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发展历史划分方式简析*

2016-08-07 07:43纪丹丹解继丽余诗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历史研究发展

纪丹丹,解继丽,高 飞, 余诗佳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教育技术发展历史划分方式简析*

纪丹丹,解继丽,高 飞, 余诗佳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年轻而发展迅速的领域和学科,从诞生到现在近100年的历史里,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事件、学术团体、技术媒体、思想纷争纷繁复杂。本文对现有教育技术历史的不同划分方式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判别分析,甄选和组织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划分方式。指出教育技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展的特点和内涵,使其更加简明、清晰地反映出教育技术从诞生、发展到走向成熟的整体发展历程。

美国教育技术;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历史;划分方式

1.引言

教育技术发展历史作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的重要部分,了解和研究其发展演变,可以使人们对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和真正内涵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把握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规律和未来趋势,正确的预测和创造未来。

教育技术从诞生到现在近100年的历史里,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事件、学术团体、技术媒体、思想纷争纷繁复杂,为了使人们对教育技术100年的发展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而不陷入于时间、人物、事件的繁杂之中,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合理的划分,整理出一条简明扼要的主线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教育技术多条主线的发展,有选择地记录其中代表性的理论、人物、事件及技术媒体,对教育技术发展史的不同划分方式进行一定介绍,从教育技术起源、美国教育技术历史、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历史和教育技术最新发展四个方面进行整理判断,简明清晰地反映出教育技术从诞生、发展到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

2.教育技术起源

国内外对于教育技术起源的论述很不统一,集中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为“教育同源论”。即从教育产生的那一天起,教育技术就产生了。史前我们的祖先为了更好地与其同伴进行交流,他们用木棍或石子在土地上画草图。[1]这种简单的发明常常被描绘成“小器具”,而这种小器具的使用就被认为是教育技术的最早应用。第二种认为教育技术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代”,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泥板书”并用于识字教学,学生在泥板上临摹学字。在中国,(秦代)蒙恬造笔、(汉代)蔡伦造纸,(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都在不同程度上革新了传授知识的工具,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这些都渗透着教育技术手段。第三种认为教育技术起源于近代直观教育,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学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Comenius,Johann Amos)编写出版的《世界图解》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直观教育思想通过夸美纽斯和瑞士教育家约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奇(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等人的大力倡导和实践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直观教育的发明。例如算术用的算盘,地理教学用的地图、地球仪等,博物馆也是在这一时期兴起的。第四种则认为教育技术起源于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并把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教育领域掀起的视觉教学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

对教育技术起源的界定直接影响着教育技术概念的定义和本身对教育技术内涵的理解。以上每一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但如果从一个专门领域与学科的角度来理解教育技术,一般把直观教学作为教育技术的先声,把美国20世纪初期兴起的“视觉教学”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正式发端,以此作为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序幕。

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思想渊源和朴素的教育技术实践的出现并不在美国,但是美国是最早明确提出“教育技术”名称的国家[2],且整体发展脉络最为清晰完整,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其他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是研究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历史最典型的代表。

3.1从三条历史发展线索看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过程

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或学科,其形成过程存在三条线索:第一条是教学媒体的进步,从视觉教学到视听教学再到视听传播;第二条是个性化教学的发展,从程序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第三条是教学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发展[3]。其演变过程如图1所示[4]。

图1 美国教育技术的历史演变过程

过程线索反映出早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幻灯、电影、广播、电视等应用于大众教学的教学媒体的进步,理论研究也从关注媒体比较研究转到关注过程的视听传播研究;第二条线索反映出学习理论从行为科学到认知主义的进步;第三条是教学设计内容的增加促使视听教学领域开始向无形的智能的教育技术方向扩展。在这三条线索发展的基础上,教育技术到了20世纪70年代逐渐成为一个系统而完整的领域和学科。

3.2从范式的演变看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范式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塞缪尔·库恩(Thomas Samuel Kuhn)提出,用来表示某一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信念和共同遵循的规范。库恩利用范式概念建立了科学发展的理论,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从原始科学到规范成熟科学的重要转折。当范式面临反常和危机进行更替时则导致科学革命,范式被认为是科学的标志。美国教育技术史研究的学者赛特勒(Seattler)在1990年出版了《美国教育技术的演变》一书,在书中,赛特勒引用库恩的科学范式的概念,将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范式[5],如表1所示。

表1 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四个范式

中国教育技术学者宫淑红在其博士论文中对赛特勒提出的四个范式进行分析,对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进行再思考,认为教育技术按照库恩的范式理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范式,可以将教育技术按照不同时期关注重点的不同划分为媒体-传播、教学-设计、学习-绩效三个阶段[5]。

