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成亮,郝建峰,马卉君
(1.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山西 晋中 030801;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山西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关联性研究
——基于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视角
马成亮1,郝建峰1,马卉君2
(1.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山西 晋中 030801;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1.1研究对象
山西省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以“校园体育文化”“体育竞赛”等为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查阅相关书籍文献,获得大量相关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方法依据和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了山西省7所高校(大同大学、忻州师范学院、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运城学院)为调查对象,对这些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访谈。这些高校分别分布在山西省的北部、中部和南部,使研究更具有代表性和均衡性。根据研究目的共设计2份问卷:一份为教师问卷、一份为学生问卷。问卷内容围绕高校体育竞赛活动现状、高校体育竞赛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体育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的互动等。对山西7所高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教师问卷36份,回收33份,回收率91.6%,其中有效问卷33份,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995份,回收916份,回收率为91.5%,其中有效问卷876份,有效率95.6%。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问卷的效度是通过专家评价进行测评的,通过运用“设计合理、设计较合理、一般合理、不太合理、不合理”五级评定标准请专家进行审核,征求专家意见。专家最终对问卷持基本认可态度,并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与更正。
问卷的信度检验通过运用重测法进行,根据2次调查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6和0.843,可见问卷信度较好。
1.2.3 访谈法 本研究共访谈了7
所高校体育教学部或体育学院负责人7人,并随机抽取学生22人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具体围绕学校对体育竞赛的重视程度、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校园体育竞赛的举办频率等。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
和访谈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运用软件
SPSS 19.0进行处理与分析。
2.1山西高校体育竞赛的现状
2.1.1 山西高校体育竞赛的开展情况
2.1.1.1 高校开展体育竞赛的类型 参加和组织响应体育竞赛活动是每个高校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表1可知,山西各高校能保证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校运动会。同时各校也会根据自身实际开展校内体育竞赛活动,如大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每年都会组织多场篮球比赛,同样也会参与全省或市级的比赛。其中山西大学每年举办的体育竞赛项目丰富且新颖,有啦啦操比赛、网球竞标赛、乒乓球联谊赛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加体育锻炼和发展体育爱好特长的机会。
表1 山西省高校开展体育竞赛的主要类型
2.1.1.2 高校体育竞赛衍生活动 调查发现,山西高校体育竞赛衍生活动发展滞后。除了对体育赛事有时做一些简单图片宣传和汇总之外,只有关于啦啦队选拔和体育知识讲座有所涉及,其他均有待开发。体育竞赛衍生活动的开展可以吸引很多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啦啦队的选拔可以号召更多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女生加入其中;体育知识讲座可以为学生弥补各种体育课堂学科知识的缺失之处;体育图片资料的展览可以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提高其运动兴趣;体育知识竞赛可以考查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能力;体育征文比赛可以将学生的文笔写作与体育相结合。总之,这些衍生活动扩大了学生参与体育的途径,它告诉学生,体育不仅只是和运动员挂钩,它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表2)
2.1.2 山西高校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态度
2.1.2.1 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关注度 调查发现,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关注程度一般。非常关注的学生极少,在走访学生的谈话中得知,学校对体育竞赛的重视程度会对其对体育竞赛的重视程度产生极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关注和学校对体育竞赛的关注呈正相关。
表2 山西省高校体育竞赛衍生活动
2.1.2.2 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热情度 高校体育竞赛始终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参与人数的多少也是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发现,学生对参加体育竞赛的态度大多数是愿意的,但表示反感的人数还占一定的比例,这说明仍有学生缺乏积极性,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
2.1.3 山西高校体育竞赛的形式 学校举办体育竞赛的形式主要围绕以下4种形式进行:体育课堂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竞赛、单项竞赛项目和学校运动会。调查发现,有2所学校偶尔利用体育课时间组织班级内部和班际间小型体育竞赛,这种竞赛时间较短,参与人数较少,娱乐性较强。有5所学校常常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年级间比赛,比赛没有连续性,也没有赛程等规范文件,大部分学生为观众。有4所学校经常组织单项体育竞赛,如健身操比赛、交谊舞比赛和羽毛球比赛等,参与人数较多。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是每个学校普及型最高的体育竞赛,学校会花费大量经费举行,时间集中、固定,有很强的纪律性,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
2.2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2.2.1 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2.2.1.1 学校的体育精神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是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精神反映体育的整体面貌。表3显示,山西高校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体育精神较为积极,美中不足的是体育运动过程中创新精神的体现还稍微欠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应对山西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投入更多关注。
表3 山西高校学生的体育精神调查表
表4 山西高校学生的体育观念调查表
2.2.1.2 学生的体育观念 良好的体育观念对人们采取什么体育行为起着指导性作用。表4显示:山西高校学生对于体育传统的、表层观念可以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于深层影响还难以完全领会。除表4内容外,体育运动还有助于个性培养和增强自信心等。以上这些数据及变化趋向告诉我们,学生基础的体育观念是正确的,但也应大力引导学生积极认识体育深层次的理念,这对繁荣校园体育文化至关重要。
