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优质猪开发模式分析

2016-08-15 00:49李良华宋忠旭李明波彭先文梅书棋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黑猪湖北省优质

李良华,宋忠旭,孙 华,李明波,彭先文,梅书棋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4)

湖北省优质猪开发模式分析

李良华,宋忠旭,孙 华,李明波,彭先文,梅书棋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4)

在对湖北省优质猪开发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归纳了当前该地区存在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开发模式,分析了不同开发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当前优质猪开发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湖北省优质猪市场良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优质猪;开发模式;养殖模式;存在问题;对策

近年来,国内养猪市场行情跌宕起伏、难以把握,而伊比利亚[1]、帕尔马[2]、鹿儿岛黑豚[3]等高价优质猪品牌产品风靡国际市场并逐渐进入国内市场,揭示养猪转型升级正当其时。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拥有监利猪、通城猪、恩施黑猪、清平猪、阳新猪等优良地方猪品种,且自然环境优越,饲料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专业研究院校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开发优质猪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优质成为猪育种新方向的大环境下,以湖北省地方猪为基础的优质猪开发也风起云涌,形成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态势。与常规的“杜长大”外三元不同,湖北省优质猪的开发都定位在黑猪,这一方面与地方猪肉质好有关[4],另一方面也与高端消费群体对地方猪肉特色风味的喜爱有关。笔者对湖北省优质猪开发现状进行调研,归纳该地区优质猪开发的主要模式,分析不同开发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当前优质猪开发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湖北省优质猪市场良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湖北省优质猪开发模式

1.1 企业独立开发 独立养殖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均参与优质猪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市场销售量的影响,经营规模受到较大限制,养殖母猪群维持在200~300头规模,优质猪屠宰加工量维持在日均20头左右。但是,黑猪商品猪活体并不具备市场价格优势,一般交易价低于外三元白猪,仅鄂西北小部分地区高出白猪价格10%~12%,而市场成品猪肉的价格也只高于白猪肉价格的10%~15%,因此,优质猪整体盈利能力相当有限。

1.2 公司(场)+科研院所+农户 被列入国家品种志的地方猪品种得到湖北省政府专项资金资助,地方猪品种的保种场、扩繁场等优先享受政策支持,采取以开发促保护的策略,与省内专业科研院所联合研发,挖掘优势基因,选育优质猪新品系、配套系。该种资源整合模式更有利于克服地方猪商业化发展企业技术不足与研究院所平台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快速取得科研成果、储备技术与产品,并通过辐射带动主产区农户参与,化整为零,容易形成产业规模,加快地方猪的利用步伐。

1.3 养殖专业合作社 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自发组织形成的专业养殖合作社,就地取材,养殖当地地方黑猪或与外来有色猪种(杜洛克猪、巴克夏猪)杂交,或集中引进外地商品黑仔猪育肥,签订养殖协议,农户分散饲养,商品猪统一收购。受专业水平限制,在该种模式下,养殖品种对外依存度较大,规模偏小,商品猪的质与量不稳定,也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生产活动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经济效益不稳定,可持续性不强。

1.4 家庭农场 流转了一定规模土地或山地的农民,从事种植养殖生态农业生产,形成循环经济,产品以特色农产品为主。优质黑猪采用引进方式,散养与圈养结合,自产自销,定点供应大型餐饮酒店或机关单位食堂,或自主经营开办“农家乐”餐饮销售土家菜。养殖效益较高,饲养量以销定产,销售市场范围相对较窄。

