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宝丹(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0)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物流改进策略研究
■ 陈宝丹(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0)
内容摘要:本文从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流通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流通效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主要观点包括: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法可依,完善政府管理机制、强化决策职能,提升行业协会的权威性并使其发挥应有的监督规范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利用程度、建设一体化物流流通制度,采取多方面措施引进及培养人才。以期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流通效率及增加其使用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生产商及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加农产品生产效益。
关键词:农产品 第三方物流 影响因素 改进策略
随着农产品由原来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向市场化经营模式的转变,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方面也需要具备更高标准。特别是农产品物流流通环节,更是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在农产品物流流通中,第三方物流由于具有运输速度快、专业性强、承载能力高、辐射面积广、运输效率高等优点,成为农产品物流流通的必要选择。但现阶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弊端。基于此,本文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促进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为增加农产品经营效益奠定基础。
伴随时代的发展及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我国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并成为GDP的重要贡献部分。但是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依然享有不可撼动的地位,现今我国农产品生产量仍然位居世界第一,并且是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一)我国农业发展及农产品产量现状
1.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如图1所示,2005-201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由19613.37亿元上升至54771.75亿元,年均增幅为12.09%。但从农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来看,农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由2005年的8.13%变化至2014年的6.36%,年均增幅为9.30%;其中在2005-2014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率最高出现在2010年,为20.03%,最低出现在2014年,为6.36%,而同比增长率均值则为11.75%。这说明在2014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增幅低于2005-2014年期间的其他年份;农业生产总值有所降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性因素,也有人为滥用化肥等因素,更有诸如物流运输效率等科技性因素。
2.我国农产品产量现状。农产品是经由农作物初级加工的产物,一般来说农作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粮食作物,如谷物、玉米、高粱、小麦、薯类等;一类是经济作物,如棉花、豆类、油料、糖料、水果、蔬菜等。但是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及城市化的推进,这些农作物都可以称之为有经济价值及利用价值的农产品。
图2中列举了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等;而我国在2005-2014年期间,粮食产量由48402.19万吨上升至60709.12万吨,年均增幅为2.55%;棉花产量由571.42万吨上升至616.1万吨,年均增幅为0.84%;油料产量由3077.14万吨上升至3517.01万吨,年均增幅为1.50%;糖料产量由9451.91万吨上升至17403万吨,年均增幅为7.01%;蔬菜产量由56451.94万吨上升至76005.48万吨,年均增幅为3.36%;水果产量由16120.1万吨上升至26142.2万吨,年均增幅为5.52%。
从2005-2014年期间以上几种农产品作物的同比增长率来看,均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年均增幅呈现的变化趋势较大,但以上几种初级农产品产量还是处于逐年提升阶段。只不过以上所列举的几种初级农产品,如油料及棉花在2014年产量提升较不乐观;而粮食及蔬菜产量提升一般;水果及糖料产量提升较为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物流因素也是其中之一。
图1 2005-201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及同比增长率示意图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物流模式
现阶段我国用于农产品运输的物流模式可分为四种,即传统直销型物流模式、联盟型物流模式、合约型物流模式及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一,直销型物流模式,即农产品生产商→最终消费者。直销型物流模式最为传统,在农产品流通上呈现流通数量少、流通范围小的特点;但这种流通方式仅在经济不发达地区适用,无法满足发达地区较为分散的消费者需求。
第二,联盟型物流模式,这种模式将农产品生产商、批发商、制造商、零售商充分联合在一起,以提升流通效率。如生产商→批发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种物流模式的优势在于:使农产品物流流通渠道上各个环节分工更加细化、专业性更强,同时也使农产品自身安全及质量得到保障,进而保障消费者自身权益。但是联盟型物流模式也有一些缺点,当农产品交易量提升时,处于生产商及消费者之间的批发商、零售商、制造商为了使利益最大化,会对相关物流流通信息进行封锁以恶意抬升价格,致使生产商及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第三,合约型物流模式,即农户或农产品生产商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的一种模式,比如“农户/农产品生产商+加工企业/运销企业/合作社/保险公司”。这种物流模式的优势在于加工企业或运销企业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并为零售商提供稳定的农产品供应,保障农户及农产品生产商的收益;但由于农户或生产商在与企业进行谈判之时处于劣势地位,其交易费用、物流成本将大大提升,同时农户及农产品生产商还承担企业违约的风险。
图2 2005-2014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示意图
图3 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流通示意图
第四,第三方物流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也变得日渐成熟。应用于农产品物流流通的第三方物流专门从事农产品由生产商到消费者之间的流通,即加工、储藏、运输、流通等环节。这种物流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各个环节的分工合作提升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农产品物流标准运作;但缺点就是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有着诸多不完善之处,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效率。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流通如图3所示。
(三)我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1.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应用情况。据统计,在2014年应用于我国农产品物流流通的几种物流模式占比分别如图4所示,即联盟型物流模式(41.81%)>第三方物流模式(32.64%)>合约型物流模式(21.82%)>直销型物流模式(3.73%)。从图4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在近些年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但联盟型物流模式所占比例还是远大于第三方物流模式,究其原因,既有联盟型物流发展时间较长、累积经验较多、在市场之上占据一定份额等因素,也有第三方物流应用于农产品流通的时间较短及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等因素。
2.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特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也就是在农产品流通供应链中的农产品生产商/供应商及农产品消费者之间的第三方来承担物流流通服务的一种物流模式。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并不参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买卖,是农产品流通的新型中间环节;在实际运行过程之中,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呈现出个性化、契约化、战略合作化、信息化等特点,从而为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等方面奠定基础。
