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不远JNE生活美学西伯利亚之旅

2016-08-10 00:19红骏
户外探险 2016年8期
关键词:库斯贝加尔湖西伯利亚

红骏

飞机于清晨降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此行的目的地的名字都很长,包括哈巴罗夫斯克和伊尔库斯克。这里空气明显要比北京清冽寒冷,这里是孤僻寂寞的远东。2014年,JNE旅行生活美学品牌第一件产品西伯利亚铁路Tee诞生,2016年,JNE品牌全新启程,将列车上的发布会开到了梦想开始的地方。

西伯利亚铁路:宁静的旅途

我们直接前往火车站等待前往哈巴罗夫斯克的火车。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陆港火车站,是陆运与海运一体的,既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又是繁忙的港口。主体建筑是17世纪俄罗斯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拱形窗户和华丽的穹顶构建出俄式建筑高大宽敞的空间感,早晨的候车室人不多,显得更加空旷。拱顶上绘制着莫斯科和海参崴的城市景象,色彩艳丽,贵气十足。我则流连于二层阳光透过雕花铁艺扶手,映在地面花砖上的倒影,那种逝去的贵气体现在边角细节处。

走过候车室外横跨月台的天桥,就是码头。港口里停泊着的军舰非常有气势,被笼罩在清晨蓝色的雾气中。一个身姿挺拔的老人站在平台上眺望,颇有几分军人的气质,一只热爱和平的鸽子停在了他的肩膀上。符拉迪沃斯托克现为远东地区最大的军事港口,也是俄罗斯海军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远东地区铁路的起点,我们在站台上合影,站台上有一个标志物,顶端装饰着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中部有一行数字9288,表明了从这里到莫斯科的距离公里数

这一站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站,也是远东地区铁路的起点,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西起莫斯科,行程七天七夜,穿越87个城市、16条河流,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铁路,票价比飞机票还贵,所以现在基本很少有人选择坐火车。只有我们,愿意以这种缓慢的方式体验一站一站的旅行。站台上还有一个标志物,顶端装饰着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中部有一行数字:9288,表明了从这里到莫斯科的距离公里数。JNE的一款T恤图案就是9288,只有到了这儿才明白其含义,设计师一定是个有铁路情结的资深旅行者。

俄罗斯的火车站和码头都是随便进出的,没有人检票,当上车的时候列车员会仔细核对每一个人的护照和车票,这样使得排队上车的过程有点漫长。我们坐的二等车厢简洁舒适,每个包厢里是两个铺位,都配有插座,不用担心因没电而心慌。奔波告一段落,开始享受旅途的宁静。火车不再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在一个宽敞的空间里,依然做着平常的事情,比如阅读与交谈,而不同的是身边的风景在不停地流动。旁边车厢传来同行的独立音乐人李霄云的吉他和歌声,窗外的阳光洒进来形成彩色的光环,生活在那一刻变得简单与美好。

走在哈巴罗夫斯克与伊尔库斯克的街道,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俄罗斯的古典风情。特别在老城区,留存了各个时期的大量建筑精品

列车在维亚泽姆斯基(VYAZEMSKAYA)停车15分钟,是我唯一下车的一站。当地人在站台上卖新鲜的鱼子酱、咸鱼和俄式提拉米苏,看上去都很诱人。乘客不多,该买的买完了,暮色已沉,小贩拎着篮子远去,留下孤单的背影。

火车到达哈巴罗夫斯克时已近午夜,出站时我落在了最后,站在天桥上回望,满目的灯火辉煌,但站台已空。一切喧闹终会归于宁静,这是我心目中的西伯利亚,繁盛中带有无限的寂寥。

哈巴洛夫斯克:非凡的生活气息

我们住在阿穆尔河边一座古典风格的小楼中。厚重的木门推开,穿着考究的老管家走上来非常绅士地搀住我的胳膊,扶我迈上脚下不多的几级台阶。顿时觉得自己摇身变成了贵妇,好像只有穿着需要提起裙边拾级而上的华美长袍才更加得体。

