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泽
(西藏民族大学 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西安阎良谭家堡山东话语音的内部差异
陈荣泽
(西藏民族大学 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西安阎良谭家堡是关中现存最大的山东方言岛,其居民主要来自今山东高密、昌邑一带。本文重点描写谭家堡山东话语音的内部差异,其内部差异主要表现在年龄上。其中,老中派保留源方言的特点较多,受陕西话的影响较小,中派保留源方言的特点在逐渐减少,受陕西话的影响较大,青派则是源方言的好些语音特点已经消失,其语音有较为明显的普通话化倾向。
谭家堡;山东话语音;内部差异;年龄差异
1.1人口来源
谭家堡,又称谭家村,位于西安市阎良区西部,西邻三原县大程镇,属阎良区振兴街办,距阎良城区约4公里,总人口近4 000。谭家堡是我们现在调查到的人口最多的山东方言岛,其居民主要来自今山东高密、昌邑。最先定居于此的是谭、孙、丘三姓。据《高祖谭清俊自述一生》记载,谭家迁自山东高密谭家营,于1898年3月与孙、丘两姓来陕,1899年3月正式定居在谭家堡。据《孙氏家谱》记载,孙氏家族迁自山东昌邑南乡孙家上疃(今属昌邑市丈岭镇)。据《李氏支谱》记载,李知经于1908从山东昌邑北孟镇东角兰村迁居此地。《高氏族谱》记载,高治勋、高布勋于宣统元年(1909)自山东昌邑太保庄北七里兰村迁居此地。据该村《张氏家谱》记载,张一习于宣统二年(1910)由山东莱州府昌邑县南乡张家老东庄迁居此地。又据《山东高密张家村张氏来陕支谱》(1947年编修)记载,张旭于宣统三年(1911)携家九口由山东高密西乡三十里郑公乡刘宗社张家村迁居该村。
该村也有少数居民来自山东的其他地区。例如该村的李姓,除了来自昌邑的,还有来自山东益都和莱芜的。该村十一组的李姓,是1900年自山东益都迁居此地的李传薪等的后人;李光世(男,61岁)祖籍山东莱芜,其父原居住在谭家村以西的北十字,在解放前因劫匪横行而迁入有城墙保护的谭家堡。
谭家堡的现有居民主要是山东移民的后裔,但也有少部分是湖北、河南移民的后裔。例如,郭玉田(男,82岁)祖籍湖北,其祖父逃难到此,迄今已百余年。又如,赵功建祖籍河南南乐县,在抗日战争期间,其父逃难定居此地。这种情况在关中地区的山东庄中都是十分常见的。
1.2语言使用状况
谭家堡居民的来源是多元的,其居民的主要迁出地集中在今山东省高密市以及与之毗邻的昌邑市的南部,也涉及少数山东的其他地区和湖北、河南等省。因此,多元的人口来源必然就使该村曾经存在过多元的汉语方言。这些不同的汉语方言在村中的人际交往中不断地发生接触。然而,因谭家堡来自高密、昌邑的移民占绝大多数,因此他们所说的方言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村中居民交际的主要工具,来自其他地区的汉语方言由于人口较少处于弱势地位而逐渐被替代。经过长时间的内部接触,谭家堡原本多元的汉语方言早已融合到山东高密、昌邑一带的方言之中了。
方言岛内部的方言接触与融合在阎良区的其他山东庄中也是十分常见的。例如谭家堡以东的郑家庄,原叫淄川堡,因山东淄川籍移民先在此落户而得名,后又有许多山东临朐等地移民定居于此。根据我们2013年7月的调查,该村淄川籍居民杨玉才(男,60岁)与临朐籍居民高玉民(男,65岁)的方言已基本一致。以声调为例,浊声母平声字与清、次浊声母上声字,今淄川方言合流,为高平调55,[1]9而淄川籍居民杨玉才的山东话却是二者有别,浊声母平声字今为高降调53,清、次浊声母上声字今为高平调55,这与临朐籍居民高玉民一致。显然,在郑家庄,淄川籍居民的方言与临朐籍居民的方言经过长期的接触后已然融合。
在谭家堡,山东话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但是,该村除了山东话还存在陕西话和普通话。村内说陕西话的人群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山东籍居民,一类是嫁入村中的陕西当地女性。据抽样调查显示,在村内的山东籍移民中,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一般只会说山东话,会说陕西话的人群大致集中在20~70岁之间。而20岁以下的人群主要是学生。其中,多数小学生不会说陕西话。因为谭家村周围多为山东庄,且小学就在村内,他们接触陕西话的机会很少。村内的陕西当地媳妇绝大多数说陕西话,有些也会说山东话。能说普通话的人群主要是中小学学生和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他们在学校说普通话,在家绝大多数说山东话,但有个别只能说普通话而不会说山东话。另外,在20~70岁的人群中少数也会说普通话。
