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预算管理的阶段认识

2016-08-13 03:39周泓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阶段管理

摘 要:地铁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固有特征,对地铁运营的预算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提出地铁运营预算管理的三个阶段,提倡预算管理不能好高骛远,应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阶段特征,循序渐进,方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地铁运营 预算管理 阶段

近几年,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不断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发展。截止2015年底,全国已有2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线路94条,运营长度达3059.82公里,各地在建地铁及后期规划数据更加可观。

一、地铁运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地铁行业作为社会公用事业,其特质就不以赢利为目的,更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和公众服务,主要依靠的是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地铁运营是长期延续的,票务收入、更新改造、财政补贴等收支项目逐年变化,其预算管理本身难度较大;运营预算除满足自身的管理需求外,与当地政府的财政规划、资金划拨、票价调整等紧密相关,是地铁运营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地铁运营预算管理的特点

1.政府及相关部门使用需求大。地铁大部分为政府投资,作为社会公用事业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国资委、财政局、发改委、交委等政府部门均会使用相关预算,用于整体管理或补贴、定价、规划等工作需要。

2.无行业内统一模板。地铁行业全面发展的年限较短,各地各级的预算管理需求不一致,尚未如制造业等通用企业一样形成自己行业特色的预算管理模板,对地铁运营的预算编制、考核等进行具体约定。

3.同行业预算管理无法简单复制。地铁行业的预算管理直接与当地管理模式、特殊政策等息息相关,运营相关数据收集难度較大,定额标准等不具备通用性。受各地规划发展的前端变化等影响,运营的组织架构变化快,预算归口等职责权限相互穿插,调整频繁,预算管理人员素质及专兼职配置差异等直接影响预算管理水平,借鉴使用困难。

三、地铁运营预算管理的三阶段

地铁运营预算管理的三阶段是其发展必经的过程,是针对地铁发展现状和各级预算需求部门的要求标准等提出的预算管理的三个层次。各阶段预算编制主要采取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和固定预算等方法,遵循“统一规划、全面完整、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等原则,实行责任预算管理。

1.预算管理一阶段。

1.1特征:运营初期1-2年,多为单线运营,该阶段的预算管理从无到有,各业务归口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或不稳定,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1.2预期目标:进行公司各部门预算职责权限的初步划分,对人工、能耗、维修等重要预算项目明确预算归口及编制初步原则;完成预算管理的框架制度建设;根据制度要求完成年度经营收支、采购和投资预算的编制;开启预算意识培养。

1.3预算工作开展。

1.3.1预算编制侧重主要的收入、成本项目、物资采购预算和投资预算。经验数据缺乏,多采用零基预算。票务收入:当年新开线路按实际开通时间、预计客流量及平均票价编制;已运营线路依据上年基础数据,考虑客流量的增减变动等因素进行编制。资源开发收入:已签订合同的,按合同金额编制;新开线路参照已运营线路收入水平考虑具体区域及时间差异编制;适当考虑新增业务收入。人工成本:工资奖金根据国资委核定或既有的人均工资数据,结合招聘计划、晋升、薪酬方案等因素编制;职工福利费根据公司相关规定或定额标准编制;社保、公积金、工会经费及年金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职工教育经费包括职工的上转岗培训、送外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内容,结合经营计划及既有数据编制。电费支出:按预测的总行驶里程、行业车公里电费、电价等进行编制;新开线路在既有数据基础上,结合客流变化、运行图调整、运力、服务等指标变化进行编制。开通初期重点考虑是否存在力调电费。维修支出:根据行业特点,结合各类设备运行状况、维修保养计划、前期故障统计编制。侧重日常维修和应急故障维修。保洁护卫支出:已签订合同按合同金额编制;新增线路参照现有服务安保水平,结合人员配置、物价上涨等因素编制。

1.3.2预算执行与控制过程,数据波动较大,多采用总额控制,年度整体分析。过程性预算调整并不能规避年终预算执行大额差异的出现。预算考核按正规预算管理办法执行困难,只能考核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参与态度、资料提交、时间节点等。

