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敏敏
[摘 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堂课引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不过,课堂教学的导入,绝不可胡编乱侃,更不可生搬硬套,而要遵循原则,灵活运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引入艺术
新课的引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专心致志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学习xxx”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初中数学课堂实例,介绍精彩引入的五种方法。
一、 直接引入法
直接导入新课是指教师在讲解新课时开门见山地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直接提出将要学习的中心内容,将学生带到学习数学的环境中,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引向所要探索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除法》的内容时,可这样引入:“有理数的加减计算,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计算方法,那么两个有理数相乘或者相除,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有理数的乘除计算(板书课题)”。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
二、问题情境引入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根据课题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产生质疑,急于寻求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新知的欲望,这种方法较为常用。例如八年级上册《3.1认识不等式》这一节对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不等式,非常抽象,但是恰当地设置问题情境,就能让学生不再陌生。
下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等式表示吗?若不能,应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
问题1:图3-1是公路上对汽车的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该路段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用v表示汽车的速度,怎样表示v与40之间的关系?
问题2:据科学家测定,太阳表面的温度不低于6000℃,设太阳表面的温度为t℃,怎样表示t与6000之间的关系?
问题3:如图3-2,天平左盘放3个乒乓球,右盘放5g砝码,天平倾斜,设每个乒乓球的质量为xg,怎样表示x与5之间的关系?
……
通过以上一组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容易在老师的引导下列出不等式,从而概括出不等式和不等号的概念。
三、类比引入法
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两个相似的属性的比较中,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引入新课。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的数学对象类比,那么自然而然就会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教学。例如:在讲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以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来类比,先让学生解答几道一元一次方程后,然后把等号改成不等号,即“大于号”或“小于号”,提出这些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怎么解呢?揭示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很容易类比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引入新课也很自然。
四、温故知新引入法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我在新课引入教学时,往往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联想、分析,逐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仅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同时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知识的学习,消除了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例如八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设计如下的复习铺垫导入:
解下列方程:
(1) (2)
先让学生回顾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解上述两个方程,由两名学生板演,并请学生说出每一步的依据,最后提出问题:
如果有不等式(1) > (2) < 又该如何解?
通过这样的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依据,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及依据做出了有效的铺垫,从而更有利于新课的教学。
五、游戏引入法
愉快的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授“用字母表示数”这节内容时,设计了让学生一起玩开小火车“数青蛙”的游戏: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一声“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两声“扑通”一声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三声“扑通”一声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四声“扑通”一声跳下水;
……
接着提问:如果这么一直数下去,那么你一辈子都数不完,有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表示我们所数的数呢?从而导入新课。
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能马上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总之,数学教学的引入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因此,引入教学不是孤立的,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俗话说:“教无定法”,所以教师要多动脑筋,不断探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事,从学生身边事情人手,使每堂课都有一个良好的开头,让我们的数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范火良等 .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