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明
上海有一位能读书、写字、作文章、走路飞快的百岁文化老人——家住高邮路老洋房的陈同年先生。我问他长寿秘诀是什么,老人淡然一笑说:“其实我无秘诀可谈,吃的是粗茶淡饭、青菜萝卜,住的是老式旧屋,做人一切顺其自然,开心就好!”
陈同年先生每天4点起床,洒扫庭除做早操,8点前步行去上海图书馆看书,为了多走路,他特地从兴国路兜个大圈子绕道到图书馆,中午走回家吃饭,午睡后再看书、写作、做札记,书写楷书数百字,下午4点左右看《新民晚报》,吃完晚饭就睡觉……
有人问他,是否服用过高级补品,陈老回答:“尽管父亲在旧社会是开参茸店做补品生意的,但我至今从未服用过任何补品,也从未碰过香烟、老酒、茶叶。”老人也从未做过生日,他说:“不想做寿,忘记日子更好,更加逍遥自在!平时常常吃点面条,姑且叫作‘自作自受(寿)吧!夜里白粥一碗,可以养生。山珍海味、鱼翅燕鲍,其实没有什么吃头,只是吃点名气而已,其实素菜最养生,是长寿的基本。宁波人喜欢吃的鱼最健康,鱼肉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宜常吃,五谷杂粮、野菜、水果都要吃。饭菜烧得烂一些。”
他也不进行什么体检,身体偶尔不适,老上海人所谓的“不受用”,老人就不吃饭,饿上几顿,喝点白开水,让肠胃稍作休息,过几天病也就好了。他的儿子、上海篆刻大家陈茗屋说,他家祖籍宁波,宁波人都喜欢吃咸鱼、咸虾、咸蟹、臭冬瓜等腌制食品,但是他父亲对此类咸货却一点不碰,蛎黄、生鱼片等生食水产从来不吃。他说父亲喜欢吃带皮的食物,包括鸡、鸭、鱼、蹄髈、火腿等皮,红烧肉喜欢吃肥肉,也喜欢吃甜饼干、巧克力等,还有煮熟的红枣,有空就拿点吃吃。
上世纪50年代末,上海旅行社以青年会旅行社为骨干而建立,陈同年先生放弃个人事业,参加了“上旅”的创建工作,并参加导游工作。他说:“可能我学古人徐霞客常年徜徉于山水之间,从而炼就了一副好筋骨,这就是长寿的因素吧!”1975年,老人65岁,家人设法帮在吉林的二儿子买了辆永久牌28寸自行车,老人花了半个月时间将自行车从上海骑到吉林。次年,66岁的他,12天内从上海骑车到北京,再用14天时间从北京骑回上海。
陈老喜听京剧,晚年听力降低,老人风趣地说:“我现在好话坏话都听不到了,真所谓宠辱不惊、六根清静!”他让陈茗屋为他题“寂然斋”匾额,还刻了“寂然斋印”、“百岁读书郎”印各一方。
老人认为,人要做到心平气和才有利于身体健康。陈茗屋说,1961年自然灾害,食品供应匮乏,面对没有好吃的东西,儿女稍有埋怨之言,老人闻之说:“你们不知道,虽然在旧社会我们家的日子过得优裕,但是马路上饿死的人很多,共产党领导的新社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现在国家有点小困难,很快就会过去的,要知足常乐!人在于世,与世无争,任何事,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