关注的一个热点课题。在D.E. BROADBENT等[1]最早采用双重任务实验发现了人类视觉的注意瞬脱现象以后,J.E.RAYMOND等[2]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一经典的快速系列视觉呈献范式(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RSVP),使得这一主题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得以广泛开展。在此后的20余年间,研究者围绕其理论解释、表现特征、研究范式和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目前,视觉加工过程中存在AB现象已经得到共识,并已得到很多的实验研究支持,但对于哪些因素影响AB现象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如与有限注意容量相关的工作记忆负荷影响,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主题。

工作记忆负荷(working memory load)是指,在一个复杂的工作记忆任务中让被试记忆项目的数目大小。P.JOLICOEUR等[3]研究发现,当目标刺激T1复杂性增加时,T2的正确率较低,AB则较严重,说明T1的加工与T2绩效之间有密切联系。A.E.SEIFFERT等[4]认为,提供掩蔽条件是为了增加目标刺激T1的辨别难度,从而延长了T1的加工时间,最终影响到AB程度。随后,E.G. AKYUREK等[5]使用RSVP范式对工作记忆与注意瞬脱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了工作记忆任务对注意瞬脱的消极影响,注意瞬脱水平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当工作记忆任务与目标任务相似时,注意瞬脱程度达到最大。S.MARTENS等[6]、L.S.COLZATO等[7]和P.E.DUX等[8]通过实验研究都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实验指出两者间没有相关性。如R.WARD等[9]实验研究指出,记忆负荷的增加没有影响到AB的程度。E.G.AKYüREK等[10]采用RSVP范式研究也得出,工作记忆与注意瞬脱无关,记忆负荷对AB的产生机制没有影响。最近,K.M.ARNELL等[11]认为,工作记忆容量与AB的大小无关,与视觉的过滤效率呈正相关。然而,T.A.VISSER[12]研究发现,只有在T1之后无掩蔽存在时,T1难度才能影响AB的程度。总之,目前有关工作记忆负荷对注意瞬脱的影响观点还不一致,可能掩蔽条件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

运动情境是瞬息万变的,在很多情况下运动员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对相继或同时发生的多个任务进行加工,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决策,这些情境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运动员的瞬脱现象发生,从而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导致动作操作错误,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美国运动员埃蒙斯。因此,研究运动员注意瞬脱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减缓注意瞬脱的消极影响就成为近年来研究者十分感兴趣的课题。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心理保障,高水平运动员具有较好的注意稳定性、分配能力、灵活性和转移能力等。注意是个体各种心理反映的基础,对运动员的比赛起着极重要的影响[13]。如果运动员的注意不能适时地指向与集中,那么就无法对情境中重要变化信息进行搜寻与输入,运动员也就无法对与比赛有关的信息进行辨别与加工,从而做出正确的反映决策。注意瞬脱正是注意有限性的典型表现,体现了注意加工能力在时间维度上的有限性。李永瑞等[14]在2001—2005年间相继对乒乓球、射击、击剑、拳击、跆拳道等项目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特点进行了系列研究,得出运动员注意瞬脱出现的时间点、持续时间、瞬脱程度都与普通学生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运动员的瞬脱持续时间较短,瞬脱程度轻。随后,王小春等[15]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记录技术发现,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注意瞬脱现象,前者出现时间点较晚,持续时间较短。迟立忠[16]、胡海鹰等[17]都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最近,P.A.FURLEY等[18]采用计算机反应程序研究指出,工作记忆容量大的运动员能够将更多的注意资源集中于战术决策上,适应性强,并能够根据比赛形势灵活地进行决策变化。可见,目前体育领域的注意瞬脱研究较为一致的结论是,运动员的注意瞬脱在持续时间和程度上有着一定的优势。

工作记忆负荷是近年来研究者探讨影响注意瞬脱因素的重要主题,而注意瞬脱现象在运动情境普遍存在,在不同项目中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运动员的表现和成果,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所以,从工作记忆负荷的视角来探讨其对运动员注意瞬脱的影响,这不仅是运动员注意瞬脱研究的一个新主题,也是工作记忆负荷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本文试图借用AKYUREK和HOMMEL(2005)的RSVP序列反应时任务,来探讨运动员的记忆负荷与掩蔽条件对注意瞬脱程度的影响。研究假设:(1)运动员在注意瞬脱上具有优势效应;(2)记忆负荷对运动员的注意瞬脱影响程度较小;(3)掩蔽存在与否影响运动员的注意瞬脱。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被试

