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三大任务

2016-08-15 00:54辜胜阻
杭州 2016年6期
关键词:结构性讲话驱动

文 辜胜阻



观点 VIEW

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三大任务

文辜胜阻

近期,人民日报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从“深入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这四个问题着眼,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深入解析。

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客观背景和显著特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涵的新发展理念是引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航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而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

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总书记的讲话是对五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解析

五中全会的最大理论创新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系统全面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回答了“发展新动力”的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讲话》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我国经济长期依赖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迫切需要向创新驱动转变。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协调发展强调“如何协调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实现发展的健康性,是改变发展失衡、不可持续的重要保障。《讲话》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绿色发展是回答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实现发展永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了“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当前我国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线,环境质量与全面小康目标差距较大,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保护环境,保障呼吸、饮水等安全,已成为重大民生期待。绿色发展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兼顾的唯一途径,发展绿色经济既可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有效改善,也可以起到稳增长的作用。

开放发展是强调我国发展“如何和世界发展对接,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如何以对外开放倒逼国内的改革和发展”。《讲话》认为,我国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十二五”期间,我国已成为进出口贸易总量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世界第一位,并实现了向资本净输出国转型的历史性跨越。“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开放的力度、推进开放的深度、扩大开放的广度,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共享发展是回答“发展目标是什么和发展成果如何共享”的问题,着眼于发展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讲话》强调了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贫困是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实现共享发展,关键是解决7000万人如何脱贫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任务:真正落地主要靠激发三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在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以短期均衡为目标的需求侧管理已难以完全适应当前的需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与转型升级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三个关键词。相应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分为三大任务:优化供给结构、创新驱动供给侧以及改革引领制度供给。

首先,要通过“减法”和“加法”实现结构调整推进供给结构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结构性”3个字十分重要,简称“供给侧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结构性”3个字。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要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无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淘汰“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要改造落后供给,盘活呆滞供给,提高供给品质,适应国内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减少消费外流;要创造新增供给,鼓励企业通过创新进入“蓝海”市场,为消费端制造“惊喜”;要补足短缺供给,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在垄断行业引入新的投资者。

其次,要以创新驱动供给质量和效益提高,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投入;二是效率的提高。供给侧改革是要从原来依靠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等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创新对发展的驱动作用,利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供给,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指出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

再次,要以改革引领,强化制度供给。制度创新是“解放生产力”最关键的创新,它会打开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空间,使市场各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改革是优化制度供给的唯一途径,要靠改革来引领制度供给,激发人的积极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落地主要靠激发市场主体、创新主体与推进改革主体这三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振企业家精神,激活科研人员创新精神和官员的担当敬业精神。

第一是市场主体,最重要的是要激发企业家创新创造的热情。实现中国产业从低端的过剩供给结构向高附加值的创造性供给结构转变,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和重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供给侧创新的精神灵魂。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企业家是供给侧最重要的主体。激发企业家创业、创新、创造积极性要打好削减成本的“组合拳”,降低实体企业成本,让企业有利可图。

第二,要调动创新主体、特别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问题,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当前,迫切需要对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不能把对政府官员的行政要求来对待科研人员。

第三,要调动改革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要激发政府官员的担当精神和敬业精神。如果官员没有积极性,改革是很难落地的。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官员因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担当不足而“不敢为”的问题。要建立容错机制,提供一定的试错空间,保护和鼓励官员更加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大胆作为、勇于担当,特别要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

(本文转载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

猜你喜欢
结构性讲话驱动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培训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注水”讲话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