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4)
一例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刘静(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4)
摘 要:人际交往焦虑是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来访者李某是一名大三在校学生,性格偏内向,与同学们相处困难,尤其与父母、舍友关系紧张,追求女同学失败后,自信心受挫,更是害怕与人交往,致其日常生活独来独往、沉默寡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紧张的症状,并影响到自己的睡眠,症状持续一个半月左右,致使学习成绩开始下降。诊断为人际交往焦虑,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本案例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调整不合理认知,对其进行人际关系训练和放松训练,引导他在思考和体验中构建合理的思维方式,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消除焦虑紧张情绪,使来访者人际关系有所改善,效果良好,基本达到预期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人际交往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69
1.人口学资料:来访者李某,男,21岁,陕西人,在校大三学生。父母都是国家公职人家,家庭无精神病史。父母从小溺爱,平时生活物质条件较好,无酗酒吸烟不良嗜好。相貌普通,身高约1.74左右,无器质性疾病。
2.个人成长史:李某出身于干部家庭,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是国家公职人员,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物质生活十分充裕,家庭关系平稳无重大变故。李某从小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事事都是家里给安排好,除了机械式的学习外,生活上几乎没什么事需要自己操心,从小学到高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很知足,对他个人生活的干涉越来越多,让他觉得没有自己的空间,仿佛是在为父母而活。李某进入大学后总觉得自己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没有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为了保持自己在初高中仅存的一点成就感,基本上都会逼着自己去上课,即便这样,大一在本专业的智育成绩和综合测评仅排在中等偏下,这些挫折使他变得消极悲观,开始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害怕与别人沟通交流。
1.主诉:人际关系紧张,中度失眠,平时有些焦虑烦躁,持续约一个半月。
2.个人陈述:最近一个多月感觉自己不想回家,不想呆在宿舍,不想学习,甚至连话都不想说,就想一个人静静的呆着。不想回家因为跟父母无法沟通,觉得他们从小到大太喜欢支配自己,什么都听他们的安排,逆来顺受,致使自己现在没有主见,除了物质上的满足外,几乎没有言语上的交流,所以很多想法宁愿憋在心里,也不愿跟父母开口交流。与同学舍友的关系有些紧张,觉得跟他们相处很心累,感觉自己和他们不是一类人,不知道自己的哪句话会不会伤害到别人,或别人说的话是否在针对自己?我应该怎么跟他们对话才合适等等。这样的纠结和暂转反侧让我心好累,有时候想我的彻夜难眠。前两天,在我回宿舍的路上,看见一名非常的漂亮的女同学,心里萌生爱意,特别想追求到她,可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她根本不给我认识他的机会,难道是我自己长的很丑吗?越想越焦虑,越想越烦躁,以上这些问题让我一个多月都没有睡过踏实的觉。
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来访者着装整齐干净,头发有型,在意自己外在细节,眼睛有些无神,脸色略有苍白。语言表达清晰,内容清楚,语速较快,期间提到父母和追求女同学问题时有些激动。
2.心理测验结果:对来访者的症状采用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EPQ-人格测试量表做进一步评估。从SCL-90各因子分的结果来看,来访者除了人际关系因子分较高及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外,其他各因子分均低于常模。从艾森克EPQ-人格测试量表得分的结果来看,来访者的性格较内向且轻微不稳定。
来访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个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经历,自知力完好,求助意愿强烈。
1.生物因素:根据体检报告结果和近期观察来看,来访者李某未见明显的生物学原因,无明显的躯体疾病,无精神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无发现异常。
2.社会因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来访者形成不良认知;人际关系存在问题,无法真正融入大学群体生活,几乎没有亲密的知心朋友,未能及时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与父母之间缺乏情感互动,来访者只会用顺从的模式与父母相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有独立的想法和认知,不愿意在顺从父母的意愿,再加上来访者的性格内向,不愿意反驳和争辩,久而久之使他越发排斥与父母沟通,缺乏家庭的情感支持;来访者大三还没有女朋友,屡次追求女生失败,自信心受挫,觉得自己缺乏魅力,没有吸引力,无法找到真正的自己,影响睡眠质量,致使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心理因素:李某性格较为内向,遇到问题和矛盾总选择回避或憋在心里,不愿意积极与人沟通来倾诉心声,缺乏人际关系管理能力。认知方面,自己没人喜欢,不受欢迎,是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帮助不了别人,吸引不了别人;情绪方面,焦虑、紧张、烦躁;个性方面,内向、敏感、多疑、易紧张、自我效能感低。
1.评估
通过与来访者交谈和资料收集,其主要困扰是人际交往问题引发的焦虑、紧张、烦躁、失眠等反应。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个性稳定,知、情、意协调一致,求助意愿强烈,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畴。
2.诊断及诊断依据
诊断:结合来访者的症状,综合分析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轻度焦虑、失眠、烦躁,人际关系紧张。
