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永钇 张晓乐 韩祖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级中医学五年制实验班(北京100029)
失眠颗粒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不寐疗效观察*
闫永钇张晓乐Δ韩祖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级中医学五年制实验班(北京100029)
摘要目的:观察失眠颗粒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予失眠颗粒口服加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予右佐匹克隆片1mg、夜间睡前口服,治疗21d。利用多导睡眠监测结果、PSQI评分、不寐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治疗前后比较,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前者治疗有效率达 97.7%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失眠颗粒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不寐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主题词入睡和睡眠障碍/中医药疗法@失眠颗粒 @经颅磁刺激
睡眠障碍是以睡眠中断或睡眠时间减少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卒中后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也是疾病较重的体现[1-3]。联合专业睡眠学会(APSS)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持续睡眠不足不仅会导致疲劳,而且还会增加卒中风险[4]。传统观点认为中医药治疗失眠起效慢,敏感性差,西医镇静催眠药起效快,易产生药物依赖和剂量依赖,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当即起效,远期疗程欠佳[5]。本研究采用中成药失眠颗粒联合绿色治疗方法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寐,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共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失眠病程大于半年;意识状态良好;言语功能基本正常;无精神病及痴呆病史;无心脏起搏器植入及耳内鼓膜穿孔者;年龄45~75岁;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制定的成人失眠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男29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12±12.48岁。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8.47±11.02岁。纳入样本86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可纳入比较。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以失眠颗粒加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颗粒(陕药制字Z20130054)由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制药厂生产,用法:1袋,每天下午6时及睡前各服用1次;经颅磁刺激治疗由专科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技师操作完成,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d,间隔1d后再次治疗10d,总疗程为21d。对照组给予睡前右佐匹克隆片1mg,口服,治疗21d。
疗效标准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主要数据包括整夜睡眠效率,入睡潜伏期,夜间总睡眠时间,夜间总觉醒时间及次数,REMS百分比等指标进行效果判定[6]。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7](PSQI) :根据评分高低判断睡眠障碍严重程度,评分为7~11分判定为轻度,12~16分为中度,17~21分为重度。改良《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病的疗效判定标准[8]为,治愈: 总睡眠效率>75%,入睡潜伏期<30min,总睡眠时间≥6h,睡眠时相、睡眠分期正常,晨起精力充沛;好转: 睡眠效率率45%~75%,总睡眠时间3 ~6h,深睡眠(3、4期)比例正常,晨起精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日间仍有疲乏感;无效: 睡眠效率<45%,总睡眠时间<3h,晨起头昏、乏力,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本研究评价软件采用SPSS19.0,P<0.05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详见表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前者多导睡眠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1 86例卒中后不寐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n= 43)
注:治疗前后对比,△P<0.05,■P<0.05; 组间对比,▲P<0.05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讨论失眠目前已经作为脑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治疗失眠并不是治疗睡眠本身,而是改善患者整体预后,预防卒中再次复发,进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对临床较顽固的失眠,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者可给予镇静催眠药物口服,即经典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和新型的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右佐匹克隆[9],由于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副作用多,戒断效应、后遗效应、剂量依赖明显,不宜长期服用,新型的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以右佐匹克隆为代表,起效快,后遗效应和不良反应少,是目前治疗失眠的首选用药,也是本研究以此作为对照组的原因。
但是患者长期服用右佐匹克隆同样会形成药物依赖和剂量依赖,日久造成其恐惧心理,又会加重失眠。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局部物理治疗方法,无痛,无创,无伤,最早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目前在睡眠障碍治疗中也取得了较好疗效,通过电磁感应效应产生局部电流,改善离子流动,或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皮质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失眠的治疗一般采用低频刺激[10]。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病立杆见影,但患者停止治疗后有相当一部分人失眠再次发作,主要因其作为一个局部的物理治疗,短期内效果明显,但长期疗效欠佳。
这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远期疗效。失眠颗粒基本方义源于丹栀逍遥散,主要功效为“养血安神,清热疏肝”,适用于“肝郁化热、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失眠,主要药物组成为清热舒肝组药物(丹皮、栀子、黄芩、柴胡、郁金),养心安神组药物(枣仁、茯神、柏仁、白芍、远志、当归),舒肝理气组药物(合欢皮、川芎、甘松),重镇安神组药物(龙骨、牡蛎)等组成。其病机源于卒中后患者或生活不能自理,或言语不利,或肢体活动受限,都遗留有一定程度的残障,产生自卑心理,因此中风后患者情志因素在失眠中占很大比例,符合中医学肝郁气滞,日久肝郁化火,耗伤心血,这是中风后患者发病的基本病机,失眠颗粒恰好切中此病机,能改善卒中后不寐患者的肝郁内热,心血不足的病理状态,改善失眠,同时其药物寒热并用,药性平和,适合长期服用。因此失眠颗粒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不寐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状况。
参考文献
[1]钱海舟,张洪.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3, 8(8):622-630.
[2]闫子堂.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9):1216-1217.
[3]AbdulrakeebA,刘中霖,陶恩祥.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异质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2010,31(5):681-684.
[4]PasicZ,SmajlovicD,DostovicZ,etal.Incidenceandtypesofsleepdisordersinpatientswithstroke[J].MedArh,2011,65(4):225-227.
[5]张卫东.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现状[J]. 中国医疗设备,2014,1(1) : 1-3.
[6]LeppvuoriA,PohjasvaaraT,VatajaR,etal.Insomniainischemicstrokepatients[J].CerebrovascDis,2002,14(2):90-97.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77-85.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9-24.
[9]聂亚娥,骆娜妮,刘柯.早安胶囊配合点按头部五经贴耳穴治疗不寐32例[J].陕西中医,2012,33(2):220-221.
[10]汪艳,张兆蓬,王学员.电针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49例[J].陕西中医,2012,33(1):82-84.
(收稿2016-05-07;修回2016-05-20)
通讯作者:△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32)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8.025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5-LC019)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