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霞,徐凤珍
(泰州市人民医院 导管室,江苏 泰州 225300)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管理的效果评价
马霞,徐凤珍
(泰州市人民医院 导管室,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疾病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62名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疾病管理组和对照组各31名。疾病管理组从入院开始系统收集资料,建立健康档案,院中及院后按疾病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和随访;对照组按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并于出院后予以常规电话回访一次,观察两组患者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血压控制情况,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疾病管理组管理6个月后病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控制方面两组患者经过住院治疗和宣教,6个月内的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控制,疾病管理组的收缩压由165.65±15.52降低到了122.16±2.17,舒张压由96.70±8.38降低到了77.41±0.93,对照组的收缩压由172.06±14.71降低到了140.74±1.42,舒张压由95.87± 8.01降低到了93.64±0.87;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疾病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患者的血压控制及焦虑、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管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是危害人健康的重大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80%,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约有75%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本文通过系统的疾病管理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明确的认识,能够很好地在医护人员的配合下进行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2-3]。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7月入住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名,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或头颅磁共振检查证实,排除精神系统疾病、各种脏器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患者。62名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43~86岁,平均(60.24±8.933)岁,平均住院日(14.96±2.42)日,随机分为疾病管理组和对照组各31例,其中疾病管理组男性16名,女性15名,平均年龄(60.39±9.17)岁,平均住院时间(14.90±2.24)天,对照组男性18名,女性13名,平均年龄(60.10±8.83)岁,平均住院时间(15.03±2.03)天,2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卒中常见风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照脑卒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住院期间予以入院指导及疾病和用药相关知识指导,出院后予以电话回访一次,回访内容主要是健康指导及病人满意度调查。
1.2.2疾病管理组由病区疾病管理师予以全程的疾病管理:
(1)患者入院时的疾病管理:建立患者的疾病管理档案,病人入院后的24小时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饮食习惯,特殊嗜好,疾病的相关情况,有无大小便失禁、四肢肌力情况,平时服药的情况,编档案号计算机存档管理。
拟定相关疾病管理计划:评估患者是否有焦虑、抑郁等情况,根据个体的特点制定计划。
(2)针对个体存在的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干预:脑卒中的高危因素除了年龄性别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都是可以通过管理来进行干预的,针对个体存在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并建立健康教育计划表,根据各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控制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体重、戒烟等计划,并指导监督患者执行计划,及时反馈执行效果,根据执行效果继续执行或修订执行计划。记录计划实施全过程,对患者定期进行相关疾病知识和心理状态的评估,包括生活方式、服药的相关知识、康复知识,把评估的内容记入个人疾病管理档案中。
(3)对于有偏瘫的患者的护理:协助患者进行良肢位的摆放,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早期的康复锻炼,促进偏瘫肢体肌力的恢复,对有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的患者对其进行相关的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康复。
(4)病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监测与干预使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发现相关患者,汇报医生,安排适宜环境,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疾病预后与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积极锻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解除患者的疑虑,同时与家属沟通,保障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4-6]。
(5)患者出院后的疾病管理:做好患者的随访工作,绝大多数患者每月门诊随访一次,每半月疾病管理师电话随访一次,随访内容主要是了解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是否健康,服药的情况,血压控制情况,是否按计划进行相关的功能锻炼,根据回访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做好记录保存档案。对于行动不便、家人无法协助其至医院随访的患者可到病人家里随访,提前和病人预约好随访时间,带好病人资料进行随访。
1.2.3疾病管理的效果评价:通过各项指标的比较判定疾病管理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指标包括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血压控制情况,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采用SigmaPlot 12.0软件完成。计量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见表1~4)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压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后焦虑发生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入院后抑郁发生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入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标准:满分100分。<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生活完全需要依赖;20~40分为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0~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60分为生活基本自理。Barthel指数得分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
3.2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管理后各项指标的比较,(见表5~8),两组患者经过入院系统化治疗后血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焦虑、抑郁评分[7](按照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50分为有抑郁症状,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大于72分为重度抑郁)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2组间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5 两组患者管理6个月后血压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表6 两组患者管理6个月后焦虑发生率比较