在谭家堡内,虽然绝大多数人说山东高密、昌邑一带的山东话,但是其语音内部还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年龄差异、文化程度差异和性别差异。为了更好地展现谭家堡山东话语音的内部差异,我们于2013年7月共调查了14位发音合作人。
2.1年龄差异
14位发音合作人的年龄在18岁至85岁之间,为便于论述,我们将其分为老派(60岁以上)、中派(40~59岁)、青派(39岁以下)三派。又由于60岁以上的人群在一些语音变项上还存在年龄差异,因此我们又将老派分为老派1(70岁以上)和老派2(60~69岁)。在下文中,老派1、老派2、中派、青派分别选取张广学(男,76岁)、张琪(女,67岁)、谭利军(男,56岁)、张茹(女,27岁)的发音进行说明。
2.1.1声母差异
(1)精组洪音字,老、中派都读[tθ tθhθ],青派读[ʦ ʦhs]。需要指出的是,在老、中派中,[tθ tθhθ]在音值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因人而异,并非完全与年龄相关,有的舌尖伸出较多,齿间色彩明显,有的舌尖伸出较少,齿间色彩较弱(见表1)。
表1精组洪音字读音的年龄差异
由此推测,经过若干年后,谭家堡山东话中的[tθ tθhθ]一类音将可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ʦ ʦhs]。据调查,阎良马家村山东话现在只有[ʦ]类声母,而其源方言莱芜话有[tθ]类声母,显然马家村山东话已然完成了此过程。
(2)是否分尖团,老派分尖团,中派仅精组齐齿呼与见组齐齿呼字有别,而精见组撮口呼字无别,青派则不分尖团,精见组细音字完全合流(见表2)。
表2是否分尖团的年龄差异
可以看出,老中青三派在精见组细音字的读音上呈现出逐渐混同的趋势,我们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精见组细音字由分到合的演变过程。在是否分尖团问题上,关中的许多山东方言岛与谭家堡有着基本一致的表现,即老派或老中派仍分尖团,而中青派或青派已不分尖团。
(3)知庄章组字,除老派1分[tʂ tʂhʂ][ʧ ʧhʃ]两套外,老派2和中青派都读[tʂ tʂhʂ](见表3)。
表3知庄章组字读音的年龄差异
据调查,知庄章组字,蒲城县八福村、保南洼60岁左右的人基本上还分[tʂ tʂhʂ][ʧ ʧhʃ]两套声母。其中,韵母[ɿ]拼[ʧ]组声母时带有舌叶色彩。而谭家堡60岁左右的老派2知庄章组字只读[tʂ tʂhʂ]一套声母,只有老派1才分[tʂ tʂhʂ][ʧ ʧhʃ]两套声母。因此,在知庄章组字的读音上,谭家堡的变化速度要比八福村、保南洼快。
(4)日母字,老派读为零声母,中派部分读零声母,部分读[ʐ]声母,青派读零声母的较少而读[ʐ]声母的较多。其中,“日”字老派1、中派读[ɚ⊃]则是受陕西话的影响(见表4)。
(5)疑影母开口一等字,老中青三派的差异主要在果摄开口一等疑母部分字的发音上,老派都读零声母,而中青派有的读[ŋ]声母。例如“蛾”“饿”,中青派有读[ŋ]声母的情况,这应是受陕西方言影响的结果(见表5)。
表4日母字读音的年龄差异
表5 疑影母开口一等字读音的年龄差异
(6)曾摄开口三等入声庄组字和梗摄开口二等入声知、庄组字,老派都读[tʂ tʂhʂ],中派多数读[tʂ tʂhʂ],部分字读[tθ],青派除读[tʂ tʂhʂ]外,有的读[ʦ ʦh],有的读[tθ tθh](见表6)。
表6 曾梗摄部分入声字读音的年龄差异
谭家堡中青派“泽责策色”等字读[tθ]类或[ʦ]类声母,蒲城八福村也如此。读[tθ]类声母与读[ʦ]类声母,二者的音变过程是不尽相同的。读[ʦ]类的青派,因为受普通话影响,且其音系中已没有[tθ]声母,应直接从[tʂ]变为[ʦ],即tʂ>ʦ。而读[tθ]类的青派,也因为受普通话影响,但又因其音系中存在[tθ]类声母,故而对应普通话中的[ʦ]类声母读为[tθ]类声母,即tʂ>(ʦ)>tθ。