试验被试选取华东师范大学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和部分普通大学生,包括国际健将优秀运动员14人(高水平组)、一般水平运动员18人(二级运动员)和其他学科的普通大学生14人(低水平组),平均年龄为(19.36±1.216)岁。所有被试自愿参加本试验,之前从未做过与本试验类似的任务,且不清楚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全部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2×2×4的混合试验设计。其中,运动员等级为组间设计(高水平、一般水平和普通学生组),其他三因素为组内设计,分别为2个记忆集(2或6个字母集)、2种T1掩蔽条件(T1掩蔽呈献或不呈献)和4种T1~T2时间间隔(T1与T2的时间间隔分别为lag2,lag3,lag5和lag7,对应的时间分别为180,270,450和630 ms,参见AKYUREK和HOMMEL,2005)。被试内因素的每一个组合都有10次试验,总计160次试验。

1.3试验材料和设备

试验材料采用E-Prime心理学实验操作平台,通过编程在电脑上呈现的一个程序序列(见图1)。屏幕背景为黑色,试验中的目标刺激(T1、T2)为红色,其他分心刺激物均为白色。试验中所出现的字母是从I,O,Q,Z之外(防止与1,0,2,7混合)的22个大写英文字母中随机选取,字体大小为28。试验点图从10个不同点图中随机选取,是由与字母所占像素接近的随机的点图组成,点为白色。目标T1、T2后的掩蔽物是从符号@、#、%中随机选择。在一个RSVP序列中不会出现相同的字母。

图1 lag3时的快速序列示意图Figure1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quick sequence of events on a Lag 3 trial

1.4试验过程

试验在一个安静的、光线较暗的试实验室进行。所有刺激物与被试的可视角度基本平行,被试距离屏幕约为60 cm,视角不超过1°。试验开始前,告知被试即将进行的是一个双目标探测任务,目标中不会出现I,O,Q和Z 4个字母,且一个序列中不会出现相同的字母。试验持续时间大约20 min,需保持注意力集中。被试首先进行20次的预练习,在基本熟悉试验任务与要求的情况下进行160次的正式试验。

试验开始时,被试双击打开测验程序,输入被试号,按enter键,进入10 s倒计时。倒计时结束后,屏幕中心出现一个固定的注视点“+”(见图1)。要求被试注视屏幕中央的注视点,并按下空格键,“+”消失,测验开始。开始后是一个300 ms的空白,之后显示2个或6个字母的字母串,随机选取且不重复,称为记忆负荷,持续时间1 000 ms。在记忆集消失之后,“+”再次出现在屏幕中间持续250 ms,紧接着RSVP字符流开始呈现。RSVP字符流中的每个字母呈现时间为60 ms,随之是30 ms的黑屏显示,即字符流中的每个字符之间的间隔为90 ms。首先,随机出现5~8个干扰字母,这些干扰字母也是从I,O,Q,Z之外的22个大写英文字母中随机选择,但相邻的干扰字母不相同。其次,出现第1个红色目标字母T1,T1后出现2种情况:掩蔽符号存在或不存在。掩蔽存在时,T1后面呈现一个从@、#、%中随机选择一个符号;掩蔽不存在时,同样持续一个字符的间隔,即90 ms,屏幕以空白黑屏来代替。掩蔽存在与否的比例各占50%,随机分布在试验中。之后,序列随机设置0,1,3或5张点图(这4种情况也是随机平均分布在试验中)。再次,出现第2个红色目标字母T2,T2之后有一个200 ms的空白,然后在屏幕中间显示一个记忆集探测字母。这个字母有50%概率与记忆集中的某一字母相同,有50%是与记忆集不同的,随机分布在试验中。如果探测字母与记忆集的字母相同,被试按键盘的“←”;如果不是,按“→”。一旦“探测字母”选择后立即消失,随之屏幕出现“T1?”,要求被试根据记忆输入第1个红色目标字母;T1输入后屏幕又出现“T2?”,同样被试输入第2个红色字母。一旦被试做出最后的回应,十字交叉“+”再次出现,再进行下一个试验。

1.5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由E-prime软件进行采集,E-prime软件自动记录被试测试的结果。数据整理时发现一名高水平运动员对T2识别的正确率仅为20%,严重偏离平均水平,予以剔除。故本研究的实际统计人数为45人。运用SPSS17.0软件和EXCEL对测验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运动员记忆负荷探测的正确率

