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静,马文丽
(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武汉 430070)
话语标记词But的研究分析
——基于VOA常速英语语料库
陆文静,马文丽
(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武汉 430070)
摘要:本文将集中研究话语标记词but在语用-词汇和词汇-翻译两个方面的内容。借助VOA标准英语语料库,笔者定义but在词汇学层面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but在系统功能中的交际用法。根据它的交际目的,在词汇翻译中对应but的翻译。文章基于语料库的基本知识,研究but在上下文不容小觑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but在语用学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话语标记词but;话语分析;文本分析;VOA常速英语语料库
近年来,学者已对许多不同类别的话语标记做研究,比如well, but, and, ohm, OK和oh等。事实上,这些单词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是不容小觑的。即便是在西方国家,人们在交往中也往往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这些话来达到交际的目的。至于什么是话语词,不妨看看下面例子中的斜体词:
a. She came inandtook her coat off.
b. A: Have you got any money? B:Yes,butonly a little.
c. The weather was fine,sowe decided to go swimming.
d. A: Are you coming to the party?
B:Well, I have not finished my homework.
上述例子简单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话语标记词,它们在实际运用中承担了许多交际的功能。有的时候甚至能够使整个对话保持较好的关联。Green(1990)指出“这些小词(指话语标记词)有时候常被别人们所忽略,因为许多话语标记词其实是没有多少内容的。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他们所具有的功能确实是那些实词所表达不了的”。没有这些小词,对话甚至都很难进行,更别提写一篇逻辑较强的文章了。
But的作用也是这样,所以,笔者借助VOA平行语料库着重研究but的在上下文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探讨but的翻译情况。But作为连接词的研究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在Zwicky(1985:303)之前,甚至都没有一个相关的名词去称呼话语标记词。Zwicky教授是这样定义话语标记词的,“在一堆我们命名为‘小品词’的一系列词,我们发现了至少一些语法意义重大的术语”,这些术语在他的著作里被赋予了极大的重要性,他将之命名为“话语标记词”。在此研究基础上,后来者如Schiffrin, Blakemore, and Fraser做了大量关于话语标记词的不同层面,不同切入点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Schiffrin的书《话语标记词》横空出世,掀起了关于话语标记词的热烈讨论。在这本书里,Schiffrin (1987)把它定义为支撑所有谈话非常重要的因素,她也解释了话语标记词的功能以及这些词是如何运用于我们的日常谈话中的。比如,and, because, I mean, oh, now, so, then等词是如何在上下文中表达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Schiffrin认为,话语标记词对话语连贯起着很大的作用,并提出了话语连贯的模式:(1)交换结构(exchange structure);(2)行为结构(action structure),(这两个结构在本质上具有语用学的语用特征);(3)概念结构(ideational structure),表示语义或者命题内容;(4)参与模式(paticipation state),表明说话者/听话者的身份和角色;(5)信息情况(information state),表示参与者所拥有的知识与元知识。这五个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的,话语标记词就是在这五个层面相互作用,共同为上下文服务的。如果某人想要表达自己不同于上一个人说话的观点,他通常都会使用“well”这个词来串联起上下文。又或者某人想要说明解释自己的观点,他通常会选择“I mean”来重述自己的观点,以便让听话人能更加明白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本书也给后来的研究者如Blakemore and Fraser等提供了思路和想法。Fraser(1999)也尝试想要去定义话语标记词。他将DMs(即discourse markers话语标记词)这样定义,他认为它们是常用于语用学的一组词。作为词汇,它们可以充当并组成连词、副词以及介词的短语,能够引起对话,并串联起上下文。Blakemore (2002)也在其著作中定义DMs,甚至探索它们在上下文中能够表达的种种关系。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指导下,他分析了so和but在上下文中的语用功能和关系,他并不是简单地去定义话语标记词,而是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它们的功能。因此,研究话语标记词从定义转向了更符合实践需要的语用学的方向。在这样的研究环境下,学者Fraser (2009)选择了转折词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他将on the contrary来作为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详细论述了这个词本身的用法和语境中的用法,这篇文章在一定层面上仍有改进的空间,在于作者可以引起其他转折词去对比论述on the contrary的上下文用法,读者对于作者阐述的观点可以理解的更为深刻和形象。事实上,Fraser (2015)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指出EDMs(Elaborative DMs),CDMs(contrative DMs)和IDMs(Implicative DMs)的复杂关系。
首先定义话语标记词。
Contrastive DM: We left late, but we arrived to the show on time.
Elaborative Dm: The weather was bad and the trsffic was terrible.
Implicative DM: The bridge was down so we could not get onto the island.
