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

2016-08-10 09:36王文龙
河北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胺碘酮

王文龙



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

王文龙

(河北省滦平县中医院, 河北 滦平 06825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常规进行溶栓治疗,研究组在溶栓治疗前,先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再灌注率为86.67%,研究组为8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0.97%,对照组为74.41%,且对照组室颤发生率为22.44%,研究组为7. 84%,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再灌注死亡率为12.24%,研究组为1.96%,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通率无影响,但可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术; 再灌注; 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全球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现今已高达七百万人每年,为了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以改善预后,在早期进行溶栓术或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1]。溶栓术更为简单便捷,适用于基层医院。当血流复流至缺血的心肌时可引发心肌细胞的损伤,成为再灌注损伤,就会造成心律失常,一旦造成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也将大大提高[2]。所以心肌梗死溶栓术后面临的问题就是防止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胺碘酮为经典抗心律失常药,本组对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9.5±6.7岁,梗死部位:前壁39例,下壁15例,其他6例。研究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5.8±6.5岁,梗死部位:前壁40例,下壁13例,其他7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近期无严重出血性疾病,无长时间的心肺复苏、外科手术或外伤等。所有患者均起病6h内入院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术治疗,术前给予阿司匹林(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81,规格:0.3g)300mg,氯吡格雷(注册证号H20100750,规格:300mg)300mg,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51,规格:40mg)40mg,顿服,采用尿激酶(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1653,规格:50万单位)150万单位与0.9%氯化钠混合,30min内匀速静脉滴注,根据患者情况可调节尿激酶量。研究组在溶栓过程与对照组相同,在进行溶栓前给予胺碘酮(注册证号:H20120496,规格:3mL:0.15g)静脉注射150mg,后给予0.4mg/kg·h维持量,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节。

1.3 观察内容:溶栓开始后至溶栓4h内,连续进行心电监护,并观察、分析、记录。发现心律失常要及时进行处理,在入院后和溶栓开始分别进行心电图监测1次,并在行前导联位置做好标记,后没30min进行记录1次,连续记录3h,后每天监测1次,连续7d。每隔30min测定血液1次,连续进行4h,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泌尿道等出血,每6h测定心肌酶谱1次,连续检查24h。

1.4 再灌注(间接)指征:患者在2h内胸痛消失;太高的ST段逐渐有恢复现象;提前于发病后14h内出现血清心肌酶谱峰值;出现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律失常。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再灌注及再灌注死亡情况:溶栓术后,对照组与研究组再灌注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灌注死亡率高于研究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再灌注率与再灌注死亡率比较

2.2 两组再灌注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情况:对照组再灌注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室颤发生率高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临床上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极为普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室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也是作为心肌梗死再灌注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心律失常与再灌注前缺血的时间长短有关,缺血的时间越短,心肌的损伤则越小,反之时间越长,则损伤越大,导致电活动也丧失[3]。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还与再灌注血流速度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相关。缺血再灌注使心肌电解质紊乱、室颤的阈值降低,因此也就有心律失常的情况发生。有研究显示再灌注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与室颤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该症状的患者,所以在进行溶栓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降低这类恶性心律失常是非常重要的[4]。

胺碘酮是临床经典的抗心律失常药,有研究显示,其他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发生急性缺血、梗死、心功能障碍时均为禁忌用药,而胺碘酮使电更加稳定,无负性肌力作用,并且不会增加重症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是重症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5]。本组研究中在溶栓术前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再灌注率85%,对照组为86.67%,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因此胺碘酮并不会影响溶栓术再灌注。再灌注患者中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74.41%,研究组为50. 97%,且对照组室颤发生率为22.44%,研究组为 7. 84%,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可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照组再灌注死亡率为12.24%显著高于研究组1.9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肌缺血时可产生氧自由基,可直接影响膜离子通道的改变。细胞膜的稳定性遭到脂质过氧化物的破坏,因此改变了各种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和膜的流动性,心肌细胞由此发生电生理性障碍。胺碘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在溶栓前使用胺碘酮能够降低术后细胞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含量,使超氧化物的酶活性升高,因此在再灌注时可抑制钠离子与钙离子的转换,防止发生钙离子的超载。胺碘酮的药理作用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阻滞钠、钙和抗肾上腺素能的作用的同时,通过静脉注射,也发挥着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所以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胺碘酮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尤其可降低室颤的发生率,且不影响再溶栓术再灌注的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具有保护再灌注损伤的心肌细胞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建修,李建平,廖远雄,等.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0,7 (1):29~30.

[2] 胡大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版)(上)[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10):70 ~73.

[3] 茹祥伟,程希富.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4 (12):1424~1426.

[4] 任刚.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缺血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2(7):84.

[5] 刘建修,李建平,廖远雄.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SOD、MDA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11 ~12.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7-1162-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7.042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胺碘酮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