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郑州市会展产业管理体制研究

2016-08-11 03:47连建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郑州市会展业三位一体

连建功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旅游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45)



“三位一体”郑州市会展产业管理体制研究

连建功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旅游管理系,河南郑州450045)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形象提升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郑州市会展业发展迅速,场馆建设、展会规模和质量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和沿海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宏观管理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行业监管不到位、市场培育不成熟等严重影响了郑州市会展业的持续发展。借鉴会展业发达地区经验,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融合角度构建“三位一体”郑州市会展业管理体制。政府应在宏观规划、政策扶持、公共服务、市场培育等方面体现职能,行业协会要在政企沟通、信息服务、行业自律、合作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为企业运营的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

会展业;“三位一体”管理体制;郑州市

一、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会展是一定地域空间内多人聚集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1]。会展可以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在举办过程中会涉及交通、物流、酒店、餐饮、工商、税务等多种企业和单位,因此会展产业自然而生。一般认为,会展业是指利用各种会展资源,以场馆为设施条件,为社会提供会展活动策划、组织、场地及配套设施和其他服务经营单位的集合[2]。它同属商务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范畴,影响面广、关联度高,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城市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均发挥重要作用。管理体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用怎样的组织形式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的[3]。产业管理体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产业规划、组织、协调及沟通形成的一种管理体制。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管理体制规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在各自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其强弱直接决定着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研究综述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到1890年德国莱比锡博览会,再到1896年美国底特律成立世界上第一个会议局,欧美会展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步入稳定发展阶段。会展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量学术成果,研究对象多集中在世博会、奥运会、城市艺术节等国际大型活动,内容涉及活动效应、地址选择、决策行为、活动管理和组织等[4]。国内会展业发展则相对滞后,1951年,中国首次参加莱比锡博览会,标志着新中国会展业的开端。长期以来,国内展会多由政府和国营单位垄断,产业化程度较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欧美发达国家明确提出开放中国会展市场的要求,至此中国会展业地位才得以正式确立。中国会展业的相关学术研究出现在20世纪末,1999年,冷晓、周冷就对杭州、宁波等城市的会展业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5][6]。2000年后,国内会展理论研究逐渐增多,内容涉及概念界定、实证分析、产业关联、国际化、会展教育等多方面[7],对产业管理体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叶洪涛(2006)提出会展业应该正确处理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8],史卫东(2008)提出应明确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合理定位[9]。相对于沿海城市的会展业,郑州市会展业发展更晚,学术界对其产业管理机制的探讨几乎空白,亟待理清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促使会展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郑州市会展业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问题

(一)郑州市会展业管理体制现状

郑州市会展业源于20世纪90年代,全国糖酒会、煤炭展、机博会、医疗机械展等多个大会展曾从郑州走向全国,其一度被称为“中国流动展”的摇篮。为加速会展产业发展,郑州市2005年、2009年先后两次发布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指出郑州市会展产业隶属郑州市商务局,并成立市会展经济领导小组,作为全市会展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会展产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郑州市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做好会展产业行业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市直各职能部门和各县、区、行业协会等积极配合,保障会展业健康发展。郑州市大型会展活动的开展实行联席办公会议制度,会展办牵头商务、公安、消防、工商、宣传等部门联席办公,做好活动的综合协调工作。2011年,郑州市又相继出台《会展业统计管理实施办法》和《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资金保障。近年来,郑州市会展业发展迅速,展会数量和展出面积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形成了郑交会、汽车市场博览会、广告展、医疗机械展等多个本土展会品牌。尤为重要的是,2015年“上合总理会”在郑州成功举办,让业界认识到郑州已具备接待大型国际展会的能力,郑州会展业发展潜力巨大。虽然郑州市会展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即使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也处于劣势,产业管理体制的诸多问题是郑州市会展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最大瓶颈。

(二)郑州市会展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构力量薄弱,职责不清

郑州市会展经济领导小组是当前全市会展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其常设机构为郑州市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隶属郑州市商务局,是郑州市会展业实际上的主管机构,但在会展产业实际管理中情况却非常复杂。从场馆管理来看,中原国际博览中心隶属省发改委,由其下设公司运作,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隶属市国资委,业务管理由郑州香港会展管理公司托管;从上级机构来看,河南省贸促会、河南省国际商会下设有国际展览部,负责河南省境外展览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从行业组织来看,郑州市尚无会展行业协会,省工商联下设河南省会展业商会,是由省内会议、展览、广告、传播、旅游等企业自愿组成的具有法人资质的社会团体。此外,会展相关活动的举办还会涉及省市旅游、文化、体育、宣传、新闻、贸促等多个部门,会展活动在管理上具有部门和行业交叉性。以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为例,该活动由国家旅游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郑州市会展办根本没有介入,更谈不上发挥协调、管理作用。