接着,在他的分析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1) 没有真正的主要的DMs(but,so);
(2) 许多跟主要CDMs(but, however,yet)搭配时后面通常跟着一个次要CDM;
(3) 所有可能跟主要的IDM(so)搭配都跟着一个次要IDM;
(4) 几乎所有跟次要IDM搭配其后都会跟着一个次要IDM;
(5) 很少CDM搭配后面不跟次要IDM;
(6) 更多的是IDM搭配后紧跟CDM。
在Fraser之前,没有学者做过这样的定义和分析,堪称语用学和词汇学历史上的里程碑式的杰出发现。在这篇文章的末尾,Fraser给读者一个继续深入研究的思路,即EDMs是怎样与IDMs和CDMs联系在一起的,在句法学和词汇学的层面均有可以开展研究的方向。在这篇文章中,Fraser给出的例子比较散,所以,本篇文章在选取例句的时候着力避开这一缺陷,选取的内容均来自于同一语料库,尝试去定义but的语用和词汇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也希望通过but在上下文中的功能对应它的翻译。尝试在新闻题材中定义but的翻译。Cotter (2011)和 Milne(2008)都曾在文章中表明关注新闻的内容,Cotter侧重于新闻的语言特点,然而Milne关注的是新闻的话语功能。本篇文章在VOA新闻语料库的支撑下去探讨but的语用功能和对应的翻译。
之前的研究大都着眼于话语标记词的概念性的研究,如:话语标记词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本文将借助于VOA常速语料库来探索在实际运用中的话语标记词but在上下文中的功能。本文分为两个部分展开:(1)首先,收集语料库,这个语料库大概包括200,000个词汇左右。语料库被编辑成两个小型语料库。第一个是纯英语语料库,内容是VOA常速英语。第二个是中英对照的平行语料库,与第一个语料库英文一致,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有对照的中文翻译;(2)根据标记好的语料库,在上下文中探讨but的用法和上下文的语用功能。
Halliday (1994)引进了系统功能语法去分析上下文中的不同关系。系统功能语法的三个部分分别是交际功能、主题功能和概念功能。由于概念功能不适用于计算机化的语料库中,所以本文不做讨论。主题功能主要与句子的结构有关,所以笔者将只用交际功能作为本文的指导思想。But的语用功能也主要体现在它所承载的在上下文中表达的交际功能。Flowerdew (1997)注意到类似的交际功能也可以应用在ESP教学中。他表示教师在借助计算机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事实上,计算机用来分析语料库的作用远不止如此,这也是笔者为什么使用语料库来分析but的原因。在计算机的帮助分析下,but的交际功能更好的呈现在读者面前。A.H Jucker (1993) 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话语标记词在在人类对话中的不同语用功能。在人们的日常对话中,话语标记词必不可少。用话语标记词串联起整段的对话,阐述话语标记词的功能及其不可或缺的角色。 Zhang Liu (2015)探讨了引起话语标记词不合适用法的原因。在逻辑学和词汇学的框架下,作者比较了but本身以及but在语料库WECCL 和SBNC中的搭配,说明了but不合适用法的原因。同时也解释了but在句子层面对比、替换以及让步的功能。在20世纪80年代,话语标记词刚兴起的时候,学者的关注点主要是话语标记词本身的定义。随着研究的推进,学者们更倾向于话语标记词的功能性研究,但是,极少有学者将话语标记词的研究与语料库的研究结合起来。所以,本文将在语料库的帮助下来研究but的功能,尤其是在上下文中起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
本文对but在语料库中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定量的结果是but在上下文中的功能以及它对应的翻译。定性分析的过程将简化,所以,本章的重点是定量分析。在所有的转折标记词中,Fraser (2015)曾总结到 but, however, in contrast (to), nevertheless, instead (of), alternatively, although等从上下文的角度来讲意思貌似相似,然而在语言学层面,它们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起到的作用大不一样。此处亦不赘述。But本身作为话语标记词,尤其是转折类的话语标记词,用法最多,使用频率最高,也最广为人知。只这一个词汇在笔者搜集的语料库中就出现了513处之多,根据词汇学中对于but的解释,笔者将but的用法整理如下:
Table 2.1
从上述表格中可知,在连词中表示对比的“but”是用的最多的。但是其他的意思和功能也或多或少涉及到。这说明,在VOA的语料库中,but作为最口语化的“但是”“然而”这样一类词的意思是最常见的。
1.作为连词,不止能够承接上文,同时也可以开启下文。例子如下:
(1)用来引进一个相反的词或者短语。
we want to send our child to but we can’t.我们想要把我们的孩子送去,但是我们不能。
此句在上下文的交际功能非常显而易见。But一词作为连词,起着连着上下文的功能,将上下文中的“want”和“can’t”形成对比,即“想要而不能”。
(2)除了(+动词不定式):
Most feel they had no option but to flee.大多数人感到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逃跑。
这句话节选于一篇报道叙利亚的文章,but在这里只是一个连词,与前面的没有选择既对比也阐释。不定式引出了选择之一,那就是逃跑。而阐释的就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此处的but用法在上下文语境中强烈的表达了叙利亚人民身处水深火热的环境之中,对于命运十分无奈。
(3)用来表达说话人惊讶或者是愤怒的心情。
There are almost 8,500 Ebola orphans in Sierra Leone, but for the time being, for 21 days, this place is out of bounds. And the fervent hope is it will reopen soon.
