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峡,许文林,罗晓东
钢铁行业低迷期的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发展探寻
——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王青峡,许文林,罗晓东
根据钢铁行业现状,结合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发展特点,探讨金属压力加工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专业发展不应限于钢铁轧制,而是面向全行业;专业方向的设置注重 “轧与锻”相结合,扩大专业广度;教学方式的改革探寻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非正式教学以及工程营训练;多种就业渠道提高专业人才的就业率。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寻,提高专业人才的社会认可度,保证学科专业的良性发展。
钢铁行业;专业发展;金属压力加工;教学方式;就业模式
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7亿多吨。然而,“高产量、高成本、低价格、低收益”的行业形势以及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增多等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迫使钢铁行业进行转型调整。面对产能过剩、需求不旺的严峻形势,收缩发展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成为了钢铁企业逆境重生的必然选择。生产规模的缩小直接导致企业对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的学生的需求相应减少。与此同时,高校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的学生规模并没有缩小。于是,“行业需求少、学校生源多”的矛盾日渐突出。高校如何更好的培养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的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规划,是高校从业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1-3]。
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握时代脉搏、结合行业发展状况,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至关重要。重庆科技学院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创办于1954年,目前以金属压力加工专业为基础,整合了焊接技术专业和锻压工艺与塑料成型专业,成立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其中包括金属压力加工方向。
专业以钢铁行业为主要就业渠道。专业知识面比较单一,就业渠道比较狭窄。在社会基础建设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对专业学生需求非常旺盛,学生招生和就业情况良好。而如今,钢铁行业正值前所未有的严峻时刻,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度萎缩。于是,曾经扩大的招生规模与当前下滑的就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思路,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拓宽就业渠道,使专业人才就业不局限于钢铁轧制的单一方向,而是向着整个金属压力加工全行业“宽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1-3]。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培养 “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能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爱岗敬业,掌握扎实的文理基础科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专业教学,教师只注重学生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提倡学生应该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并没有对学生情感和沟通等方面能力的要求[4-5]。如今,社会发展瞬息万变,行业的交融日益复杂,如果不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培养,将可能限制其后期职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生在整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大框架下学习基础课程,前两年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学生按照金属压力加工、焊接技术和锻压工艺与塑料成型划分专业方向,建立单独的专业方向班级,学习专业课程。培养方案对学生专业性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展。例如,金属压力加工方向的学生只能从事于钢铁轧制相关的工作,而无法从事如锻压工艺等方面的工作。钢铁行业形势低迷时期,对以钢铁轧制为主要方向的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学生的需求更加不容乐观。通过近些年学校组织的冶金行业专场招聘会不难看出,不同于钢铁行业旺盛时期的大企业、大集团争相招人的就业形势,如今的钢铁行业招聘呈现“企业少,规模小,人员少,资金小”的特点。并且以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为主。尽管国家鼓励专业人才进入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但从现如今企业的规模和形势来看,给专业学生尤其是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方向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机会相对于以往,均有大幅度减少。这既不利于学生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校专业的良性循环。因此,基于行业发展现状,学校从2013年开始改变人才培养方案,不再严格的划分专业方向,而是以专业模块的形式构建一个大平台。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选修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增加不同专业之间课程的互通性,淡化原有较为专业的知识点和内容,增加下游产业的相关知识内容。做到适当减小专业深度,较大程度扩大专业广度,培养学生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全行业里的思维模式,更好的适应相关不同企业的需求。这样既保证学生可以学习某一专业方向的课程,又可以让学生选修相关专业的其他课程,为将来拓宽就业渠道打下良好的基础[6]。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增加互通课程见表1所示。
表1 金属压力加工专业课程调整
培养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外,还要注重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的提高[4]。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一)翻转课堂
传统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的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完成,学生学习成熟的工艺布置和设备原理。该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仅通过书本介绍相关内容,难免有些空洞,学生理解也较为抽象,而视频及图片等资料可以更加真实的表现实际生产工艺。因此,教学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7-8]。教师布置个性化的课后作业和主题,学生可以自主规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通过网络媒体、视频讲座、阅读电子书籍以及校内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多渠道自主学习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的相关工艺布置和设备选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可以用来完成学生的讨论以及各自观点的交流,最终达到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工艺课程。举例演绎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例如,无缝钢管轧制过程中,轧辊的倾斜角度如何影响产品质量以及轧制效率?无缝钢管斜轧穿孔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无缝钢管斜轧穿孔示意图
轧制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α为前进角;φ为辗轧角;ωg、ωp分别为管坯与轧辊接触角;ηx为轴向滑动系数;ηy为切向滑动系数。
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学习无缝钢管的生产方式,包括图1所示的斜轧穿孔原理。但是针对不同的管径和壁厚,轧辊倾斜角度不同,为了弄清楚缘由,必须查阅相应的电子期刊等资料,获取式(1)所示的前进角与辗轧角和相应滑动系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式。经过分析计算后,整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最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问题去交流和讨论。
