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晓军
漆器中的团花图案
文/王晓军
团花图案,远在商代铜器上的涡纹和战国铜器上的梅花纹,就已有了最初的定型,后来这种图案经过历代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团花纹样。团花图案的发展既有来自原始传统图案的影响,又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工艺美术的相互发展和进步,促进了工艺与工艺之间的融合,也促进了表现形式的多彩纷呈。
图1 清乾隆 剔红雅集宝盒
团花图案,远在商代铜器上的涡纹和战国铜器上的梅花纹,就已有了最初的定型,后来这种图案经过历代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团花纹样。这种团花纹样被应用到织绣、陶瓷、漆器、玉石器、铜器等工艺美术中。漆器团花是其中发展的一支,在清乾隆时期团花图案成为漆器一种典型的风格和装饰特点。本文根据史料记载和图册资料来研究团花图案在漆器中的发展变化与表现,使我们可以从一个微观角度见证漆艺和装饰图案的变化和发展脉络。
团花图案的成形时期是在唐代,主要流行于唐代织物上,受唐以前传统圆形图案和纹饰的影响,也受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联珠纹的影响。唐代时“团花”图案称为“团窠”。团窠在花纹服装上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当时的官服,以花窠的大小来分等级,一般百姓禁止使用。从初唐到唐晚期的唐代织物上能发现团花纹样由联珠团花纹、花卉团花发展到动物团花的过程,这个时期也是漆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产生了堆漆、螺钿、金银平脱,以及夹纻造像和剔红漆器等形式。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过两件唐代的黄釉漆金银平脱秘色瓷碗,集多种工艺于一身。碗外壁在黑漆地上平脱对莺团花五朵,对莺用金,花纹用银,整个团花图案颜色鲜明,极富装饰美感,加之平脱工艺更使得器物富丽豪华、灿烂夺目。因为团窠纹和秘色瓷的特殊,不是民间可以使用的。 “团窠纹在当时属于身份地位高的人使用,而秘色瓷则为宫廷御品,皇族专用,这两只碗地位之高贵,不言而喻。”
宋代的团花纹样更多的沿用传统形式,出土的织绣多是“喜相逢”式的构图,且风格由大气、繁荣转为内敛、简洁。“晚唐至宋初,团窠式的纹样结构松散开来,写实的宝花向折枝花和缠枝花过渡,一种以宝花或是团花为基础,穿插鸟、雁、鹰、云等纹样形成的花鸟团窠纹样开始大量出现在辽式纬锦中。”元代由于传统文化、蒙古贵族文化和西亚文化的相互融合吸收,其装饰纹样的风格特色很明显,在元史《舆服志》所记的百官公服里,对团花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一品紫,大独科花,径五寸;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答花,径二寸,无枝叶;四品、五品小杂花,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绯罗小杂花,径一寸。八品、九品绿罗,无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还出现了团花文字纹。
发展到明清时期,团花纹样在民间也流行起来,“明清之际,资本主义逐渐萌芽,交通的发达和商业的繁荣,又刺激了官办和民营手工业作坊的发展,这时,在民间织绣工业中普遍地采用了以四季花、十二月花、云蝠、虫蝶、戯文,以及神话传说等题材作成的十团、十二团、十六团、廾四团,以及“遍地绣球”“金钱蟒”等成组成群的图案形式,错综繁缛,争奇斗胜,丰富了装饰的内容。”故宫博物院曾出版过《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织绣团花图案》一书,介绍了院内收藏清代成衣中的团绣纹样。
清代由于装饰题材纹样的多样化发展,团花纹样被广泛运用,团花纹样的表现形式和题材也更加丰富多彩。团花图案的应用范围除了运用比较成熟的服饰刺绣,也能在大量的瓷器、漆器、珐琅器、金银器、铜器、玉石器、家具和生活用具上找到。在《清代漆器》图册中可以发现,这种团花型的装饰图案成为乾隆时期雕漆很具典型的风格特点。
图2 清中期 剔彩格锦团花纹长方盒
清代由于团花图案被民间广泛运用,创造出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漆器上的团花图案因材料和工艺技法的不同分成几个大的类别,主要有雕漆、螺钿、描金、彩绘、戗金等。
(一)雕漆团花
雕漆团花有在整件漆器中作主要纹饰的团花,也有起衬托作用的团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剔红团花书函式盒,正背两面在回纹锦地上雕各种团花花卉纹样,两个侧面用切成的木片黏合成书函状,造型别致,色彩艳丽,花卉生动。团花作为主要装饰纹样显得活泼新颖。
一些以文人典故、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剔红宝盒上,中间圆形开光雕山水人物,盒壁在锦地上雕各种花卉的团花纹。清代乾隆时期的剔红雅集宝盒(图1),盖内刻“雅集宝盒”器名款,盖面雕松树、竹林、山石等场景,一人在树下弹奏,两人在竹林下促膝长谈,有文人雅集之意。盒壁以六角形锦纹为地,上雕牡丹等花卉组成的团花纹,有较强的立体效果,以外围的团花装饰衬托主题,使得整件器物清雅浪漫、贴近自然。
