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珍鉴精 传承永恒
——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巡礼之七

2016-08-09 01:26张玮玮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6年4期
关键词:吉州窑钧窑磁州窑

文/本刊记者 张玮玮

藏珍鉴精 传承永恒
——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巡礼之七

文/本刊记者 张玮玮

导言:金代是由女真族在我国东北和北方广大地区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和南宋对峙长达一百多年,在此时期,金代陶瓷业的发展颇有成就,但由于留存下来的历史文献绝少记载,实物资料又所见甚微,金代瓷器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宋朝瓷器,以其素雅简洁又千姿百态为汉族劳动人民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而金代陶瓷业同样是中国窑瓷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走进光华路5号艺术馆,在欣赏精美的南宋瓷器的同时,也领略金代瓷器的盛世风华,揭开女真文化的神秘面纱。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琮式瓶

此琮式瓶高38.5厘米,宽13.5厘米,长方柱形。形制规整,仿良渚古玉琮形制而做。四面八区,由上而下凸起横直线纹。圆口,口底大小相若。瓶身通体罩以粉青釉,釉色有如一泓高山清泉,迷人心醉。圆底刮釉涩烧,露火石红。

琮原为原始社会巫师们与天地鬼神沟通的一种玉质神器。宋人崇古仿制商周青铜、古玉等礼器琮,以瓷器的方式完成了土与火的嬗化,而成了划时代的古陶瓷文化艺术遗珍。它是古代工匠慧心独运、渲天地之华、咀神火之英的杰出传世之作。琮式瓶从起源到发展的延绵历史,是其他任何瓶类都无法比拟的。其形制作为天方地圆的浓缩,尊贵无比。意寓“天圆地方”“黄琮礼地”之宗教神圣意义。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琮式瓶

南宋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茶碗

此碗高5.4厘米,口径14.8厘米。敞口,斜腹,小圈足,呈斗笠形,底足无釉露胎呈米黄色,是宋代典型的茶盏式样。通体施黑釉,色黑如漆。内壁施木叶,从内心向口沿展开,叶尖朝向盏沿。在漆黑的釉色衬托下,叶脉清晰,发色棕红。叶中略有反叠,恰似一阵轻风吹过,飘落盏中,妙趣天成。

吉州窑木叶纹黑釉瓷,有不少学者认为是用菩提树叶做成的叶印纹。据说佛教禅宗青原一系的开山圣地,就在吉州窑的永和镇郊外青原山。山上建有多处佛寺,这些佛寺是吉州窑瓷器的重要买主。因此,吉州窑的叶印纹诞生,是菩提树为佛教圣物,为求增加销路,主动迎合佛教,而产生的一种工艺求新的可能性较大。

(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茶碗

南宋 吉州窑豹纹瓶

此瓶高19.4厘米。器如悬胆,颈长,五瓣花撇口,矮圈足,底足无釉,沙底见旋痕。全身施黄色窑变釉,瓶口沿及器身满饰黑釉圈点纹。

吉州窑当地瓷土含高铝高钾高钛,胎土白度不高,白中泛黄的多。为掩饰胎色的不足,吉州窑工巧妙地利用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釉彩装饰技术,通体用窑变花釉装饰。窑变花釉装饰的创新是吉州窑装饰风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釉是在釉中掺入了不同的金属元素,使其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因化学反应的作用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鲜艳釉色、釉斑和流纹。在黑色釉面上点染黄褐色斑块,釉色如海龟贝壳上的花斑,色调协调滋润。窑变结晶花斑瓷饮誉中外,被誉为“馨香艳丽的山花”。如窑变釉圈点纹就先以剪纸圆圈分十数层,满贴于器表黑釉之上,再施黄褐窑变釉,然后揭去剪纸,经高温使釉面呈现窑变,黄色窑变釉中就会呈现金色兔毫纹,或者其他窑变给人以变化莫测美的享受。装饰手法新颖,表现效果奇特。

(南宋)吉州窑豹纹瓶

1980年永新旧城东门外城墙基底发现的至大三年(1310年)到至正十二年(1352年)之间的一座窑藏中,出有一件吉州窑窑变釉圈点纹小口梅瓶。当时江西省博物馆称之为海内艺术孤品。因此本品五瓣花撇口瓶也可以叫南宋吉州窑窑变釉圈点纹瓶,与江西省博物馆馆藏同属艺术孤品。

金 钧窑天青釉单耳杯

此杯高4.6厘米,最大口径8.8厘米。直口,弧腹,圈足。一侧附一环形把,把上饰一如意形云头,造型典雅。器内外施天蓝釉,釉色晶莹润泽、柔和如玉。口沿釉薄,微露浅胎色;圈足露胎刷一层酱色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如意形云头纹是古代一种典型的吉祥装饰纹样,它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高雅艺术的执着追求。此类器型在钧窑中非常少见,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金代钧窑天蓝八角龙首把杯,与此类似。此单耳杯制作精巧,若置于案头把玩,可谓清雅可人。

(金)钧窑天青釉单耳杯

金 钧窑双鋬耳铺首三足炉

(金)钧窑双鋬耳铺首三足炉

此炉通高19.5厘米。平折沿,直颈,颈贴塑四小动物纹饰,鼓腹,腹下接三兽足,向炉底内撑。口沿上塑对称方立耳。方立耳下有一对摩羯带状耳与器腹衔接。腹身有兽面铺首一对,通身施天蓝钧釉,釉质均匀,不流淌。下底足无釉。

在北京市海淀区金山发现过一座金代的土坑石棺墓,时代定位金初,墓主应为女真贵族。墓中出土了几件钧窑瓷器,经排比,其与河南神垕镇早期钧窑的器形和特征相同,时代亦为北宋末期。所以金山这批器物应是女真人掠,自中原的,甚至有可能是掠自宋宫廷的遗物。根据这些材料,大体可以将钧窑始烧的时代定在北宋晚期到金代前期(12世纪前半叶)。早期钧釉器物的釉层较薄,釉的流动性不强,釉色淡雅匀净,釉薄的口沿部,由于釉层垂流而较薄,呈现出较淡的赭褐色。因此,从本品的三兽足造型及施釉的厚薄情况等综合分析,应为金代仿铜鼎造型,古朴,庄重,制作精巧。

金 磁州窑黑釉线条罐

此罐高18厘米,最大腹径17.5厘米。短直颈,小翻沿口,两扁泥条做耳系。通体施黑褐釉,器身压印直线纹,呈瓦楞条状,再用白色泥浆堆出线条。楞条状纹白釉中显褐黄色。底足一周无釉,胎坚实,底心施黑褐釉,有旋纹。

磁州窑烧瓷的品种很多,“黑白釉下对比是磁州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然而,常常有人把釉下黑彩误认作黑釉。磁州窑烧造白釉釉下黑彩绘画瓷器的年代在北宋早期,甚至更早。白釉釉下黑彩划花、黑地白花、釉下黑彩划花等装饰方法,是在白釉釉下黑彩绘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磁州窑黑釉白线条工艺过程一般是在成型的坯上,用白色泥浆堆出线条,先敷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用黑褐色釉料在器表涂绘烧成,泥条突起处由于釉薄呈现淡黄色、浅灰色、简单的泥浆线条使釉面增加了凹凸起伏的动感,具有独特的黑釉凸线出筋艺术效果。

(金)磁州窑黑釉线条罐

猜你喜欢
吉州窑钧窑磁州窑
写意泥性·黄河印迹·钧窑瓷板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5)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4)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孔家钧窑 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2)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1)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宋代吉州窑窑变瓷的创新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