2.1.2韵母差异
(1)假摄开口三等字与蟹摄开口二等字的今读以及[iə]的音值差异。老中派假摄开口三等字与蟹摄开口二等字的读音不同,青派则多数相同。老派读[iə]的字,中青派读[ie],老派与中青派存在音值上的差异(见表7)。
(2)[yu]的音值差异。在谭家堡山东话中,[yu]主要来自泥组、精组和见系遇摄合口三等字,老派多读[yu],中派部分读[yu],部分读[y],青派读[y]。当然,在青派中,有的仍读[yu],其音值问题似乎并非完全与年龄相关(见表8)。
(3)通摄与曾梗摄舒声韵的读音,老派一般是通摄与曾梗摄合流,读[əŋ][iŋ],中青派通摄有的则与曾梗摄有别,读[uŋ][yŋ](见表9)。
表7 假开三与蟹开二读音的年龄差异
表8[yu]音值的年龄差异
表9曾梗通舒声韵字读音的年龄差异
(4)泥、精母遇摄合口一等字的读音,老1、青派除“做”读[ou]外都读[u],老2、中派则常读[ou](见表10)。
表10中的例字,除“做”外,其余读[ou]都是受当地陕西话的影响。因为“做”在高密[2]、昌邑[3]一带就读[ʦou⊃]。可见,老派2、中派受陕西话的影响已很大,且中派尤甚。“奴努怒祖”的韵母读音,我们在2010年第一次调查张琪时,她都读为[ou],在2013年夏天第二次调查时她则都读为[u]。中派的谭利军则是在同一次发音中[ou][u]同现。这就说明,老派2仍能将山东话与陕西话截然区分开,而中派则将山东话与陕西话杂糅在一起,难辨彼此。
表10 泥精母遇摄合口一等字读音的年龄差异
2.2文化程度差异
谭家堡山东话语音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老派2和中派的声母上。下文,老派以张琪(初中)、范伯伦(中师)为例,中派以谭利军(初中)、张建鹏(高中)为例。
(1)精组洪音字的读音,一般说来,文化程度低的读[tθ tθhθ],文化程度高的读[ʦ ʦhs](见表11)。
(2)是否分尖团,一般说来,文化程度低的分尖团,文化程度高的不分尖团(见表12)。
2.3性别差异
除年龄上和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外,谭家堡山东话语音内部还存在性别上的差异。但是,性别差异很难确定,且性别差异在语音变项上的表现很少。这主要是因为,村中的已婚妇女多数是外村的,其方言不尽相同。所以,要确定性别差异,必须选取原本就出生在本村且未长期离开本村的女性。发音人张琪及其孙女谭英符合此条件。例如,微疑影喻合口字,女性发音人张琪、谭英有部分字读[v]声母,而男性发音人都无[v]声母。当然,也并非所有女性都如此,如张茹都读成零声母(见表13)。
表11精组洪音字读音的文化程度差异
表12是否分尖团的文化程度差异
据《潍坊方言志》[4]29-31和韩莎莎[3]的研究,高密、昌邑方言都无[v]声母,而据赵杰[2]研究,高密峡山经济开发区的山甫村方言存在[v]声母。因此,谭家堡山东话中的这个[v]声母,它是源方言的遗留还是后来形成的,我们一时还难下结论。为解决这个疑问,2015年7月我们到高密谭家营一带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密谭家营一带方言存在[v]声母。因此,我们认为谭家堡方言中的[v]声母应是源方言的遗留。仅在有无[v]声母的问题上,女性要比男性保守一些。
表13微疑影喻合口字读音的性别差异
由上可见,在语音变项上,谭家堡山东方言岛内部的年龄差异集中在声母和韵母上,而声调很少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声调在语音变化过程中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不易发生变化的部分。这在方言的新老派差异中有相当的一致性。周及徐指出,20世纪成都话经历了老年、中年和青少年三代人的语音变化,在普通话的影响下,韵母变化最多,声母变化较少,声调变化极少。[5]当然,在方言的新老派差异中声调也并非固定不变的。例如,荔波话中,新老派在声调方面就产生了差异,在去声上,新派为213/21,而老派为113。[6]由此看出,方言(包括方言岛)语音中的哪些部分发生变化、如何变化等似乎是不可预测的。
