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 健
《了不起的挑战》的节目特色及公益传播理念
文/赵 健
2015年12月6日,央视一套播出综艺真人秀节目——《了不起的挑战》。该节目深入到国内多个行业,覆盖上百个工作岗位,邀请观众熟悉和喜爱的主持人、明星:撒贝宁、华少(后改为尼格买提)、乐嘉、沙溢、阮经天、岳云鹏等6人担任首发嘉宾,到普通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中,一起完成一系列挑战。其中也会有神秘“X嘉宾”加盟,《了不起的挑战》不仅成为娱乐真人秀节目新模式的排头兵,也是央视探索娱乐真人秀精髓的“试金石”。节目的持续火爆也引发学者点赞,著名学者喻国明在微博中写到:“今晚打开央视一套,看到了传说中的《了不起的挑战》,乐嘉、撒贝宁等6位嘉宾在‘平凡生活挑战了不起’口号的集结出发,展开一段奇妙的旅程。那些我们日常认为普普通通的工作,通过节目被聚集放大,透过6位嘉宾的挑战,看到了平凡职业的伟大,这种对于平凡人的尊重正是这档节目让人感到温暖的价值所在。”
时至今日,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已经遍地开花,根据中国新闻网公布的信息显示,2015年中国真人秀节目达到200多个,比2014年高出5倍。不可否认的是,电视真人秀节目集合了选手的志愿性、过程的竞争性、环节的戏剧性、传播的互动性、表现的纪实性等特点,已成为当今无可争议的收视王牌。影视明星走出荧屏、银幕,通过自愿参加真人秀节目,在规定规则、规定情节的情境下进行竞技、比赛,通过选拔、竞争、淘汰和悬念设置等方式,并经过后期的艺术加工和处理,制造话题,引发受众的舆论关注。该节目通过“真”与“秀”结合的内容、纪录性和戏剧性融合的形式以及观看和参与的互动性传播,开启了娱乐真人秀节目的新模式。
多元化的人物设定。节目嘉宾是电视节目能否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了不起的挑战》节目中6人分别承担着颜值担当、搞笑担当、表情包担当、肌肉担当、智慧担当等精确的角色定位。首先需要的是能够引导全体嘉宾的主持人类型的人选,这个角色是核心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话语分量,撒贝宁即承担了此项重任。接下来,需要一位与撒贝宁角色相近的角色,制造挑战过程中的意外和笑料,华少(后来被小尼取代)或乐嘉成为这类角色的合适人选。其次就是带给观众笑声的角色,这样的节目离不开能带来搞笑元素的嘉宾,每次都被“欺负”,被安排脏活累活的类型,相声演员岳云鹏首当其冲。接下来就是具备颜值担当的小鲜肉,节目组设定了具有偶像气质的实力演员阮经天。最后就是知名影视明星的选取,凭借《武林外传》大红的沙溢担当了这个角色。这样多元化的人物设定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需求,延长电视节目的传播链条,为差异化传播提供需求。多元化的人物角色设定,使节目的故事情节更显饱满,更容易衬托出节目的主题内涵。
与此同时,6人的拆分重组,创造彼此之间或竞争、或协助、或挖坑的搭档组合,碰擦出节目笑点、冲突和男性情义,这样的话题制造也成为《了不起的挑战》引导舆论的话题点。对受众进行“议程设置”的关键点,更成为社交网站上的热门话题,在《了不起的挑战》第二期节目中,乐嘉和沙溢第一次当“棒棒”(指重庆地区利用竹棒帮人搬运货物的工人),节目组特意为他俩请来一位资深“同行”冉师傅当指导,乐嘉和沙溢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扛起一百多斤重的货物,从商场走到货运部,要经过一个长斜坡,还要往下走近百步台阶。有时候需要同时扛两件货物,有时则货物超重。即使乐嘉身材壮硕肌肉发达,但一路走来也要歇好几次,可是对于资深“棒棒”冉师傅来说则手到擒来。
工作了一天,好不容易挣到几百块钱,却将二人累得腰酸背痛,收工后,他们来到冉师傅家中,看到墙上一张父子合影,沙溢直呼眼熟,原来两年前他在微博就发过这张照片,还进行评论:“肩上扛着全家,嘴上叼着自己,手里牵着未来,这就是父爱!”照片上冉师傅的儿子如今已经长大很多,学习优秀的小家伙怀揣着“长大当警察”的梦想,当谈到辛苦工作照顾自己的父亲,他则是满满的骄傲,“我有这样的爸爸,我也非常的自豪!”如此温情的场景立刻引起了微博和微信上的热议,同时也受到聚集了国内众多二次元(泛指喜爱动画、漫画、游戏的人的总称)网站人群的A站(AcFun弹幕视频网)与B站(Bilibili弹幕视频站)的青睐。配合B站的弹幕一起看,网友的吐槽也成为节目效果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受众和节目一起成为《了不起的挑战》的话题制造者,传播者和受众融为一体,也许这就是《了不起的挑战》打动二次元受众的关键。