2.政府介入错位,市场化机制欠佳

政府是地方会展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力量,特别是在会展业发展初期,政府必须重视活动场馆、政策、财政等方面的扶持[10],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河南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都是政府介入的产物。目前来看,郑州市政府介入会展业存在错位现象,市场化机制欠佳,突出表现在宏观上产业定位不明确,产业规划滞后、产业链条狭窄,和相关产业缺乏有效沟通协调;中观上产业政策法规建设滞后、市场准入和行业自律不健全,场馆垄断、骗展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郑州市会展形象;微观上政府直接办展、政府主导协会办展,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角色错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阻碍了会展市场的正常发育。近年来,受“八项规定”的影响,政府主导型展会开始转型,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虽名义上仍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具体执行事务已完全交由企业运作,正逐步向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

3.行业协会缺失,企业沟通不畅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对会展市场的干预越来越少,行业协会必须肩负起行业自律和管理协调的作用。行业协会是解决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最有效的方法,其存在的价值就是对行业进行管理,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11]。我国国家级会展协会尚未成立,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方性行业协会纷纷建立,郑州在这方面的发展已远远滞后。虽然2005年郑州市会展相关文件就明确指出鼓励引导设立郑州市会展行业协会,但迄今仍未见踪迹。工商联下设的河南省会展业商会力量薄弱,行业影响力小,不能涵盖郑州市主要的会展企业,对行业规范和自律的推动力也相对较小。行业协会的缺失,使郑州市的场馆、组展、搭建、服务、教育培训等产业相关要素不能建立起有效的对接,政府、企业之间缺乏通畅的沟通机制,直接影响会展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三、会展业管理体制的经验借鉴和政策引导

(一)国内外经验借鉴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美国是后起之秀,国内香港、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会展业也日趋成熟,对它们会展业管理机制的研究,能够为郑州市会展业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提供借鉴。经验表明:德国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规划时,都会考虑到会展业的发展需求,优先扶持会展业。同时,在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上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并出面协调交通、酒店、餐饮、通讯等各方面工作,举全城之力确保展会的顺利举办。德国贸易展览业协会(AUMA),由组展商、参展商和采购商三方力量组合而成,制定产业制度,加强行业自律,整合市场营销,其以政府合作伙伴的身份,在全国会展事务的处理上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12]。美国会展业管理体制采取政府市场结合模式,政府不直接介入会展市场管理,也不存在政府审批制度,管理职能主要由行业协会来执行。美国在展览、会议、节事等领域都有全国性和地方性的专业协会,会展业运作完全依靠行业自律。我国香港会展业属于市场主导型的管理模式,政府对会展业不做任何限制,只是在场馆建设、产业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发挥作用,而规划和政策的实施主体则是香港会议展览业协会,该协会拥有一套完备的行业规范和自律规则,维护香港会展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自律管理[13]。上海是国内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但由于产业发展时间短,市场化程度不高,加之会展业较强的产业联动性,政府主导依然是当前上海会展业管理的典型特征,行业协会力量的发挥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会展业管理体制主导因素不同,但不管哪一种因素主导,都不会排除其他力量的驱动。会展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发挥市场企业的主体作用以及政府的市场调控和协会的行业自律职能。

(二)宏观政策的引导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会展业还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市场培育不成熟、缺乏国际竞争力等诸多问题[14]。郑州市会展业亦是如此,由于其起步较晚、缺乏产业基础和市场环境,管理体制尤为混乱,亟待进行产业市场转型升级。2011年12月,商务部印发《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会展业的整体协调和统筹管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建立相对统一的内外贸会展业管理体制。《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豫政〔2014〕42号)指出要建立内外贸会展业管理促进体制,推进郑州区域性会展中心建设,吸引国家级、区域性品牌展会落户,培育一批知名会展品牌。2015年4月,国务院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这是迄今关于会展业最高级别的政策文件,从加快简政放权、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市场化进程、发挥中介组织作用等方面提出改革展览业管理体制的四点意见,并在财税、金融保险、行业统计、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强了政策引导。2015年9月,国务院批复确立展览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顺利组建,联席会议由商务、发改、教育、财政等14部委组成。联席会议制度的确立将有效推动“国发15号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理顺会展业的管理体制,推动我国会展业向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国家、省市政策的出台为郑州市会展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明确政府、协会、市场在产业发展中的职责定位和关系协调势在必行。

四、郑州市会展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中国特色会展业管理体制下,政府、企业和协会需要找准各自的市场定位,按共同的游戏规则行使各自职能,建立政府宏观指导与服务、企业自主经营与规范、行业协会沟通与协调的会展业管理体制。依据产业管理体制基本理论和国内外会展业发展经验,结合郑州市实际情况,从政府作用发挥、企业自主经营、行业协会协调角度提出“三位一体”的会展业管理体制,确保郑州市会展业持续良性发展(图1)。

