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现代零售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6-08-09 02:33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广州510165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 许 宁(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广州 510165)



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现代零售业发展路径研究

■ 许 宁(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广州 510165)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深入,行业边界趋向模糊化,产业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连结生产与消费的零售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新的产业形态。本文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主要通过分析零售业融合模式和零售业产业融合的演变、发展过程,研究我国现代零售业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零售业产业融合的相关对策,以期为我国现代零售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融合 现代零售业 发展路径

引言

零售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行业,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而在经济全球化、产业不断渗透融合的环境下,零售业也不可避免的发生融合。在零售业不断突破自身产业界限,积极向其他产业或行业延伸、渗透的过程中,新的零售业态不断出现,并形成了新的产业业态。因而,在产业融合背景下,对我国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路径进行相关探讨既是寻求突破的表现,也能更好地促进现代零售业发展。

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现代零售业发展路径研究的必要性

(一)零售业发展路径研究回顾及其局限性

事实上,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于零售业发展路径的研究始终被视为零售业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本形成两条研究主线,即侧重分析零售业态的变化发展情况以及主要趋势从而得出其发展规律,还有通过研究影响零售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展开。

前者以国外学者的周期方法、环境方法和综合方法等成果为代表。如Mcnair的“零售车轮”理论和Hollander将手风琴理论用于分类范围的演变等。然而无论是周期方法、环境方法还是综合方法,其本身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周期方法虽然较好的阐述了零售业相对可行的发展路径,却无法对零售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环境方法则不能解释在相似的环境中,不同类型的零售组织能够同时并存的问题;综合方法的众多假设前提也都过于宽泛,没有足够的实证。

而对于后者这一线索,由于其更符合我国国情,因而普遍受到了国内学者的青睐。如周泽信提出了零售业态结构的形成规律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消费总量、消费特点等因素影响;穆健玮归纳了能够反映零售业态发展环境的指数;姚国章则以沃尔玛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例,从其背景、策略等分析影响零售业发展的因素。

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都分析了零售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然而就产业融合这一大背景下,来具体分析我国现代零售业发展路径的研究还是较少。因而,有必要进一步丰富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现代零售业发展路径的相关理论,继而为我国零售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二)产业融合性不断增强的影响

近十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边界趋向模糊化,产业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由最初的信息技术业和通讯业的融合,发展为现今的三大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在此背景下,我国零售业不仅与一、二、三产业出现了融合,如香港的利丰,经营范围涉及一、二、三产业,即在销售商品的同时,也在进行农产品生产和工业品制造等。零售业内产业及行业间也在不断融合,形成了更为丰富多样的业态形式。

如零售业由早期单一的百货业,到购物中心、便利店、超市的出现,再到集多行业、多业态为一体的Shopping Mall和日渐成熟的网络购物。而随着产业融合趋势的不断增强,“大流通”、“大商贸”的构建也将会变得更为突出,这对传统零售企业的运营模式、经营范围、竞争策略等以及零售业的发展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三)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零售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行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零售业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之后,开始呈现出一些不容乐观的发展情况。据2014年零售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主要零售企业关闭门店数量多达200家,比2013年增长了474%,成为历年之最。而2014年年报上发布的30家零售上市公司中,有16家零售公司收入出现下滑,占比达到53%。以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的长百集团为例,2014年长百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69亿元,净利润28.74万元,同比下降98.34%。而零售企业的不良发展和转型受阻的情况势必会对现代零售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其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我国现代零售业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一)零售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延伸融合

产业融合环境下,随着我国零售业和零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零售业快速向一、二产业延伸融合,并形成了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这种融合主要通过产业之间的延伸功能,在增强各自互补性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完善及扩展原有产业,即赋予零售业新的附加功能与价值,以及更强的竞争力等,从而出现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如“农改超”、“生鲜超市”等新形态的出现,就是零售业向第一产业延伸融合的结果。

以福州永辉连锁超市为例,永辉以经营生鲜农产品为主要特色,为有效保证其生鲜果蔬等农产品的采购和供应,永辉除了与农户订单生产,还建立了自己的农业生产基地。目前,永辉不仅建立起一批自营和合作相结合的果蔬和养殖生产基地,还拥有自有品牌的食品加工中心,生鲜、社区便利店、连锁量贩、折扣店等多种业态的连锁超市,形成了商贸零售区、现代农业、物流业等多元化经营格局。而这种直接从产地到基地再到超市的路径,极大降低了进价和流通成本,使得农副产品的售价相较原先的农贸市场减少了10%-20%,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而零售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典型代表便是家电零售业进入制造业。如国美、永乐等知名家电卖场,为了降低成本,采取直接生产或联合间接生产的方式。这说明这种延伸融合不仅能够提升零售企业竞争力,同时也是市场变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零售业与高新技术渗透融合衍生零售新业态

