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科学探究活动课间延伸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2016-08-10 02:40冯佩杰
新课程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间科学探究

冯佩杰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

低年级科学探究活动课间延伸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冯佩杰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

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指导开展各种课堂之外的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间。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文化和素养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着重陈述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开展的一些课间科学探究活动的实例与成效。

课间延伸;科学探究;实践案例

小学科学是针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周仅有两节科学课。让我最困惑的是怎么利用这每周80分钟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基本科学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因为时间、场地等,很多科学探究活动不能保质保量地开展。但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刚接触科学,是最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这时是保护和激发他们科学兴趣的最佳时段,因此我认为,如果能将科学探究活动向学生的课余时间延伸开,那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主体能动性一定是很有帮助的。

一、课间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1.拓宽科学探究活动的时空,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科学课堂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阵地。然而,小学科学的探究活动形式多样、涉猎广泛,对于时间和空间的需求灵活多变,这就导致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时空局限,不利于学生直接接触自然、观察自然及探究自然的奥秘。再者,科学既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如果仅仅在课堂上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学生是很难把科学理论联系实际生活的,但若能长期引导他们在课间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相信能让学生更加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尊重科学,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2.扩大科学探究活动的合作范围,紧密家校间的联系

虽然课改后小学科学成为小学基础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实际上小学科学更多面临的是“上面要考试,下面不重视”的尴尬境地。一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科学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远远不如语数;二是因教材循环使用、没有书面作业等客观原因,使得科学这门课程很“神秘”,家长不知道科学课是干嘛的。把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间,那么合作关系就不仅仅限于同学或师生之间了,也可以是亲子之间的合作。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形成合作的意识,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在实践活动中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体验科学的乐趣和智慧;另一方面能为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筑起一道很好的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二、开展课间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1.活动体现探究,内容丰富具体

活动首先要体现出科学探究的特点,创设活动时应面向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其次要合理安排探究活动的内容形式,考虑到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强,活动的形式不能过于单一,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操作的难易程度设置活动。如观察类等较容易的活动操作比较简单,那么可以根据情况丰富一下内容;如果是一些较有难度的活动,那么教师要明确操作的方法,细化探究的步骤。

2.体现以生为本,教师有效引导

课间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在突出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等特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在轻松融洽的师生合作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将课间探究活动内容与科学课程整合,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并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层设置活动目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活动过程中放手于学生,让其自主参与各项活动、主动探究。但放手不等于完全不管,因为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如果没有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就很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因此对于课间探究活动,教师不能流于形式、蜻蜓点水,应引导学生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法。

3.合作形式多元,展示方法多样

因为这些探究性活动都放在了学生的课间时段,所以合作形式不必像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一样拘束,学生可以自己自主选择合作对象,可以是同班同学或者跨班组队,还可以和家长合作。多样化的合作与交流形式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信息,同时学生对于活动结果的展示也可以是多样的,鼓励学生用文字或图像,也可以动手做或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呈现他们的发现和收获。

4.开放评价机制,推动探究热情

课间的科学探究活动要以生为本,发扬学生的个性。如果将评价标准统一化、具体化显然是不恰当的,因此对于活动的评价应是开放的,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重点不仅在于成果的形式和水平,更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在情感态度、探究兴趣、创新精神、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等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

三、课间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案例与成效

课间的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很多,有观察类、考察类、制作类、种植类、饲养类、整理资料和搜集信息类等等;活动时间上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

下面是笔者针对三年级升四年级的学生开展的近一学期的课间科学探究活动,包括科学种植、饲养,科普书籍、影像观看,科技小发明设计、趣味竞赛等,具体安排如下: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学生成果反馈形式2月份(寒假期间)根据自己的喜好饲养一种小动物或培养一种植物。记录动植物的成长过程(以文字、图片、照片形式均可)看一本科普类书籍或关于科学的影视栏目。撰写读后感或观后感3月份把学校的科学种植园地承包给每个班级,植物幼苗,班级分组将植物种子和幼苗种植到科学园地。写种植心得4月份 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创造设计。 交设计稿5月份 学生组队进行“以卵击石”科学趣味竞赛。 竞赛

在活动前期准备好活动材料,查找适合小学生看的科普类图书影像,准备植物种子或幼苗,建立科学种植园地。然后让学生分阶段在课间开展活动,并定期反馈活动成果。其中,2月份利用学生的寒假开展了两项活动,其他月份考虑到不给学生增加太多课业负担,每个月各安排一项活动。因为三年级整学年的科学教材有四个单元是关于动、植物的观察和学习,占了相当大比重,但对于动、植物的观察活动往往在课堂上很难较好地进行,因此,可以利用课间开展种植和饲养活动,让学生在相对长期的连续观察中进一步了解生物。另外,看科普类书籍或影像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到课堂中不能学到的知识,并形成查阅资料的意识;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创造设计可以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以卵击石”科学趣味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这些课间的探究活动不但丰富了课余生活,也培养了各方面能力。

1.激发兴趣,形成探究意识

因为在设计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所以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比如“以卵击石”这一活动,要求每队人员事先准备好比赛装置(生鸡蛋及保护材料),然后让装置从5米高处自由落下,落地后,以鸡蛋不破为准,再称量去除鸡蛋后的保护装置重量,越轻越好。学生特别喜爱这种带有竞技性的活动,都能积极踊跃地组队参加。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进一步培养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尽可能让自己的装置更轻一些,最轻的一组用了塑料袋、棉线、一次性塑料杯和餐巾纸做保护装置,只有12.5克。而在这个比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就体验了对材料的选择和组合的探索过程,经过思考—尝试—筛选,最后寻找出最好的装置。学生既“玩”得不亦乐乎,又促进了探究的意识。

通过一系列的科学课间探究活动,学生对科学更感兴趣。通过对比发现,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课间探究活动中的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表现要比那些不那么积极参与的学生更优秀,他们的求知欲、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更强,还能在课外主动地去探寻生活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2.实践操作,培养技能和方法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培养了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和方法,如通过饲养动植物,学生可以了解动植物的习性,掌握饲养方法,可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

通过探究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创造设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学生天生就有好奇心,也不时会有一些突发奇想,通过教师提供平台,先让学生把创新的想法呈现出来,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通过课间的探究活动也更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部分发展较快的学生还能将课间活动中掌握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课堂,养成的科学素养反映在课堂,给科学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3.陶冶情操,树立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了过程,培养了知识技能,掌握了方法,还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树立了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科学园地的种植活动让学生体验了一次当“农民”的机会,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周围的生活环境都是小区高楼,很少能见到田地,更不用说尝试种地了。通过这个种植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种植蔬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有了这种亲身体验之后,学生对爱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促进价值观的建立。

课间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和素养,还能拉近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作为科学教师,要学会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从过去较封闭型的教学转向开放型教学,立足改革,致力于创新。

[1]谢广田,李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编辑赵飞飞

猜你喜欢
课间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