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宛彤
摘要:随着数字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微文化”在流行,在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影视消费模式,在商业簇拥下,微电影的横空出世,成为一种新的电影类型。本文分别从个性化表达、叙事美学、平民特性与互动影像等方面分析微电影的艺术特点,期待能对微电影的传播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微电影;艺术特点;“微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影的概-念也随之改变,尤其是数字技术
的使用,使得电影和电视在制作上的界限开始变的模糊。同时,也诞生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或概念,诸如电视电影、网络电影、新媒体电影、手机电影等等。由于微电影目前还在发展中,对微电影的认识也只能说是在一步一步完善。
一、微电影的内涵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它是指能够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传播30分钟之内的影片,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8-15分钟)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的视频短片。微电影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
虽然目前已经有微电影以广告的形式在电视上播出,但是无法回避其网络视频的本质
属性。网络视频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以用户原创制作为主的分享视频;二是采用流媒体播放技术,将视频节目以数据流的形式用编解码器在线播放的点播视频;三是对节目内容进行实时采集压缩传输的直播视频。
二、微电影的发展阶段
中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以前,网络视频产业的萌芽阶段。视频网站以提供在线影视观看为主,盈利模式基本采用网民有偿点播、包月或下载的方式。互联网的快速兴起,人们获取资讯和休闲娱乐的渠道由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转向互联网。第二阶段是2005年至2010年的发展阶段。随着第一批P2P流媒体和视频分享网站运营商在2005年及以后的两年中陆续诞生,大量风险投资涌入网络视频行业,推动了免费的网络视频服务的兴起并迅速普及到网民的日常生活中。而第三阶段则是2010年至今的成熟阶段。目前而言,互联网上的视频内容和应用开始丰富和多样化,商业模式也渐趋成熟。2016年微电影行业慢慢转向“微电影+”的新形态、新业态,即网络大电影,又称新媒体电影。时长超过60分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发行,进行付费点播的影片,目前支持付费的视频平台有:爱奇艺,PPS,搜狐,乐视,优酷,土豆等。
三、微电影的艺术特点
1.个性化的表达
微电影离不开“微文化”这一环境,微电影的诞生是在“微文化”这样一种背景下网络电影或者是新媒体电影的一次升级或者说是遴选,是各种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后的产物。在微博上,140个字符的即时表述是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的,是普通人碎片化时间的消费需求,是普通人争夺话语权的基地,更是随时随地表达自己情绪的平台。多元社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人们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到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话语权不再属于一家媒体,一个机构,而是散布到每个公民身上。微电影成为个性化表达的视觉化载体,无论是传统的体制内的电影制作方,还是体制外的独立电影人,甚至是业余的高水准的电影创作爱好者,都可以用自己手中的摄影机来表达自己对电影的思考,对生活,对社会,对艺术的思考,并通过故事影像显现出来。
2.多元素叙事表现
微电影和在院线上映的电影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时间的长短,微电影的时长要比院线上映的时长短很多,因此,在故事的选择上,微电影选择了从宏大叙事过渡到细小叙事这样一条道路,注重个体话语表达和生活化表达。微电影叙事的方式可以是情感叙事,也可以是结构叙事,还可以是字幕叙事。无论是哪种叙事手法和手段,都没有脱离电影作为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甚至还有一些通过叙事给观众除了愉悦之外,还给人精神上的启迪。
3.平民特性与互动影像
网络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其交互性,它不再是静态的媒介形式,它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多、一对一的互动关系。从故事本身而言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微电影主角都是普通的小人物,故事也都是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这里没有大英雄,没有宏大的背景,没有奇观化的视觉冲击,有的就是简单、平凡。对这种草根人物的命运的关注体现了网络平台内容的多样化个性化,可以将一些边缘的、另类的东西呈现在一种大众化的传媒影像当中。
4.具有商家价值
微电影迅速传播的特点使其具备天然的广告价值,也成为众多商家在广告大战中比拼的新阵地。但是,微电影所具有的故事情节的戏剧性、现实主义和艺术特征,是普通广告所难以具备的,而且有的微电影还以社会、人性、生命等为主要题话,更使其自身减少了广告的实用主义。广告商对微电影的设计已经从以前对传统电影的隐形操控转向显性操控。不可否认,微电影或多或少的给整个广告业带来震动,将广告融入微电影中,并运用微博、SNS推广,这个过程没有任何成本,还能赢得消费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