2 优质猪开发新特点

近年来,湖北省优质猪养殖与开发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可能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都具有值得借鉴、推介的创新点。首先,优质猪养殖经营主体多为跨界切入。其他行业从业者带着资金、新理念、新经营模式和消费群,以再次创业跨界转入养猪业,突破外三元主流格局,专注于优质黑猪产品开发、品牌创建、消费群拓展与互联网营销。创业主体以4 600元/头甚至10 000元/头的高价签订优质黑猪生产订单,提前固定产销量,圈定高端消费群,最终以活猪或屠体或制成品达成交易,虽然规模总量不大,但利润丰厚。其次,新型企业更注重技术、质量与标准。围绕优质做文章,在黑猪养殖全程提升生产标准;猪场选址环境更好,建设更科学;现代养猪装备更先进;养殖品种经过精心筛选;饲料原料关注绿色健康;饲养周期以生产优质肉为目标。将一切生产过程与环节都服务、定位于优质。再次,突出特色,回归原生态,赋予资源新价值。挖掘原产地品种特色,经过一定改良,结合地域特色优势资源,如富硒作物、山林橡果、农副产品等,自然放养,饲喂天然饲料,做足原生态概念,转化利用自然资源,增加附加值。最后,注重品牌与多渠道主动营销。常规养猪主要局限在养殖过程,没有品牌意识,销售过程被动,也就无从开展差别化经营,无法掌控上下游,甚至无定价权。黑猪养殖运行之初就有优质、特色保障,多创建了品牌,设计了商标,广告宣传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除特定消费群之外积极拓展新的消费者,并开展线上线下产品销售。优质黑猪开发延伸了养猪产业链,部分养殖主体还让消费者参与体验,了解养殖过程,甚至以品尝会等形式集体享受特色风味产品,培育优质猪文化,提升养猪内涵。

3 湖北省优质猪开发存在的问题

优质猪开发已成不可逆转的潮流,有更高效益的利益驱动因素,也有抵御猪价剧烈波动的主动抗击,更有特色市场细分的必然走势,还有消费市场对优质需求的回归。但实践中优质猪潜力挖掘不够,存在问题也很多,已影响到优质猪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

3.1 新品种的核心地位不明显 优质猪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种,因此,新品种的育种体系必须健全。地方猪品种可开发资源丰富,但目前还未形成市场认同的优质品种,百花齐放的局面缺少一枝独秀。真正胜出的终将是集成了引进猪种与地方猪种的优质特性,经历系统育种培育出的具有肉质优、适应性强、遗传稳定、黑色的新品种猪。而当前优质猪开发更倾向于逐利,缺乏长远发展考量,育种研发力量配备与投入严重不足。

新品种育成的重要性还源于优质猪开发的地域与规模要求。参考借鉴国际上伊比利亚猪、鹿儿岛黑豚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育成品种需要具备地方猪原产地元素,以保持地域特色和环境适应性。新品种更应具备的特点是生产要求相对简单,农户容易接受,适应农村适度规模家庭养殖、生态养殖,实现规模上化整为零、质量上精细管理,同时化解环境压力。这就要求育种体系相对精简,育成新品种猪饲养管理相对简单,商品猪一致性好,同时也对相应的配套系培育体系提出了重大挑战,而优质猪育种体系不必照搬瘦肉型猪的发展模式。

3.2 配套技术升级完善不够 目前的优质猪配套组合或未来育成的新品种虽然都是在地方品种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但不完全等同于地方品种,应有创新与升级,因此,配套饲养管理技术也需要同步升级,包括健康养殖技术、新型营养需求、肉品保鲜与加工以及销售等,应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自成体系有别于传统模式。

3.3 偏重经营概念、尊崇科学不足 优质猪开发存在片面追求概念的误区,事实上,黑猪的黑色、生态养殖、可追溯都不是主要目标,优质才是关键的终极目标。因此,首先,育种过程中导入肉质较差的杜洛克猪以黑化地方猪在方向选择上即产生偏差,顾此失彼,使商品猪毛色分离复杂、一致性差,相对而言巴克夏猪肉质更好,更适合作为父本导入,毛色选择也更容易。其次,追求原生态与优质而弃用全价饲料的行为比较常见,单纯采用农副产品饲喂,排斥添加剂,有悖于营养科学。猪只前期健康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需要由全价饲料平衡供给,且生长速度与饲料转化率更高,后期在保证足够的能量与营养前提下,可考虑放养与圈养结合,以促进风味物质的沉积。再次,可追溯在优质猪养殖过程中有其重要性,能够规范养殖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但并不能缔造猪肉的优质与特色风味。简而言之,优质概念包含了猪种遗传基因作基础、营养供给作载体、饲养方式作后盾的内涵。优质猪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全过程都需要科学的参与,即优质必须是践行科学的结果。

3.4 跨界投入利弊共存 不排除跨界参与者更有经营策略,更具创新思维,更懂市场需求与营销。跨界实力资本为养猪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对专业技术的陌生以及受传统认识的局限,跨界必然又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既想通过抢占先机短平快赚“快钱”,又想迅速扩大规模赚“大钱”。在缺乏系统成熟的品种、技术、理念与产品的条件下,跨界更可能使优质猪市场无序发展,难以形成被市场接受、认同的产品,过分炒作和强调概念不利于优质猪产业链的持续稳定发展。