首先,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间的记忆负荷探测正确率方差分析(ANOVA)发现,被试总体记忆负荷判断正确率偏低(M= 74.17,SD=10.85),且运动水平主效应显著(F(2,43)=5.607,P= 0.007)。进一步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显著性主要是由一般水平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异贡献的(t=-3.038,P=0.005),普通大学生对记忆负荷任务判断正确率明显高于一般水平运动员,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见表1)。

再对记忆负荷探测正确率进行2(记忆集)×4(T1~T2 lag)被试内方差分析(ANOVA)。统计发现,记忆集间的主效应显著(F(1,44)=141.387,P=0.000),记忆集为2字母的正确率(86.58%)明显高于记忆集为6字母时的正确率(61.75%),说明记忆集大小对记忆负荷判断正确率具有显著影响,记忆集越大,对其判断的正确率越小。T1~T2间时间间隔的主效应不显著(F(3,177)= 0.815,P=0.488),说明lag对记忆负荷的判断正确率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2种负荷对不同水平运动员的探测正确率的具体影响发现,在2字母记忆负荷下,不同运动水平者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F(2,43)=4.098,P=0.024),显著性主要由一般水平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间的差异贡献(t=-2.513,P=0.019),普通大学生的正确率明显高于一般水平运动员。而在6字母记忆负荷下,运动水平间的正确率也存在显著差异(F(2,43)=5.333,P= 0.009),普通大学生的正确率明显高于高水平(t=-2.599,P= 0.015)和一般水平运动员(t=-2.533,P=0.018)。说明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记忆负荷大小对运动员的探测正确率影响显著,并且影响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大而增大(见表1)。

掩蔽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1,44)=8.933,P=0.004),有掩蔽存在的情况下探测正确率明显偏低,说明掩蔽对不同记忆负荷下的目标辨别产生了影响。记忆集与掩蔽条件的交互作用显著(F(1,44)=7.1,P=0.011),说明不同掩蔽条件对记忆负荷任务的影响受其大小的影响。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后发现,对于2字母记忆集,掩蔽的简单效应不显著(F(1,44)=0.08,P=0.785);而对于6字母记忆集,掩蔽的简单效应显著(F(1,44)=13.86,P= 0.001),有掩蔽的探测正确率(M=59.55,SD=11.69)明显低于无掩蔽情境(M=63.94,SD=12.17)。说明掩蔽对较小记忆集的探测影响不显著,但对较大负荷的探测影响较大,掩蔽显著地影响到探测正确率(见表1)。

表1 运动员的记忆负荷判断正确率均值/%Table1 Mean Target accuracy as a function of different level,presence or absence of T1 mask and memory load/%

2.2运动员T1目标判断正确率

不同水平运动员间的T1目标判断正确率方差分析(ANOVA)发现,被试总体T1判断正确率较高(M=92.37,SD=6.73),运动水平间的主效应显著(F(2,43)=4.038,P=0.025),说明不同水平运动员T1目标判断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显著性主要是由一般运动员与普通学生的差异贡献的(t=-2.394,P=0.024),普通大学生对T1判断正确率明显高于一般水平运动员。高水平运动员的T1正确率也高于一般水平运动员,但不显著(t=1.826,P=0.078)(见表2)。

表2 不同水平运动员T1目标判断正确率均值/%Table2 Mean Target 1(T1)accuracy as a function of different level and memory load/%

再对T1目标判断正确率进行2(记忆集)×4(T1~T2 lag)被试内方差分析(ANOVA)。结果发现,记忆集间的目标判断正确率主效应不显著(F(1,44)=1.588,P=0.214),说明记忆负荷大小对判断T1正确率没有显著影响(见表3)。掩蔽的主效应也不显著(F(1,44)=2.684,P=0.108),虽然无掩蔽情况下的判断(M=93.09,SD=6.13)高于有掩蔽的正确率(M=91.65,SD=8.39)(见图2),但不同T1~T2时间间隔的判断正确率主效应显著(F(3,177)=10.274,P=0.000),说明lag间隔对被试T1目标判断正确率影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lag2和lag3阶段的判断正确率明显较低,正确率随着lag的增加而不断提高,至lag5和lag7阶段基本趋于平稳(见图3),说明T1判断也受到T1~T2时间间隔的影响,出现了类似的注意瞬脱现象。对不同水平运动员在各T1~T2时间间隔上的T1判断正确率比较,发现在lag2(F(2,42)=5.699,P=0.006)和lag3(F(2,42)=3.375,P=0.044)阶段差异显著,运动员对T1目标的判断正确率明显偏低,尤其是一般水平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间的差异显著,说明较短的T1~T2时间间隔对运动员的T1判断正确率影响较大,而对普通大学生的影响较小(见表3)。记忆集与T1~T2时间间隔的交互效应不显著。

