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琳 ,王世泰(执笔),高 静, 毋艳萍 ,王 亮
(1.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46;2.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
甘肃省近七十年炭疽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
郭慧琳1,王世泰(执笔)2,*,高静1, 毋艳萍1,王亮1
(1.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46;2.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
通过对近七十年来的炭疽病历史疫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对居民生活习性、牲畜饲养情况进行调查,摸清了炭疽在我省的历年发病情况、流行区域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对有效防控疫情起到了一定作用。
甘肃;炭疽;流行病学
为了查清炭疽在我省的发生、流行规律,了解其感染发病和分布情况,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综合性防控措施,通过对近七十年来的疫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摸清了炭疽在我省的历年发病情况、流行区域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综合防控建议,对有效防控疫情起到了一定作用。
查阅和统计分析了从1939年至今甘肃省炭疽疫情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对炭疽在全省分布状态、流行区域、发病季节、发病主要原因、暴雨、洪水、连阴雨等相关气候影响因素、各畜种及人感染炭疽疫病发生流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2.1查阅资料
通过走访问卷、现场咨询、实地查看、查阅历年来各地上报的疫情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采集土壤和水源环境样品等方法,进行全省炭疽流行病学调查。
2.2临床检查
对急性发病、症状典型的牛羊进行初步临床诊断。
2.3实验室检测
2.3.1病原学检测对急性发病、症状典型的牛羊采集病料,送实验室进行耳尖触片镜检和炭沉试验;对疫点及周边疑似炭疽污染的土壤、水源等环境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2.3.2血清学检测对不具备细菌学检验条件,或者可疑炭疽畜,或者病畜已经接受了抗生素治疗的进行血清学检验,从而对病畜进行追溯诊断。
2.3.3疫源地的确定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病料、土壤、水样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炭疽疫源地。
3.1人畜炭疽流行概况
3.1.1人间感染情况人感染炭疽疫情资料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有疫情资料记录开始,1958~2010年间除嘉峪关市外全省13个市州共上报人感染炭疽病例2 470例,死亡65例,致死率2.63%。甘肃省人的炭疽病例大体有皮肤型、肺型、肠型三种,兰州还出现过炭疽型脑膜炎。
图1 1939~2010年炭疽各畜种发病情况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张掖、酒泉两地区(粮区)发病占全省总发病的1/2;70年代炭疽发病集中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占全省的80%;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省炭疽每年发病在20~30例之间;90年代初期炭疽平均每年发病50例, 90年代后期增加到60例,
其中50%以上的病例集中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其他地区呈点状爆发或散发。可见甘肃省炭疽发病早已由农区转向牧区,且发病呈上升趋势。1990~2000年炭疽疫情均表现为先有畜间疫情,后有人间疫情。3.1.2畜间感染情况通过对《畜禽疫病志》(1939~1989年)和甘肃省动物疫情信息系统(1990~2010年)炭疽疫情资料统计显示,历年发生过炭疽的家畜有猪、马、牛、羊、貂、骆驼和犬,其中牛、羊发病最多,其次为马类家畜、猪和骆驼,貂和犬发病较少(各畜种发病所占比例见图1)。
3.1.3历年发病概况多年疫情资料显示,1939~1989年共发生炭疽疫情660起,年均发生疫情13.2起。1965年发生疫情36起,为疫情起数最高年份,有13年疫情起数在20~30起之间,有16年疫情起数在10~20起之间,有14 a疫情起数在1~10起之间,有6年未发生疫情(见图2)。1990~2010年共发生炭疽疫情274起,年均发生疫情13.7起。疫情起数相对较多的年份有1990年、1991年、1992年,每年发病超过15起;其次为1997年、2001年、2002年和2004年,每年发病在10~15起之间;其他年份全年上报各畜种炭疽疫情在10起以内(见图3疫情起数示意图)。
图2 1939 -1989年疫情起数示意图
图3 1990-2010年疫情起数示意图
3.1.4流行区域1939~1989年甘肃省除嘉峪关市无炭疽疫情外,其他13个市州有75个县392个乡发生炭疽疫情。其中酒泉、陇南、天水、张掖、武威5 市炭疽发病率较高,年均发生疫情1.6起以上;定西、平凉、临夏、甘南4市(州)次之,年均发生疫情1起;兰州、庆阳、金昌、白银4市炭疽疫情年均0.5起以下(见图4)。
20世纪以来,河西地区的酒泉市、陇东南地区的陇南市发病率逐渐降低,而临夏州、甘南州的疫情有所增加。炭疽疫情的发生和流行区域发生了改变,从河西地区多发逐渐向中部地区蔓延开来,与人间炭疽疫情的流行比较契合(见图5)。
图4 1939-1989年各市州发病情况示意图