3.5 研发、推广的利益共同体缺乏长效维系机制优质猪开发主体在缺乏长远规划的前提下,难免浅尝辄止,养殖品种筛选简单,养殖技术照搬,初级产品投放市场得不到反响,效益达不到预期,进一步发展信心就开始动摇。养猪业从传统到现代、从数量到质量,这个过程中注重质量的阶段必然会到来,未来优质猪必定会分化、分割部分瘦肉型猪的消费市场,优质猪研发一定会有优厚回报。因此,必须有研发力量的持续参与,与生产推广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提升优质猪全产业链技术含量,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成功的优质猪品牌。

4 优质猪开发策略

4.1 猪种遴选培育 了解地方猪种肉质优势,以优质为核心,筛选合适的配套组合,并进行必要的测定与评价,掌握家系间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选育[5],以培育一个优质新品种为目标。山区也可以尝试利用野猪资源进行杂交试验,多来源组合培育新品种。最好以原产地为主产区,注重开发新品种或组合商品代一致性好、肉质好。

4.2 养殖模式定位 优质猪不可能完全取代现代瘦肉猪养殖主体地位,只是完善市场的细分与满足消费的升级,因此,最佳养殖模式是适度规模,采取公司育种,带动农户养殖,消减环境污染压力,开展生态养殖或体验式观光农业。

4.3 饲养技术创新 优质猪品种也需要配套的饲养技术支持,特色肉质风味需要地方特色饲料资源的物质载体[6],离开原产地可能难以复制。饲养过程除了生态放养,可适当延长饲养期限以促进风味物质的沉积[7]。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优质猪的抗逆性,提升繁殖效率,削减药物添加,最终提高养殖效益。

4.4 产业链延长 优质猪进入消费市场的竞争力与差异化必须体现,不同的地方品种特色不尽相同,避免同质化鲜肉竞争,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提升优质猪生产附加值。

4.5 销售策略升级 优质优价,这是优质猪开发的初衷,市场锚定高端消费群,因此不必与瘦肉型猪肉争市场,定价高出百分之几不是目标,优质在就有定价权。销售需引入“互联网+”辅助推广,有必要采取饥饿销售策略,保证品质,线上线下冷鲜肉、制成品同步专卖或配送,或专供直达特色餐饮。

4.6 科技参与创新 优质猪育种、养殖、产品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都需要科技的参与[8],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生产过程与产品的科技含量,推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5 小结

总之,优质猪资源开发的尝试是对养猪产业的有益补充。在完善了全产业链的科技参与、科技创新环节之后,优质猪资源的开发才能真正做到百花齐放,并最终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具备竞争力的优质猪新产品。

[1]竺尚武.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火腿[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20(4):131-134.

[2]郭锡铎.意大利火腿的生产加工与RFID技术[J].肉类工业,2009(7):7-12.

[3]张伟力,张似青,张磊彪.巴克夏在中国的历史辉煌与现代美系巴克夏猪性能初报[J].养猪,2010(3):68-73.

[4]杜俊成,杨莎,王传定,等.鄂西黑猪和杜洛克×太湖猪杂交猪的育肥对比试验[J].畜牧与兽医,2015,47(6):84-86.

[5]刘建,朱吉,彭英林,等.按家系分组湘村黑猪的繁育性能分析[J].养猪,2015(6):50-56.

[6]王立强,周伟良,孙雅红.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及改进方法[J].猪业科学,2014(7):124-125.

[7]吴雪,刘学军,周悦,等.不同生长月龄下有机山黑猪背最长肌肉营养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分析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13,34(1):307-310.

[8]张伟力,殷宗俊,杨艳丽,等.圩猪品系繁育和育种方向概述[J].猪业科学,2015(1):134-137.

F326.3;S8-1

A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6)10-0108-03

2016-09-10

项目来源: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28B01);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6);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项目(2011-620-001-003)。

李良华(1973—),男,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梅书棋(1971—),男,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赵俊利)

猜你喜欢
黑猪湖北省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黑猪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小黑猪
小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