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传诚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可以让学生熟悉社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分析品德与社会教学低效的原因,从加强课程管理,开足课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研究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德育;有效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16-01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基础性综合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社会生活,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门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做人的道理,慢慢认识世界、认识生活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研究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造成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低效的原因比较多,既有教师自身原因,也有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有时缺乏教学资源等原因。
(1)缺乏专门负责这门学科的教师。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一般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而兼任教师情况比较复杂。其一,除由本班班主任兼任外,还有可能是学校的行政人员兼任。行政人员外出参加会议、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有时很多课时就被挪用。其二,由离退休教师或初中转岗教师兼任。他们有的长期担任中学教学工作,对小学品德课教学不知该如何教,有的文化和素质较低,无法胜任这门学科的教学。其三,其他主课教师兼任。这些教师有时不愿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这门学科,时不时还挪用品德课课时。
(2)重视不够,课时不足。有的县区学校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制订的课程计划去开设品德课,而是随意减少课时或者提前结束。部分县区的5-6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每周只开设两个课时,有的地区甚至只开设一个课时;有的学校课表上有两个课时,但实际上只上一个课时,另外一个课时挪用到其他科目上。有的县区学校要求教师每个月只需备4个课时,严重少于开课要求。在学期计划中,有的虽然设计了17课时~20课时的教学内容,但品德课经常被挪用。尤其是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这种挪课现象很普遍,影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建议
(1)加强课程管理,开足课时。其一,按照国家课程开设计划,要求学校必须开足、开好品德课这门基础课。例如,1-2年级每周开设2课时~3课时,3-4年级每周开设2课时,5-6年级每周开设3课时,不允许教师随意挪用或提前结束课程。每周课时的安排,可以在周五下午连续安排两节,或者周五下午安排一节,星期一上午安排一节,这样可以使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也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内外教学相结合,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其二,要注意德育的渗透。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其他科目及社区活动紧密相连,把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促使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共同发挥作用,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要进一步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方法,立足学校不断完善和落实备课制度,开展小范围的交流与讨论,也可以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等。学校应该安排教学组织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严格按照班级人数与课时要求配备专职的教师,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最好要求任教教师一人负责一个完整学段的教学,不可以随意频繁地调动教师,进而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综合性较强,融合历史与文化、地理与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等,这些教学内容跨学科、跨领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为品德课有效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3)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也不同,因而每个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班级是由不同个性的学生组成的集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因材施教。不仅制定的教学目标不一样,而且教学组织形式也要因人而异,要有针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社会上出现的新技术都可以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要巧妙选取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事件,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拉近学生与道德标准之间的距离,有效提高学生对道德标准的认识水平,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结束语
总之,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知识来源的主渠道。教师需要掌握学科特点,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进取精神。要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有效培养[J].教师,2016(10).
[2]陆逸.基于问题探究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2012(08).
[3]陈璐璐.从品德教育实践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