2.预算管理二阶段。

2.1特征:运营3-5年,初步成网,预算管理处于逐步发展阶段,各业务归口职责权限划分较清晰,但存在快速发展中的优化或调整,管理人员及预算专兼职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逐步加强。

2.2预期目标:适时根据架构调整和管理优化的需求进行预算职责权限的整合;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年度经营收支、采购、投资及财务预算编制的水平;由上至下大部分人员具备预算管理意识。

2.3预算工作开展:

2.3.1预算编制侧重历史数据与现实差异因素的结合,多采用增量预算及零基预算。票务和资源开发收入的预测与一阶段基本一致,历史数据的收集对测算依据的编制提供更有力支撑。比如,成网后非主城区的二三圈层地铁线路的客流、广告资源价值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对既有数据的分析将更好地指导预算编制。人工成本:政府相关部门对运营人工成本的核定、监管流程已经确定,管控界面较为清晰。主要在一阶段的基础上根据车公里人员配置及招聘计划等进行编制。初步成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人员的培养和储备不可回避,地铁司机等岗位均有提前上岗实操培训的要求;新线开通必将进行新老员工的配置,人员调配直接影响经营预算与筹备预算的编制。电费支出:车公里电费已基本趋于稳定,考虑单价、外单位用电抵减等因素,根据行驶总里程等数据编制。维修支出:日常维修数据累积形成的指标定额得以完善,修程修制更加成熟。主要结合日常维修消耗定额、应急故障修历史数据等,根据修程修制编制。保洁护卫支出:重点考虑服务提升和安全维稳等政策性因素。其在运营成本中的比重逐年攀升。

2.3.2预算执行与控制过程,较一阶段顺畅,数据波动比率呈缩小态势;预算依据及调整分析日渐充分,采用收入、成本费用明细进行预算卡控,部分重点关注对象实行具体的项目卡控;日常预算执行情况反馈及时,定期预算分析,年中预算调整后准确度较高;各业务部门预算台账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按日常预算管理情况及预算项目总金额等进行预算考核。

3.预算管理三阶段.

3.1特征:运营成网,运营公司管理固定已开通线路。各业务归口职责权限划分清晰、稳定。预算管理发展为全员预算管理,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上下结合、综合平衡”。

3.2预期目标:预算职责权限的划分趋于合理与成熟;整个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已较为完善;预算管理流程已完成优化并趋于稳定;整体预算管理水平较高。

3.3预算工作开展:(1)预算编制侧重考虑行业对比及定额、车公里指标的变化,多采用固定预算及增量预算。票务收入根据较成熟稳定的客流和平均票价测算,重点关注票价和营销政策的调整;资源开发收入根据已签订的合同测算,重点关注到期和执行状况不佳的合同。人工成本:人员已趋于稳定,重点考虑调薪、晋级、人员离退、补给等因素。职工福利费及教育经费存在根据实际情况变动的幅度空间。电费、维修及保洁护卫支出的测算与二阶段基本一致。维修支出重点考虑地铁车辆大架修等支出。(2)预算执行与控制过程非常通畅,数据波动比率及绝对值均呈下降趋势;预算编制依据充分、详实,根据管理需要实行预算明细下的具体项目管控。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定期进行执行情况反馈分析,年中调整幅度变小;各业务部门台账等预算管理基础工作开展良好;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考核,按日常预算管理情况、预算项目总金额、预算明细具体项目金额等进行综合考核。

四、结语

每个地铁运营公司的预算管理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上述三个阶段,大小环境的影响、领导重视程度、预算管理人员素质及部门配合等诸多因素只会影响每个阶段的时长。我们应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阶段,针对阶段特征,有的放矢,踏踏实实地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循序渐进,逐步提升整个地铁运营的预算管理水平。

作者简介:周泓(1975—),女,重庆铜梁人,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会计师,主要从事地铁运营的财务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阶段管理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试论国企全面预算编制问题及改进措施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浅析预算编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