自第三次技术革命后(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借助高新技术对零售店进行管理成为零售企业发展的普遍共识,这也使得零售业和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变得更加密切。电子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电子转账系统和条码技术等)在各商场、超市甚至小食品店等广泛应用。

此外,许多大商场更是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随时获取不同地区分店的发展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关决策和加强控制。如沃尔玛就是凭借卫星交互通讯系统,与所有的分销系统进行实时通讯,以获得或发布信息。

而零售业对高新技术的利用,在推动自身演变和发展的同时,二者也在不断衍生出新的零售业态。如从20世纪的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等业态到21世纪的以电子化、国际化、高效率等为特征,集旅游、购买、消遣为一体的“新型商业”,或快速购买的“无重复商店”等新零售业态。尤其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网络零售,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等,将现代技术和零售业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新型业态。

(三)零售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产生复合型新业态

事实上,零售业与行业间的融合往往会导致新型零售业务或者新业态的产生,即复合型产业的出现。以网络购物企业“当当网”为例,其不仅将百货、超市、专卖店、邮购等多种本行业业态融合于一身,同时也融合了娱乐、旅游、传媒业、教育培训等第三产业中的其他行业和第一、第二产业,从而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零售业态的新型复合形态。

又如大型零售企业积极向房地产领域延伸,使得零售业和建筑业融合,在极大推动商业地产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地产与零售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国美电器、超大集团等大型零售企业,跨越多个行业,出现零售业与制造业融合后的新业务。虽然对于这些新业态或复合型产业的所属行业很难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复合型产业既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产业发展空间,促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也扩大了企业竞争范围,为其提供更大市场。

现代零售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

(一)消费需求的变化促进零售业与其它行业的关联

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和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对于商品的选择,价格已不是消费者考虑的单一因素,商品质量、商品性能、相关服务、消费偏好等因素都会影响其购买行为。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传统预测性的大规模生产已明显不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而只有那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符合其消费理念的商品才能迅速占有市场。因而,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及时掌握消费者需求信息,然而传统生产企业往往无法直接接触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生产企业就必须通过零售企业来获取相关需求信息,因为零售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使其能够最先获得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所以,传统生产企业只有与零售企业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才能做到产销适路,更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此外,生产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须通过零售企业,将产品销售至消费者手中。在此过程中,虽然生产企业须借助销售企业获取需求信息进行生产,然而销售企业也须从生产企业获取产品进行销售,这是一个紧密衔接的过程,而二者之间只要紧密相关和高度关联,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因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作为零售业与其他行业关联的因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产业关联推动零售业协同的产生

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促进了零售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联。而随着这种关联关系的不断加深,零售企业逐渐突破以产品这一单一形式与其他企业建立关联关系的束缚,开始积极在销售、市场、技术、运营等方面与其他企业形成全方位的合作和协调关系。因为这种合作、协调关系使得零售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都能达到资源整合的效果,并且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即1+1>2效应,进而直接推动产业协同的产生。而产业协同其实也反映出了产业间较强的互利关系,一般而言,企业间的关联度与协同作用的发挥以及整体运行质量成正比关系,即零售业与其他行业存在越高的关联性,其协同能力就越强,整体运行质量也就越高。

例如,大型零售企业与食品供应商的协同,两者建立了协调合作关系,零售企业既可以减少一定的供应环节和相应成本,同时也更大程度保障了食品采购来源,提高了采购效率;而对于食品供应商而言,则可以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并降低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协同关系双方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减少相应的成本费用,而在此基础上,零售企业则可以适当通过降低食品售价,为消费者节省开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最终获取更大效益。这说明,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对整体价值链效率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产业协同的深化加快零售业融合

由于企业间协同关系的不断深入,零售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企业各自的功能开始成为企业之间是否形成协同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零售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协同也更加注重功能上的互补性与关联性,以致二者之间的协同由垂直整合逐渐发展为水平整合,并出现了“同业协同”或“异业协同”的情况,这使得零售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多样化。

图1 零售业与第一、第二产业融合表现

无论是垂直协同还是水平协同,都已不是零售产业较低集中程度下的、产业链上简单的纵向或者横向关系,而是为了发展在零售业较高集中程度下企业相互依赖的关系。在此环境下,大型零售企业成为了大部分供应企业最大和最重要的分销渠道,而随着协同关系的不断深入,生产企业对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依赖性。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零售企业具有越高的集中度,那么生产企业对其依赖程度也越高,它在价值链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就越明显。因而,这些大型零售企业为了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效应,逐渐渗透到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甚至将其他企业的业务活动纳入其经济管理活动中,从而对价值链上其他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自身核心优势,而这种资源整合加快了零售业的融合。