3.3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考察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成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个方向的发展,物化形态的技术是产品-硬件定义,可以简单看成为硬件媒体从电影电视等发展到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智能形态技术是过程-方法定义,可以简单看成同时期理论基础的发展。

3.4应用于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划分方式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影响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教育技术诞生之初,摄影术(幻灯片)和无声电影发明并被应用到教学中,由此引发了视觉教学运动。二战时期,技术进一步发展,有声电影、广播的实用性在战时训练中得到了肯定,随后被应用于学校教学中,视觉教学发展为视听教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直接沿着时期向前推进,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较为代表性的人物、理论和具体媒体,在这条线索中,国内的教育技术书籍和文献对此都有明确的表叙,同时,技术的变革可以给人以非常直观的感受。

然而,教育技术并不单单是静态的物质技术,也是动态的实践活动或过程[3]。具体的理论研究一般用于具体书籍以文字形式来阐述,要使其具体的展现给人们,面对难题是怎样把观念形态技术融合到物化的形态技术当中一起表现出来,这时就需要选取有代表性并能揭示教育技术实质的要素,避免人们对教育技术的技术内涵停留在物化技术上,而不能看到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智能形态的技术。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一般都建立在具体的媒体技术上,在视听教育阶段,人们注重媒体的教学效果,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媒体比较研究,美国视听教育家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经验之塔理论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开始介入到视听教学中,人们开始系统的动态的看待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具体媒体和相关理论的实践研究使得教育技术开始形成自己的研究领域,此时可以按照宫淑红对教育技术的理解,把这之前都化为一个阶段即媒体——传播阶段。

理论研究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着应用到教学中媒体技术的改进,学习理论中的行为主义引发了程序教学运动,催生了一大批教学机器的发明,也揭开了教育技术向个性化教学的方向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随之诞生。

20世纪70年代,认知科学开始在教育技术领域中产生影响并逐渐取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一时期独立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设计被增加到教育技术中来,媒体教学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相互交叉融合,相互促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开始正式得到承认。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初步形成的第二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国家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学校加大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的能力[4]。到2000年,基础设施在各学校中已基本获得,工作重心转向提高技术设备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利用率和教师培训质量,学生运用数字化内容和软件资源学习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其自主性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整体性等主张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对教学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教学设计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也开始重视学校和企业培训,重点是面向绩效的提高,而不是传统的教学设计,教育技术的实践和理论范围进一步拓展。在这一阶段教育技术更加成熟,也向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4.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历史

4.1中国电化教育历史研究

为更好的总结中国电化教育的历史,促进中国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由南国农先生发起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于2008年5月立项。本课题现今完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确定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时间分段。我国的教育技术是从电化教育起步和发展的,它的发展历程从时间上可划分为四个阶段[6]。如下表所示:

表2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6]

此课题大致廓清了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实,对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做出了初步的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论述了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的演变。重新出版《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专著,以书籍的方式具体叙写中国电化教育的百年历史和发展。此课题的研究再次对中国电化教育近100年的历史进行全面的论证、阐述,统一了教育技术各界对中国电化教育历史和内涵的认识。

4.2中国特色教育技术

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美国教育技术历史相比,既有逻辑上的同一,也有符合我国自己本土的特色。在逻辑上的同一,可以作为专题片主线。两国教育技术的衔接点,不同的地方可以形成对比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中国教育技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从美国引进的或者说受美国影响产生的。“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的改革运动,我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例如陶行知、陈友松等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教育工作者看到欧美学校采用视觉教育取得成效,也开始研究和提倡视觉教育。随后从美国引进了幻灯、电影放映机等设备开始一系列的电化教育活动。

191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戏部,借助美国电影公司留下来的设备拍摄了《长江名胜》、《盲童教育》等很多教育影片;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设立推广部,从美国农业部购买幻灯片、电影片,配上留声机或口头讲解,到各地宣传介绍科学种棉的知识;1930年,该校理学院购买了柯达A型16毫米无声放映机和一些教育影片,结合课程放映,并与上海柯达影片公司合作,翻译了60多部教学影片。可以看出,在中国电化教育成立之初,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在设备上都受到美国的很大影响,不同的是,我国并不具备当时美国的整体物质条件和教育环境。但中国的教育学家蔡元培、陶行知等人在立足我国本土国情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幻灯、电影等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迎来了我国民国时期电化教育的璀璨。

