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君华
新形势下控制“三公经费”的几点思考
文/李君华
为打造廉洁型政府,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加大了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的力度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有效遏制“三公经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三公经费;控制;措施
以前,“三公经费”过高的成因,主要有:部门、单位对经费支出内部管理不到位,专项经费预算不明确、不明晰,不利于招待费、会议费等控制支出,目前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等等。
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加大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达到节约开支,防治腐败的目的,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途径,是防控廉政风险和腐败问题发生的必然要求。要将厉行节约、遏制“三公经费”作为党风廉政教育、法制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从思想认识上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落实厉行节约方面,要从思想上实现由被制度约束的“要我节约”到积极主动的“我要节约”的重大转变。加强各级财务部门和广大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财务内控机制建设,忠实履行职责,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把中央要求和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落实到位。强化源头治理,堵塞管理漏洞,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遏制公务接待中各种违纪违规违法现象的长效机制。
财政部门要针对现行招待费等费用预算定额标准偏低的状况,进行可行性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可适当调整部分公用支出定额标准。切实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强化“三公”经费预决算编制、审核及信息公开情况,监督“三公”经费开支管理和内部控制情况,坚决杜绝无预算和超预算安排支出,将“三公”经费支出全额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合理限定预算总额,并将预算内容单独列示,单独考核。推进预算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同时加强预算的执行管理,防止指标间随意调剂挪用,从源头上管好部门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一)实行各项支出考核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逐步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责任明确、措施有力的考核管理长效机制。对“三公经费”超进度列支的单位,由财政集中支付部门下达预警通知书。对“三公经费”支出额超过上年全年支出的单位,报政府审批同意后,财政集中支出部门停止受理该单位的相关报账手续。
(二)实行约谈提醒机制。每年的决算报表指标数据考核,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对“三公经费”人均支出总额排前3名或公务接待费增长幅度超过10%的单位,由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对单位第一责任人及主管负责人进行联合约谈,提醒督促其加强整改、完善制度、严格管理。以制度来堵漏节支,并在实践中使各项财务制度日臻完善。
(三)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对重要项目、重大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下,在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各单位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公务支出,包括办公费、差旅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等有关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一定限额以下的零星采购支出等都必需使用公务卡结算,减少现金结算,提高支付透明度,切实加强对“三公经费”支出的控制管理。实行“公务卡”结算是堵塞管理漏洞,防范职务腐败,切实节约开支的有效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和监督制度,依据法律法规,对预算公开内容、数据进行审批。对预算公开的程序等予以保证和规范执行。要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一把手”是预算公开的第一责任人。财政、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三公经费”公布情况的检查监督,对“三公经费”公开不及时、不愿意公开或者是假公开的情况必须启动有效的问责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
(一)在规范公务接待方面,规范公务接待管理,确保公务活动务实节俭、规范有序;严格执行定点接待、公务接待宴请限额、公务接待费用“一支笔”审批等制度,统一全市公务接待酒店住宿、用餐标准、陪同人数等标准,严控接待经费支出,杜绝以会议和培训名义列支公务接待费用。
(二)在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方面,严格执行按车辆编制购买。购车经费管理上,在各单位年初预算中不予安排车辆购置经费,所有车辆购置必须单独报批。并且要严格执行公务用车交通费综合定额标准,对车辆维修经费、燃油费、停车费、保险费等实行定额管理,切实降低车辆运行支出。严格控制公务用车(含机要通讯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编制和数量,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油耗和维修保养费用核算管理,有效压缩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用开支,降低公务用车运行成本。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落实厉行节约要求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对车辆实行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执行非上班时间所有公务用车定点停放制度,对所有公务用车统一喷涂醒目标识,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从源头上杜绝公车私用的现象发生。
有条件的地区、部门要推进财务核算电子信息化系统和财务核算集中管理系统,在系统中设置风险点,加强日常财务收支行为的动态监控,实时监控各项支出。坚决纠正公务接待超规格、超标准、超范围,或借各种名义变相安排公务接待等问题;坚决纠正内部接待公私不分,违规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奢侈浪费、消费挂账等问题;坚决纠正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用开支,虚开发票、票据造假等问题;防止个别单位分摊或转嫁公务接待费到食堂、工会及其他挂钩的社会团体的帐户列支的问题。
各级政府部门要推进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经常性考核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促进各部门单位积极采取节约经费开支的管理措施,建立并严格执行部门内部预算目标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及经费支出标准、审批控制等内控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堵漏节支,提高行政运行效能。
(一)将各单位财务信息公开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年度终了,对“三公经费”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效果良好的单位及单位负责人予以通报表彰,对“三公经费”支出管理不善、增幅排名靠前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督促各部门单位严格实行经费总额控制,加强“三公”经费使用管理,严格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支出审批手续。
(二)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督促检查。督促各部门单位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内部审计,严肃查处违规行为,从源头上杜绝铺张浪费。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逐步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责任明确、措施有力的规范和控制“三公”经费管理长效机制。将各单位压减经费、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列入专项督查内容严格督察,对领导重视不够、控支措施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落实到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出现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严重超支等问题的,给予党纪政纪处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地方税务局)
上接(第183页)
必须严格鉴定设备,避免出现设备还能使用由于设备过旧换新的情况,对提交可用旧物资的人员制定合理的罚款制度;同时通过落实回收奖励,提高各部门各环节工作人员积极提交废旧物资,提升废旧物资的回收效率;对不能使用的废旧物资经过批准之后进行出售,对于简单处理后可以使用的废旧物资进行维护修理,重新投入使用,降低企业设备方面的成本投入,提升企业利润。
(五)盘活闲置资产
煤炭企业中设备更新换代造成了诸多旧设备闲置,且没用较好的处理方式,大量闲置设备资产得不到有效利用、存放占用了较大的场地,加大了企业的开支。通过租赁、置换、出售等方式充分合理的利用闲置资产,不仅可以节约煤炭企业的成本,还能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
在盘活闲置资产时必须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处理,盘活闲置资产的方式手段为:一,煤炭企业可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的工作,宣传现有闲置资产,通过各种途径将闲置资产与其他企业进行置换,在置换闲置资产过程中需要进行资产评估,减避免出现以多换少的情况,充分发挥闲置资产的作用,减少企业新的资金投入;二,通过租赁市场将闲置资产对外出租,从中收取一定租金,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三,对企业完全不需要,难以置换、租赁的闲置资产可以将其出售,回收资金,加大企业流动资金,企业也能通过其他投资项目扩大企业收入来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5]
综上所述,现阶段煤炭行情低迷,煤炭企业经营风险较高,许多煤炭企业内部运作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进一步加强企业成本预算与控制降低生产成本,采用绩效考核政策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加强设备管理工作降低设备成本,充分发挥废旧物资的剩余价值以及对闲置资产进行可靠的处理,为企业降低新产品投资成本,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将企业资产充分利用,加强煤炭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合理的内部管理措施是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转的基础,亦能推动煤炭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1]王春霞.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及建议[J].中国煤炭工业,2011 (12):28-29.
[2]魏勇.创新煤炭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经济利润[J].现代商业,2014 (6):162.
[3]孔寅,张嗣超.基于内部管理失控的国有煤炭企业公司治理研究[J].中国矿业,2010,19(3):29-32.
[4]张永丽.新经济形势下煤炭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与落实[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2):14-15.
[5]秦蕊.加强煤炭产品质量控制实施精煤品牌战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 (28):128.
(作者单位: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