此句中,but表明了时间的推移所产生的惊人的后果。为“埃博拉”孤儿在这样的语境中扼腕痛心。
(4)用来表示“而且”,说明另一方面。
Not only a functionally key sector of our economy but one of the most iconic industries in this city.
I believe we have to protect our national security, but we also have to protect our civil liberties that make us unique as a country
上述的两例,but与“but also(而且)”的用法和功能一致,即它也表示“而且”的意思。此时but自然就不是对比的功能了,而是表示并列或者递进的功能。
2. 作为介词,but能表示“除了”“除此之外”的一些意思,举例来说:
(1)The problem is anything but easy.
(2)Everyone was there but him.
例(1)在上下文中想要表达的是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除了“容易”这个词根本找不到别的词来形容这个问题,but在此处的用法不但简洁而且生动;例(2)中想要说明的是除了他之外,大家都到了,直接用“but”将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有力地表达出来了。
3. 作为副词,but可以表示“仅仅”,举例:
I don’t think we’ll manage it. Still, we can but try.
本句中,but出现在情态动词后,实意动词前,想要说明的是我们“仅仅”只能去尝试,不一定会成功。同样的句子用“we can only have a try though we are not sure if we can achieve it”就显得太繁琐了,不符合西方人的习惯同时也无法在上下文中表达出but前后串联的不确定之感。
4.作为名词,它表明某人给出的不做或者不同意的理由。
Let us have no buts in the future.
然而,在语料库中,并没有如此文绉绉的用法。可见VOA的新闻语料库是比较接地气的。But这样用在文中不好在于VOA是供美国人听的,而不是读的。听的词语或者句法要求不能太生僻。最好能“听到即懂得”。所以,VOA中没有这样的表达也能理解。
从整个的语料库和上下文分析来看,VOA中but出现的频率确实是非常高的,然而but的用法基本集中于表示上下文中的转折和对比。这也符合新闻传播中词汇的选择。简单来说,在VOA这一类针对大众的媒体新闻,选取的词汇一般较为常见且用法广为大众所明晰。所以but呈现出的关于“对比”的用法就能显而易见了。
Christian Nord针对翻译类型文本在她的书《翻译文本分析》中提出,对等翻译仅仅只是其中一个可能的目的。针对不同的功能,提出两种基本翻译方法。即文件文本和工具文本翻译(Nord,1997)。前者针对文学翻译,后者被认为是交际中的新工具。在此工具的帮助下,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实现不同的交际目标。换言之,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的文本类型和翻译的交际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
这种翻译方法根据源语和译入语的不同,通常需要考虑一下五个因素(Nord,1997):
(1) The sender’s intentions;
(2) The addressee;
(3) The (prospective) time and place of text reception;
(4) The medium over which the text will be transmitted;
(5) The motive for text production or reception.
简言之,通过源语和译入语之间不同的主题、内容、先决条件、词汇和句子结构,我们可以将源语剖析地更为精确,从而在翻译操作中选取合适的翻译方法。
另外,Nord将翻译目的划分为:(1)决定先决条件;(2)决定改变什么区获得更佳的翻译;(3)翻译类型决定翻译风格;(4)文本能够以更低的语言层面呈现出来。按照Nord的观点,新闻文本属于工具类文本,源语和译本之间的区别在于:
(1)文本的先决条件: 都是为了告诉人们世界上的新闻事件
(2)受众者: 源语文本的受众是美国人和其他讲英语的人们。翻译过来的受众是中国人或者讲中文的人。
(3)文本接受的地点和时间: 尽管存在时区差异,但是时间和地点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
在分析完源语文本之后,我们就能开始翻译它。对于整个语料库而言,but的翻译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Table 3.1
从表格可知 ,“但”在整个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整个but的翻译根据Nord的思想,可以较好适应译入语读者的习惯。But的翻译根据不同的意思被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以下是节选出来的译文:
(1)对比
a. But that all may change in September, when the program is set to expire.
