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微信”背后的人文忧虑

2016-08-09 07:20胡志强
工会博览 2016年17期
关键词:胡志强懒人段子

□胡志强



“读微信”背后的人文忧虑

□胡志强

“读微信”几乎是现在数以亿计国人生活的“新常态”,让人喜忧参半,它显露出了很多我们必须给与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

首先,数量难以统计的“点到为止”“快餐化”的文明启示段子,大大缩短了最草根阶层社会公众接受 “文明点化”的进程,而且因为貌似和宣传不沾边,言语体贴入微,效果出人意料地好。中华文明几千年,典籍、古训浩如烟海,但自古以来,对于草根群体的文明教化过程,还是以“明事理晓是非”的长者或师尊的口传身教为主,不用不识字的百姓自己去读书提炼。那些育人者挂在嘴边的“俗话说”“古人云”“孟子曰”,就是今天微信段子的早期形式。这些自古有之教化人的段子形式,出自亲人口,本是好人言,目的明确,劝人向善,所以不由得不信。

这里就有了问题——别人读书总结出来的道理,放到另外的人身上,还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吗?“一百个观众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书,只有自己去读书后才能得出自己的体会,自己悟出的道理更适用。人心向善是真理,但向善之路要费些力气也是真理。读书对一些人来说,是个费力的事。我们要防止“读微信”带来思想懒惰。

懒惰难出善行。

懒人,得善思,可能;懒人得善报,很难。因为,善报的前提是善行,而善行需要付出——精神的、物质的,有时还可能是生命的代价。我们不能相信一个只是口若悬河、好话不断的人,其言语之外必有善行。相反,我们见过太多的社会行为是以善言为根据,指责他人的不文明,而自己不去身体力行,率善而为。

所以,读微信背后的不读书、思想懒惰“过嘴瘾”的生活新常态,带给我们的忧虑比欢喜更多。我们发现,那些精致到了几个字、几句话的文明段子,一经微信发布,在更多的时候成了读微信的人挑剔社会的根据,而不是以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还有一个更值得深层忧虑的问题——信息碎片化下的只言片语可能会肢解社会正义。当人们宁愿相信如空气一样散播的那些价值、质量实在过低“信息”,而不愿相信信息主渠道时,反应的是公众对社会信息体系的信任缺失。

微评

@莨茶同学:读书的好处和必要性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读书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多学习文章所表达的内涵和人生道理。面对同样的事,多读书的人和少读书的人,想入的深度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海棠一生:碎片化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因为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需要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无意义的放松。但这样,会使逻辑能力越来越差,思维越来越不连贯。不妨坚持一些连贯的东西,无论是逻辑训练还是思考某些事情,慢慢地,会发现越来越轻松。

@采铜:每天要面对各种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信息,在这些信息日复一日地冲刷之下,我们渐渐失去了辨别和筛选精华信息的能力。我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关注了太多与我们没什么关系的人、事、物,这些东西塞满我们的头脑,干扰着我们的思考和记忆。

@刘睿铭:当初加微信号码的初衷,就是更方便地交流,更好地沟通,更好地看见对方的好和美!可是在这种信息化碎片化的过程中,我们变得更加枯燥无味。也许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读书,也许我们应该安静专注地做一些手工,也许我们应该去大自然散散步。让杂乱的生活多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细腻和安宁来。

猜你喜欢
胡志强懒人段子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基于STM32的懒人垃圾桶
嘻哈段子铺
廉洁自律准则歌
一键定制 秋冬彩妆懒人包
懒人美味
段子来了
胡志强:台中市长的治理之道
一个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