雕漆中除了剔红,在剔彩、剔黑中也出现过很多以团花装饰的器物。清中期剔彩格锦团花纹长方盒(图2),通体剔彩,分层髹涂黄、绿、紫各色漆,以雕刻的菱形格锦作整体装饰,格内雕团形的双螭、蝙蝠、松鼠、瓜瓞等图案,寓意瓜瓞绵绵,福寿成双。这件器物正符合《髹饰录》里提到的重色雕漆:“重色者,繁文素地;堆色者,疏文锦地为常具。其地不用黄、黑二色之外,侵夺压花之光彩故也。”整件器物漆色素雅和谐,器型古朴典雅,团花装饰图案结构饱满、色彩配置丰富。
图3 (清) 红漆嵌螺钿团花纹攒盒
(二)螺钿团花
早在商周时期的古墓中就发现了螺钿漆器,但当时的螺钿造型特别简单,“商周时期还是螺钿漆器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做法仍比较简单:把螺片切割成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其它几何形,稍加磨制后在漆器上拼嵌出简单的图形”。到唐代的时候螺钿平脱漆器盛行,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收藏了多件唐代制作精美的螺钿漆盒和螺钿琵琶。到明清时期,螺钿制作工艺更加精良,厚螺钿和薄螺钿的漆器在宫廷生活中经常可见。团花图案的螺钿漆器可以在一些生活用具如捧盒、家具中找到,一般用黑漆或者红漆来衬托,整个花纹色彩明快,或清新亮丽,或清淡典雅。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中期红漆嵌螺钿团花纹圆盒(图3),通体髹红漆为地,以厚螺钿嵌饰花纹,周围以白色钿片嵌各种团花纹,盖面正中以金漆篆体团“寿”字,使整件器物布满喜庆福寿的意境。
(三)描金团花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就已在漆器上使用描金描银的方法,“所谓描金漆,就是在单色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做法,黑漆地上最为常见,其次是朱漆地和紫漆地。”清乾隆时的黑漆描金团龙纹圆盒(图4),在通体髹饰的黑漆地上饰描金团龙、夔凤纹,有的是独立个体,有的三两个为一组,不规则的分布。这里的团龙纹用阴阳两个颜色来丰富纹饰的变化。《髹饰录》里载:“描金,一名泥金画漆,即纯金花纹也。朱地黑质共宜焉。其文以山水、翎毛、花果、人物故事等;而细钩为阳,梳理为阴,或黑漆理,或彩金象。”这件黑漆描金团龙纹圆盒就是所说的“彩金象”。描金团花纹样突出表现富丽高贵、严谨细腻。
(四)彩绘团花
彩绘团花和描金团花都属于描饰类,只不过描金是单纯以金描之,彩绘是以彩色漆描绘图案,有彩漆描绘和油彩描绘。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中期彩绘团龙纹圆盒(图5),通体黑色漆为地,用红、黄、灰、白、赭、草绿等色漆描饰花纹,盖面、立壁分别饰以相同的团龙七或九个不等。龙纹虽是仿明代特点绘制,但团花式装饰风格为清中期的典型特点。
(五)戗金团花
戗金的技法在南宋时期就有出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戗金彩漆八仙长盒,盖面中心有一大团寿字,内含一蝙蝠,取福寿双全之意,两旁各有四只仙鹤在空中飞舞,周围有六个小团寿字和祥云点缀其间。整个画面是《髹饰录》中所提到的“戗金细钩填漆”工艺,镂嵌填漆做成花纹和地纹,再在花纹上勾画阴纹并戗金。
图4 清乾隆 黑漆描金团龙纹圆盒
受漆器制作工艺技法的影响,团花纹的表现还会使用几种技法并施的方式进行创造和装饰,这也促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装饰多彩多样、繁复精美器物。
图5 清中期 彩漆描金喜相逢纹圆盒
漆器中的团花题材可概括为五类:植物团花、动物团花、文字团花、佛教纹样团花、几何纹样团花。早期的团花图案比较简单,如秦汉的瓦当和隋唐的织锦;唐代出现写生形的团花图案;宋元时期受文人花鸟画的影响,其表现形式更注重写生和完整;明清时期,团花图案的大范围流行更促进了其题材的完善,这个时候的团花纹样也更注重寓意的表达,“特别是清代,装饰上几乎大部分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形成此一时期的装饰特色,既注重纹样的形式美,也注重纹样的意义美”。《中国纹样史》将清代的吉祥图案分了十类,包括:福、寿、喜、丰收、财富、平安、如意、学而优、作官、子孙。
植物团花以四季花卉、果蔬、树木为主,包括牡丹、月季、桃花、梅花、兰花、莲花、桂花、玉兰、百合、水仙、绣球花、芙蓉、萱草等花卉,也包括葡萄、瓜、石榴、荔枝、枇杷、桃、佛手、柿子等瓜果蔬菜,还包括松柏等乔木和竹子、灵芝等植物。
动物团花有传统的龙、凤、麒麟、蝙蝠、蝴蝶、鸳鸯、鱼、仙鹤、马、雀,兔、马等。
文字团花包括:万、福、寿、喜、吉羊、长春、如意、八卦等。
佛教团花包括:八宝八吉祥、经卷、“卍”字等。
几何创造纹样包括:菊瓣式、葵瓣式、菱花式、荷花瓣式等,多是以花卉纹样变形过来的。
在有些带有团花图案的器物上,发现有两种类别的组合,如动物与文字、动物与植物、植物与文字等,也发现团花图案的表现形式并不只有单一的圆形,还有些细微变化,如以边缘增加枝叶的方式,来使整个纹样更加飘逸生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图6)。
在清宫收藏的器物中,有用传统门类、技法装饰的团花器物,也有各门类之间的相互穿插应用、影响产生的器物,像用珐琅胎的团花图案装饰漆器,用描金工艺的团花装饰瓷器等,无不反映着工艺美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团花图案的发展既有来自原始传统图案的影响,又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工艺美术的相互发展和进步,促进了工艺与工艺之间的融合,也促进了表现形式的多彩纷呈。
图6 清中期 黑漆描金双圆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