广泛的受众参与。《了不起的挑战》从刚开始就实践着“平凡生活·挑战了不起”的理念,不再是通过给明星制造麻烦、虐星来制造受众兴趣点,而是从体验平凡人的生活出发,通过受众的广泛参与,制造节目的舆论热潮。6位明星在体验不同职业的时候,无形中加大了节目的受众面,因为维持社交网站和各大网站持续不断的话题热度,就可以让不同行业的受众成为节目的“粉丝”。与此同时,很多普通人也有机会录制节目,成为所谓的驻场“明星”,例如第一期中的采茶大妈丁瑞琴,第二期中的“重庆棒棒军”,《了不起的挑战》节目组使用了开放式的拍摄方式,经常拍摄路人和围观群众的反应。突发情况下的拍摄,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给节目增添了许多笑料和看点,而且节目中出现的场外观众会让受众感到新鲜,让受众感到电视离他们并不遥远,使节目能极好地贴近观众,这样广泛的受众参与度在综艺节目中也是少见的。
另一方面,因为不断增大的受众人数,《了不起的挑战》迅速占据社交网站上的热门话题讨论。社交媒体上,该节目打破了以往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在裂变式传播模式和口碑式病毒性传播的助推下,迅速衍生出多种话题,而且破天荒地在年轻族群聚集的A站、B站疯狂圈粉。在B站,《了不起的挑战》多集播放量均超过200万,稳稳占据B站搜索量第一,各种衍生类视频也层出不穷。
《了不起的挑战》之所以如此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以至于引发“在B站看央视”的现象,正是因为节目受众、传播模式、话题制造都深受韩国综艺精髓影响又非常本土化。“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在富有生命力地生长”,这是央视《了不起的挑战》的立意和初衷,因此,节目中展现的平凡生活才会如此动人,才会让观众愿意“干掉这碗鸡汤”。
通过嘉宾传递公益理念。节目中,六位嘉宾进行了一次激动人心的“马尔代夫—北极”之旅,开篇任务是让嘉宾们选择去北极或是马尔代夫旅行,嘉宾们自然欣喜若狂。可在接连见识了临时搭起的“免税店”,轿车改装的“专机”等让人哭笑不得的设置后,几位嘉宾才了解到又被节目组“耍”了。最终抵达的旅行目的地是一处上下两层的集装箱,嘉宾们就这样开始了“假装在马尔代夫”的新体验。而节目组随后给众人播放预先拍摄的视频,目的是真实展现接到任务的嘉宾们在生活中不注重环保的坏习惯。在观看过程中,阮经天和乐嘉搭档为“粉丝”准备午餐,两人因为平时的环保观念不足,在为“粉丝”准备午餐时,存在浪费水和纸巾等现象,阮经天看到自己的表现之后,尴尬不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他知错就改,接下来的环节中坚持选择低碳出行,骑自行车去录制节目,更手持“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标牌拍摄环保公益广告。阮经天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倡导环保。他在节目的采访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悟,“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和我们有关系”。
注重细节,倡导公益理念。在环保主题的节目中,环境保护意识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也许就在增加碳排放。嘉宾们忘关冰箱门,忘记关灯,不拔插头,浪费了电力;水龙头放水时走开,洗澡时大量放水,浪费水资源;频繁使用一次性用品,制造大量白色垃圾;吃完东西乱丢,产生食物垃圾。喷发胶的同时,则会出现氟利昂气体。开车时,不仅废气污染环境,许多细节更需要注意,如沙溢等待红绿灯时不挂空档,随便急刹车、踩油门,都是不环保的行为。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发的环境污染都将直接影响到人类自己的生活。节目在进行环保理念传播的过程中通过触目惊心的画面、明白易懂的表现方式、明星的真人演示形式向受众传播环保理念,如此传播方式比各大门户网站的一对多、多对多传播方式更加有效果,通过口对口的链条式传播方式和强关系下口碑传播,更能让《了不起的挑战》冲出目前各大卫视真人秀节目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的重围,成为真人秀节目的正能量传播先锋。
节目不仅通过6位嘉宾向观众传播环保的重要性,在节目中还请到了驻场嘉宾,通过对节目中的一些不环保行为进行解读,达到传播环保理念的目的。节目中还会通过加入字幕和不同画面风格的设置来凸显微小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了不起的挑战》通过不同渠道对环保理念进行不同侧面和方式的传播,最终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整期节目内涵丰富,正能量十足。诸如此类的小细节都迸发着满满的正能量,这些多元化节目主题的设定都成为了吸引受众的重要砝码,引导着节目本身的社会教育功能。
作者系山西传媒学院讲师
本文系2015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像建构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533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