2.2.2 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2.2.2.1 现行的体育规章制度学校体育工作应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行国家锻炼标准。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学校会实施相应的规章制度见表5。学校体育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注意吸收国外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表5 山西高校现行体育制度
2.2.2.2 体育课程设置 我们一般认为体育竞赛的开展会对体育课程的内容和设置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在调查中发现,这种影响在大学层面影响极小。目前山西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仍处于传统排课模式,课程固定以球类、田径为主,学校本身开展体育竞赛就少,与体育课相协调的情况很难实现。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体育竞赛在大学生体育课的选择上作用不显著,影响效果不好。
2.3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关联性分析
2.3.1 高校体育竞赛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3.1.1 展示特色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建设以体育文化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有助于形成具体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体育竞赛的发展可以揭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2.3.1.2 提升学校知名度 之前就有研究证明,发展体育项目具有提高高校知名度的潜能。调查发现,将近一半的教师认为体育竞赛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学校必须认识到体育竞赛的重要性,鼓励师生参与体育竞赛,使师生参与度提高,获得一定的体育殊荣,学校的知名度也将得到增加。
2.3.1.3 增加体育经费 调查发现,各高校的体育经费较少,这也成为限制高校体育活动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举办各类体育竞赛,可以让领导们看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同时也可以呼吁学校增加对体育活动的经费投入比例,从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开始。(表6)
表6 高校体育竞赛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3.2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高校体育竞赛的影响
2.3.2.1 渲染和活跃体育比赛氛围 一方面,具有鲜明体育文化色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早在各类体育竞赛宣传之际,就已通过海报、广播、标语,甚至更多的是微信、微博平台将体育氛围渲染到了极高点,极大拓宽了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途径;另一方面,啦啦队、校报采访记者、高水平运动队等都将提升比赛现场的精彩程度,活跃比赛气氛。
2.3.2.2 增强凝聚力 引导师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并使其产生共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体育比赛中这种功能尤为突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就是加强凝聚力的具体表现。
2.3.2.3 提高学生体育竞赛参与度 体育竞赛的参与途经多种多样,运动员、啦啦队队员、组织者、裁判、志愿者、后勤人员都是体育竞赛不可缺少的元素。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重针对学生不同基础、不同爱好和不同能力进行引导,吸引不同学生走进体育竞赛,再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参与方式,这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高校体育竞赛最基本的作用。(表7)
表7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高校体育竞赛的影响
2.3.3 山西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互动缺失 高校体育竞赛应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二者间的互动因素包括竞赛制度、理论指导、宣传力度、学校领导、体育经费等。通过对山西高校体育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互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二者互动出现严重缺失。教师们认为体育竞赛活动制度还不健全的比例最大,达到83.3%,同时指出学校领导不重视占71.4%,体育竞赛经费缺乏占66.1%。这3个要素都应引起学校管理层的重视。
33.6%的教师提到体育组和社团没有发挥作用,部门间没有明确分工和合作,这不仅加大了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学生无法参与其中。此外,还有42.9%的教师认为宣传力度不够,事实上宣传工作应由学生会和各社团完成,因此应督促学生完成这些工作。
3.1结论
3.1.1 高校体育竞赛对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从整体上并不明显。
3.1.2 高校体育竞赛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层面的影响效果较好。通过体育竞赛,师生的体育观念得到了很好的引导,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体育精神也得到了强化。3.1.3 高校体育竞赛对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层面的影响效果较差。学校关于体育管理制度、规章章程没有明确行文,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没有计划和制度。且被调查学校中,只有2所高校每年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3.2建议
3.2.1 完善学校体育竟赛赛制,提
供更好的平台,使更多教师和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体育竞赛中,使体育竞赛能走进校园,学生的角色由参与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实施者,从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3.2.2 学校要拓展体育衍生活动,增加新兴体育项目,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吸引更多教师和学生;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节,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2.3 学校领导应重视体育竞赛,不仅在财政上要保证充足的经费,而且要转变办学理念,将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放进学校体育发展目标中,加大对体育竞赛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参考文献:
[1]潘前.美国纽约州中学竞技体育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53-156.
[2]杨越.体育强国:未来1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事业的需求[J].体育科学,2010(3):3-10.
[3]童锦,纵艳芳,王红雨.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的思考:以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竞赛现状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76-79.
[4]章罗庚,何晓知.课余体育竞赛现状与发展对策:以湖南省高校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68-72.
[5]马志和,张林,郭培,吴贻刚.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经验及其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18-21,43.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7-128-04
收稿日期:2016-05-24
基金项目:山西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xsk1516)。
作者简介:马成亮(1966~),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通信作者:郝建峰(1979~),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