一连两天我都于黄昏时分流连于阿穆尔河边。岸边一字排开的是身穿比基尼的身材各异年龄不同的女人,从下午一直晒到傍晚,即便是这样一条抬眼就能望见对岸的窄窄的普通河流,也难以阻挡她们的夏威夷少女之心。一家人带着自家小狗在水中撒欢,情侣牵手在江边散步,动情处不时停下拥吻。远处汽笛拉响,人们正在排队准备上摆渡轮船,有的人提着买菜筐,有人带着宠物。一瞬间我恍惚有种身处缅甸伊洛瓦底江边的感觉,也许相似之处是眼前的景象所传达出来的那种非凡的生活气息。岸边的渡轮载满归家的人们缓缓离岸,在波澜不惊的江面上徐徐融入夕阳的玫瑰红之中。

白天在哈巴罗夫斯克city walk,当地的市场几乎是中国人的天下,像是走进了国内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摊主们都用东北话和义乌话彼此交谈着吆喝着。这里居民80%的日常消费品和食品来自中国,仅在市区内就有五万多中国商人,在整个远东区更是高达25万之多。

伊尔库斯克:精致的老房子

走在伊尔库斯克街头,最让人流连驻足的就是那些老房子了。被漆成地中海蓝色的窗户,或者色彩完全褪去而显露了年代久远的本色木门,都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伊尔库斯克始建于1700年,已经拥有316年的城市发展史,至今还保留了这许多的木质建筑,特别是在老城区,留存了各个时期的大量建筑精品,马克思大街两侧就是集中的展示区,十七八世纪各种风格的建筑形式在这里均有体现。

在这里,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结合得很协调和完美,更多的是形式多样的欧式建筑。在有着东北虎城市标志性雕塑的商业区,两侧都是低矮的欧式建筑,被我们称为“伊尔库斯克三里屯”(北京人懂的)。路边遍布小商铺,选一家露天的咖啡馆,我们喝着啤酒观察各色人:有身穿古代盔甲在巡游的博物馆宣传员,有举着一把卖不出去的气球四下茫然的小贩,有在路边深情歌唱的吉他手……这些不着急赶路的旅途中的休闲时光,反而是记忆中闪亮的部分。

街口那家在穷游锦囊里重点推荐的“杂拌汤”是当地唯一一个五星评价的餐厅,我们连去了两次,里面陈设的物件以及响起的手风琴声,带来浓浓的俄罗斯怀旧情绪,除此外每道菜都很精致,并不像翻译的餐厅名字那么草根,使得我这个不吃西餐的人完全接受了俄餐。

贝加尔湖:深邃孤美

伊尔库斯克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城市、交通和商贸枢纽,也是离贝加尔湖最近的城市,从这里我们再次上了火车。这段短途铁路几乎为观光路线,但车上为数不多的乘客都是当地人,有刚毕业的美院学生拿出各自的作品在探讨,也有带着菜篮子的中年妇女安静地望着窗外。列车经过无数挤满木制小屋的村庄和无边的白桦林,最后一段随贝加尔湖东岸而行,正赶上夕阳把湖面染得绯红,侧面并行着的铁轨在将黑的暮色下闪闪发亮。

贝加尔斯克是一个很小的站,下了火车就踏在了石子路上。安顿在了湖边的普通村庄,熏鱼、土豆泥、烈酒、手风琴、热情的俄罗斯大叔,是欢迎的必要元素,之后则在森林中的木屋里沉睡而去。清晨走在林间就呼吸到了西伯利亚清新的空气,院里两匹马在不知所以然地打着响鼻。

JNE生活美学之旅结束在了贝加尔湖。乘坐附近滑雪场的缆车来到山顶,在咖啡的熨帖下俯看整个贝加尔湖深邃的蓝,之后又下到湖边触摸冰冷的湖水,这个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湖泊,安于西伯利亚一隅,向我们展示了最孤美的一面。

猜你喜欢
库斯贝加尔湖西伯利亚
我是草莓
库斯途
成长小说视野下的《安第斯山脉的秘密》
贝加尔湖里有海豹吗
浪漫成灾,蝴蝶“入侵”西伯利亚!
迷人的贝加尔湖
深藏不露
融醉贝加尔湖那片圣洁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