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苑
(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居延汉简所见“士级爵”的任职问题
苑苑
(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24)
“士级爵”是汉代二十级爵中最低级的四级爵位的总称。居延汉简所见100位“士级爵”者中,可知任职情况的有53人,其中戍卒33人,戍吏20人。“士级爵”者担任的职务有9种,都是汉代西北边塞防御系统中的基层官吏和戍卒,虽然秩次有别,但最高不超过比二百石。“士级爵”者的经济收入不高,甚至会“贫寒罢休”。作为汉代民爵的组成部分,对“士级爵”者任职情况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汉代民爵政治地位的认识。
西汉;居延汉简;士级爵;职位
商鞅变法,以爵励军功。秦统一之后,军功爵发展成一套完备的二十级爵制。汉代沿用,其为: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褭,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1]739刘劭在《爵制》中将汉初的军功爵位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公士至四级不更为第四等级的“士级爵”。①一等侯级爵,包括十九级关内侯、二十级列侯;二等卿级爵,包括十级左庶长至十八级大庶长;三等大夫爵,包括五级大夫至九级五大夫。“士级爵”具体包括一级爵公士、二级爵上造、三级爵簪褭、四级爵不更,同属于民爵。文帝初即位时的诏书中就有“民爵”一词,在汉代指一级公士至八级公乘,从而与“吏爵”区分开来。统治者为避免特权泛滥,汉代中期后民爵八级渐渐丧失了免役、赎罪等特权,这一点在居延汉简“士级爵”者的任职情况中明显地表现出来。
居延简中收录“士级爵”简文100例,其中关于“不更”的简文17条(旧简8条,新简9条);“簪褭”的简文5条(旧简5条,新简不见);“上造”的简文34条(旧简14条,新简19条,额简1条);“公士”的简文44条(旧简40条,新简4条)。①据朱绍侯统计,《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和《居延新简》共收录不更简文7条(《合校》3条,《新简》4条);簪褭简文2条(《合校》2条,《新简》不见);上造简文30条(《合校》12条,《新简》18条);公士简文41条(《合校》37条,《新简》4条)。详见朱绍侯《从居延汉简看汉代民爵八级的政治地位》,载于《南都学坛》2012年第4期。本文使用的居延汉简,以《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居延新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为依据。如无说明,凡简号为数字者,均出自《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凡简号以英文字母编写者,均引自《居延新简》。
居延汉简所见的100条“士级爵”简中,46条简文记录任职情况不详,可知任职情况的有53人(有一人两职者),比例为53%。②简EPT67-460与简EPT65-460所记为一人,故实际任职者人数应为53人。这53人中,公士28人,上造21人,簪褭3人,不更1人。任戍卒的有33人(燧卒1人、戍卒8人、田卒24人),约占总人数的62.3%。任戍吏的有20人(候长2人,燧长13人,尉史2人,士吏、厩佐、将车各1人),约占总人数的37.7%。戍卒人数几乎是戍吏的1.5倍。具体情况见图1:
图1居延汉简“士级爵”任职情况
以“士级爵”任戍卒的33人中,公士27人,约占81.8%;上造5人,约占15.2%;簪褭1人,约占3%(见表1)。
这33位戍卒中,有年龄记载的26人。其中,年龄最大者39岁,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约26岁。30岁以上的人数为3人,30岁的4人,30岁以下的19人。年龄大者无法承担日常的重劳动,故而戍卒主体年龄较低。还有一些在边关任职但没有被注明职位的人,如居延新简:
充辞曰上造河东安邑庞氏里年二十桼岁姓梁氏(EPT5-5)
寿里上造上官武年卅元延元年九月庚(EPT59-321)
延肩水里公士苏庆年□六鸿嘉四年四月庚辰除(EPT50-52)
简中一上造27岁、一上造30岁、一公士46岁。可见边关的“士级爵”者的年龄层次参差不齐,且年龄大小与爵位高低无甚联系。但是这些人所任的职务却与其爵位有很大关系。33位戍卒中,有田卒24人,戍卒8人,燧卒1人。这24名田卒中只有1人的爵位为上造,剩余23人全部为最低级的公士。8名戍卒中,有公士4人,上造3人,簪褭1人。燧卒1人,为上造。也就是说,这33人中,公士占了绝大多数,约为82%,约占所有已知职务的“士级爵”人数的51%。可见,戍卒绝大部分是由公士担任的。民爵中级别最高的公乘虽然也有为戍卒者,但是比例大大低于这个数字,只有25%。而公乘任候长者有14人,占总人数的16%,公士则无人担任此职。公士已知就任的最高职位为燧长,且只有1人。在已知的28名公士中,23人为田卒,4人为戍卒,1人为燧长,82%的公士担任了田卒,可见田卒确实是公士所担任的主要职务。
