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节奏控制“三部曲”

2016-08-10 09:44张尤美康霄羽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摄像师特技三部曲

◎张尤美  康霄羽

专题片节奏控制“三部曲”

◎张尤美康霄羽

电视专题片因为富有深度的选题和唯美的画面而深受观众喜爱,也成为电视节目的“宠儿”。不过,专题如海,拍片容易,拍好却不简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感悟,谈一谈如何做好一部专题片。在笔者看来,每一部专题片都有自己的节奏。节奏不同,给观众带来的观片感受也不一样,所以说把握节奏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要把握好专题片节奏,需要完成以下“三部曲”。

前期:掌控好拍摄节奏

在前期拍摄中,摄像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个经验丰富、有头脑的摄像师,不仅会在现场拍摄大量精美的画面,还能抓拍到很多的细节。拍摄的同时,编导也要及时和摄像师进行沟通,交流想法。在未进入拍摄现场前,摄像师就要对所拍摄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配合场景尽量拍摄出符合后期剪辑需求的镜头。简单来说,拍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节奏。

首先是控制好所拍画面的运动节奏。在镜头画面里,拍摄主体的运动是最基本的节奏。一般来说,拍摄主体运动快,节奏就快;拍摄主体运动慢,节奏就慢。风轻拂和狂风大作虽然都是静止画面,但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却绝然不同。另外,有些画面内容尽管运动缓慢,但也能包含强烈的节奏。这些都需要摄像师寻找合适角度,合理运用拍摄手法来表现。

其次是要控制好摄像机镜头的运动节奏。摄像机镜头的运动节奏是指摄像师运用推、拉、摇、移、跟等技巧时所产生的节奏,这其中需要摄像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机位、多角度、多景别地拍摄出丰富画面。不管是对摄像机速度的调整、推拉的快慢、手动镜头的运用,还是摇、移、跟等摄像技法的运用,都是摄像师在有意识地变换镜头的运动节奏。这种主观运动节奏,可以有效地改变被拍摄物体的节奏,甚至能改变它的动作运动形象,或具有夸张的效果,或具有内涵的魅力。但是在拍摄中要谨记一点,所有技术、技巧和功能上的运动节奏,都必须为电视专题片的整体节奏服务,并与整体节奏保持一致。

中期:掌控好剪辑制作节奏

优秀的电视专题片不仅要做到把故事讲清楚,还要更进一步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一部电视片的艺术风格、画面美感和结构形式,以及整部片子的节奏,跟后期编辑关系紧密。素材奠定了专题片节奏的基础,后期的剪辑制作则让节奏真正活跃起来,如镜头组合的快慢、时空的变换、特技的运用以及音乐、音响、解说词的交替等,这些都会对观众的情绪产生感染,并影响观赏效果。

首先是在镜头组接中把握节奏。每个画面都包含着不同的信息含量,都会构成整部专题片的叙事节奏,也会形成不同的情绪节奏。就像音乐创作中的作曲一样,没有节奏变化的乐曲是吸引不了观众注意力的。一部专题片中,段落与段落之间有节奏,段落内部也要有节奏,它们都是围绕专题片的主题而设计的。节奏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接受心理合理处理,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宜快则快,宜慢则慢。一般来说,一个镜头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越短,作品的节奏便越快;停留的时间越长,作品的节奏便越慢。反映改革、创新内容和成就的电视专题片节奏上要相对快些,多用些短镜头;反映大自然风光、唯美画面的专题片则需要长焦镜头来表现,画面要讲究景深,节奏要注重悠扬舒缓。比如,展现陕西省镇安县成就的专题片《山水镇安,陕南之最》中,就用比较快的节奏把全县社会经济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现在人们眼前,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冲击力和明快的观赏体验。在编辑上,大都用的是三四秒的镜头,有些镜头甚至只有一两秒,而且在某些片段中还用了连续特写的编辑手法,即便有景深比较大的镜头,也大都采用单切手法。这种编辑手法使专题片的运动节奏加快,给人强烈的震撼,观众在收看时也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其次是要合理把握声音节奏。电视专题片的声音节奏是指以解说词为主,伴以音乐、音响效果声所形成的节奏。声音节奏和专题片画面的空间节奏密切配合、和谐统一,形成电视专题片的整体节奏。对于播音员来说,为电视专题片配音需要吃”透稿件,对声音和语言技巧把握准确到位。每个播音员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声音特点,播音员语调的运用、语速的快慢都与电视片的节奏有着直接关系。如今很多专题片都非常注重同期音响,同期音响运用得当会使整部专题片“有声有色”。如专题片《红色足迹》中,当85岁高龄的红嫂赵桂芳回忆丈夫被反动派杀害的情景时,外面下着哗哗的大雨,雨声和她悲愤的表情、沉缓的语调结合在一起,有一种悲壮、凄婉的感觉。而在有些时候,同期音响还能起到转场过渡或者引入情景的效果。黑龙江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百年见证》一片中,噼里啪啦的鞭炮先声夺人,然后出现喜气洋洋的人们和一位百岁老人的笑脸,接下来才对老人庆祝百岁寿辰这个事件做了解说。总之同期音响要配合画面和解说词的节奏,或疾或徐,相得益彰。有时音响效果不是很理想,也可以通过后期编辑和组接进行加工,后期加工后的音响节奏变化往往更明显,艺术感染力更强,也更容易让观众情绪受到感染。

现在,电视专题片基本上都会配上背景音乐,有些有实力的大型专题片甚至还有自己的音乐制作班底。背景音乐的节奏必须依托电视专题片的内容和节目形式来铺垫,恰如其分的背景音乐对电视专题片来说是“锦上添花”,作用不可小觑。在通常情况下,抒情性、描绘性音乐节奏比较舒缓,多用在一些风光片或者是温情故事叙述中。而对于另一些专题片,则是用激昂的音乐来包装。如《洪水在这里转个弯》中的一个片段:电闪雷鸣、暴雨肆虐,人们冒着大雨垒沙袋、固河堤,一个个短镜头快速闪过,配以气势磅礴的音乐,那种紧迫感和众志成城的气势扑面而来。在讲述灾后农民的心情时,则拍摄了一个农民站在一片倒伏腐烂的田地前默默凝望的身影,呈现出一份沉重与忧伤,没有解说,只有舒缓而凝重的音乐,就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后期:把握好特技制作节奏

对画面和音频进行特技包装,可以让电视专题片的音、像更显张力,也能对专题片的节奏产生影响。目前,专题片的特技包装主要包括片头、片花、片尾的制作和片中图像的特效处理。随着三维特技的开发,节目包装上的特技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要谨记一点,不管采用什么特技手法,都要围绕整部专题片的节奏需要,恰如其分地使用,不能喧宾夺主。

总之,电视专题片创作的节奏把握有很多方面。一般来说,在一个电视专题片中,至少会有两至三种节奏存在。这些节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为烘托、强化氛围,服务于同一个主题,形成整部专题片张弛有度的整体节奏,让观众的情绪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片子具备引人入胜的魅力。

(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电视台)

猜你喜欢
摄像师特技三部曲
电视台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的强化策略
The performer of bamboo drifting on the river 霓裳青山间,一苇渡绿江
巧用“特技镜头”写美文
如何提升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新形势下电视台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的优化解析
摄像师拍摄中的创造空间与技巧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
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