图5 1990-2010年各市州发病情况示意图
3.2炭疽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研究表明,炭疽病在暴雨、大雨次数偏多的年份发生严重;另外蚊虫活动活跃的季节和月份炭疽发病相对较多;养殖量大、养殖方式以放牧为主、疫病防控水平低、相对落后且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发病较多;喜食牛羊肉,且有宰杀分食病死畜习惯的地区,炭疽发生多且人间感染炭疽职业性较强,主要是屠宰牲畜、贩运皮毛、剥食病(死)牲畜或接触牲畜皮毛感染而致的接触性传播。
通过分析炭疽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利用综合治理方针使得我省炭疽疫情防控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基本无炭疽疫情发生。但是由于炭疽杆菌形成芽孢后可存活几十年,在防治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为彻底消灭炭疽疫情,建议在炭疽疫情防治上要打持久战,继续贯彻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4.1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自繁自养,不到疫区放牧或购买饲料和畜产品,不到低洼潮湿地放牧。加强日常饲养管理,适当补充机体微量元素并加强运动,提高抵抗力;做好圈舍的饲草、饮水及圈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4.2进行免疫接种
为有效控制炭疽疫情的发生,在近几年发生过炭疽的地区每年对易感动物进行预防注射。
4.3进行疫情监测和预警
科学布点,在有山洪、暴雨、连阴雨发生及人为因素翻耕土壤时,在曾经发病的地点采集土壤、水源等环境样品进行病原监测。在进行疫情监测的基础上,在老疫区,多发季节,结合蚊虫活动等影响因素及时地开展疫情预警和风险评估。
4.4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广泛地进行公共
卫生宣传教育,讲解炭疽的危害性,提高民众自我保护和报告疫情的意识,引导民众自觉剔除随意剖食、乱扔、利用病死动物尸体的陋习,抵制出售和购买病死动物及产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降低畜间炭疽发病风险,杜绝人间炭疽感染。
[1]杨建军,杨枢敏,赵新华.甘肃省1958-2004年炭疽流行病学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7):130-135.
[2]刘东鹏,刘新凤,魏孔福,等.2005-2011年甘肃省炭疽流行病学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7):130-135.
[3]魏万琏,王锡祯,黄琇,等.甘肃省畜禽疫病志,甘肃省畜牧厅[M].甘肃:甘肃省民族出版社出版,1992:96-97,282-289,360-363,479-487,560,569.
[4]郝爱华,鲍道日娜,杨枢敏,等.甘肃省1990- 2000年炭疽流行状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6):485.
[5]鲍道日娜.甘肃省1958-1993年炭疽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兽医科技,1994,24(专):51-52.
[6]白虎志,刘德祥.甘肃气候影响评估(1951-2004)[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5-20.
[7]李国太,贾玉新.甘肃省蚊类监测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7,18(6):12.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Anthrax in Recent 70 Years in Gansu
GUO Hui-lin1, WANG Shi-tai2,*, GAO Jing1, WU Yan-ping1, WANG Liang1
(1.GansuAnimal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Center,LanzhouGansu730046China;2.AnimalHusbandryIndustryManagementBureauinGansuProvince)
Based on the meta-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anthrax in recent 70 years and combined with laboratory tests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living habits and feeding conditions of the residents, we found out the epidemic situation, the epidemic area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anthrax in Gansu province. What's mor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epidemic situation.
Gansu; Anthrax; epidemiology
1004-6704(2016)04-0102-03
2016-05-13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1203NKDA017)。
郭慧琳(1962-),女,甘肃天水人,本科,研究员,从事兽医科技项目研究及推广工作。
王世泰(1969-),男,甘肃兰州人,本科,高级畜牧师,从事畜牧科技项目研究及推广工作。
S 851.3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