“戍卒”在汉之前已有,其名称与性质被汉继承,主要任务就是戍守边疆,防御敌人入侵。戍卒有时也会转而承担屯田的责任,如《汉书·王莽传》就有“发戍卒屯田北假”[1]4125的记载。由于西汉在边疆实行大规模屯田政策,所以总会有驻守边疆的戍卒转而屯田,这些人随着主要任务的改变而被称为“田卒”。《汉书·西域传》曰:“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1]3873《史记·大宛列传》亦云:“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2]3179可见,田卒的劳动成果不只是供给军队,还要供给过路的使者队伍。除田事之外,田卒还要进行武装训练,以达到战时能战的目的,因此日常任务较为繁重,所以几乎全部是由爵位最低的公士来担任。
燧是边关候望系统中最基层的一级,是负责瞭望和传递预警的烽火台。燧卒就是驻守在烽火台的士兵。
表1居延汉简“士级爵”者任戍卒统计表
由于“士级爵”爵位较低,所以可担任的戍吏职务不多,已知的有候长、燧长、尉史、士吏、厩佐、将车六种(见表2)。
与戍卒不同,20名戍吏中,仅有1人为公士,剩余16人为上造,2人为簪褭,1人为不更。上造的数量占了80%。其中有年龄记载的12人,最长者60岁,最少者21岁,平均年龄约为32岁,比戍卒偏大。
表2居延汉简“士级爵”者任戍吏统计表
2.1“士级爵”者任燧长
烽燧古已有之,西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3]260汉代人将烽火台也归做了亭,即守烽火的亭,故而也称亭燧。汉时长城之上每隔5公里便有一亭燧,包括一烽火台及屋舍。每燧燧卒人数不等,有人负责瞭望,有人负责积薪,有人负责后勤事务。亭燧的长官为燧长,其上级长官为候长。因级别较低,区域较小,事务相对简单,故而很少见燧长之属吏。汉简中仅见燧史和燧助吏的名称,当是极小之吏,与燧卒无太大差别。
表2中所记的13位燧长,有公士1人、簪褭2人、上造10人。在所有21位上造之中,10人担任燧长,2人担任候长,2人担任尉史,3人担任戍卒,燧卒、田卒、士吏与将车各1人,可以说,燧长是上造的主要职务。但是,上造并不是担任燧长最多的爵位。据王文涛统计,民爵第八级的公乘担任燧长的有28人,[4]大大多于上造人数。
2.2“士级爵”者任候长
候长为燧的上一级机构——部的长官,是汉代边境主管侦察、报警的官员。郭沫若先生谓之曰:“‘候长'是斥候之长。”[5]204斥候是汉代的侦察兵,《释名》曰:“五百斛以上还(环)有小屋曰斥候,以视敌进退也。”所谓“斥,度也”,“候,即候望”,所以候长的职责就是带领斥候进行侦查等日常边防工作以防备敌人入侵和备盗贼等。
从表2可见,“士级爵”任候长者仅有2例,2人都为上造。于振波统计,16位记载有爵位的候长中,除了2人为上造,其他全为公乘。[6]不见其他爵位担任此职。如果公乘担任此职较为正常,那么级别较低的上造有两人担任此职就有些不易了。其实,若从这两人的籍贯来分析,便可看出担任候长的两名上造——郭期、原宪都是在居延都尉府任职,且两人的籍贯都是居延,所以应是两人的本地人身份为其提供了些许便利。
2.3“士级爵”者任尉史、士吏、厩佐、将车
边关的尉史与士吏都是候官的属吏,颜师古注《汉书·匈奴传》引《汉律》曰:“近塞郡皆置尉,百里一人,士史、尉史各二人,巡行徼塞也。”[1]3765士史即士吏。居延汉简465.4:“士吏主亭燧候望通烽火备盗贼为职。”候官、塞尉之下都有尉史。尉史既有文官性质又有武官职责,既管理文书又巡边备盗。据笔者统计,6名记录了爵位的尉史,同样是由公乘和上造组成的,其中公乘较多,为4人,上造仅有2人,且这6人都是当地人,与候长的情况完全相同。厩佐是厩令史的副贰之官,协助厩令史管理马场,也是斗食小吏。将车是负责御车的小吏。司马贞注《史记·田叔列传》曰:“将车,犹御车也。”[2]2779这三个官职都只有一名“士级爵”者担任,且都为上造。
由于“士级爵”位卑职小,可选任的官职较少,因此简牍中对其记录不多。他们在边郡屯戍系统中当兵者多,为吏者少,甚至还有超龄服役的现象。
如淳注《汉书·高帝纪》引《汉仪注》曰:“民年二十三为正……又曰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为庶民,就田里。”[1]37-38《汉官旧仪》曰:“秦制二十爵。男子赐爵一级以上,有罪以减,年五十六免。无爵为士伍,年六十乃免者,有罪,各尽其刑。”[7]53也就是说,有爵位者的服役年龄应该为23岁至56岁。但是,额济纳汉简中记载:“居延甲渠箕山隧长居延累山里上造华商年六十始建国地皇上戊三年正月癸卯除史。”属于超龄服役。此外还有未到年龄提前服役者,如“戍卒河东皮氏成都里上造傅威年二十”。司马骏、孙盛已、张安、齐当、冯匡也都是未到年龄而提前服役者。据统计,居延汉简中,规则外服役的比例达15.1%。
