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微微
工业4.0,这是一个源自德国的热词,简言之,即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简称。工业4.0描绘的是这样一幅“蓝图”:未来工厂里,人类、工件和生产设备彼此通信,生产线将实现全面网络化并自主控制生产过程,不仅显著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减少资源使用,使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且最核心的是从大规模批量生产,转向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今年3月,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机器人与围棋高手李世石的巅峰对决,赚足了公众的眼球。很多人预见到,人工智能时代终将来临。其实,早在去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就成为了国内经济圈的热门话题。
近年来,顺应国际制造业发展趋势,我省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脱颖而出。今年年初,省政府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2016年重点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了我省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推动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以及相关重点工作等,为我省制造业向工业4.0稳步进发吹响了嘹亮的号角。
顺势而为的智能变革
镜头一 :从“傻大黑粗”到“窈窕淑女”,传统制造试水“无人工厂”
提及铸造业,人们可能立马脑补出的是一个亮着粗壮黝黑的膀子,在冒着熊熊火花的铁水熔炉旁,挥汗如雨地举锤敲打的铁匠形象。在热气难耐的车间里,满地堆放着机器零件,同时还有一大群满身污垢、气喘吁吁搬抬“铁疙瘩”的搬运工。
然而,这样的场景在位于资阳市郊的南车共享铸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将被全面颠覆。6月28日,记者走进即将进入试运行的铸造车间,一股清新凉爽的空气扑面而来,4000多平米的空间里,十几台大型空调正在调试。一眼望去,是长达100米的机械传送设备,其中有一台五六米高的巨型3D打印机,一台号称全球最大的设芯机和几台100吨以上的移动机器人。每个设备前,都有一个操控台,上面有几个简单的按键。
“以前我们是靠工人的手艺和力气打造铸件,现在从图纸到虚拟制造到3D打印到发行到浇筑到成品,整个生产流程全部都由电脑操控机器人完成,车间WIFI全覆盖,拿着一部IPAD便可完成全厂房管理。关键工序少人化、无人化,工人的数量只需要以前的十分之一,人均产值从17万增至200万。”南车共享生产部部长助理李昭奇向记者介绍道,这个项目将实现“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管理”和“绿色制造”,极大改变铸造行业面貌。连李克强总理都称赞其从“傻大黑粗”变成“窈窕淑女”,展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融合,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体现。
镜头二:军民深度融合,彰显四川制造特色
在四川汉科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亮的另一个身份,是四川省商用无人机产业联盟秘书长。2014年6月,全国唯一的商用无人机产业联盟在成都成立,成员包括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同年,联盟成立成都汉天商用无人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做翼龙无人机的民用领域研发。
翼龙无人机,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中低空军民两用无人机。最高可飞到海拔5300米,航程可达4000公里,是我国无人机制造领域的“当家明星”。针对用户需求对“翼龙”进行适应性改造,孙亮发现,无人机是“军转民”的好抓手。“民用的需求很细很琐碎,军用技术适应性改造成民用之后,反过来也可以反哺军用。”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军民深度融合有望成为四川特色。孙亮透露,他们正在研发水上无人机,只要有开阔的水面就能起飞。“这将掀起物流革命。之前从上海到成都,当日达已是物流极限,采用无人机运输,可以实现半日达,从成都到四川的二级城市也只需约一小时。”
镜头三:科技智库 给力打造西部制造强省
6月19日,四川中制工业设计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当日,十余位来自机械制造、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国内顶尖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受聘成为四川中制工业设计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献计献策。
据悉,四川中制工业设计研究院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所属四川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省科技厅所属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30余家“政、金、产、学、研”领域代表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科技智库。
四川中制工业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夏小荣表示,依托学术委员会,该研究院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重点为四川制造业提供科技情报、金融、规划咨询、人才培训、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工业设计等一系列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四川“制造”向“智造”升级。
四川制造,离工业4.0还有多远
当前世界工业发展经历了动力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美国、德国等相继提出“再工业化”“工业4.0”战略计划,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计划。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四川制造已经顺势出击,借鉴经验转型升级。那么,到目前为止,我们离工业4.0到底还有多远的距离?
走访了省内一些正在探索转型升级的制造企业,记者发现,当生产车间安装上最新型的机器臂时,人们似乎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智能化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但是,企业拿出巨额资金投入到新设备,也仅仅只是实现了焊接、喷涂、包装、检测等简单环节的机器化操作,大多数还没有脱离传统制造的模式,制造升级属于“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探索一边调整”的阶段,离目前国际上提出的智能化制造、工业4.0似乎还有远远的一段距离。
“‘智造不是简单地实现加工环节的自动化,而是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再造,特别是基于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以云端数字处理对制造模式进行深刻地变革。”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这一点上,能够做得更靠近的,四川的本土企业长虹集团可以算得上一个样本。从智能硬件迈向智能服务,再从产品运营到用户运营,长虹持续实施智能战略。今年3月底,长虹发布的全球首个开放物联运营支撑平台(UP平台),使公司智能转型全面进军面向物联网的智能服务新兴产业。
“四川工业智能制造当前总体处于2.0时代,未来十年的目标是整体进入3.0,部分企业进入4.0时代。”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说,从行业分布来看,节能减排、高铁通信设备、智能电网等都可能成为未来十年快速增长的产业。
“工业4.0的概念由德国提出,四川企业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但一定不能盲目照抄照搬。”面对火热的工业4.0浪潮,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教授汪道辉提出了他的担忧,不发挥创造力的做法走不长远,只有走自己的路,将学来的东西为我所用,进而做到自主创新,才能实现这场博弈的“弯道超车”。
一步一个脚印,四川“智造”也践行着在探索中稳步推进。未来十年,四川争取率先建成西部制造强省和“中国制造”西部高地。将重点抓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高端装备创新研制、智能制造、工业强基、产品强质、绿色制造、军民融合等“七大工程”,预计到2020年,四川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将达到1.4万亿元,2025年将达到2.1万亿元。(责编:李卉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