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
1898年(农历戊戌年),清政府当朝皇帝光绪帝在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的推动下进行了资产阶级政治改革,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史称“戊戌变法”。当时维新派所势单力薄,没有可以放心依靠的对象。从实行变法的目的到变法的具体措施以及变法的收效成果来看,这场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戊戌变法将他的从政生涯推向了巅峰,但同时也为他的后半生埋下了惨痛的伏笔。
一、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的原因
(一)从国际背景来看
19世纪中后期,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欧美等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位居世界前列,而随后发展起来的俄、日等国也迅速强大起来。政治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一步扩大,世界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似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也宣告着资本主义必将取代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
(二)从国内背景分析
1.光绪皇帝大权旁落的现状
光绪帝是清末的一位帝王。由于生活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高度发展的时期,软弱、善于妥协的性格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光绪帝的成长,加之慈禧太后的强势压制以及对政权的渴望,光绪帝尽管持有“帝王”的名号,但却毫无实权,形同傀儡。作为封建社会的首脑级别人物,光绪帝从本质上自然更倾向于维护封建礼教和三纲五常,以改变自己有位无权的惨状。
2.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对西方列强开启了经济掠夺的大门。从《南京条约》开始,一大批不平等条约开始签订,加之封建自然经济的腐朽性及清政府的妥协,中国面临着大量主权进—步丧失的厄运。与此同时,洋务派兴办的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及具有前瞻性的从商人士在此时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倡大力发展本民族自己的工业,通过经济手段来改善国家发展命脉。
3.维新思想的不断发展
早期维新派思想对康有为等人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兴的维新派思想中,康有为提倡“托古改制”,他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融合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从而引导变法的进行。另一位学者严复也认为,维新是挽救中国的唯一途径,大兴西学是使得民族富强的不二法门。他还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维新主张,通过在国人喜闻乐见的报刊上发表文章和翻译西方著作等方式对封建顽固思想进行大力抨击,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维新的思想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光绪帝在维新变法中的倾向性作为
维新思潮犹如一剂强心针,激起了人们对保家卫国,振兴民族的渴望,也使变法的呼声日益强烈。此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两大派别——顽固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变法的争论。在康有为等人思想的影响下,清朝名义上掌权的光绪皇帝把封建变法权力的天平倒向了维新派。这场维新与守旧、变法与反变法的争论拉开了戊戌维新的序幕。
在此期间,光绪帝还曾多次召见袁世凯,与其进行政治磋商,却不料日后沦为袁与慈禧间的把柄。同年9月,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幽禁于中南海瀛台,随后临朝“训政”。这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
在此次历时103天的维新变法中,光绪皇帝力图自强,为变法顺利进行不遗余力。从6月11日下诏变法到9月21日失败为止,他曾接连发布了数百道同朝政及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诏书上谕,平均每天颁布10条以上,最多的还曾达到70余条,可见变法维新的来势何其迅猛,可见光绪帝渴望亲临朝政、振兴大业之决心。
三、结语
作为封建社会首脑级别的人物,光绪帝的权威在普通人心中自然不言而喻。而维新派正是利用了光绪帝所特有的这一特点,渴望通过其抵御旧势力、改革政体、推翻封建的八股取士制度,建立新式学堂教育,好以此来顺利推行变法,达到改革国家的目的。而另一方面,光绪帝从自身利益出发,他也希望能够通过支持戊戌变法、利用康有为等人来达到清除以慈禧为代表的旧势力,夺回实权,并改变封建腐朽、昏庸无能的旧秩序,建立听命于自身的新秩序,从而给自己一个振兴清王朝大业、走上政治经济文化多重繁荣的新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