表3 记忆集、T1~T2间隔和掩蔽条件下的T1判断正确率均值/%Table3 Mean Target 1(T1)accuracy as a function of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1 mask,T1~T2 lag and memory load/%

图2 不同时间间隔与掩蔽条件下被试T1判断正确率比较Figure2 Mean Target 1(T1)accuracy as a function of tine internal,presence or absence of T1

图3 不同时间间隔与运动水平的T1判断正确率比较Figure3 Target 1(T1)accuracy as a function of tine internal,different level and memory load

2.3运动员T2目标判断正确率

T2正确率的计算以T1目标判断正确为前提。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间的T2目标判断正确率方差分析(ANOVA)发现,被试总体T2判断正确率较低(M=71.54,SD=13.11),水平间的主效应不显著(F(2,42)=2.463,P=0.097)。进一步进行组间比较发现,一般水平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差异显著(t=2.369,P=0.027),一般水平运动员的T2判断正确率更低(见表4)。

表4 不同运动水平、记忆集和掩蔽条件下的T2判断正确率均值/%Table4 Mean Target 2(T1)accuracy as a function of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2 mask,different level and memory load/%

再对T2目标判断正确率进行2(记忆集)×4(T1~T2 lag)的被试内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时间间隔(lag)的主效应显著(F(3,177)=133.29,P=0.000),说明lag对T2目标判断正确率影响非常显著(见图4)。进一步分析发现,Lag2与Lag3阶段的T2目标判断正确率与Lag5和Lag7阶段的差异显著,Lag2阶段的正确率最低(M=48.44,SD=20.47),此后随着lag间隔的增加T2正确率逐步提高,至lag5与lag7(M=88.06,SD=9.62)阶段基本恢复正常,表现出操作绩效的典型注意瞬脱现象,说明本试验的注意瞬脱试验设计是成功的。再对不同运动水平被试在不同Lag下的T2目标判断正确率进行分析,发现3组被试T2判断正确率都出现了相似的趋势,Lag2阶段T2目标判断正确率最低,随后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到Lag5阶段基本恢复正常,表现出注意瞬脱现象在不同群体的普遍性特点。在整个T1~T2时间间隔增加的过程中,普通大学生的判断正确率都要优于运动员,尤其是与一般运动员正确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这类RSVP序列任务对运动员产生的注意瞬脱比普通大学生严重,且恢复过程也较慢,没有证明本研究的假设:运动员在注意瞬脱方面具有优势效应。

图4 不同时间间隔与运动水平的被试T2判断正确率比较Figure4 Target2(T2)accuracy as a function of tine internal and different level

记忆负荷的主效应趋近于显著(F(1,44)=3.377,P=0.073),负荷2条件下的T2判断正确率(M=72.79,SD=14.25)高于负荷6条件下(M=70.29,SD=13.5),说明记忆负荷对T2目标判断产生了较显著的消极影响,负荷越大,T2判断正确率就越小。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负荷6条件下,运动水平间的主效应显著(F(2,42)=3.809,P=0.03),普通大学生的T2目标判断正确率显著高于一般水平运动员(t=-2.865,P=0.009)。说明高记忆负荷对不同水平被试的T2目标判断正确率影响存在差异,对运动员的消极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一般水平运动员的影响更显著(见表4)。比较了2种负荷在Lag2与Lag3阶段的影响,没有发现注意瞬脱的显著性差异。