(二)混合式教学
钢铁行业低迷时期,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应调整培养思路和专业方向。要在大的行业背景下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不再仅仅围绕钢铁轧制,而要将轧钢专业和锻压专业融合,通过互联网及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达到共同教学的目的。学生思考行业的发展,对相关的技术产生兴趣并活学活用,最终用来分析和解决其他技术与难题[9-11]。举例演绎混合式教学方式。
例如,以汽车为原型,分析成型过程中经历的金属压力加工方式,并找到相通点。
学生分析汽车用钢的类型,不同部件的成型工艺各不相同,有些需要轧制完成,有些则需要冲压完成。汽车表面覆盖件及底盘等主要是轧制成型,而A柱和B柱及框架所依靠的热成型就伴随着金属压力加工、锻压成型及冷却等多种工艺。轧制钢板的板形及表面质量如何影响冲压成形工艺,冲压工艺又如何指导轧制生产,成型设备有何共同点和区别等。通过两个工艺的对比,学习拓宽知识面。
(三)非正式教学
通过开设专业问题小组,由学生小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开设专题,由学生组织部署和完成相关的工作,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开设报告会,由学生讲解行业热点和专业技术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组建不同专业方向的交流小组,由学生互相介绍专业概况及职业规划,提高学生对不同专业方向的认知及交流等。开展形式多样的非正式教学、实践和沟通交流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学好专业知识。
(四)工程营训练
轧钢专业和锻压专业均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必须建立工程铸就未来的专业理念。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没有经历实践能力的培养,必然影响其职业发展[12]。通过成立专业工程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工程营训练主要由学生(10~15人)和教师(2~5人)组成。教师制定较为综合的实验实训项目,结合不同专业的已有实验设备,开展实践能力工程营综合训练。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综合掌握多种实验设备操作,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工程营训练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工程营训练
钢铁行业形势良好时,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依靠学校组织的冶金专场招聘会,学生基本可以在招聘会上找到自己满意的职位。如今,钢铁行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低迷期,冶金专场招聘会的规模、企业的数量、用人的需求均在下降。因此,已不能仅仅依靠专场招聘会来解决学生的就业。2014年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布如图3所示。如果仍然依靠学校的专场招聘会,学生的就业方式是被动的,就业渠道是单一的。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增加选择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图3 2014年学生就业情况分布
(一)校园招聘
校园招聘仍然是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可以关注校园招聘信息网,了解招聘企业的信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专场招聘会,有针对性地准备面试环节,增加就业的成功率。
(二)求职网站
如今的互联网信息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丰富,可以登陆51job、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知名的互联网招聘网站,了解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并发布个人的求职需求。
(三)企业官网
及时关注行业内的企业官网,了解企业人力资源动态。作为大型企业,无论行业形势如何变化,都将有一定的招聘计划,这是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赋予它的一种责任。因此,及时了解相关企业的人事招聘信息,可以增加面试机会,进而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四)社会招聘
各个城市和地区都会定时地组织多种形式的专场招聘会。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及网络收集城市和地区的社会招聘信息,参加面向社会人员的招聘会,增加就业的选择性。
(五)往届师生
积极加强与往届师生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往届师生所从事的行业和企业现状,获取最直接的信息,增加自身就业的目的性。
(六)考试深造
社会鼓励专业人才根据自身意愿进入到社会各基层从事服务类型的相关工作,其中选调生非常适合没有更多社会经验的应届大学生。因此,通过公务员考试也会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其次,社会对高学历的需求是必然趋势,可以鼓励专业人才在毕业后选择进一步深造,考取硕士研究生,甚至更高阶段的学习。
(七)自主创业
国家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行多种政策的优惠扶持。并且,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较为稳妥的方式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还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努力夯实自己的硬件实力。例如,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软实力。例如,提高与陌生人的沟通能力,学习一些面试技巧礼仪知识等,从而增加求职面试的成功率。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如何在钢铁行业低迷期保持健康良性发展。
(1)改变培养思路。打破金属压力加工专业长期以来只为钢铁轧制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朝着服务于整个材控全行业的方向发展。
(2)调整专业设置。调整课程体系,做到适当减小专业深度,较大程度扩大专业广度,增加钢铁轧制下游产业的相关知识内容,将“轧-锻-热成型”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拓宽就业奠定基础。
(3)改革教学方式。改变枯燥抽象的专业课程长期采用的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教学方法。通过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非正式教学以及工程营训练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我用我学,我学我用”的良好学习模式。
(4)拓宽就业渠道。通过七种就业渠道的选择,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就业,最终提高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的就业率。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谢亚琴,周可荣,谢大随.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3]李克安,卢晓东,刘雨等.深化改革促使本科教学再上新台阶[J].中国大学教学,2003(1).
[4]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10).
[5]蔡容华,徐文斌,林颖.应用型本科深度校企合作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价值工程,2013.
[6]张学洪,王文,徐建平.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7]陈利,李洁,梁卫权.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基于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5).
[8]张明昕.微课与翻转课堂浅谈[J].大学教学,2013.
[9]章木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ESP+EGP混合教学模式探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1).
[10]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J].中国大学教育,2005(10).
[12]朱光俊,杨治立,杨艳华.校企联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26).
(编辑:王苑岭)
G42
A
1673-1999(2016)07-0117-04
王青峡(1981-),男,硕士,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讲师,研究方向为金属压力加工。
2016-03-21
重庆市三特专业“冶金材料特色学科专业群”项目(201424);重庆科技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专业项目(201402);重庆科技学院《塑性加工力学》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资助(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