1946年底,当时国民政府选送萧树滋赴美攻读教育硕士学位,1948年南国农赴美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7]。由于受到“文革”左倾错误的影响和中国落后的经济条件的影响,中国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重新起步时,发现教育技术学已经落后其他国家很多,上述两位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化教育的全面复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以两人为首的中国教育技术工作者并没有照搬美国教育技术发展模式,而是着手建立了以“七论”为框架的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大厦,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建立,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巨型学校[8]。同时也为21世纪中国教育技术追赶其他国家培养了大量教育技术人才。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AECT1994教育技术定义的引入,以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两项新技术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两种新理论介入电化教育领域,对我国电化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电化教育建设进入多元发展阶段。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电化教育专业改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产生了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9]。从2005年起,我国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进入重构阶段,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两类理论体系被重新融合,逐渐建构成了一个适合我国文化土壤,符合我国实际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体系。

5.对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的思考

教育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整体的教育环境和政策影响。二战时期,美国视听教育和国防军事连在一起,视听教学得到最大程度发展。二战结束后,许多战时(受聘去军队和工业界主持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视听教学的专家返回教育部门,视听设备逐渐普及,学校系统的视听教学得到迅速扩展[5]。1958年,受前苏联人造卫星发射的影响,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NDEA)又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对教育技术的经费逐渐下滑,教育技术开始向企业培训寻找合适的成长土壤。20世纪90年代之后,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利用技术发展教育成为美国国家所推崇的教育改革形势和教育革新的突破点。美国从1996年到2010年每五年制定一个教育技术计划(NETP),该教育技术计划再次保证了教育技术快速向前发展[10]。相对于美国,我国的教育技术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人们对教育技术的理解有偏差,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我国最新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已有较大的提高,因为其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提高质量具有革命性影响”[11]。

时间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信息技术基础设备在各个国家得到基本普及,教育技术也迎来了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年轻但充满活力的领域和学科,将在大数据、在线学习、数字化教学环境、云服务、多媒体交互设备、移动端设备等多种学习环境下得到更加科学的实践,并对教育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6.总结

本文在前人教育技术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教育技术历史的不同划分方式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判别分析,甄选和组织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划分方式。把美国教育技术整体上划分为了“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个方向,“媒体——传播、教学——设计、学习——绩效”三个阶段。这种划分方式较好的反应了教育技术发展的本质内涵,即教育技术本身的静态物质形态技术和动态思想和心理实践过程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为教育技术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表现在“媒体——传播、教学——设计、学习——绩效”这样从学科形成、发展到成熟这样三个阶段。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整体上按照吴在扬先生和李龙先生提出的划分方式,即把中国教育技术划分为“初创阶段、奠基阶段、发展阶段、深入发展阶段”四个阶段,把民国时期电化教育的引进和“AECT94定义”的引入作为契合点,从而使得中美两国教育技术联系到一起,并着重表现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本土国情民情、教育政策对其发展的影响。

从教育技术的整体发展历史来看,以上划分方式有一定的存在意义但还有很多不足,如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媒体比较研究到媒体符号研究”、“大众教学到个性化教学”是两个关键性的过度,而在其中并没能反应出来。

教育技术历史划分方式研究属于教育技术历史研究的一部分,对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建设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由于能力、资源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本文对教育技术的历史划分方式中尚存在很多有争议的观点和不恰当之处,但通过相关的研究分析,还是勾勒出了教育技术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为人们了解教育技术多提供一个选择和案例,所以仍希望此项工作对此领域有所裨益,为其他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1]黄立志.关于外国教育技术史的起源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08):3—4.

[2]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2.

[3]刘美凤.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08):33—37.

[4]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第二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2—57.

[5]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

[6]南国农.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8.

[7]阿伦娜.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一)[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79—81.

[8]李龙.加强史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一)——“教育技术史”学科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3—8.

[9]加强史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二)——“教育技术史”学科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6,(12):21—26.

[10]刁礼新.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1]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04):8—23.

(责任编辑 刘祖鑫)

An Elementary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Division Metho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JI Dandan, XIE Jili, GAO Fei & YU Shijia

(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 650000,YunnanProvinc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a young but fast-growing research domain and disciplinary field. In its 100 years of development since its birth, it has witnessed a number of figures, academic groups, technology media, schools of thought and undergone many events. This paper first re-interprets, discriminates and analyzes different methods of dividing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n proceeds to select and organize a comparatively reasonable division method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t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at can more concisely and clearly reflect the overall evolu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rom its birth, development to maturit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the USA, electrical audiovisual education of China, development history, division method

2016 - 05 - 17作者简介:纪丹丹(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解继丽(196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教育技术学。

G43

A

1671 - 7406(2016)06 - 0099 - 06

猜你喜欢
历史研究发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