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熊晓++周鸣++刘亚平
摘要:国库支付制度在我国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和改革,是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的一部分,此制度改变了传统的繁复的拨付流程,使得财政资金的拨付更加透明和高效,更多地利用信息化方式,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成本。从2002年,高校国库支付制度试运行开始至今,高校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和资金管理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基于国库集中支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了我国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现状,总结出目前高校国库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了解到目前高校实施国库支付制度是可以保证财政拨款专款专用,这种制度具有其独特优势,但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实施过程中仍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的同时提出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效率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高校;资金管理;预算管理
一、高校实施国库支付制度的背景和意义
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历时十余年,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前,我国的财政资金要经历层层审批层层拨付,整个过程十分漫长复杂,既耗费人力物力,又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财政部门拨付的资金大量积存在基层预算单位,国家并不能很好的实施宏观调控。为了解决财政资金在拨付使用上的问题,国家开始在财政资金支出管理上进行改革,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运而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成为了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
虽然我国对财政体制进行了许多次改革,但是以往的改革往往注重收入管理的方面,在财政支出方面,通常是由预算单位上报本单位当年预算总额,统一拨付到单位的银行账户,面对这些预算资金是没有进一步的监督的,对于这些资金去往何处,是否如预算报告中一样落到实处,我们根本无从考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财政部门给预算单位拨付的经费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规定支出,不得任意改变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高校的每一笔款项、金额、时间、去向,都可以在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中清楚的看出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也使得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高校实施国库支付制度的现状
在总结国内外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我国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主要有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模式。一种是财政直接支付,另一种是财政授权支付。
(一)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目的是将所有的财政资金进行统一集中管理,这也是高校贯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础,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之后,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都要通过这一账户。高校在实施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之后,需要通过省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商业银行根据下达的支付指令直接付款给收款人,一般情况下,零余额账户没有余额,支付指令的额度也要严格按照预算额度来进行。接受高校代理业务的商业银行也要和学校每日清算对账,不得随便将资金打给其他单位,每日清算时余额都要为零。
(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模式。财政直接支付模式下,财政资金直接从财政支付部门转移到收款人,财政直接支付模式主要适用于政府采购支出、工资薪金支出等。财政授权支付一般适用于高校的小额支出,还包括除财政直接支付内容之外的所有项目。在授权支付的模式下,高校需要预先编制资金预算,并且明确各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当需要调配资金时,使用支付令,商业银行在接收支付指令的时候,将财政部门拨付的资金划入收款人账户。两种支付模式相比较来说,高校应该加大直接支付的使用比率,以此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公开性。
三、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种具有积极影响的财政改革制度,但是事情往往是具有双面性的,伴随而生一些问题也是我们不能避免和忽视的,高校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时,还会面临以下问题:
(一)流动资金大量减少。高校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前,通常可以使用的流动资金由财政拨款和收缴的学杂费构成,还有一部分从商业银行筹得的贷款,在那个时代,高校自主拥有的资金还是比较充裕的,可以支配的流动资金也比较多,资金流动性比较好。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所有资金都划入预算内,预算内资金需要进行统一管理,全部归属于国库集中支付使用。这一制度实施之后,高校的流动资金大大减少,同时,也使得其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都被削弱。
(二)财政拨款延迟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下降。通常财政部门拨付给高校的经费是要等高校上报年度预算之后,预算上报还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往往会错失许多采购机会和科研项目。通常,财政部门下拨的经费必须在当年使用完,如果有剩余,还要作为净结余资金收回。因此,由于财政部门拨款效率低,许多科研项目无法正常开展,许多需要采买的设备和资产也只能一拖再拖,因为经费不到位,无法如期获得科研成果,高校往往为了防止资金被收回,会努力将经费用完,这一行为不仅没有使经费用到实处也使资金使用效率下降。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专业性有待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开展依赖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良好的国库平台的构建和数据共享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展开。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出现了重复录入支付信息的问题,在授权支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录入支付信息,在会计核算的环节中,我们又要重复录入相关信息,这样的信息系统,降低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也增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过量。在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对此制度的理解不深,自身专业性不强,没有真正从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四、完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一)重视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本来就以预算单位的预算为基础来确定拨付资金的额度,高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不仅对预算金额的量要有准确的估计,对预算金额的质,也要有明确的认识。良好的预算管理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高校的财务预算需要做精做细。良好的预算管理需要我们每一个财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虽然,大部分的高校在财务管理上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也有会计信息系统,但是如何使用和分析这些财务信息,还是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
(二)完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平台。要完全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作用,必须依赖良好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应该和信息沟通平台对接起来,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平台的信息公开性和工作透明度。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对资金流动性的管理和监督,让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专业化的信息平台追踪到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流向,利用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严格控制财政拨款的专项使用,不仅要把握住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也要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的问题。
(三)做好高校国库收付岗位设置,明确各岗位职责。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会在无形中影响高校资金管理,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高校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会计人员也要转变原有的资金管理理念,要让财务人员充分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且明确各岗位职责,营造良好的国库集中支付的工作氛围。设置好高校的国库收付岗位,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库收付会计核算体系,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明确划分财政资金直接直接和授权支付的范围。
五、结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和发展,不管是对于高校的资金管理还是对于财政部门的资金管理,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对于高校来说,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对于财政部门来说,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率。但是,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实行的时间还不长,高校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了解还不够深,高校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同时还应结合自身特征灵活运用,保证本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韩玲.完善中央部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J].中国财政.2009,8:77-78
[2]陈峰.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的影响及对策[J].电子商务.2010, 2:92
[3]周爱芬.浅谈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 1:196-197
[4]郭慧娟.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影响[J].教育财会研究.2008,3:15-18
[5]毛建青.高效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08(8):21-22
[6]徐程程.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运作的影响研究(D).2012
[7]孙元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济师,2009(01):115
[8]陈建颖.高校国库集中支付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1,(2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