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8-10 09:35王京坡
河北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疗效观察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

岳 龙, 王京坡, 张 静, 马 兰, 马 雷



阿托伐他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岳 龙, 王京坡, 张 静, 马 兰, 马 雷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河北 定州 073000)

【摘 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PCI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案,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CRP)、B型利肽钠(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以后,血脂、CRP、BNP及LVEF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为2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PCI)中有效率可以提高,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心室负荷、降低炎性反应、增加心室功能,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疗效观察

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在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住院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并且适合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免疫系统疾病及晚期恶性肿瘤,无肝肾功能疾病。并且排除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或不耐受、合并慢性营养不良及急性或慢性感染。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为40~73岁,中位年龄61岁;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41~72岁,中位年龄为60岁。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础指标均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认可了此项研究,患者及家属对本治疗方案都持赞同的意见,并且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实行经股动脉或者桡动脉的PCI手术治疗。两组患在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600mg)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PCI操作方法按照标准的PCI术实施,支架的长度按照病变的血管长度进行选择,支架的直径按照靶血管的正常节段的直径1: 1.1。

1.3 疗效评价标准: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检查指标进行疗效的判定[1],其中患者心绞痛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显示恢复正常则为显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出现显著的改善,心电图显示ST段回落幅度在30%~70%则为有效;患者各项指标未能达到以上两种标准或出现加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两组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1周,抽取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彩超分别测定血清BNP、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LVEF。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两组患者的疗效、血脂、CRP、BNP、LVEF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9,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三项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RP、BNP和LVEF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三项指标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出现了改善,TG和HDL虽与治疗前相比也有好转,但是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TC 和LDL与治疗前相比均出现了降低,观察组降低更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2.4 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9.3%,其中心绞痛1例,缺血性卒中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27.9%,其中心绞痛4例,3例缺血性卒中,5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 914,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起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以及血栓的形成,进一步导致部分心肌出现血液供给的消失,进而发生坏死的一种临床症状[2]。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的心肌缺血性坏死的症状,常发于中老年人[3]。临床主要症状为胸骨后的刺痛、胸痛、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国际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4],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治疗前后,给予患者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使患者心肌死亡的发生率减少,还可以使存活心肌的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5],最终使直接PCI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阿托伐他汀属于3-羟基戊二酚辅酶A还原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肝细胞胆固醇的合成及储存,使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代谢加快,继而清除,降低血中总胆固醇(TC)以及LDL-C水平,并且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抗血小板和纤溶等的作用。血清CRP是一种炎性因子,该项指标的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与患者在进行介入术前的炎症反应的活性有着直接的关系。BNP主要是由心室肌细胞产生的,人体正常情况下,BNP在血液中的储备量很少,心室的容量负荷的大小与该因子分泌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因此,该项指标可以作为判断早期心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BNP还可以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梗死面积、预后以及死亡等进行预测。LVEF可以对心脏烦人泵血功能情况进行准确的反映,可以通过LVEF的增加程度来直观地观察心功能的恢复状况。阿托伐他汀可使机体炎性反应得到降低,该过程主要是通过抑制白介素1α的表达水平来实现;还可使的CRP的含量出现下降,进而有助于使血管内皮粥样斑块的形成得到减少或者稳定现状。因此,阿托伐他汀不仅具有良好的对血管进行保护的功能,降低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6]。

本研究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在PCI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则应用常规药物,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可达88.4%,对照组53.5%相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CI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研究还对两组患者CRP、BNP和LVEF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三种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阿托伐他汀在降低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的指标以及促进心功能恢复有着显著优势。同时还对患者血脂水平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TG和HDL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对两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使得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得到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1] 张利民,石运生,寇文丽.辛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47~48.

[2] 张瑞环.高龄冠心病患者脂类代谢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性分析及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

[3] 李万华.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0:65.

[4] Steg PG,Jame SK,Atar D,et al.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with ST-segment elevation[J].Eur Heart,2012,33(20):2569~619.

[5] 代永红.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急性心梗伴心衰行PCI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2):203~205.

[6] 郭亮,高远,张海山,等.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4):377~379.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7-1159-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7.041

【基金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自筹项目,(编号:152777182)

猜你喜欢
疗效观察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