但是当该法案在9月到期时一切可能都会发生改变。
b. But the system is old. It’s 60, 70-years-old, so we try different things to maximize capacity beyond just building new freeways or interchanges or widen the freeways.
但这套系统太老了,它已经有60,70年的历史,所以我们尽最大可能尝试不同的方法优化承运能力,而非建造新的高速公路、道路立体枢纽或进行扩建。
c. U.S. support for Israel has in the past usually been bipartisan, but a call Thursday by Democratic lawmakers for Democrats to walk out during Netanyahu’s speech on March 3 was another sign the U.S. approach to Israel could be changing.
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在过去通常都是两党制。但一些民主党议员星期四呼吁民主党人抵制内塔尼亚胡3月3日的演说,这再次表明美国对以色列的态度可能正在起变化。
All the three examples above express the same meaning of but. Namely, it can contrast to the former sentence of latter sentence.
(2) but 意思是“除了”,举例:
Activists estimate at least 18,000 have arrived in recent months. Most feel they had no option but to flee.
积极分子估计最近几个月至少有18000人。大多数人觉得他们除了逃跑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3)but意为“而且”,表示递进和并列
a. People with type 1 diabetes are not only doing better if they have intensive therapy but that their life span is probably approximating that in the non-diabetic population.
一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进行强化治疗不仅会更好,而且其寿命大概会向非糖尿病人群靠拢
b. Vanjara predicts we will see not only physical but also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ailments stemming from their excessive use.
范贾拉预测过度使用将不仅给身体造成病痛,还会使心理和情感饱受折磨。
Both the examples signal that the but can truly means ”besides””in addition” in the text.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实际的交际中,but的翻译是可以根据目的语的读者所调整,而且能够被目的语的读者所接受和理解,从交际的功能来讲,这也能实现but的语际功能。基本上从表意中but的话语分析功能和本章的翻译的意义对比,是比较吻合的。所以,在VOA的语料库中,but用法最广的就是它的对比功能,也是最能为人们所接受的和广泛运用的。
本文探讨了but的话语标记词的功能,其中有语用-词汇研究,也有翻译-词汇研究。话语标记词but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作用更是丰富多彩。本文仅仅只能适用于在新闻领域内探讨but的功能,没有很强的普遍性,这也是本文的局限之一。关于话语标记词but,研究者众多,方向也不尽相同,然而对于话语标记词的研究,更多的应该着眼于它的语用研究,这也是绝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对于话语标记词but在新闻领域内的进一步探索,可以综合考虑词汇学、句法学、语用学等跨际研究,探究but的更多功能和用法。
参考文献:
[1]Blakemore, D.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Cotter, C. Diversity awareness and the role of language i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in news stories.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1,43: 1890-1899.
[3]Flowerdew, L., Corpus linguistic techniques applied to textlinguistics [J]. System, 1998,26:541-552.
[4]Fraser, B. The combining of Discourse Markers - A beginning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5, 48-53.
[5]Fraser, B. The English contrastive discourse marker on the contrary [J]. Bingley: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2009, 87-95.
[6]Fraser, Bruce. 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9, 31: 931-952.
[7]Green, G. Linguistic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 as evidence regarding interpretation of speech events [J]. 1990:247-77.
[8]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9]沪江英语网. http://www.hjenglish.com/tingli/voatingli/
[10]Jucker,A.H., The discourse marker well: A relevance-theoretical account [J]. Journal of Pragmatics,1993,19(5):435-452.
[11]Milne, E. D. The pragmatic role of 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 marker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attainment of persuasion: A cross-linguistic study of newspaper discourse[J]. Science Direct, 2008, 40: 95-113.
[12]Nord, C.,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Manchester: St. Jerome, 1997.
[13]张会平, 刘永兵.小句信息扩展功能视域下的连接词But及其搭配研究 [J].外语教学, 2015,(6):58-61.
责任编辑:陈君丹
收稿日期:2016-05-29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任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5-ZY-140)
作者简介:陆文静(199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马文丽(1968-),女,湖北孝感人,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7-0007-06
A Study on A Discourse Marker But— Based on VOA Standard English Corpus
LU Wen-li, MA Wen-j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discourse marker but in two aspects, namely semantics and vocabulary. With the assistance of VOA Standard English Corpus, the author defines but in lexical level and studies the communicative usage in its systematic function on this basis. According to its communicative purpose, th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of but will be presente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rucial function of but in the context based on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in corpus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but in semantics.
Key words:Discourse Marker but; discourse analysis; text analysis; VOA Standard English Cor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