虽然无掩蔽条件下的T2判断正确率(M=72.32,SD=13.22)较掩蔽条件下高(M=70.76,SD=14.13),但主效应不显著(t=-1.35,P=0.185),说明总体上掩蔽存在与否对被试T2目标判断正确率没有显著性影响(见图5),2种条件在时间维度上都表现出典型的注意瞬脱现象。但统计显示,掩蔽与lag的交互作用显著(F(3,132)=19.26,P=0.000),说明掩蔽存在与否对不同lag条件下的T2判断正确率的影响不同。进一步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掩蔽存在与否在Lag2(t=-5.18,P=0.000)与Lag3(t= 3.22,P=0.002)阶段的T2正确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Lag5与Lag7阶段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掩蔽存在与否对被试注意瞬脱阶段T2目标判断正确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在Lag2阶段,无掩蔽时的T2判断正确率明显高于有掩蔽状态,表现出掩蔽条件的典型消极影响。但奇怪的是,在Lag3阶段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有掩蔽时的T2判断正确率反而优于无掩蔽状态。对掩蔽条件对不同水平运动员的T2目标判断正确率影响分析,虽然主效应不显著,但在掩蔽存在的情况下,普通大学生(M= 76.35,SD=7.49)与一般运动员(M=65.04,SD=15.67)间的T2判断正确率差异显著(t=-2.437,P=0.022),普通大学生的T2判断正确率明显偏高,说明掩蔽存在与否对运动员的注意瞬脱影响更大。

图5 不同时间间隔与掩蔽条件的被试T2判断正确率比较Figure5 Target2(T2)accuracy as a function of tine internal and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2 mask

3 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显示,记忆负荷的大小明显影响到被试的探测正确率,记忆集负荷大小与负荷探测正确率呈负相关。这一结果与VISSER(2007)的试验报告相一致,即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记忆任务也变得比较困难。记忆负荷对不同水平运动员的影响不同,随着负荷的增大,对普通大学生的影响明显小于一般运动员,一般运动员的探测正确率明显偏低。可能因为,本试验中记忆集的探测属于智力性任务,而试验中普通大学生选自于重点大学的非体育专业学生,总体智力水平较高,而一般运动员群体则是通过特殊政策入校的,文化水平总体较低,所以出现了本研究中较低的正确率。掩蔽条件对记忆负荷探测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在负荷较大的情况下探测绩效更差,掩蔽存在影响了运动员记忆负荷探测的正确率。这可以通过KAHNEMAN等[19]的有限理性理论解释,在快速的RSVP序列呈献过程中,个体需要在短时间内加工大量的信息,而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掩蔽的存在又增加了个体的工作记忆负荷,尤其是在负荷较大的情况下,所以导致绩效的下降。

运动员在T1目标判断上与记忆集探测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这可能主要是受智力因素的影响,一般运动员因此绩效较差。同时也表现在,较短的2个间隔上的T1判断正确率较差,发展过程有些类似于T2目标判断的注意瞬脱效应。说明,次任务刺激对主任务的判断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间隔时间越短,影响越大。运动员的T1正确率较低,说明这种时间较短的双任务刺激对运动员的绩效影响较大。以前有关注意瞬脱的研究很少有对T1目标判断的分析,考虑较多的是T1难度和掩蔽的设置。

从本研究的图表可以看出,无论是总体还是3组不同水平被试的T2判断正确率,都出现了典型的注意瞬脱现象。在T1~T2相隔较短的lag2阶段操作绩效最差,随后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绩效逐步提高,到lag5以后基本趋于平衡。这与RAYMOND等的研究结果一致,2个刺激目标相隔在200~500 ms内呈现,则会出现注意瞬脱现象。但本研究并没有支持国内学者任杰[20]和李永瑞等[21]的结论,即运动员的注意瞬脱出现时间晚、持续时间短和瞬脱程度轻的优势效应,也与本人此前的相关研究不一致。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本研究的试验设计中增加了变量工作记忆负荷,完成难度要大于RAYMOND和李永瑞等试验中的RSVP范式。并且,这种记忆负荷任务属于认知性任务,可能受到智力因素的影响,这与运动员多年训练形成的注意特点不同,无法体现其在技能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瞬脱优势。C.KLEIN等[22]指出,注意瞬脱受到被试人格和智力因素的显著影响,而T1和T2目标判断的正确率与智力有关,目标反应时与工作记忆有关。因此,本试验中的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在智力水平上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尤其对于一般水平的运动员,注意瞬脱受记忆负荷的影响更显著,这种注意瞬脱上的差异是否受到智力的影响可能还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记忆负荷影响运动员的注意瞬脱,记忆负荷越大,注意瞬脱的水平越严重,两者的相关几近显著。根据注意的瓶颈理论,对于快速呈献的RSVP范式,其本身就设置了一定的加工难度,若再增加一定大小的记忆负荷,自然会加重注意加工容量。杨萌[23]也发现,被试的注意瞬脱程度与工作记忆容量大小密切相关,工作记忆容量越大,注意瞬脱程度越轻。但AKYüREK等采用多种不同的干扰项目范式研究得出,记忆负荷对被试的AB程度没有显著影响,L.S.COLZATO等[24]的研究也支持这种观点。同时,E.G.AKYüREK等[25]研究显示,记忆集负荷与T1~T2 lag间隔间存在交互作用,工作记忆负荷影响AB水平。T.A.VISSER[26]指出,AKYüREK等之所以没有得出记忆负荷与注意瞬脱间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T1之后的掩蔽,记忆负荷的增加使T1目标的信息加工时间增加,掩蔽条件可以调节T1目标的加工时间。总之,记忆负荷对注意瞬脱的影响是存在的,可能中间受到某些中介变量的影响。

