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与重组:中粮集团的国际化解决方案

2016-08-09 09:08顾善松
中国猪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国际化进口加工

顾善松

兼并与重组:中粮集团的国际化解决方案

顾善松

(中粮集团战略部研究部,北京 100005)

本文在介绍中粮集团国际化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企业需从企业、行业和政策三个层面开展研究,顺势而为进行本企业的国际化。

兼并;重组;中粮集团;国际化;解决方案

1中粮国际化的三个阶段

1.1改革开放到2000年左右

中粮从外贸企业起步,改革开放前,既是企业,也承担行业管理职能。改革开放后开始到境外设立子公司和办事处,特别是1987、1988年外贸体制改革后,中粮与地方企业脱钩,开始向市场化、实业化和国际化转型。在国外设立多个子公司和办事处。在国内实业化过程中,与诸多国际化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以提升经营能力,如与美国ADM等合资,在江苏张家港,建设中粮第一个综合性粮油加工基地——东海粮油,包括油脂加工、大米加工、面粉加工、饲料加工等,目前仍是亚洲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又如与泰国正大合资在河北秦皇岛,建立中粮第一家面粉加工企业——秦皇岛鹏泰面粉厂,这些工厂均成为中粮粮油加工业务的“黄埔军校”,帮助中粮学习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地支撑了中粮实业化进程,是中粮国际化的基础。再比如可乐灌装,在中粮的帮助下,可口可乐重返中国,中粮通过与可口可乐从寄售开始合作,逐步发展灌装和销售业务,目前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三大装瓶商之一。

1.2 2000年以后,开始探索境外实业投资

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内外部形势的变化,2000年之后,中粮开始思考境外实业投资。国际粮商发展历史悠久,成立时间最晚的ADM,也成立于1902年,距今已有114年的历史。我们在思考走出去的方式时,认为如果从绿地投资开始,要达到一定的规模,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故决定以并购为主要方式开展境外投资,如曾入股Simthfield、并购澳大利亚最大的单体糖厂——Tully糖业(年加工甘蔗能力250万吨)等。

1.3 2014年后开始大规模并购

2014年,中粮联合厚朴基金、淡马锡、IFC、渣打直投,并购尼德拉(Nidera)和来宝集团农业板块(简称来宝农业,Noble Agri)各51%股份,2015年底并购来宝农业剩余49%股份,将来宝农业更名为中粮农业(COFCO Agri)。并购完成后,中粮的总资产和总营收规模已经跃居全球前三,但我们很清楚,国际化才真正迈开步伐,路还很长,目前正在开展境内外业务一体化工作,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致力于打造有竞争力的国际大粮商。

2中粮国际化的体会

国际化不是目的,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国际化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中粮在国际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体会就是要顺势而为。

2.1在企业层面

企业国际化应符合企业发展阶段的需要。中粮到境外投资的大背景是中粮在国内的布局已基本完成,需要考虑向产业链上游、向海外拓展。

2.2在行业层面

在行业层面,企业国际化应符合中国农产品长期供求趋势。?

近几年国内粮食出现了某种“过剩”现象。我们认为,目前的粮食“过剩”是结构性的、阶段性的,不改变长期供不应求的趋势,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是必然选择。

虽然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但增产的是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对粮食产量增量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5%、23%和57%,其他谷物品种和油料、糖料的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由于需求是多方面的,农产品产量结构性变化导致其他品种供求缺口不断增大,大豆、油菜籽、棕榈油等油脂油料、食糖、牛肉等农产品进口持续增长。以大豆为例,2004—2015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从2 023万吨增长到8 169万吨,同期国内大豆产量从最高峰的超过1 700万吨下降至目前的1 200万吨左右,大豆进口依存度超过85%。

目前之所以出现产量高、进口高、库存高“三高”并存的矛盾现象,主要是因为受国内价格政策和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企影响,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带来不必要的进口增加。典型的如玉米替代品及其深加工副产品进口:2011—2015年,大麦、高粱、DDGS、木薯及木薯淀粉进口量从922万吨增长至3 92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4%。“三高”并存带来的负面效果已影响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开始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市场化改革,目前效果已经显现。随着国内市场价格降低,因价差过大导致的进口显著减少,2016年1—4月,大麦、高粱、DDGS、木薯和木薯淀粉进口总量为1 257万吨,同比减少了28%。

中国用不到全球10%的耕地养活了超过全球20%的人口,对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养活”是满足基本需求,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食物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消费者对肉和乳品等动物蛋白、植物油和食糖等需求将持续增长。受资源和环境约束,如果以国内的资源满足全部食物需求,将带来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利用,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战略指引下,国内农产品出现结构性的供求缺口是必然结果。预计到2025年,谷物、油脂油料、糖、肉、乳品等缺口合计将占到这些品种消费总量的20%以上。因此,中国需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中国农产品长期的供求趋势为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3政策层面

国家在2013年底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战略。企业开展国际化,要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指引。

目前有中国企业在国外开展农业种植,农业种植自身的商业可行性暂不讨论,如果考虑资源回运的话,在产业选择上,建议既需要考虑到国家提出的“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求,也需要考虑到投资国与中国是否签署了进口检验检疫协议等政策环境。

F326.33

B

1673-4645(2016)07-0035-02

2016-06-26

猜你喜欢
国际化进口加工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聚焦港口国际化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