(四)信息技术发展最终促成零售业融合的出现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产业协同关系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及广泛应用,零售业不仅出现同行业下多种业态的融合,还形成了跨行业、跨产业的融合,而成功实现零售业多种融合形式的关键则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融合。众所周知,产业融合实现的基础在于产业间的技术融合,只有在技术融合的前提条件下,才能逐渐实现业务融合、市场融合,并最终完成产业的融合。

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使用,使得不同行业的技术基础趋向同一化,即统一技术普遍适用于多个行业或产业,这不仅无形中增强了行业之间的关联度,还会产生新的业态形式。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既可以打破地区和行业的局限,促进信息传播,使全球市场更为紧密;同时也让处于不同技术边界的相对分立的零售企业,通过技术融合这一前提条件,逐步发展为管理、业务、组织方面的融合,并最终实现零售业的融合。

具体来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零售业中的应用,如EOS(电子订货系统)、POS(销售时点系统)、计算机系统,使其实现了自动化、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极大提高了零售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促成零售业态多样化和融合化的出现,零售业融合也随之成为必然。

此外,随着零售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零售企业开始积极进行业态延伸,向其他行业渗透融合。尤其大型零售企业直接涉及产品“产加销”环节,即把以销售为主的的经营范围拓展到产品 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如:苏宁电器为了降低成本,进军制造业,从而实现了零售业与制造业、流通业的融合;沃尔玛跨多行业(食品饮料、家居用品、电子产品、鞋帽服饰等)开发自有品牌。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网络购物实际上也是传统零售业与网络技术、物流行业等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零售业态。在零售企业的行业延伸或新业态的出现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创新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而,可以说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最终促进零售业融合的必要条件。

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现代零售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以技术融合推动零售业融合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使零售业的融合趋势变得更为明显,而产业间融合必须达到技术、业务和产业三者的融合。其中,技术融合作为前提条件和关键因素,对零售业的融合至关重要。随着全球零售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零售企业也对技术融合、产业融合给予更多关注,其在积极向第一、第二产业或其他行业延伸渗透的同时,也不断加强现代技术应用,尤其对于大型零售企业而言,其更是不断增强自身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以此消除零售业与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壁垒,从而实现零售业与其他行业的充分融合。例如,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网络购物,就使得零售业与技术行业、物流业等相互融合。因此,零售业应当高度重视技术融合,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深现代设施设备的利用程度,以推进零售业的融合和进一步深入,最终使我国现代零售业得到更好发展。

(二)以流通业为主线,加强供应链合作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流通业对于现代零售业的作用更为突出,“大商业”的构建必须有“大流通”与之相配套。无论是单一连接生产方与消费者的零售企业,还是跨产业、多行业经营的大型零售商,流通业都发挥重要作用。

以网上销售为例,零售商需要通过物流行业,才能将商品送至消费者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零售业与流通业的融合。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零售业与流通业的融合更加深入,因而,零售企业在不断自我创新的同时,应当尽可能的提升流通效率,发挥流通的最大效能,为二者的进一步融合创造良好条件。

此外,随着零售业融合的推进,零售业内涵已得到极大的扩展,出现零售业态多样化的现象。所以必须以更宽的视角来看待现代零售业的发展,即以商品为主体,全面加强与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联系,以便零售业向其他行业进行延伸、融合,甚至更好的实现大型零售企业“产加销”的经营形式。

(三)零售企业主动创新,政府合理引导企业正当竞争

产业融合不仅对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改变企业发展路径和经营管理战略。因为产业融合扩大了企业竞争范围,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竞争策略往往也随之改变。

从零售业来看,产业融合背景下零售企业都想率先从新的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新的领导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就是创新。因而,零售企业必须主动创新,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和采取新的发展策略,来更好适应产业融合环境,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大型零售企业Shopping Mall,就是通过不断创新,积极向其他行业延伸、渗透,最终形成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和服务为一体的购物中心。这不仅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多重需求,也使企业在产业融合的环境中拥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此外,由于零售业融合导致多种业态的出现,加上零售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为了我国现代零售业的更好发展,政府部门应当加强零售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合理引导零售企业正当竞争。

综上所述,零售业的融合作为现代零售业发展的典型特征,是产业融合大环境下零售业与其他行业关联、协同作用的产物,同时也是我国现代零售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新型零售业和新型产业,又会反过来促进零售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零售企业应抓住契机,努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晶晶.传统与电商模式融合视角下我国零售业发展路径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5)

2.仇宝华.产业融合背景下零售业演化与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5(23)

3.曹静.基于产业融合的我国现代零售业发展路径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5)

4.龚雪.产业融合背景下零售业演化与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