本研究没有发现掩蔽与注意瞬脱间的显著相关,掩蔽存在与否都在时间维度上出现了典型的注意瞬脱现象,说明掩蔽并不是注意瞬脱的必要条件。但在注意瞬脱较为严重的lag2和lag3阶段,掩蔽使被试的注意瞬脱更加严重。这一结论与VISSER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其认为当掩蔽存在时,记忆负荷对注意瞬脱没有影响;而当掩蔽移除后,记忆负荷对注意瞬脱的影响要依赖于T1~T2 lag间隔。产生不一致的原因在于,VISSER没有分析被试的自身特征,只是单纯地分析掩蔽条件对注意瞬脱的影响。而本研究对被试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分析更具针对性。CHUN和POTTER(1995)早期研究指出,若T1+1是空屏时,没有发生AB现象,认为掩蔽是注意瞬脱发生的重要条件。SEIFFERT也研究发现,T1和T2之后必须有掩蔽才能产生注意瞬脱现象,因为T1后有掩蔽提高了T1目标辨别的难度,这导致AB现象的产生,即其“无掩蔽无瞬脱”观点。但随着对AB研究的逐步开展,研究者发现即使没有掩蔽条件也能产生AB现象[27],正如M.A.KUNAR等[28]研究认为,T2后没有掩蔽条件也能够产生明显的AB现象。同时其还认为,当目标刺激T1难度较大时,即使没有掩蔽也能产生显著的AB现象。说明,现在的研究基本支持注意瞬脱的产生不需要掩蔽的呈献,证明了超越掩蔽理论,但有掩蔽产生的注意瞬脱更为严重。掩蔽对不同运动水平者的注意瞬脱影响存在差异,对运动员影响较大,尤其对于一般运动员,这方面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

4 结论

(1)记忆负荷大小对被试的探测正确率影响显著,负荷越大,探测正确率越低,尤其对运动员的影响更显著。普通大学生的正确率高于运动员,尤其在高记忆负荷下差异更显著。(2)不同记忆负荷和掩蔽条件对被试的T1判断正确率影响不显著,但T1~T2间隔的影响显著,正确率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不同运动水平者的T1正确率差异显著,普通大学生的绩效明显高于运动员。(3)被试的T2目标判断表现出典型的注意瞬脱现象。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程度更严重,且恢复慢。没有发现运动员在注意瞬脱上的优势效应。(4)记忆负荷影响被试的T2判断正确率,负荷越大,准确率越低。在高负荷条件下,记忆负荷对运动员的T2判断正确率影响显著。但记忆负荷对运动员的注意瞬脱影响不显著。(5)掩蔽并不是注意瞬脱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掩蔽的存在增加了注意瞬脱的程度。掩蔽对运动员的注意瞬脱影响更显著。

[1]BROADBENT D E,BROADBENT M H.From detection to identification:response to multiple targets in 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J]. Perception&Psychophysics,1987,42(2):105-113.

[2]RAYMOND J E,SHAPIRO K L,ARNELL K M.Temporary suppression of visual processing in an RSVP task:an attentional blink?[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1992,18 (3):849-860.

[3]JOLICOEUR P,DELL'ACQUA R.The demonstration of short-term consolidation[J].Cognitive Psychology,1998,36(2):138-202.

[4]SEIFFERT A E,LOLLO V D.Low-level masking in the attentional blink [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1997,23(4):1061-1073.

[5]AKYUREK E G,HOMMEL B.Short-term memory and the attentional blink:capacity versus content[J].Memory&Cognition,2005,33(4):654-663.

