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鸿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整个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化倾向。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出现偏差,有的甚至开始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却将中华秀传统文化置之脑后。因此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文将重点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指中华几千年来文化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和流传下来的,并至今影响当代文“活”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传统文化中那些积极向上的,促进人们形成高尚品德和良好道德的精华部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爱好和平、社会和谐的“和合”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以“礼善”为核心的人主道义。这是几千年来被人们广泛认同和遵循的,展示了伟大中华民族的气节、性格和气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观念出现多元化倾向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就国内而言,我国改革处于深水区,整个社会思潮出现多元、多样、多变的倾向;就国际来讲,经济全球化使得部分大学生受到西方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这在一定程度上都表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侵蚀很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加剧。在此情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塑造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秉性,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在的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现象严重,亟待需要传统文化涵养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当前部分大学生玩物丧志,情绪消沉,需要传统文化中的“志”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价值资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中,富强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利益原则。民本观念源于“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而和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心所欲不逾矩”“等贵贱,均贫富”千百年来,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一直为中华民族所追求。法治思想最典型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主张。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传统文化中,无数仁人志士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把“诚”作为人最高的概念;将“兼爱”和友善作为基本伦理观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升和超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又是对中华文化的超越。首先,社会主义核价心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交融的过程。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实践、时代特征为现实依据。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它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统文化内容予以提升和超越。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在硬件方面,应通过校园广播电台、电视台、宣传栏、书法碑刻、建筑装饰等形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以通过视觉效果将传统文化传人大学生的思想。软件方面,以校园文化节、主题团日活动、社团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文化沙龙、讲座报告等。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传统文化。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高校应该开发传统文化APP客户端,并配套相关学习资料,在培养方案中规定学习传统文化加学分原则,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改革高校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高校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环节的还为数不多,教育内容改革势在必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积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作为大学生不能也不应该丢弃我们的传统文化,丢掉它就等于丢掉了文化的根、思想的源,因此,国家必须重视将传统文化纳入高校培养计划中,打造精品传统文化教材,使之和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其他政治课程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在教学模式上也要进行革新,应该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与人交往,积善成德的过程中享受传统文化的真谛与魅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自身修养感染学生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言谈举止,更要提高自己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认识水平,善于用传统文化剖析社会热点问题,站在文化的角度进行启发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以教师自身修养感染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说服力,从而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项系统工程奠定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