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琼华
摘 要:道德素质是医学生职业素质中最核心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医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素质培养实践,探讨了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途径,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医德医风的养成,培养学生成为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0-0014-02
医学生是未来的社会医务工作者,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的培养对增强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职业道德素质是医学生职业素质中最核心的内容,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现代医学教育在强化医学技能的同时必须注重医德的教育。如今的医学毕业生中,职业道德素质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医学生学医目的不明确,职业的认同感较低,医德医风缺失;有的学生道德意识欠缺, 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 有的学生思想教育课程学习主动性差, 上进心不强;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组织纪律涣散,等等。医学生中出现这些问题说明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性。这不仅是医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一、影响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观因素
(1)医学生对职业道德素质的深刻认知是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根本。只有深刻理解医学职业道德素质的本质及其历史根源、医学的社会价值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对职业道德素质理解并给出适当的定义,从而更好地确定学习的内容,明确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
(2)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积累经验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关键。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来自长期经验和对经验反思的结果,善于总结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经验和临床实习的经验或教训能使人进步,接受教训并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更能铭记教训,不犯再同样的错误,这对于修正作风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二、影响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客观因素
(1)学校和医院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视度是影响学生职业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得到各医学院校的重视,不仅增加了医学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相关的课程,而且还提供了教学场所和资金支持。但相比于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教育,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依然处于从属的地位。
(2)环境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形成存在潜在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医学生教育环境由医学院校和临床教学医院中诸多因素组成。除了专业教学计划内必修的课程之外,还存在着教学计划之外的受多重因素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身边的同学、老师和医生等榜样的示范影响因素及学校和医院中的环境、文化因素等。受人敬仰的榜样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促进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的直接动力。同时,那些恶劣的职业行为的负面现象的影响力也同样巨大。此外,当今社会中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与不良社会风气的弥散,市场化所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都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并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三、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学校应通过完善与改革班级会议、团组织的活动、党支部理论学习及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涵,将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内容贯穿于各项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有机融合。以学校团委“五四评优”、党委“优秀党支部”建设等活动开展为契机,不断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使职业道德观融入医学本科学习的整个过程,从而规范职业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观。
(1)利用入学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医学生入学之际是职业道德启蒙时期,学校针对每一届医学新生组织的医学生宣誓大会,引导学生领悟为医之道、秉承为医之本、树立为医之志,感受到医学生职责的神圣与庄重,能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促使医学生了解医学、热爱医学,初步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职业道德。另外,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辩论赛,医学生通过深入学习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提供了思想基础。
(2)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学院开展了植树节的义务植树活动,清明节到革命烈士墓进行扫墓活动等。同学们不仅受到了思想的洗礼,为社会传播了爱的正能量,更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增强了历史使命感与民族责任心,更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促进了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
(3)组织各种形式的公益或志愿活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利用医学专业所学知识,组织医学生课余时间参加“关注血压,心系健康”义务诊疗公益活动和在本地医院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者与医护人员、患者之间的相互合作,拓展了医学生的医学视野,使医学生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此外,为培养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开展了“冬衣募捐”“爱心义卖、温暖你我”和“联盟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全面提高了同学们的医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医德。
(4)鼓励医学生积极参加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开展一系列社区义诊、关爱老人、送医下乡和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为学生走入社会,体验真实社会,了解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提供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了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职业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医学生的德职业道德情感得到培养,职业道德境界得到提升。
(5)在临床实习阶段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临床实习阶段对于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最为关键,学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而实习阶段不仅要学习临床技能,还要塑造自身的医学职业道德素质。在临床实践中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以医生的爱岗敬业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榜样,全面培养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6)毕业时期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发倡议书、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学生职业观念,提高职业意识,使毕业生清楚认识医疗卫生事业的状况,明确医生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与法律规定。
总之,一个医务工作者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才能在工作中自觉地担负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社会责任。因此,学校加强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塑造,培养他们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医德修养,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医德医风的养成,培养学生成为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马玲娜,尹 梅,仰曙芬,等.实习教学医院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658—660.
周 烁,贾国葆.关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