诊断依据:来访者轻度焦虑、失眠、烦躁等症状表现是由人际关系紧张引起的。从严重程度来看,李某焦虑情绪反应对象无泛化,没有对逻辑思维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较短,约一个半月。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原则判断,来访者李某的思维、心理活动、行为尚具有现实性,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言行举止并未出现背离现实的现象,知、情、意三者协调,个性特征未发生明显改变,有自知力,求助意愿强烈,排除精神病性症状。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不良情绪反应较为强烈、对个体的现实刺激威胁较大,反应充分泛化,持续时间限在半年之内,社会功能破坏严重;而来访者不良情绪反应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能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不良反应造成来访者轻微的焦虑、失眠和人际交往紧张等社会功能的轻度影响,反应尚未泛化,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半月,因为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1.咨询目标
通过与来访者交谈,结合评估和诊断情况,为其制定以下咨询目标:缓解来访者轻微焦虑和失眠状态,平缓烦躁情绪,增加与父母、同学和异性朋友的交流和沟通,改善自身人际关系,调整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激发自身优势,培养自信心,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2.咨询方案
合理情绪疗法: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找出来访者李某产生情绪困惑的诱发性事件(A),与来访者共同分析对诱发事件的看法、评价,并对其不合理的信念(B)进行驳斥,探索这些信念与产生紧张情绪和不适行为的具体表现(C)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调整和领悟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一步步改善,从而消除或减轻相关症状,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效果。
咨询时间:每周咨询一次,每次咨询时间约为60分钟左右,一共5次(不包括后期不间断的跟踪回访),约1个月左右。
咨询费用:学校心理咨询室,免费咨询。
1.咨询阶段
(1)咨询关系的建立和诊断
(2)心理咨询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2.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阶段:(1次)
咨询目的: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与来访者家人、同学、舍友及本人交谈初步了解其基本情况及个人成长史,收集一般资料和主要问题反映,并进行验证;确定咨询主要问题,并探寻来访者的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
咨询方法:摄入性会谈
咨询过程:收集资料,介绍咨询过程的相关事宜与规则,按要求让来访者填写来访登记表,确定来访者主要咨询意愿;通过摄入性会谈向来访者了解基本情况和主要症状表现,积极倾听来访者诉说并鼓励其宣泄情绪,从而得到来访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来访者的资料,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在经得来访者的同意下,要求其独立完成症状自评量表,并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来访者,作出初步分析,使来访者了解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2)第二阶段:(2-4次)
咨询目的:与来访者加深咨询关系,分析其症状原因,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识别不合理信念并对当前困境做一个正确且合理的评估,激发其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引发思考,改变意愿;运用放松训练,帮助来访者学会自我缓解焦虑紧张情绪。
咨询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咨询过程:首先,引导来访者找出自己对身边人物、事件的看法及观点,并探寻这些看法和观点与自己产生焦虑紧张情绪之间的关系,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异常情绪困扰的根源来自于哪里;其次,引导来访者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最终否认自己的固有看法和观点,通过引导、鼓励帮助来访者主动与父母、舍友进行交流,树立自信心,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追求异性同学,帮助他在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构建合理且正确的思维方式;最后,让来访者学会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赞扬别人,尤其对异性同学,建议尝试与高中好朋友聊聊他们与大学的异性同学是如何相处的。
(3)第三阶段:(5次)
咨询目标:巩固咨询效果,增强来访者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启发来访者将总结经验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咨询结束。
咨询方法:会谈
咨询过程:经过前面几次咨询,来访者的人际关系有所改善,其焦虑紧张情绪有所缓解,睡眠质量好转,心情舒畅很多,来访者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此次咨询主要肯定来访者的进步和为改变付出的努力、使来访者找寻到自己身上潜在的资源和优势,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和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鼓励继续保持与人主动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咨询结束,欢迎李某与咨询师继续保持联系,后期还会做不间断的跟踪回访。
1.来访者自评:与舍友和同学们交往后,发现大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相处,会和班长舍友甚至女同学一起吃饭一起学习,遇到问题能主动与人沟通,自己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钻牛角尖或选择回避问题,能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进行调适;与父母更加亲近了,有什么真实想法都能很好的与其交流,现在这样的人际交往状态使来访者自信很多。
2.咨询师评估:通过跟踪和回访,发现咨询预期目标已达到,求助者从不愿意与父母、同学沟通、遇到问题回避、不愿意面对异性同学等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说话时面带笑容,人也自信很多,并逐步开始规划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咨询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4-51.120-125.132-136.237-240.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326-338.
[3]许国彬.高校学生心理教育与咨询[M].科学出版社,2012,101-116.
[4]程玮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81-206.
作者简介:
刘静(1987--)女,汉族,河北人,助教,法学硕士,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