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钊锋
摘 要:创新教育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而创新学习是当今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首要要求,因此,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搞好创新教育就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文章以数学课堂各教学环节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来论证创新教育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创新教育;数学教学;实践能力;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07-01
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创新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搞好创新教育就能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搞好数学的创新教育。
一、生活——诱发创新教育的欲望
源自内心的渴望和追求,是创新学习的灵魂,是提高创新教育活动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平时数学生活经验着手,以兴趣为导向,诱导学生,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例如,在六年级“圆的认识”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知识引导提问:“车辆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当学生说出车轮的共性都是圆形后,教师进一步设疑:“为什么你们见到的车轮都是圆形的?你们有没有看过其他形状的车轮,比如三角形或长方形?你们知道车轴装在哪个部位?工人们制造车轮时,他们是如何画出圆形的车轮的?”这些问题抛出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的教学活动就做到了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互动——提供创新教育的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角色扮演,不能认为自己是教导者或者是指挥者,而应该把自己看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或服务者。另外,教师还应该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友好的气氛中学习,这样学生更容易互动,创新教育的氛围就有了,学生就能够在语言交流、思维碰撞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例如,教学二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学具提问:“请问同学们认识这些图形吗?你们想知道这些图形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呢?”教师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总结学生的回答后进行板书:你看出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正方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提出后,教师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学习。学生们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探究这些问题。有的学生用尺子量,有的学生用纸折,有的学生用卡片拼。学生充分地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当学生完成探究后,教师找学生代表进行汇总发言。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问题的艺术化引导,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自主的创新学习平台,教师用心去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互动学习中,素质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发展。
三、实验——强化创新教育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活动,使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变为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强化创新教育的效果。例如,在六年级“圆的面积”学习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探讨。如果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能够拼得哪些图形?能不能利用这些图形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互相讨论,最后达成一致结论:拼成的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πR,高相当于R;近似的梯形的上下底之和相当于πR,高相当于2R;近似的三角形的底相当于πR的一半,高相当于4R,同样也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认知知识,感知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空间想象、概括与归纳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想象——深化创新教育的空间
生活中,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例如,在六年级“圆锥的体积”学习中,教师可以先投影出示谷堆,启发性地提出问题:“看到这堆稻谷,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进行“抢答”。此时,课堂气氛一定热烈,学生思维活跃,会抢着回答:“想知道r底、d底、c底、h、v、重量等。”教师因势利导:“想一想,哪些是新问题呢?”学生抢着说出:“圆锥形谷堆的体积和重量。”抓住学生的强烈求知心理,再提出问题,“谁能有办法测出谷堆体积?”又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会争着说出一些设想,如“把稻谷放进圆柱体、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大铁桶里进行测量。”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表示肯定,赞扬他们能运用转化法来解决问题,但这样的测量比较麻烦,于是进一步激疑:“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种简便科学的方法计算圆锥体的体积呢?”学生会联想到与刚学过的圆柱体积有关。以上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大胆猜想的机会,在猜想中通过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推出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V锥 =1/3sh,这样的教学,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拓宽了创新学习的空间。
五、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冲动,指导他们进行创新学习,当学生走出了定式思维的圈圈,他们才能长出创新的翅膀,他们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宁春.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之合作学习[J].林区教学,2008(03).
[2]陆求赐.浅析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3]戴仙红.情感在数学创新教育中的作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