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016-08-12 00:49王诚远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杂文牙齿结构

王诚远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和谐”

□张 扬

人们都在谈“和谐”,媒体天天谈“和谐”。我也常谈,而且很喜欢这个字眼。回过头来一想,这不奇怪,我们这些经历过漫长的极“左”时期,经历过“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经历过“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人,当然会更喜爱这个字眼。经历过那一切,更能珍惜今天这看似平淡的一切,领会“和谐”的可贵,深刻感受“和谐”对全社会的极端重要性。

想考察一下这个字眼的“本义”。最新版本即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辞海》摆在案头。翻了翻,“和”字头各词目排在第4936至4941页,数量不少呢。

但是,以“和”开头的词条尽管很多,却无过去和今天都很常见的“和谐”。为什么?看来只有一种解释,即这个字眼太常见了,像数学上的“公理”,如“两点连接一直线并且只能连接一直线”,无法证明也无须证明,只能直接采用。

“和谐”要义寓于“和”字。《辞海》“和”字的主要释义:一、温和;和缓。如:和风细雨;和颜悦色。二、和谐;协调。如:和睦;调和;和衷共济。

前不久参加会议,听一位官员讲话。老实说,今天的个别官员多套话废话,不知所云,当时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事后也不记得说了些什么。只是既然到会,就得遵守游戏规则,认真倾听讲话,起码得装作认真倾听讲话。

这一次,我照例“开头认真倾听讲话”,不料听得饶有兴味,便认真听下去。这位官员谈的是“和谐”。这个话题很容易落入“老生常谈”。“和谐”好不好,是否应该构建“和谐社会”,在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成问题。

我听得饶有兴味,是因为他谈“什么是和谐”和“怎样才能实现和谐”。这样谈,就不是“公理”,不是某种无法证明也无须证明、只能“直接采用”的东西了,而是一个命题,一道需要证明的题目。

他说:“什么是和谐?和谐就是宽容,就要容纳不同意见。”

我往下听。他打比方说:人的牙齿有上下两排,共32颗,依其形态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所有这些牙齿形态彼此不同,功能互有差别;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和差别,它们才得以巧妙地互相配合,共同工作,使人很好地完成咀嚼功能,保证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试想,如果这32颗牙齿都一模一样,人还能咀嚼吗?

我真的“试想”了一下。确实,如果“32颗牙齿都一模一样”,人不仅没法“咀嚼”,连人的模样恐怕也会变得像怪物的!如果任何一颗牙齿都不“宽容”,都不能容忍别的牙齿跟自己不同,其后果不难想见。

我因此想起了蔡元培。他有着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宽容心。他主持北京大学的宗旨是不拘一格,“兼容并包”。当时的北大容纳了政治主张、意识形态、学术观点、道德观念以及生活行为完全不同乃至截然对立的各类学人,其中有些人被视为“怪物”。凡此种种没有形成四分五裂和“窝里斗”,相反,它铸造了北大的黄金时代。蔡元培以宽容造就了和谐,以和谐造就了北大精神,以北大精神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

是的,和谐就是宽容,就要容纳不同意见。

(选自《今晚报》2008年9月22日,有删改)

有人说,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纯属闲话,没什么意义,应该删去。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这道题实际上是在考查该语段在全文结构方面和内容方面的作用。要想认清语段的作用,需要对全文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本文从时下热词“和谐”引发思考,进而探求“和谐”一词的词典含义,旨在告诉人们,这个词朴素得深入我们的生活。然后,借一个官员的口,提出本文的最终见解:“和谐就是宽容,就要容纳不同意见”。作者插入的那些看似闲话的内容,实际上是批判了现实。而现实中这些官员的“套话废话”“游戏规则”等,就是不和谐的表现,也是阻碍和谐的大敌。

答案:这些内容看似闲话,实则饱含深意,不应该删去:①批判了现实中的官僚主义现象,体现了杂文针砭时弊的功能。②紧扣主题。现实中这些官员的“套话废话”“游戏规则”等,就是不和谐的表现,也是阻碍和谐的大敌。③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