图1 会展业管理体制示意图

(一)政府作用机制的发挥

1.宏观规划

随着郑州市会展业发展壮大和产业化进程加速,政府必须加强对会展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可借鉴成都、昆明等地经验,成立博览局或会展局,提升产业主管机构协调能力。以郑州市打造“国际商都”和“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研究郑州市文化传统、产业结构、消费特点和城市辐射能力,立足当地会展资源,兼顾周边城市准确定位,办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会展产业。将会展产业发展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明确会展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产业政策。根据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创造和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市场条件,发挥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促使郑州市朝着“中部会展之都”的预期目标发展。

2.政策制定

郑州市会展业发展迅速,但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化运作中出现了骗展、霸展、重复办展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郑州市当前已出台《大力发展会展业的意见》《重点支持展会实施认证的意见》《会展业统计管理实施办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但相对于郑州市会展业当前市场状况和发展态势而言,相关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到位,在知识产权保护、项目审批、税收、金融、信息服务、理论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也必须给予重视。政策文件还必须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与国家、省市总体产业发展政策相吻合。

3.公共服务

会展业对政府公共设施和服务的需求较大,活动期间场馆、交通、消防、公安等需要在短时间内达到供给高峰,“公共产品”的集中需求和政府日常供给之间存在矛盾,亟待政府建立交易规则,协调供需矛盾。对郑州市而言,其一,加大港区会展场馆的建设力度,彻底解决当前国际会展中心、中原国际博览中心大型展会接待能力不足的局面,同时加大场馆周边的交通、酒店、物流、旅游、休闲娱乐等辅助配套设施建设,完善金融、财税、商务、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其二,政府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产业意识,将郑州市会展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加以扶持,可以学习上海经验,建立会展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4.市场培育

郑州市会展市场发育晚,市场化机制不健全,需要政府加强法制建设,优化市场环境,加强会展市场培育。其一,扩大会展市场范围,优化市场环境。将会议、节事、赛事等活动纳入会展市场扶持范畴,制定相关政策,杜绝骗展、霸展、重复办展、侵犯知识产权等事件的发生,彻底净化市场环境。其二,加大会展市场推介,培育展会品牌。借鉴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经验,加大城市会展形象宣传推介,推进大型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培育汽车后市场博览会、航展、医疗机械展等展会品牌。其三,拓展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充分利用会展产业关联度高的属性,加速和旅游、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物流、广告、互联网、教育培训等相关产业的融合,筹建会展集团,打造中国会展企业航母。

(二)会展企业的自主经营

1.展会经营专业化

只有实现专业化才能突出展会的个性,这已成为国内会展界的共识。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是综合性展会,虽然已经举办了21届,每年规模可达8万多平方米,但依旧特色不鲜明、吸引力不强。专业化是郑州市展会运营的必然选择。其一,展会内容专业化。深入挖掘郑州市、河南省优势产业,结合市场需求,策划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性展会。近年来,郑州汽车后市场博览会的崛起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其二,场馆经营专业化。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中原国际博览中心等场馆都已委托专业场馆公司运营,但经营过程中必须加强政府监督,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此外,在活动组织、会展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必须凸现专业化发展特色。

2.活动项目品牌化

品牌化是展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会展城市需要培育本土展会品牌,还可以引进品牌展会,从而形成带动效应[15]。和沿海城市相比,郑州市展会品牌缺乏号召力,规模偏小,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2014年郑州市175个规模以上展会的展出面积只有160.5万平方米,平均单展面积不足1万平方米。在国内能够叫得响的展会品牌只有汽车后市场博览会,该活动也是郑州市唯一一家通过UFI认证的展会。要加大对本土展会的培育力度,目前可选择家具展、发制品展、医疗机械展、畜牧业博览会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会展企业和项目重点扶持和打造。同时充分利用豫籍会展企业家群体的影响力,成立豫籍会展集团,积极引进他们在外地的成熟品牌展会。

3.业务运作国际化

国际化是会展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汉诺威、慕尼黑等3家德国会展企业早在1999年就已进入中国,联合上海本土企业投资兴建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随着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英、法、美等国家更多国际会展集团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通过并购等方式抢占中国市场。中国会展企业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郑州市会展企业必须主动拓展国际业务,积极迎接会展国际化的浪潮。依托项目优势,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拓展国际业务,真正实现国际化运营;和国际行业协会、知名会展集团合作,大力引进国际化项目;本土企业和项目争取加入UFI、ICCA、IFES等国际会展机构,提升管理经验和办展技术;以“上合总理会”成功召开为契机,积极引进大型国际会议,为会展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对接平台。