其中个性化即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及业务流程完全符合消费者意愿和需求;契约化即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共同签订协议,明确权责关系及合作佣金,以便为农产品物流的开展提供保障;战略合作化,即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与客户的关系是建立在战略合作之上而不是竞争之上,这是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直接利润来源于科学的物流推广所产生的附加值,而不是运费及仓储费,因而战略联盟关系的确立有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更为周到的物流服务及优化客户物流体验;信息化即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完全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上,通过信息网络的建立,使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相关农业市场行情等信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生产商供应商之间得到有效传递,使得农产品订货、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实现一体化,进而有效提升物流流通效率。
由于我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运作效率,提升了物流流通成本,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益。本文着重从政府及企业两个层面来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层面
第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致使隐患重重。虽然我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在政策上得到了一定支持,如2009年颁布的《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2012年颁布的《关于推进物流服务业发展的决定》等,这些法律法规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完善及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但是现有政策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如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中心建设细节及运作模式未作明确说明;对农产品物流建设之中的违法行为未列入刑事责罚之中;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相应指导有所缺失;同时政府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准入条件设置模糊、相关土地使用法律法规不完善、投融资政策及税收政策不具扶持性等。这些都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第二,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使决策无法发挥效用。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是阻碍我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之一。现行管理体制呈现出多头无效管理的特点,从而导致有关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相关决策出自不同部门,无法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进而影响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有效开展。比如,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管理出自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民航总局等多个部门;而这样的行政管理体制设置,一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但由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使得各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二则使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办理手续更为繁琐、办理流程更为繁杂、耗时更久,极有可能使农产品错过最佳运输时间。
第三,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行业协会尚未完善。对于尚不完善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行业协会起到监督及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然而目前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行业协会的发展却存在一定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行业协会组织成员少,经费来源有限,行业协会自身所收取的会员费用并不能够维持其正常开支,维持行业协会正常运转的资金往往来自于政府,但仅凭政府资金来维持运转并非长久之计。
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行业协会所涉及的行业比较有限,且行业协会自身权威性不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及企业对行业协会在规范监督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促进其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
图4 2014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占比示意图
(二)企业层面
第一,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通过第三方物流进行流通,但我国现阶段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加工、储存、运输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现有的基础设施常年不更新,从而导致现有加工农产品的基础设施功能不齐全,无法有效完成农产品加工程序,无法使农产品保留其经济价值,使农产品生产商及消费者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在农产品储存方面,还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依然使用常温储藏库,但是生鲜农产品在常温环境下进行储藏,会在无形之中损失其经济价值。因而改善农产品存储基础设施是保障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方式。
在农产品运输方面,除了水运及空运,陆运路况虽然在经济发展形势之下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仍有一些地区物流运力不足,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价值流失。同时智能仓库管理、自动分拣系统、信息化传送带等基础设施配置尚不完善,从而使物流运输效率大大降低。
第二,信息化利用不足,无法建立一体化管理流通制度。在现阶段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之中,信息化利用程度较低,公共信息平台尚未建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物流流通效率。其中信息化利用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订单处理、冷链系统、货物跟踪、资金结算等方面智能化及自动化不足。
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使得现阶段企业还无法建立订货、加工、包装、分拣、配送、销售等一体化管理制度,从而使得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合理地进行物流规划,从根本上满足客户需求,优化客户物流体验。
第三,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专业人才匮乏,培养机制不健全。随着物流信息化的展开,物流企业规模也会有所扩大。而不断发展的物流行业亟需两类人才;一类就是具有较高素养的物流管理及经营人才,而另一类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来维护及升级企业物流系统的技术人才。这两类专业人才是提升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运输效率、改善企业经营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性人才,但无论是管理型人才还是技术型人才,在人才市场上都十分匮乏。
同时,我国现今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也不健全,培养人才仅通过继续教育或参加进修班即可,且企业员工培养成绩并不计入企业相应的绩效考核范围之内,并与职位晋升无太大关系,因而现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培养机制也有待完善。
对于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完善,政府与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结合前文所述内容,着重从政府及企业层面来分析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相关改进策略。
(一)政府层面
第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相关企业的发展。现阶段针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
完善已有的《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将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设置为一个单独的章节,在其中规定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中心的建设细节、运作模式、土地使用规范、违规建设行为的设定及相关处罚措施,以使得我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第三方物流中心规范建设,避免违规建设行为。同时,还需适当放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并明确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责任权利,以促进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