[6]MARTENS S,MUNNEKE J,SMID H,et al.Quick minds don't blink: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ttentional selection[J].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2006,18(9):1423-1438.

[7]COLZATO L S,SPAPE M,PANNEBAKKER M M,et al.Working memory and the attentional blink:blink size is predicted b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operation span[J].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2007,14 (6):1051-1057.

[8]DUX P E,MAROIS R.Distractor inhibition predic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attentional blink[J].PloS One,2008,3(10):3330-3336.

[9]WARD R,DUCAN J,SHAPIRO K.Effects of similarity,difficulty,and nontarget presentation on the time course of visual attention[J].Perception&Psychophysics,1997,59(4):593-600.

[10]AKYüREK E G,BERNHARD H.Memory operations in 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2006,18(4):520-536.

[11]ARNELL K M,STUBITZ S M.Attentional blink magnitude is predicted by the ability to keep irrelevant material out of working memory[J].Psychological Research,2010,74(5):457-467.

[12]VISSER T A.Masking T1 difficulty:processing time and the attenional blink[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Performance,2007,33(2):285-297.

[13]NOUGIER.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the orienting of atten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9,30:246-260.

[14]李永瑞.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43-46.

[15]王小春,周成林.女子散打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及神经机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3):76-81.

[16]迟立忠.运动人群与非运动人群注意特征比较及注意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17]胡海鹰,王小春.对抗性项目运动员注意瞬脱行为表现特征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4):54-57.

[18]FURELY P A,MEMERT D.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s controlled attention in tactical decision making[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12,34:322-344.

[19]KAHNEMAN,TVERSKEY.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etrica,47:263-291.

[20]任杰,章建成.内隐运动技能学习中的注意需求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4):501-503.

[21]李永瑞,张厚粲.女子足球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1193-1195.

[22]KLEIN C,AREND I C,BEAUDUCEL A,et al.Individuals differ in the attentional blink:Mental speed and intra-subject stability matter[J]. Intelligence,2011,44(3):535-551.

[23]杨萌.工作记忆容量在注意瞬脱中的作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4]COLZATO L S,SPAPE M,PANNEBAKKER M M,et al.Working memory and the attentional blink:blink size is predicted b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operation span[J].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2007,14(6):1051-1057.

[25]AKYUREK E G,HOMMEL B,JOLICOEUR P.Direct evidence for a role of working memory in the attentional blink[J].Memory&Cognition,2007,35(4):621-627.

[26]VISSER T A.Memory reloaded:memory load effects in the attentional blink[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10,63 (6):1085-1103.

[27]彭飞.注意瞬脱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28]KUNAR M A,SHAPIRO K L.The attentional blink needs no mask:Tl difficulty on an unmasked RSVP stream[J].Journal of Vision,2004,4 (8):356.

Effects of Memory Load on Attentional Blink of Athletes from Different Levels

WANG Shuming1,2
(1.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Health Assessment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2.School of PE and Heal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memory reloaded,masking condition and time internals on the levels of attentional blink of different levels of athletes.Methods:A total of 32 athletes and 14 students from norm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using RSVP task established by Akyurek and Hommel as evaluation source material.Results:The extent of memory reloaded had a notable effect on the test accuracy,the bigger the memory reloaded,the lower the test accuracy,especially for the effects on athletes;Memory reloaded and masking condition had a little effect on the accuracy of test T1,but T1~T2 lag had a notable effect,and the accuracy ri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 internals.Athletes'T1 accuracy was apparently lower than students from normal university;The subjects of T2 showed a typical phenomenon of attentional blink.Compared to students from normal university,the attentional blink of athletes was deeper and more difficult to recover;Memory reloaded had an effect on the subjects of T2,the bigger the memory reloaded,the lower the accuracy,but it seldom had an effect on the attentional blink of athletes;Masking was not necessary for the production of attentional blink,but masking really increased the level of the attentional blink.Masking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attentional blink of athletes.

attentional blink;memory loading;masking;T1~T2 lag

G 804.8

A

1005-0000(2016)02-093-06

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6.02.001

2015-12-30;

2016-03-02;录用日期:2016-03-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BTY046);“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40500-541235-14203/004)

王树明(1965-),男,安徽寿县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动作技能控制与学习、运动心理学。

1.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

猜你喜欢
工作记忆正确率负荷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无关工作记忆表征的负性情绪信息能否捕获视觉注意?一项眼动研究*
生如夏花
工作记忆容量对理工类院校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