由于所担任的职务较低,这些“士级爵”者中很多人的经济水平也是比较低的。多数“士级爵”所能担任的最高级别官吏是燧长,但是燧长的俸禄起初为600钱每月,只有候长俸禄1 200钱的一半,直到成帝绥和二年(前7)以后才增至900钱。[8]135-147而每月的口粮为三石三斗三升少,故时有赊账或借戍卒钱的情况:
元延三年四月丙戌朔庚戌鉼庭候史□敢言之官移殄北书曰□□卒子章自言责第卅八隧长□□官袍一领直千四百五十验问□(《甲编》附22)
燧长尚且如此,燧卒的收入水平自不必说。汉简中多见燧卒贳卖的文书:
终古燧卒东郡临邑高平里召胜字游翁贳卖九稯曲布三匹匹三百卅三凡直千觻(282.5)
元康四年六月丁巳朔庚申左前候长禹敢言之谨移戍卒贳卖衣财物爰书名藉一编敢言之(10.34)
此类简文还有很多。可以看出,燧长与燧卒的赊账情况是相当普遍的,以至于有些燧长会“贫寒罢休”:
第十燧长田宏,贫寒罢休,当还九月十五日食(EPF22·296)
第十一燧长张岑,贫寒罢休,当还九月十五日食(EPF22·297)
乘第十二卅井燧长,贫寒罢休,当还九月十五日食(EPF22·298)
乘第廿卅井燧长张翕,贫寒罢休,当还九月十五日食(EPF22·301A)
第廿桼燧长薛隆,贫寒罢休,当还九月十五日食(EPF22·302)
总之,“士级爵”者的爵位最低,所担任的职务也最低,不但没有免役特权,还要超期服役,经济收入不足,生活艰难,这就是大部分“士级爵”者在当时的生活现状。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张涛.列女传译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4]王文涛.居延汉简所见公乘任职问题[J].鲁东大学学报,2015(2):72-77.
[5]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于振波.居延汉简中的燧长和候长[J].史学集刊,2000(2):9-16.
[7]孙星衍.汉官六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0.
[8]陈梦家.汉简缀述[M].北京:中华书局,1980.
On the Position Issue of“the Bottom Official Ranks”in Juyan Bamboo Slips of the Han Dynasty
YUAN Yuan
(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24,Hebei,China)
“The bottom official ranks”is a general name for the lowest four official ranks among the 20 official ranks.Among the 100 people with“the bottom official ranks”seen from Juyan bamboo slips in the Han Dynasty,53 people's official status were known with 33 garrison soldiers and 20 garrison officials.There are nine official positions for the holders of“the bottom official ranks”,who are the grassroots officials and garrison soldiers in the defense system of the northwestern fortress of the Han Dynasty,to the extent of“leaving one's office due to poverty”.As a component of the official titles,the study of the“lowest official ranks”help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tical status of the civic official titles in the Han Dynasty.
the Western Han Dynasty;Juyan bamboo slips in the Han Dynasty;the bottom official ranks;positions
K234
A
1672-2914(2016)01-0011-05
2015-12-11
苑 苑(1989—),男,河北石家庄市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秦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