4.企业运营信息化

信息化是中国会展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会展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郑州市的会展企业必须紧紧抓住信息化的商机,将其运用到企业运营和项目运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展会宣传、观众登陆、活动现场、数据库管理等方面。展会前期利用“APP+微信+微博+电子邮件+活动官网”综合信息化智能平台进行展会项目推广;参展商和观众登陆采用二维码扫描方式,提升入场速度和效率,同时还可有效搜集参展观众信息;展会现场实施“线下+线上”融合策略,实现展会的“永不落幕”;组建涵盖展商、观众、服务商、媒体等客户群体的大数据资源库,在展会不同运营阶段适时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

(三)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

1.政企沟通

行业协会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会展协会应整合场馆、组展、搭建、服务、高校等各方面力量,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反映他们的需求和行业普遍性问题,获取政府对会展行业的支持,推动会展行业法制和市场环境建设。代表会展行业参与地方产业宏观规划和政策制定,提出意见和建议,协助行业法规贯彻执行。由于会展行业协会缺失,郑州市会展企业和政府目前处于单线联系状态,受会展业发展阶段、政府职能发挥、企业规模和类型等因素影响,政府和企业沟通渠道并不通畅,政府不能很好地发挥宏观指导作用,企业市场化机制运营受阻,除了少数企业能得到政府重视和扶持外,大部分小微会展企业处于散乱发展的状态,迫切需要尽早成立郑州市会展行业协会。

2.信息服务

行业统计和信息服务是会展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协会可通过市场调研,协助政府进行行业数据统计,搜集和积累会展市场信息,建立行业数据库,为政府、企业和市场发展提供各类信息和咨询服务。由于缺乏行业组织,郑州市当前的会展行业统计和信息服务由郑州市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郑州市会展工作管理能力办公室虽然每年发布《年度郑州会展发展报告》,但由于统计工作和信息服务的复杂性和烦琐性,因此工作效率不高。河南省会展业商会每年也会进行部分统计工作,但力量薄弱,业务又面向全省,对郑州市会展行业的指导意义不大。

3.行业自律

郑州市会展业发展不成熟,存在重复办展、诚信缺失、侵犯知识产权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与缺乏行业自律和市场不规范密切相关。2011年,省会展业商会颁布《河南省会展行业行规公约》,对会展行业市场规范进行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只适用于会员,《公约》对郑州市会展市场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力。今后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指导行业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引导市场行业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接受政府授权,参与会展搭建、物流、餐饮等资质审查,出具相关公信证明;协调政府、场馆、活动组织者、活动参与者等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打破市场垄断、维护市场秩序并促进有序竞争,协助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诚信机制建设,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4.合作交流

会展业的持续发展得益于会展产业系统的完善,加强产业互动,促进各方合作也是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之一。国内很多城市不仅成立有会展协会,还有会展经济研究会、会展学会、会展联盟、会展促进会等多种行业机构,力求促使会展业与文化、旅游、物流、广告、传媒等相关行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郑州市不仅要建立会展协会,还应同期建立会展学会,整合政府、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等力量,加强理论政策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和武汉、西安、太原等城市兄弟商业协会建立联系,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区域会展业合作联盟;与国际会展组织进行联系与合作,鼓励和支持会员企业加入国际会展组织,积极参加国际会展交流活动,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1]邱洁威.会展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经济师,2006,(11):54-55.

[2]徐静.会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5-18.

[3]薛杨,白雪洁.区域会展产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以环渤海区域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77-82.

[4]李瑶婷.国内外会展业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09,(19):16-19.

[5]冷晓.杭州会展业的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4):57-59.

[6]周冷.会展业:活跃经济科技文化的旋转舞台[J].宁波经济,1999,(10):26-28.

[7]李峰仪.2007年以来中国国内会展研究综述[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2):95-99.

[8]叶洪涛.会展管理机制改革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6,(6):124-125.

[9]史卫东.会展管理体制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3):89-90.[10]蔡礼彬.地方政府在会展活动经营过程中的角色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67-70.[11]刘大可.会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147-152.

[12]庾为.会展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商业时代,2009,(6):93-94.

[13]徐茜.香港会展业借鉴与郑州会展业思考[J].管理工程师,2012,(4):34-37.

[14]李子晨.会展业管理体制待健全[N].国际商报,2014-11-11(A8).

[15]陈惠英.城市会展品牌塑造与实施路径研究[J].2015,(1):102-107.

责任编校:张静,罗红

2016-05-05

2015年郑州市社科联调研项目(ZSLX2015439);2015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BJJ035)

连建功,男,河南长垣人,主要从事旅游节事、会展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F719

A

1007-9734(2016)04-0032-06

DOI:10.19327/j.cnki.zuaxb.1007-9734.2016.04.006

猜你喜欢
郑州市会展业三位一体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郑州市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