即便如此,从大的趋势上看,方言岛语音变化的方向性是很明显的。综上可知,谭家堡山东话语音的年龄差异表现为:老中派保留源方言的特点较多,受陕西话的影响较小;中派保留源方言的特点在逐渐减少,且受陕西话的影响更大些;青派则是源方言的好些语音特点都已经消失,其语音有较为明显的普通话化倾向。从谭家堡山东方言岛语音的年龄差异中不难看出,山东方言岛语音变化的方向就是:与周围方言(包括普通话)相异的语音特点正在悄然磨蚀,语音与周围方言(包括普通话)日渐趋同。这应是现代方言岛语音变化的基本规律。
[1]孟庆泰,罗福腾.淄川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2]赵杰.高密方言语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韩莎莎.昌邑方言语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4]钱曾怡.潍坊方言志[M].潍坊:潍坊市新闻出版局,1992.
[5]周及徐.20世纪成都话音变研究——成都话在普通话影响下的语音变化及规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47-59.
[6]曾晓渝.从年龄差异看现代荔波话音变的成因[J].语言科学,2005(4):11-17.
Internal Phonological Differences of Tanjia Village Shandong Dialect in Yanliang District of Xi'an City
CHEN Rongze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Xizang Minzu University,Xianyang 712082,Shaanxi,China)
Tanjia Village in Yanliang district of Xi'an city is the largest Shandong dialect island in Guanzhong area.Its inhabitants mainly come from Gaomi and Changyi of Shandong Provinc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ternal phonological differences of Shandong dialect of Tanjia Village.The internal phonological differences mainly lie in age.The aged and middle-aged,who are less influenced by Shaanxi dialect,still retain more phonological features of Shandong dialect.The phonological features of Shandong dialect in the middle-aged,who are more influenced by Shaanxi dialect,are gradually reducing.Many phonological features of Shandong dialect in the youth have vanished,whose phonological features have a most remarkable Mandarinization inclination.
Tanjia Village;the phonology of Shandong dialect;internal differences;age difference
H172.2
A
1672-2914(2016)01-0048-06
2015-11-15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YY018)。
陈荣泽(1978—),男,四川宜宾县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方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