完善现有的针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及物流企业相关收费政策。在税收政策上,适当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予以支持,从而使企业有更多资金完善自身基础物流设施,如推行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融资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适当降低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贷款利息或降低融资门槛;同时国家也可推行物流企业注册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减免等政策。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可缓解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促进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稳步发展。
第二,完善政府管理机制,强化针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决策职能。政府部门对现有管理体制的完善及改革,使得相关部门决策职能得以更大发挥,从而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应从完善政府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义务,简化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办理程序等多方面进行:
完善政府管理机制,提升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相关行政部门的决策职能。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可由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民航总局、商务部等多个部门提交相关发展意见,再将信息汇集上交至发改委,由发改委统一做出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决策,以提升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相关决策的有效性。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义务,与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相关的各部门,如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民航总局、商务部需要明晰自身在物流发展中的重要性,做好本职工作、为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奠定基础。
简化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间。负责物流行业发展的各部门应在落实相关审批工作的基础上,在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办理手续、办理流程、办理时间上尽可能简化,从而提升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办理效率,使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挥更大效用。
第三,提升行业协会的权威性,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作用。行业协会在规范及监督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显而易见,结合现阶段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
提升政府机关及各行业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行业协会的重视程度,使行业协会的功能与作用深入人心。促进有关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行业协会相关政策出台,从而赋予行业协会一定的权威性及社会认可度,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加入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行业协会的企业数量,提升行业协会资金储备。
结合所在地市场发展情况,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作用。行业协会在成立后,需结合当地市场发展情况,制定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规划,促进当地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还需制定相关物流行业发展规范,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稳定秩序,创建公平竞争且和谐共赢的市场环境;同时行业协会也需要优化自身服务功能及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完善合理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评级制度,制定第三方物流相关人员培训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同种类的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以促进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层面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奠定物流服务基础。提升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关键就在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加工、存储、运输等方面。
在加工方面,则应做到更新已有的加工设备,如农产品消毒及烘干自动化设备、农产品自动分拣设备等,使现有的加工方面基础设施满足农产品生产需求,并使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增值服务得到实现。
在储存方面,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不断完善其已有的常温储存设备,同时还需要购置低温冷链储藏设备、防潮设备、保鲜设备、温度调节设备等,以满足不同种类农产品的储藏需求,使储存环节中农产品自身经济价值不至于大量流失。
在运输方面,陆运路况需要政府介入才会取得较大改善,但是企业可以从运输工具、运输技术、通信网络及交通网络的完善方面着手,以达到全面提升物流运输效率的目的。如企业可以购置用于农产品物流配送及运输的升降台、托盘、集装箱、专业运输车及叉车等设施,还有通风设备及温度调节设备等,以降低农产品在物流运输途中的损耗,提升物流运输效率。
第二,提升信息化利用程度,建设一体化物流流通制度。现阶段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建立完善的订货、加工、包装、分拣、配送、销售等一体化管理制度,使得物流效率大大降低,因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善:
将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充分利用于农产品流通各个环节中,从而快速处理农产品交易,实现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的作用。其中的信息技术包括智能化订单处理系统、信息化仓库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全自动物流跟踪系统、自动化客户查询系统及电子化资金结算系统等,以提升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一体化程度。
建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交易各环节充分掌握国内及国际农产品交易情况,了解当前农产品流通动态;另一方面使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农产品流通过程进行有效跟踪及监督,实现全程无缝接的控制及管理,从而通过信息共享,提升第三方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流通成本。
第三,加强人才引进及培养,提升人才专业性。人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而当前第三方物流人才稀缺,因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可采取多种措施来落实物流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如通过高薪及优越岗位待遇,积极从国内先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者国外知名企业引进人才;通过与国内相关高校进行合作,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培养相关物流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企业还需要对已有人才进行培训,并将培训结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及岗位晋升机制中,以提高培训效果。通过采用多种措施来丰富企业相关管理及技术人才,使相关人才为提升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运作效率奠定基础。
由于我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致使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存在诸多弊端,如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行业协会尚未完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信息化利用程度较低、专业人才匮乏等。因而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以期为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促进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春全.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技创业月刊,2008(4)
2.李先维,邓星泽.浅谈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5)
3.丁俊发.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流的价值取向[J].中国流通经济,2010(1)
4.蔡建华.对“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反思[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5.李华豪.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7)
6.常珊,王金红.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基于拉动式供应链视角[J].湖北农业科学,2015(20)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陈宝丹(1982-),女,广东河源人,硕士,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