表7 两组患者管理6个月后抑郁发生率比较
表8 两组患者管理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脑卒中患者容易发生肢体偏瘫,肌力下降,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情况,除了在住院期间的各项功能锻炼外,出院后在家中的功能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各项功能恢复的重点[8],因此,患者和家属要掌握各项功能锻炼的要点,根据患者恢复的不同阶段要不断地修正功能锻炼的方法,以往脑卒中的管理都限于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护理时只注重到疾病的护理,对于病人的心理问题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并干预,病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个人疾病档案,出院后的病人没有持续关注,大多数患者存在着缺乏疾病康复知识,不能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引起二次中风的风险较大,出院后没能接受有效的功能锻炼,肢体废用可能大[9]。采用疾病管理模式的患者能够拥有一个连续、动态的疾病管理过程,疾病管理师在患者住院期间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将患者的资料整理记录归档,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在患者出院后疾病管理师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掌握患者最新疾病康复状况,动态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的风险,指导患者有效的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通过实验表明,疾病管理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升高,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数据表明脑卒中患者采用疾病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高于正常方式的脑卒中护理。但是本院开展的疾病管理模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所面向的人群为发病后住院治疗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的院中、院后护理能够及时、到位,但是对于院前的患者没能及时发现并治疗护理,需要将这类人群列入治疗范围,将这种模式发展到社区,大力开展社区慢性病的筛查工作,做到治未病,做好社区人群的健康知识指导,减少人群患病痛苦,减少国家经济负担[10]。
参考文献:
[1]戴叶花,李小英,贺棋,等.脑卒中患者与家属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报,2014,21(2):26-28.
[2]董凌玲,戴莉.疾病管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41-42.
[3]王艳,崔焱.疾病管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2,27(17):94-96.
[4]贺歆彦,付丹飞,陈华向,等.早期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9):1844.
[5]颜丽娜,邱慧琴,乐巧妙.早期综合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辅助治疗作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4,19(3):224-226.
[6]李爱萍,李庆军,肖卫民.中青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4,35(3):412-415.
[7]夏勇,阎振林,刘阳,等.肝癌患者术前的抑郁情绪与术后复发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2(4):248-250.
[8]张丽娣,李乐之.慢性病感知控制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91-94.
[9]陈小丹,李惠.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269-270.
[10]李俊菊,刘卫华,聂永红.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11):1731-1732.
(责任编辑杨荔晴)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0142(2016)03-0073-04
作者简介:马霞(1981-),女,江苏泰州人,主管护师.
通信作者:徐凤珍(1964-),女,江苏泰州人,主任护师.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Diseas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MA Xia,XU Feng-zhen
(Taizhou People’s Hospital,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Abstrac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sease management model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Methods 62 eligibl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disease manage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31 patients in each group.In the disease management group,from admission to system data were collected to establish health records,which were managed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management method during in or out hospital.In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were taken care according to ischemic stroke care routine,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each patient were contacted by telephone follow-up.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ealth knowledge they learned,the situation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anxiety and depression improvement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bility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Results 6 months later,The patient of disease management group management learn health knowledg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Blood pressure were controlled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inpatient treatment and education.In the disease management group,systolic blood pressure reduced from 165.65±15.52 to 122.16±2.17,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reduced from 96.70±8.38to 77.41±0.93;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reduced from 172.06± 14.71 to 14.074±1.42,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reduced from 95.87±8.01 to93.64±0.87;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nd anxiety self rating scale scores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with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Conclusion Take car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disease management model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health knowledge of patients.their high blood pressure anxiety,depression,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capacity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ds:ischemic stroke;disease management;daily life activities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