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推进统筹城乡就业

2016-08-09 09:46张九玲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统筹概念问题

张九玲

摘要:统筹城乡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难点,同时是统筹城乡就业的主要内容。本文立足于当前的形势发展,阐述统筹城乡就业的概念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提出统筹城乡就业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统筹 城乡就业 概念 问题 对策

一、统筹城乡就业的概念

统筹城乡就业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从我国经济社会城乡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从体制、政策和工作体系入手,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者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就业主要解决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需求问题、城乡一体化就业制度和政策环境问题以及供求连接问题。将统筹城乡就业置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中,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出发,逐步打破城乡二次元结构形成的就业、社会保障分割的传统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兼顾城市就业和农村就业,立足于城乡就业的内在联系,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有效配置和调控城乡劳动力资源,体现效率和公平原则的新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及相关政策体系,创造良好的城乡就业环境。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1.统筹城乡就业的推进受户籍制度的约束。户籍问题是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技能培训、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无法享受公平待遇的重要障碍。城乡劳动力地位不平等,农村劳动力处于弱势,他们进城从事的工作特点脏、累、苦,报酬比较低,一些用人单位招收农村劳动力时,劳动报酬较低,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拖欠工资,没有劳动合同,没有社会保险费,居住的条件比较艰苦,有的是露宿、搭帐篷或者居住简易房。一部分人长期居住在城市并在城市工作,却仍然没有城市户口,被称为“农民工”。因为没有城镇户口,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往往高于城市居民,高昂的进城成本影响和制约了农民工向城镇转移的积极性和就业的稳定性。

2.土地制度阻碍农民工转移。现行的土地制度,农民的承包地与户口是紧密相连的,农民在外地工作,只要户口不迁出,就不会影响土地承包权,一旦户口迁出,土地承包权就会随之丧失。这种土地制度背景下,大多数农民工不会为了迁入城市而选择放弃土地,加上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补偿机制不规范,农民无法得到公平的补偿,造成大量失地,农民失去生存保障,不能成为真正的市民,对城市就业产生重大影响。

3.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差异较大。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一个重大后顾之忧就是社会保障问题,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三项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分割运行,没有完善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参保者社会保险异地转移难度大,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险规定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比例偏低,待遇等待时间长,与商业保险和职工社会保险比较差异不大,导致人们的参保意识不强。由于各种保障力度不同、各项制度边界模糊,导致一部分企业逃避责任,甚至有部分企业不愿意为员工投保。虽然,居民参保了农村合作医疗,但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问题重重,医疗机构以抬高医疗费用的方式使得国家对农民的医疗优惠被剥夺,严重打消了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最终影响了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

4.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农村劳动力技能较低,培训制度不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培训学校分布不均匀,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足,导致教育资源浪费。没有建立起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导致职业教育无法了解市场的需求。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政府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不规范,不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导致统筹力度不够,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5.农村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大多数基层乡镇还没有建立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提供的信息无法满足农民工对劳动力供求信息的需求,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虽然一些乡镇已经建立了就业服务机构,但是偏远的农村还没有规范的就业服务机构,无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没有完全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公平竞争和非歧视政策等市场规则不完善,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搜寻成本和供求双方相互选择的机会成本增加。

三、统筹城乡就业的对策

1.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城乡的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都是依附于户籍制度的,户籍制度制约着城乡统筹就业制度的力度和广度。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逐步放宽户籍迁移的条件,例如,有条件的城市应该逐步让外来务工者拥有工作所在地户口,对不具备户口迁移条件的,在待遇上尽量与本地户口劳动者保持一致。在中小城镇应废除城乡户籍制度,采用户籍登记管理制,让城乡劳动力在身份上实现平等。

2.改善农村土地制度。在资源、合法、有偿的条件下鼓励有意留在城市的农民工放弃土地经营权并获得相应的补偿,改革现行有关征地补偿和安置办法,通过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机制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营效益,如果是公共利益征用土地的,以市场价格为基础,提高征地补偿和安置标准,如果是非公共利益占用农民集体土地的,应引入谈判机制,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3.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并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底线、以卫生保健和服务保障为基础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例如,建立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全民统一的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制度和实行统一的社会救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统筹城乡就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手段,居民可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多种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健全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4.建立职业培训体系。建立职业培训体系,在统筹规划、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骨干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形成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培训院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参加一线工作。对向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转移就业的人员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充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素质,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合适的岗位,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5.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布局,将就业信息、培训信息、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公共服务延伸到偏远乡镇和农村,为城乡劳动者就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总之,统筹城乡劳动者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统筹城乡就业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和稳定转移,扩大城乡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最终提高城乡就业的现代化水平。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全面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张洁云.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研究[D].河海大学,2007

[2]夏志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甘立志.成都市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4]徐小琴.江西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9

[5]王孝竹.杭州市城乡劳动力就业质量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统筹概念问题
科学发展观指导中专教育的探索与尝试
城乡居民大病医保统筹探究
古代的时间概念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浅议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方式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