【技法指津】

杂文是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含文艺色彩,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杂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杂文的形式多样,决定了它的结构比较灵活,所以,欣赏杂文要注意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体现在结构方面,就是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

作品结构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文意的关键。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重点是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首先,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然后,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比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论拍马

□聂绀弩

有一种会做官的人,到上司那里去的时候,常常是准备好了上、中、下三种书面的对策的。

忘记了是商鞅还是范雎说秦王,曾先说尧舜之道,再说汤武之道,两者都说不进去,才改说桓文之道。如今的老爷们可不这么麻烦,先窥探一下上司的口气,完全不谈那隔得较远的两策,只献出和上司意见相近的一策,使上司以为你只有一策,这一策又和自己的如此地“英雄所见略同”,而大加激赏。西装,中山装,都口袋多,很便于策士;记好:上策放在左边上面口袋里,中策放在右边下面口袋里,下策常常是被采纳的,尤其要记清楚,里面左边的口袋!这样才不会临时手忙脚乱,弄得牛头不对马嘴。西装,中山装的样式,都是来路货,莫非外国的老爷们也这样办;发明这种衣服式样的莫非就是策士自己?

有策而又献得上的人,当然是一些优秀而又幸运的人物。但官场中,大多数却是根本无策或有而献不上去的。平凡的老爷们用什么在官场里混,而且混得很不错,不幸的老爷们又怎样变得幸运了的呢?庄子曰:“盗亦有道。”准此以推,当然官亦有法。孔子曰:“事君敬礼,民以为谄也!”说穿了简单得很,就是那个“谄”字,今语谓之拍马屁!有策的人用三策拍马屁,无策的人就少不了设法打洞,用别种方法拍马屁。

拍马屁决不是一件容易事,不是空口说白话地喊几声“万岁”或“伟大的主上”就算得了数的;除了有聪明才智会窥探“上头”的意向,还非要有具体表现不可,而那表现有时简直非常血腥,和你的骨肉相连,肢体相连,人性人格相连。不能牺牲这些,就不算真正拍了马屁,也就未必能真正得到“知遇”!历史上有会拍马屁的人,都是些毅然决然的大勇者:易牙蒸儿子给主子吃,乐羊子自己吃儿子的肉羹,吴起杀妻,吕不韦用妻妾施美人计,竖刁阉割自己,弥子瑕、董贤化男为女,以妾妇之道事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有一位苟观察,听说制台大人的宠妾去世了,他却正有一个绝色寡媳。两老夫妇就跪在地下劝她改嫁给制台作夫人;寡媳不肯。乃暗中让她吃进一些春药,使她心痒难搔,不得不答应。人同此心,心向此理,这些英雄豪杰,岂不知父子之恩,夫妇之爱,人性人格之可尊又可贵?无奈要顾全这些,就没有人给官做,纵有也做不久,做不大,在官言官,也就不得不如此了!

有一种书,叫做《人怎样变成巨人?》,著者是苏联人,说的是苏联事。至于咱们贵国,如果你曾耳闻目睹过一些官场现形记,就该明白:人怎样变成非人!我的意思是说,人,只要想做官,在官场里混,还要想尽方法混得不错,那就很容易变成非人的,像上引的易牙乃至苟观察们一样。不过这种现象,大概立刻要结束了。

(选自《世界百篇经典杂文》)

1.为什么作者说“拍马屁决不是一件容易事”?

答:

2.庄子曰:“盗亦有道。”孔子曰:“事君敬礼,民以为谄也!”作者在此引庄子和孔子的话,要说明什么呢?

答:

3.“人同此心,心向此理,这些英雄豪杰,岂不知父子之恩,夫妇之爱,人性人格之可尊又可贵”,这句话中“英雄豪杰”是指什么人?

答:

4.试分析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

答:

猜你喜欢
杂文牙齿结构
画与理
可怜的牙齿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如何保护牙齿?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半包围结构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怎么保护牙齿?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